书城文学寻找平山团
19239100000022

第22章 鏖兵晋西北(7)

在旅部领受命令的平山团三营的刘德元,最难忘的是王震请他吃烤土豆。他们担任阻击任务时,王震旅长亲自把他叫去,对他说:“小刘啊!你们要逼着敌人走上下细腰涧,在峡谷里消灭他们。阻击战不好打,敌人装备好,训练好,老兵多,技术比我们的战士强。不过他们现在离开了据点,粮食弹药有限,最多够一个星期的,我们阻击他们三四天,他们就消耗得差不多了。另外,晚上要派战士袭击敌人,让他们疲劳。”看到刘德元无精打采,就和蔼地说,“还没吃饭?”刘德元回答说是,王震朗声说“好,我请客”,大家精神一振,以为旅长藏着什么好吃的。只见他从灰堆里扒拉出几个山药蛋,放在袖子上擦了擦,一一递给大家,然后自己也拿起来猛啃……

此次战役,激战7昼夜,共毙伤日军1000余人,其中击毙敌人600多人,俘敌11名,缴九二式步兵炮2门、迫击炮3门,轻重机枪22挺、步马枪800多支、战马200多匹。

这次战斗,引起国内外关注,英、美一些驻华人员也称赞八路军是“神兵”、“铁军”。战后缴获的日本战事通报的记录中这样写道:“该部(359旅)系贺龙部,虽然多次战斗受挫,但元气尚存。与之交战,宜慎之、戒之。”

神堂堡的祝捷大会上,这些战利品摆满了12亩地的土场。上下细腰涧歼灭战,全歼被围之敌,创造了359旅对日作战以来最光辉的范例。平山团一战成名。但是300多名战士永远沉寂在山涧中,“王家川们”钢铁般的身躯,一起高举“铁军”旗帜,高高飘扬在太行山巅。一群没有进过军校,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农民子弟,短短一年,淬火成钢,闪烁起八路军中最为耀目的星光。

捷报传到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聂荣臻挥毫书写嘉勉令《永远保持并发扬平山团的光荣》。5月20日通令嘉奖,授予平山团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光荣称号。

英勇的平山团全体指战员同志们,亲爱的平山青年同胞们:

此次敌寇对我军区新的大举进攻,开始就遭到严厉的打击,我西线的英勇八路军同志,坚决执行了军区所给予的战斗任务,与冒险进攻的敌人进行了七昼夜的苦战,首先获得了伟大的胜利。特别是在土楼子一带上下细腰涧的战斗,包围深入之敌,予以大量的歼灭,更决定了这一胜利结果的获得,而在这一战斗中,在贺师长领导下的一二О师之平山团的全体指战员同志们,特别发挥了我八路军的光荣传统,不顾一切牺牲,最坚决地把深入的敌人歼灭在山地里,这是平山团全体指战员同志最光荣的胜利记录。

平山团全体指战员同志们:你们无限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在我晋察冀军区的抗战史上已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荣的一页。你们不屈 不挠,流血战斗的光荣胜利,已经证明了你们是八路军的模范部队之一,是中华民族最忠诚的后裔。你们是平山的子弟,边区的子弟,生长在太行山脉上,你们执行了捍卫家乡、捍卫军区、边区的任务。这特别证实了你们是平山子弟的优秀武装,边区子弟的优秀武装,你们是“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你们在战斗中锻炼得更加坚强了,你们要永远保持和发扬你们的光荣传统,永远成为军区八路军的模范部队,成为捍卫民族、捍卫边区和捍卫家乡的优秀的平山子弟兵,我们号召全边区兄弟子侄,特别是平山的兄弟子侄们跟着你们走上光荣的胜利的道路。

亲爱的平山青年壮年同胞们,你们的父兄弟侄,为了国家民族,为了边区,为了你们的家乡田园,参加了光荣的平山团。在光荣的战斗中,获得了最光辉的胜利。这不但是他们的光荣,也是你们的光荣。因为他们的光辉胜利,证明了平山的同胞,特别是青年壮年同胞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子弟,是边区最优秀的子弟,秉承着优秀民族英雄的血统。你们要永远保持你们父兄弟侄的光荣,永远保持你们自己的光荣,更要积极发扬你们父兄弟侄和你们自己的光荣传统。亲爱的平山青年同胞们!勇敢地武装起来吧!参加到光荣的平山团里去,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边区的家乡,要现出你们英雄本色和男儿身手,跟着你们的父兄弟侄,走上永远光荣胜利的道路,踊跃热烈地参加平山团。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 聂荣臻

民国二十八年五月二十日

几天之后,嘉勉令的光荣依然在太行山上回荡,《抗敌报》的编辑部里,总编辑邓拓忍不住自己的兴奋,循着聂荣臻司令员的号召,写下激情澎湃的社论《学习平山团的光荣》:

本报本期转载聂司令员学习平山团的号召,我们读完全文,反复不能释手,感到极大的鼓舞和兴奋,同时我们相信任何一个爱国的同胞看了以后,没有不感到极大的震动和兴奋的。

在疯狂的敌寇一年多以来不断向我边区进攻当中,我们眼看着财产被掠夺,田园被蹂躏,房屋被烧毁,眼看着成群的同胞被杀害,壮丁被掳走,成百成千的姑嫂姊妹被奸淫,我们的血早都要迸出来了, 有血气的男儿,没有一个能够忍耐而不拿起武器与敌人决斗的。

我们平山的英勇父兄子弟,他们早就看清了这一点,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田园,为了拯救千百万男女同胞,为了保卫国家和民族,英勇地武装起来,组织了有名的平山团,参加了八路军120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不断和敌人苦战,取得了大小不断的胜利。他们在不断斗争中壮大起来了,成为模范的子弟兵。此次西线战斗中,我们平山团更表现了无上的英勇的英雄气概,痛打顽敌,获得伟大胜利,更加确定地取得了模范的“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的光荣称号。平山团的这种光荣模范,的确值得我们边区以及全国同胞学习,值得崇高的嘉勉。

聂司令员号召平山的青年、壮年同胞们,永远保持和发扬平山团的光荣传统,这实在是非常深切而有力的号召。平山的青年同胞们,以及平山每一个光荣的父兄子弟,既秉承着浸透着民族英华是血汗,应该响亮地回答聂司令员这一号召,英勇参加平山团,以永远保持和发扬平山父兄子弟的光荣,造成平山同胞武装上前线的热潮,为保卫家乡田园,保卫边区与国家而战!要让平山团永远在晋察冀的抗战史上,在全中国的抗战史上写下万古不灭光辉万丈的伟大一页,要使平山团的光荣名字,传遍全中国和全世界,深深铭刻在全国每个爱国人士和全世界每个爱和平人士的心田里。

在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平山以外的边区各地同胞,对于聂司令员这一号召,还应有更普遍的认识,全边区的兄弟姊妹,应该像聂司令员号召的,跟着平山团英勇的兄弟,一起永远走上光荣的胜利的道路。大家都应该普遍地学习平山父兄子弟和他们所组成的平山团的光荣模范,普遍建立地方子弟兵,仿效平山团的办法,广泛组织以某地子弟兵为骨干的武装队伍,使之成为最优秀的子弟兵,更有力地来捍卫自己的家园和田园,捍卫边区,学习平山团的光荣模范,最响亮地回答聂司令员的号召。

从目前来看还有“灵寿营”等组织,这些都是较好的地方子弟兵的组织,我们应该立即普遍建立团或营等,号召当地的青年子弟热烈参加,为自己的光荣,为民族的光荣,为捍卫自己的利益,也为捍卫民族的利益。

边区各县的群众团体,各地深明大义的父老,应积极鼓励青年壮 年动员起来,鼓励我们的兄弟子侄武装起来,成为光荣的子弟兵,做个优秀的勇敢的时代男儿,扬眉吐气,战斗图存,成为弥足的干将,家乡的屏障,更大规模造成边区中华儿郎英勇武装上前线的狂潮。

目前,正是全国实行精神动员的时候,我们边区处在日寇的后方,战争更加厉害和紧张,广泛的武装要成为号召动员的具体表现,凡有民族自尊心的人,都应有直接武装杀敌的决心。聂司令员的号召,恰切合于蒋委员长精神总动员的神圣宗旨。我们坚决维护并实行精神总动员,也就要坚决维护并广泛响应武装上前线的号召。今天,我们边区的青年与壮年同胞首先要高度发扬我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学习平山团的光荣模范,广泛参加和充实边区的子弟兵,奔赴疆场。一个男儿一双手,保卫家乡,保卫边区,保卫国家,面对进攻的敌人,做个顶天立地的光荣的民族英雄!

1939年5月28日

5月28日《抗敌报》(《晋察冀日报》前身)全文转发聂司令的嘉奖令和社论,一时间“平山团”、“子弟兵”这些词汇传遍华北大地。“子弟兵”从此成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代称。

在平山团的家乡,悲凉覆盖了村村落落,几百英灵魂归故里,几乎是家家戴孝、户户志哀,几百双父母亲的泪眼溢满悲愤。

几百张烈士证书,伴随着光荣的嘉奖令一同悬挂在土坯墙上,愤怒、倔强、悲壮的躯体又在默默挺起,平山人要争这口气!平山团不能减员,平山团的旗帜不能倒下!

1939年5月30日,《抗敌报》发表了刘英的一篇通讯《王家川没有死》:

……王家川牺牲后的第九天,平山团政治部办公室进来一位风尘仆仆的青年人,政治部同志问道:“同志,你什么事?”

青年说:“顶替王家川的缺额当兵的。”

“你叫什么名字?什么地方人?”

“平山人,俺叫王家川!”王家川三个字说得一字一板、铿锵有力。

接待的同志一听这青年也叫王家川,就上下打量这个青年,从个头、身段、脸庞都很像刚牺牲的战斗英雄王家川,分析他可能与王家川是双胞胎,于是试探地问:“你是王家川的兄弟吧?”“是!”

“你来当兵打日本我们都很欢迎。可是你的名字保准不叫王家川,你也不能再叫王家川。你说你的真名吧。”

青年带气地质问:“俺为什么不能再叫王家川?俺没有别的名字。”

“王家川上了烈士册,还发了抚恤金,你再叫王家川,不就乱套了吗?”

青年着急带着哭声大声嚷道:“不沾,就是不沾!不仅俺叫王家川,俺与敌人打仗牺牲了,家里还有一个16岁的弟弟,他也还叫王家川,俺村还有上百青年,他们都叫王家川……王家川是牺牲不完的!”

青年强硬的话语,不仅没有引起政治部同志的反感,反而使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扑向前去,紧紧握住青年的手说:“好兄弟,你真好,你不愧是英雄的兄弟,我马上向团领导请示,尽量满足你的要求。”

原来,这是王家川的二弟,叫王三子,20岁,是村青年抗日先锋队队员,他听到哥哥牺牲的消息后,悲愤异常,暗暗下决心要去平山团当兵打鬼子,为哥哥报仇。他向爹说了自己的打算。爹悲痛地说:“你哥哥刚牺牲,你在家里干活扛大梁,你走后,家里农活受连累是小事,万一你……”爹哽咽得说不下去了。三子懂事地不言语了。第二天一早,一夜难眠的老父亲,把三子叫到炕前,说道:“俺想通啦,国家不安宁,我们也别想过好日子……你是爹娘的儿子,哪个青年不是爹娘生养的,在这国破家亡的紧要关头,就得为国出力,传言说‘国难出忠臣’,咱们一家都当忠臣,三子你去吧!”

县里的领导听说了,专程来送,在送别会上,三子说:“俺三子今天去平山团打鬼子了,大家伙儿都应该参加平山团,咱平山人要多多为国家出力。”伙伴们异口同声说:“对,你和家川英雄好汉,俺们也不是稀泥软蛋,万众一心,一定把鬼子打出去!”

就这样,三子带着通行证、介绍信,背着干粮,一路喝溪水,睡麦秸垛,一天走100多里,辗转三四天,只身来到灵丘县的平山团驻地。

平山团的光荣振奋着这块热烈的土地。从聂司令发出号召起,平山大地掀起又一轮参军高潮。团里的扩军干部在细腰涧战后不久回来,计划到9月底征召850名新兵。结果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报名人数达到1158名,其中包括几十名党员干部。像三子一样的平山子弟,揣着满腔悲壮,开赴平山团灵丘驻地。

整个抗战期间,平山县持续为平山团就输出4000多名子弟兵,始终用热血男儿的身躯,拥抱着这块光芒四射的匾额。

送出第一批平山团男儿时,或者还见“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的现象,而当父母决心送上“最后一块亲骨肉”时,反倒是那样平静。民族遭戮,国破山河碎,平山大地已经扎下复仇的恨。

这样的场景感天动地,也震颤着艺术家的心房,请看沙飞拍摄、发表在《晋察冀画报》的作品中,有《平山县八区志愿义务兵入伍大会纪实》:

2月28日的早晨,初春的朝阳射在太行山上,滹沱河发出了冲锋的号音。

河北岸西黄泥村附近的20多个村庄,同时响起了震天的锣鼓声和雄壮的歌声,接着又腾起欢呼声,人马奔驰的步伐声……每一支队伍大旗乐队的后面,新战士头上身上都挂满了光荣花,高高兴兴地骑在骡马上。和新战士联辔而行的,或是他们的父母、兄弟,或是他们的妻子和姊妹。他们一样地佩戴着光荣花,一样地显示着愉快与光荣……

拥拥挤挤,就像一支人马的河流,滚滚地向一起汇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