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梦醒黄昏
19236000000011

第11章 四时风情(5)

大稳村的规划者,思路非常清晰。他们开出一条绿色通道,用吃、玩、游、购、娱,组合成一个绿色乐园。在尽享人间快乐的同时,旅游者还可从容吸纳大自然给予的清新绿意。这是多么美妙的构想啊。我们一行人来去匆匆,未能观赏全部景点,未能享受所有美食,却也乐得一个逍遥。几个人乘坐小船,优哉游哉地漫划,轻声慢语地说唱,一时竟然忘却世间那些烦心事。河两岸的芭蕉、棕榈,此时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击掌赞赏我们这些人的安详。乘船玩了好一阵子,上岸来到绿色长廊,弯弯曲曲的廊子,由木制棚架搭成,架上挂满老鼠瓜。顾名思义的老鼠瓜,形状确实很像老鼠,只是比老鼠招人爱,有人托在手中观赏把玩,有人站在老鼠瓜前拍照,有人用鼻子闻清香气味。在这个绿色长廊里,还有一种大的豆角,长可盈尺宽及一寸,绿油油滑溜溜,许多人都是头次见到,好奇得不住啧啧称赞。

俗话说,吃在广州。座落广州郊区的大稳村,在吃上同样比较讲究,只是这讲究除制作精细,主要还是考虑营养和天然。每顿饭的餐桌上,诸如烧鹅、腊肉这类典型广州菜,那是绝对不可少的,更多的还是绿色蔬菜,或炒或拌或煮或蒸,每道菜都清爽可口。绿道旅游圈有多家饭店,为了让旅客集中品尝,这里的各种农家菜,特意准备了“一村一品”,如鹅汤蛋家糕、扣肉煲、三味蒸时蔬等等,都是当地的特色饮食。如果说过去吃在广州,主要是指广州菜品多,那么现在若说吃在广州,我以为,应该是吃绿色食品,广州人在吃上更重视健康了。我问了问当地作家朋友,像过去的广州常见菜,如龙(蛇)虎(猫)斗等,现在在一般餐馆很少见到。我近年几次去广东,吃的档次都不低,菜谱中都无这类菜。追求健康正成为吃的时尚。

大稳村是水乡,经营乡村旅游,总不能离开水。我们去过的饭店餐厅,大都是依水走势而建。房舍建筑材料多用竹木,既显得轻巧,又感觉清爽,跟江南和北方农村建筑在风格上迥然不同,因此就更富吸引力。可惜未来得及过夜,我们就赶回原住处。在岭南水乡竹楼过冬会有怎样滋味,错过了一次体验机会,只能在返程议论中想象。在内蒙古睡过热炕,在北大荒睡过冷床,也都是在隆冬时节,那滋味是舒服是难捺,我好像也无法说准。我想象中的大稳竹楼冬夜,恐怕也是一种奇特感受,因为室内毕竟没有取暖设备,何况还是在临水地方。想到这里就不再遗憾。倒是那冬天的绿色,勾起我眷恋之心,觉得如此匆匆离去,带走的将会是日后思念。

说到岭南绿色,不能不说说花儿,它跟绿相伴而生,斑斓的色彩衬托出浓绿浅绿的分明色调,使冬季的岭南越发生动。特别是紫荆和三角梅,这两种花儿随处可见,顽强而平实的习性很像岭南人性格,不服输不畏难不偷懒,总是让生命绽放到极致。比如这眼前的大稳村,村民收入没有多问,从房舍建设条件看,似乎已经很不错了,可是他们依然思进取,利用距广州、深圳近这一优越地理条件,打造水乡绿道旅游。绿是希望的颜色,绿是富贵的颜色,绿是和平的颜色。相信置身绿色中的大稳村,未来景色会更绿更美。

这次岭南水乡行,尽管时间非常短暂,未能深入领略绿色美景,但是印象仍然深刻。这时我又联想起小家碧玉的江南水乡、壮实汉子的北方水乡,他们都以各自神韵,让我久久难以忘怀。那么,岭南水乡像什么呢?我说它更像个英俊美少年,肤色滋润,性情活泼,永远有着不散的蓬勃朝气。这种朝气感染着我,仿佛自己也年轻许多。

2012年1月16日

慢城桠溪散章

江苏省高淳县桠溪“生态之旅”,2010年被世界慢城联盟授予“国际慢城”称号。何谓“慢城”?其实就是原生态保持完好,不受当代快节奏生活干扰,让万物都能自由自在生存。随“中国诗人咏慢城”采风团,2012年春天走进桠溪慢城,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故乡,重新感受那原始生态的美好。

——题记

早晨多情的鸟儿把我唤醒,殷勤的风儿为我引路,微笑的花草跟我谈心,清澈的湖水陪我散步。

你好,早晨。

你好,桠溪。

我慢慢地走,我轻轻地唱,我的心被眼前景象融化了,竟然忘记,是在早年的北大荒,还是在记忆的大草原?

那时,它们的早晨,也是这样静谧也是这样清新噢。可惜后来,后来……

雨中

早知道江南雨多情。

而今在江南雨中,我漫步桠溪的小街,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还是那么寂寥,还是那么悠长。那寒漠、凄清的时光,仿佛依然滞留在街上。

那愁怨的姑娘呢?不见了。那撑着的油纸伞呢?不见了。身边走过的姑娘,个个都美丽、阳光,感染得雨时下时停,不知道雨在想什么。

雨啊,我猜想,你在听姑娘的歌唱,感受生命的淡定,剔除无益的匆忙。

蛙声

我本是个少梦的人。在桠溪的夏夜,却做了个美梦。梦见“稻花香里说丰年”,梦见“听取蛙声一片”,梦见我远去的童年。

我童年的故乡,稻禾青青,蛙声片片,夏夜总是那么清爽。偎在大人身边听故事,仰卧地上数天上星斗,从不觉得时光多么漫长。长大后离开故乡,再未听到过蛙声,再未见到过星斗,好像都跟童年一样,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到了桠溪才发现,噢,我的童年,我的故乡,就客居在南方。是桠溪人的真诚,是桠溪人的执著,把美景良辰留在身边。感谢桠溪人,目光如此高远。

苇塘

在桠溪景物中,我最喜欢苇塘。随风摇曳的芦苇,像是个普通家族,居住在静寂水乡,每根都清清爽爽,每天都快乐舒畅。芦苇啊,谁说你轻飘,随风动荡,其实你最有思想。

童年,我吹过芦笛,乡音缕缕似水绵长;少年,我放过苇船,乡情浓浓如地厚壮。我来自北方水乡,懂得芦苇的品性,我要把真挚情感,献给童年的玩伴——芦苇,无论是在桠溪还是故乡。

自然景物就是一本书,启迪着人的心智思想。这苇塘告诉我什么呢?自由自在独立相居,不追求花丛的绚丽,不渴望湖水的光亮,只想平平常常度过时光。

鸟儿

桠溪的天空,蓝得让人入梦;桠溪的大地,绿得让人心醉;桠溪的湖水,清得让人沉思。那么,桠溪的鸟儿呢?噢,让人迷得想放声歌唱。

在我居住的城市,已经好久好久,早晨听不到鸟鸣。当桠溪的鸟儿,歌唱着告诉我,新的早晨开始了。我惊喜得跳起来,赶快打开紧闭的门窗,张大耳孔倾听着那带着水音的鸟鸣。我的胸腔如同被水洗过,感到从未有过的畅快。

为感谢这桠溪的鸟儿,我在清风细雨的林中寻觅,轻轻地,慢慢地,终于看到了那美丽的鸟儿。每只都是那么纯净,挺拔的彩色翎羽,仿佛汇集了桠溪的金色阳光、绿色草野、蓝色湖水,浑身显得玲珑剔透。

梦境

同伴说,在桠溪不必吃药,觉睡得照样沉实。我说,在桠溪睡觉做梦,如同小时候在家乡。同伴问,那在北京的家呢,睡得怎样?我答,很像睡在大街上,被隆隆车声惊醒,连个完整的梦都做不成。

桠溪的夜却很轻柔,窗外树叶互相摩挲,声音如同催眠小曲,轻轻引我进入梦乡。梦见花在笑,梦见风在跑,梦见厚雪遮盖大地,所有的污浊都不见,世界清朗像万里秋空。噢,在桠溪做梦,多么美好。

醒来发现是在做梦。回味梦时心是热的,咀嚼梦时嘴是甜的。唯有想想生活,多少有些苦涩。这时我就更想做梦,哪怕在梦中不醒。

金翅鸟腾飞黄土地

我敢说许多人跟我一样,倘若近些年未去过西北高原,眼前出现的风物景象,依然是漫天风沙、光秃山峦,在“信天游”“爬山调”苍凉的老腔中,寂寞地任时光静静流逝。

这次有幸去平朔采风,这座雁北崛起的新煤城,完全改变了我的固有看法。尤其是这座新城的文化气息,居民脸上的安详笑容,以及无处不在的文明表现,让我们这些文化人备感亲切,都禁不住要说一声:“西北高原变了。”

是的,西北高原是变了,变的不仅是地域面貌,变的还有人的素质。漫步在山西省平朔街头,看着一簇簇盛开的鲜花,望着一片片嫩绿的草地,呼吸着清新舒畅的空气,很难想象这是一座大型煤矿的所在地。跟我记忆中的那些煤城走几步煤灰塞鼻衣领变黑的情景,几乎是完全大相径庭。可能是对生活环境满意吧,抑或是建设者的骄傲,陪同参观市容的当地朋友告诉我的第一个数字就是,平朔人均绿地占有率超过25%,好像是怕我不明白这个概念,他特意加了一句:“比大连还高出一倍哪。”噢,这下我就完全明白了,一倍是个什么样子。十多年前我去大连市,跟朋友们在街头散步,鲜花在从容地开放,小草在蓬勃地生长,绝对没有任何人为的破坏和践踏。我眼前平朔街头的花草也是这样呵。在大连和平朔这两个地方,花圃没有提醒爱护的木牌,爱护花木却成了市民的习惯。当然,大连是个有名的文明城市,爱护花木是起码的文明行为,不然何以会获得这样崇高声誉呢?然而,平朔名声的远播却不在环境美化,而是因为她有个最早合资的露天煤矿,像一只传说中的美丽吉祥金翅鸟,落在了雁北这块黄土高原上。

2010年,这是平朔人最值得骄傲的年份,他们的煤炭产量终于超过亿吨,实现了同业人多年的梦想和追求。按照我国自古以来的民间习俗,平朔人唱了一台大戏庆祝,邀请阎维文、谭晶、宋祖英、杨澜、瞿弦和等演员和主持人,来为这个历史性突破助兴。矿工和家属们穿上新衣,兴致勃勃地来观看演出,掩藏在心中的欣喜与骄傲,跟平朔蕴藏的优质煤一样让世人羡慕。有位平朔退休老矿工跟我说:“你没看见,唱大戏那几天,就跟过大年似的,可开心了。”我未看见却能想象得出。在美好梦想实现的时候,人们都会有这种幸福感,何况平朔人实现的梦想,属于能源行业和整个国家,其情其景都会有着动情之处。

那么,作为一个大型国营企业,平朔煤矿的情又在哪里呢?首先就体现在企业文化上。平朔煤矿跟许多大型企业一样,有自己的电视台、报纸、杂志、体育馆、文化活动中心等,除此之外,还有《职工企业文化手册》,以及自己的矿歌《大地之子》,这些被通称的文化硬件一应俱全,不过这只是可见的外部文化形态,无论哪家企业只要有钱都会做到,我以为,比这更重要的应该是企业文化在职工身上如何体现?我前边说的平朔街景,所以会维护得那么好,就有着平朔人的心血,他们爱护环境如同家庭,公园里很少有乱掷的纸屑烟头儿,即使游人如织时也少有大声喧哗。平朔职工子女考上大学,要在电视台和报纸上公布名单,文化教育建设在平朔受到一定重视。别看我说的只是琐细的事情,却孕育出平朔这个大型企业远大的文化理想和企业使命——奉献国家、惠泽社会、幸福员工。

平朔露天煤矿开采后,保护生态环境是必要的,注入文化利用生态环境,更是平朔人的大手笔大襟怀。原来的荒山野岭寸草不生,浅埋的煤层开采以后,在回填的土地上种植庄稼,这也许是个不错的想法,而热衷文化的平朔人更乐意搞黄土高原生态文化旅游。他们开深沟埋管道引水,像女人绣花似的打造树木,二十年下来,有的已成林,行连着行片接着片的树木,像鲜亮飘逸的绿云彩,萦绕在矿区周边山岭,昔日光秃的高原换成了新景。平朔人骄傲地说:“我们要搞矿山文化旅游,南来北往的旅游者来平朔,既可观看露天机械化采煤,还可欣赏再造的自然风光。”其实,这更是造福未来子孙的善举,现代人挖走地下煤炭,还给未来人一派地上田园,看,志向多么豪迈而有远见哪。这是什么?这是平朔人经过文化滋养的精神力量。

离开平朔的当天早晨,沐浴着柔和的春风,再次漫步在宁静的街头。空气是那么清新,花草是那么芬芳,我敞胸深深地吸口气,觉得通体舒畅轻松。然后疾步走回下榻宾馆,在宾馆门前花坛又看见那张欲飞的金闪闪的鸟翅。初来时不明白鸟翅寓意,经过几天来的参观访问,了解到平朔煤矿诸多情况,哦,这是借传说中的金翅鸟,寓意新兴大型煤矿企业平朔正在展翅高飞啊。祝福你,平朔,飞得更高更远。

2011年6月20日

核桃的微笑

别样的风景

临沧市位于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南端。临沧市土地面积2.4万平方公里,人口二百多万,有佤、彝、傣等十多个民族。由于所处地域偏僻,原始生态依然完好,经济状态相对落后。山民们祖祖辈辈,靠在97.5%的大山上种植玉米等粮食维生,日子的艰辛可想而知。然而这里却聚集着古滇濮文化、百越文化、氏姜文化和中原文化,如同一部神秘的文化书籍,诱惑着史学家、文化学者,想翻阅却又不大读得懂,因此被称为“达·芬奇密码”。当地人则把临沧称为“秘境”。总之,这是一片神奇、美丽、古老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