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开学后的一天早晨,他刚睁开眼,还未起床,响起了急促的电话铃声。有人向江报告:马老住宅的围墙上贴满了大字报!他急忙穿好衣服,快步直奔燕南园63号。一看,尽是《马老究竟属于哪一个马家?》《马老不是马列主义者》《马老是马尔萨斯主义者》这样一些标题,“浅薄!”“无知!”江隆基气极,愤愤地啐了两口,“简直是胡闹!”抬手撕了几把。这个围墙是他亲眼看着砌起来的,目的是为马老创造一个安全良好的环境,不承想一夜之间竟成了批判马老的“阵地”,他不能容忍这种做法!
回到家里拿起电话,对办公室下命令说:“立即派人全部撕掉,刷洗干净,不留痕迹。时间必须在马老出门前完成!”紧接着又下一道令:“严加保密,不准向任何人谈起这件事,更不能让马老有所觉察!”
之后,他才洗漱,吃早点,估摸马老的作息时间,去作一次深谈。
再次到63号时,大字报已经无影无踪了,砖墙湿漉漉的,像夜来下一场雨。马老压根儿不知此事,一如既往地打着哈哈热情接待了江隆基。
坐定之后,江隆基直截了当地说:“我劝你只是讲讲,不要急于发表文章,现在发表了,社会上议论纷纷的。”
马老哈哈一笑说:“我就知道你今天大清早所为何来?兄弟全听到了,说什么的都有,任他们嬉笑怒骂去。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贵乎争辩,愈辩愈明,不应一遇袭击,就抱明哲保身、退避三舍的念头。相反,应知难而进,决不应向困难低头。”
“困难大得很啊,”江接住话头重重地说,“马老你要有充分的准备。”
“兄弟早有准备。我历来主张在研究工作中事先要有准备,没有把握就不要乱写文章。写了之后,既要勇于更正错误,更要坚持真理,即于个人私利甚至于自己宝贵的生命有所不利,亦应担当一切后果。”
“可现在有人硬要把学术问题往政治问题上扯呢。”
“请江副校长放心,兄弟这个马是马克思的‘马’,不是马尔萨斯的‘马’。”
江隆基苦笑了一声,无言以对。心里想:“万一将你老当作马尔萨斯的‘马’处理了,我这个当书记的,将无颜面对世人,将对中国的历史犯下罪过。”但这种心里话,江绝对说不出口,只是用一迭声的“可是……可是……”来感叹。
马见江面有难色,进一步敞开心扉说:“如果有人要写文章批判我,你也不要阻拦,让他们批判去,马某敬谨拜受。到他们认为将理论上的马寅初批得‘体无完肤’之日,也就是生活中的马寅初‘心广体胖’之时。不信拭目以待,看马某人有没有这个雅量?向你说句心里话,我平日不教书,与学生没有直接的接触,总想以实际行动来教育学生,总希望北大的一万零四百名学生(按:原话就这个数字)在他们求学的时候和将来工作的时候,懂得点做人和做学问的勇气,不要一遇困难便低头。”
话说到这程度,江隆基除了深深的钦佩和敬意外,再无话可说了。
然而来自外界的压力还得由他主要承担着。
而作为一个大学党委书记的他承受力也是有限的。
转眼到了1958年。4月,毛泽东在《红旗》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吹响了“大跃进”的号角。文中有句名言:“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不久,又有“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诗篇问世。
紧接着,陈伯达、康生这些“理论权威”出奇地关心起北大来,频频屈驾来北大指手画脚。
陈伯达不打招呼,直奔校长办公室,指住一个工作人员讲:“我要见江隆基”。工作人员客气地将他请进会客室,按照惯例问了句:“您贵姓?哪个单位的?”陈伯达不悦,金口不开,拿起笔顺手在一个会议记录本上写下了尊姓大名,字写得很大,占满了一页纸。工作人员有眼不识泰山,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连连说:“江校长在,在,你稍等”,转身就去禀报。江正好在办公室,迅急出门,将陈请进自己的办公室。
陈伯达此行来意是部署批判马寅初的。江正在筹划北大校庆六十周年庆祝事宜,便先向陈伯达发出口头邀请,陈痛快答应后,操着闽南话疙里疙瘩地说:“马寅初当校长快十年了吧?蔡元培十年,马寅初十年,这北大真是池浅王八多。北大要办成共产主义大学,怎么能让资产阶级学者当校长呢?马寅初的问题已不是什么学术之争,是政治问题,要发动群众从政治上批,批倒批臭,批得体无完肤。还有周培源搞的那个相对论,也是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该不该批?我看也该批。先放一放吧。先批马寅初。”(作者按:“文革”期间,陈伯达又来北大亲自导演批判相对论的闹剧,终因这一“国际玩笑”开得太过火而未奏效。)
江隆基听得头皮发麻,心里打颤。当时还没有“超前意识”这个词儿,总之是对这种新观点、新理论百分之百地接受不了。但他有个好处,没有经过消化思考的话坚决不说,只好诺诺应承着。
马寅初却不像江隆基。
康生来找了几次,见面就是真刀对真枪,顶上了火。论水平,论口才,论骨气,康都不是马的对手;唯不如者,权势而已。
康说:“你的《新人口论》到底是姓马克思的马,还是马尔萨斯的马?我看这个问题,现在是该澄清的时候了。”
马说:“我马寅初就是马克思的马。有的人连马尔萨斯的书都没有看过,当然就不会知道什么是马尔萨斯,我只觉得这样的人非常可怜!这样的人才是货真价实的教条主义者,反马列主义者。”
康说:“你的综合平衡论是攻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歌颂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是法西斯‘全体主义’在中国的翻版!”
马说:“这些问题,现在与你讲不清楚,可将来的事实和历史一定会来说清楚并进行公正裁判的,总有一天会证明我的理论和主张是正确的。”
康说:“我们要组织人学习毛主席的六评白皮书,特别是《唯心历史观的破产》,要像批判帝国主义分子艾奇逊那样来批判你!”
马寅初仰天一声大笑。“你们批我已经批得够厉害了。但我这个人骨头硬,不怕这个。你们今天对我的这种无理取闹的批判,我是既不会接受,更是到死也不服帖。你们有人写文章说,已经把我批得‘体无完肤’了,但是我觉得反而批得‘心广体胖’了,不信请你看看!”
康生不敢再赤膊上阵,便躲进沙摊红楼专事幕后策划,连北大的校庆活动也不来出席。
5月4日,北大举行六十周年校庆大会,陈伯达应邀前来发表了长篇讲话,通篇都讲“批判”和“革命”。在批到马寅初时离开讲稿,面对坐在主席台上的马寅初高声讲:“马寅初要对他的《新人口论》作检讨!”江隆基顿时愕然。马寅初坐得更端正,不为所动。
同月,党的八届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吿中,不点名地批判了马寅初和他的人口论。其中有这样两段话:“某些学者断定,农业增长的速度还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他们认为,人口多了,消费就得多,积累就不能多。”“他们只看到人是消费者,人多消费要多,而不首先看到人是生产者,人多就有可能生产得更多,积累得更多。显然,这是一种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
稍后,中央派出另一名经济学家带领工作组进驻北大,专门主持批判马寅初。康生也频频来北大策划指点,这位“理论权威”的话也颇惊人,令北大人终生难忘。“马寅初只看到人有一张口,就没看到人还有两只手。要用‘两手论’批倒他的‘人口论’……”
从此开始了对马寅初及其人口论长达三年之久的批判。
如果说1958年的批判基本上还限于学术范围的话,1959年的批判则是全面的、政治性的。马寅初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篇论文《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文章的“内容提要”只一句话:“全文(附带声明除外)就‘大跃进’的情形,作出一个科学的解释。”第四部分又重申了他的人口理论。最后“附带声明”中的一些话,堪称“醒世恒言”——
这个挑战是很合理的,我当敬谨拜受。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而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投降。不过我有一个要求,过去的批判文章都是“破”的性质,没有一篇是“立”的性质;徒破而不立,不能成大事。如我国的革命,只破而不立,决不能有今天。
据《光明日报》的意见,我的学术思想是资产阶级的,那么就应该写几篇富有无产阶级学术思想的来示一个范,使我们也可以经常学习。
康生看罢,气急败坏,坐镇沙滩红楼,召来新任的北大党委书记,擂着办公桌吼叫:“一定要从政治上把马寅初批臭!”“他已不能再做北京大学的校长,彻底批臭之后,将他调离北大!”
1960年元旦刚过,马寅初打电话给《新建设》杂志编辑部,请求当月发表他的《重申我的请求》。1月4日,被迫上书教育部,要求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之后举家搬出燕南园,回东总布胡同32号旧居,过起长达二十余年的“隐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