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小说艺术比较]
中国小说与西方传统小说是在互不联系、气候各异的土壤中发展起来的。在思想上和艺术技巧上,受到各自社会历史、哲学思潮及作家阶级地位、美学理想乃至风俗人情的影响,它们同中有异,各呈姿致。在小说的大花园中,散芬布芳,争奇斗艳。下面试就思想、艺术结构、人物塑造三个方面,进行一番比较。
第一节 中西小说的思想
中西小说在哲理探求的注意点和深度方面,有着极为明显的区别。
中国自汉代以后,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思想,伦理观念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它强调人伦纲常进退之道,要求服从于礼教的规范,肉体的欢娱必须让位于道义的准则。而在西方,从古希腊文化发轫,经过文艺复兴的再发掘和推杨,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是个体的发展。强调个人奋斗,个性解放,把现实的、肉体的、感性和理性统一的人,作为最高的社会价值主体,肯定人的存在、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价值。而把宣扬来世的、压抑人性的、强调原罪说的宗教价值观,作为从属。这两种价值观念,渗透在两种文化环境中,逐渐内化为作家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他们又通过影响传播媒介,诱导和制约作家,逐渐形成了体现这两种价值观念的小说思想结构模式。
中西小说在这里探求的注意点和深度方面,区别是极为明显的。
作为艺术品的小说,自然有着艺术的审美价值,但更重要的还是通过艺术地再现生活,表现作者的理念。即通过向读者展示千变万化的生活画面,展示形形色色的人物灵魂(写行动归根结底也是开掘灵魂),揭示社会人生哲理。所以,每一部小说,无不是哲学观念的体现,美学和哲理的统一体。波兰著名评论家奥什若科娃说:“小说是人类知识的混合成果;一方面它毫无疑义是属于艺术的范畴,没有从艺术技巧中吸取美的因素,就不可能获得形式的崇高感染力。然而,另一方面,它又沿着宽广的道路驰入到科学的领域中,特别是驰入吸取一切科学成就,被称为‘哲学’的领域中。没有存在于哲学中的真理,小说就要失去内容的一切意义和重要性。”(《论叶什的小说》)下面,作一些具体分析:
一、中国小说的发展
在中国先秦诸子的著述中,充满着对哲理的阐发,尤其擅长以事喻理。那些丰富的寓言故事,就是借鸟兽虫鱼,说明生活或人生哲理。可惜,当时中国小说尚处孕育阶段,没有继承这个优秀传统。汉代以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孔孟之道成了独尊的统治思想,各种文化艺术无不打上儒家思想的烙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得胜的统治者,希冀霸业久远;没落的士族,回避严峻的现实,妄图羽化成仙;呻吟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则寄希望于解脱的“彼岸”。于是,谈神说鬼风行,宗教迷信泛滥,反映这种混乱思想的小说便应运而生。这些作品以怪异为主要内容,以宿命观念为哲理基础,宏篇巨制,竞相涌现。晋人干宝著的《搜神记》,洋洋二十卷,无非是一部儒家礼教、神鬼狐异的大杂烩。其思想宗旨就是“发明神造之不可诬”。志人小说的集大成者,是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书中记述士大夫阶级的轶闻逸事虽多,但却是为孔孟之道张目。
唐代以后,小说又渗入与儒教并行不悖的道家思想。《南柯记》、《枕中记》等,宣扬人生无常,不过是“南柯一梦”。《霍小玉传》鞭挞薄幸负义;《虬髯客传》宣扬不迕天命;《无双传》歌颂杀身成义……无不是儒道思想的回声。《莺莺传》虽然赞美了女主人公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但又为张生的负心竭力辩护。这种男性中心观念,仍未跳出儒家思想窠臼。
宋元时期,理学昌盛,思想更加禁锢。小说作家中虽然涌现出一批平民知识分子。但他们的思想仍囿于儒教樊篱,作品思想境界不高。即使少数优秀之作,也往往以维护封建社会秩序与道德风尚为前提。如《碾玉观音》与《志诚张主管》,男女主人公的幸福都是靠做鬼取得;《快嘴李翠莲》中的女主人公虽能跟封建礼教正面冲突,但他的归宿仍然是出家当尼姑;《错斩崔宁》忿怒控诉了一件大冤案,却只提出了“问官糊涂”的皮毛抗议。
进入明清时代,离经叛道的杰作迭出。或针贬社会痼疾,或寄托哲理思考,但仍不能与作为传统的封建礼教思想基础的孔孟之道彻底决裂,即使锋芒毕露之作,也常用“百讽而一劝”的手法加以掩饰。《金瓶梅》用“孝道”遮掩对社会腐烂疮痍的抨击;《儒林外史》猛烈鞭挞了科举制度,但矛头所指,只是儒家道德教育之虚伪,而不是封建礼教本身。高喊“玉皇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齐天大圣,反抗思想之强烈,对最高统治着之蔑视,可谓登峰造极,但最终还是以做“圣佛”而成“正果”。《红楼梦》对贾宝玉的叛逆精神,做了具体而充分的肯定,却还要“寄语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在来一个全面而抽像的否定。那些大造“帝王家”反的水浒英雄,生活道路各异,悲剧命运相同。他们被逼到一起,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叱咤风云,极盛一时。但还是被说成“魔星转世,扰攘神州,皆属天定”,并且要他们以造反开始,以归降告终——跪倒在“招安”的拜垫上,充当了统治阶级的帮凶。
综观中国古典小说,其思想的主流,不外是孔孟之道与神佛宿命论的结合,非常缺乏自由而深刻的哲理思考与探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长期推动儒道思想和天命观,造成人民的极端愚昧;另一方面,统治者出于对小说社会功能的恐惧,不但对小说无比蔑视,而且严加控制,致使许多渊博睿智之士,羞作“十家之末”的小说。一些怀才不遇、发迹无望的知识分子,偶或为之,也是或假托古人,或隐形改名,不愿以小说家传世。因此,中国小说不但缺乏深邃的哲理探求,也缺乏执着的理想追求。入世则衣锦还乡,封妻荫子;出世则为僧为道,超然红尘;几乎找不到更高一层的理想境界。
二、西方小说的发展
西方早期小说也有着与我国志怪小说相似的特点。颇似我国志怪小说的古罗马小说《金驴记》,不仅满篇巫术怪诞,而且靠皈依宗教以到达和平仁爱的“彼岸”。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得出了有害的结论。欧洲中世纪的骑士传奇,与志人小说有许多类似之处,以“行侠”为手段,以“忠君护教”为目的,所宣扬的无非是封建伦理和天主教义。到了西方小说进入成熟期之后,再思想上遽然一变,走上了与我国小说绝然相反的道路。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不仅艺术上已臻成熟,思想上也冲破天主教的禁锢,放射出灼目的人文主义光辉。《十日谈》第一次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揭露了教会的为善和禁欲主义的暌违人性,唱出了一曲曲个性解放的凯歌;《巨人传》借巨人的高大形像与僧侣阶级、经院哲学等侏儒形像相映照,给神权欺骗、蒙昧主义狠狠地一击,开了哲理小说的先声。继出的启蒙小说家,有不少人本身就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借小说而阐发哲理,正是这类小说家的创造。“哲理小说”这一新品种,就是诞生在他们的笔下。到了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斯汤达对历史题材进行科学分析,对人物心灵进行独到的剖视,将传统小说推到了新的境界;巴尔扎克用法学和经济学的观点剖析法国社会,贡献出有着史诗规模的《人间喜剧》;狄更斯为探索社会出路、人生意义而终生不懈地努力……都表现了坚定的唯物主义立场。俄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家,除了长于研究社会,更喜欢探索人的心灵。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都是这方面的大师。托尔斯泰、陀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将俄罗斯灵魂的全部,差不多俄罗斯整个人物性格都表现得纤毫毕露。”[ 贝灵:《俄罗斯文学》] 他们小说中的哲理思辨性,又前进了一大步,尽管有着不小的局限性。
在对待所谓“文学的永恒主题”——爱情问题上,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以美国爱情小说为例,两性结合始终是作品的高潮。从富有荒蛮色彩的西部小说到现代的“间谍英雄”小说,总是男女青年的爱慕追求,历经挫折,客服重重困难,终遂心愿。在两性交欢中,充分体现人的本性。两性结合成了小说的思想中心和结构中心。但是,大部分中国古典小说,对于性的处理,往往带有极大的偶然性。“性的结合通常发生在故事的前端,但这并不是故事的高潮。”(维持·巴诺:《心理人类学》第449页)它常常成为一个引子或契机,引出一段违犯伦理,终得报应,或从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中,对人生善恶、道德伦理进行评判。两性结合的内容,始终不能成为作品的主体和结构的重心。这是受两种文艺社会价值观念作用的结果。
总之,中国古典小说是孔孟之道与神佛宿命论二重主题的反复映现,而西方小说家大部分能用唯物主义观点,审视社会、人生,探求出路,借作品中的形像体现他们的哲思。不少人寄期望于人性的升华或“复活”,有的甚至企图用虚幻的想像,解决永恒的哲学问题,这虽向改良主义和唯心主义靠近了一大步。但就主要倾向来说,他们的哲理思考,不但极其大胆主动,而且积极热烈、不拘一格,尽管不都是正确无误的
第二节 中西小说的结构
结构布局是对人物、事件的组合、调配技巧。是完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中西小说在运用这一技巧时,表现了不同的特点。总的说来,中国传统小说在结构上偏重从头说起,脉络清晰,追求故事的完整性;外国小说则偏重时序颠倒,出奇制胜,擅长生活横断面的截取。
一、情节的类型不同
众所周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作品等,是小说孕育滋长的母体。许多小说是在故事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因此,故事情节就成了小说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不成其为小说。”[ 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 在小说发展史上,表现了强烈的、追求故事的意念。中国古典小说是如此,西方早期小说也是如此。不过,中国古典小说表现的尤为突出,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喜爱故事的社会心理。一部《水浒》,就是一百单八个英雄被逼造反的故事;一部《三国演义》,就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而酿成三国鼎立局面的风云变幻的大故事;《西游记》是齐天大圣出世、闹天宫、受难、取经路上降魔除妖等故事的奇特描绘;书中大故事套小故事,故事接故事;《红楼梦》则是封建大家庭没落,一说情侣被毁灭,众多美丽青春被断送,一个又一个悲剧故事的真实映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尽管篇幅有限,但仍是撷取生活纵剖面,或写一人际遇,或写数代经历,鱼儿虽小,头尾俱全,结构手法与长篇巨制无异。不同的是,长篇事件繁纷,人物众多,表现的多为某一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短篇所展现的则是一人或数人的历史。《南柯太守传》表面上写一次梦境,实则写出一个人一生的富贵穷通;《任氏传》、《霍小玉传》、《李娃传》,正像它们的名字,简直就是一部人物传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