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的寓言故事,对小说的孕育和形成是一个重要因素。枯燥乏味的大道理,难免使人生厌,而把抽像的道理说得通俗明晰“譬称以明之”,正是寓言的特长。如《庖丁解牛》、《鹬蚌相争》、《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和氏之璧》、《叶公好龙》、《刻舟求剑》等等,这些有着浓厚生活气息的虚构故事,不仅有人物(动物也加以拟人化),有一个简略的故事,还讲究艺术表现手法。如《曾参杀人》就是典型的例子。(载《战国策.秦策》)
先秦及两汉的史传作品,一方面是历史,严格按照史实记载各个不同时代的人和事;另一方面又和文学颇为接近,注意故事的起伏变化和脉络连贯,甚至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这一切,都对小说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左转》、《战国策》(著名的如《邹忌讽齐威王纳谏》)、《史记》、《汉书》及野史杂记,对后世小说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史记的许多优秀篇章(如《鸿门宴》、《淮阴侯列传》、《留侯世家》、《张仪列传》等),简直就是一篇篇优秀的传记小说。唐代传奇以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许多篇章,以一个人物的生平为线索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这种艺术手法,显然是受了《史记》的影响。
一般认为,我国小说从远古到先秦是准备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6世纪)出现了小说的雏形——志怪、志人小说。著名的如《搜神记》、《列异记》、《世说新语》等,内容几乎全是神怪狐鬼,奇闻轶事。这类作品,虽有着颇为曲折的故事,较完整的结构,但普遍忽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细节的描绘,只是粗陈梗概,略具规模,离现代小说尚远。也有人认为,产生于汉代之前的《晏子春秋》(《汉书》、《史记》均有记载),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小说集。该书共8卷,所记载的是齐人晏婴的逸事,颇为生动,具有后世小说的许多特征。但总的来说,不论故事还是人物都是粗线条的勾勒,仍属小说雏形阶段,算不得是严格意义上的小说。
唐代传奇的出现(公元7世纪以后),标志着中国小说走向成熟。如《古镜记》、《枕中记》、《霍小玉传》、《虬髯客传》等著名作品,已经能够以人物形像的塑造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描写,逼真地反映社会现实,并达到了一定的典型化程度。
到了清明时期(公元14世纪之后),我国小说艺术进入高峰时期,涌现出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不朽巨著。在题材上,由说神志鬼,谈奇述异,转变为通过写人的命运,反映社会冷暖,人生坎坷。在艺术手法上,达到了细节的逼真和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长篇杰构《红楼梦》和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更堪称中国小说史上的瑰宝,中国文坛的骄傲。
进入20世纪后,随着新思想的传入,特别是在外国小说的影响下,我国小说出现了新的飞跃。《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子夜》、《骆驼祥子》、《四世同党》、《倪焕之》、《家》、《春》、《秋》、《围城》、《沙非女士的日记》,以及解放后涌现的《青春之歌》、《红旗谱》、《李自成》、《花园街五号》、《沉重的翅膀》以及数不胜数的优秀中短篇作品,真如千川奔涌,万花竞秀,使人目不暇接。在思想上,由不遗余力地涂粉施彩,进入到切肤剖肌般的沉痛反思。在人物塑造上,由追逐天马行空的神灵膜拜,转变为凡夫俗子七情六欲的剖析。在表现手法上,也不再循守于陈陈相因,许多现代派的手法与民族风格,有机汇融,不仅使小说的面貌日新月异,也更贴近于社会、民族的脉搏和呼吸。
据小说史家统计,中国小说史上所产生的长篇小说,竟有三万多部,短篇小说更是数以几十万计。
二 外国小说的起源与发展
外国小说,也经历了与中国小说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但外国小说不但较中国小说出现的早,而且出现不久,既具备着跟现代小说更加接近的特点。
外国小说最先出现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的希伯来文学。希伯来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从公元前11世纪建立以色列国之后,先后覆灭于非利士人、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后来又沦为波斯人和马其顿人的奴隶。直到公元初,犹太人仍然背井离乡,流落世界各地。长期在腥风血雨中挣扎的希伯来人,把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忆,对民族英雄的怀念,重返家园和复国的渴望,发之于声,诉之于口,形成了丰富的歌吟和故事。民族的大灾大难,反倒成了孕育民族文学的沃土。希伯来文学中丰富的神话,历史传说,史诗,先知书,诗文集等,后来,被编成总集,成为犹太教的经典——《圣经》。希伯来文学中的小说,也是圣经的内容之一。
《路得记》(共四章,3000余字,公元前6——5世纪)被公认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小说。它以公元前11世纪士师时期为背景,通过对异族通婚和寡妇改嫁的描写,反映了从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小说主张民族团结,对种族歧视和禁止异族通婚的教规,进行了委婉的抗议。较后出现的《以斯帖记》(公元前2世纪中叶),更是一篇著名的小说。故事发生在波斯帝国统治的鼎盛时期,犹太美女以斯帖,智慧、勇敢。她设巧计除了仇敌,使本氏族幸免于难。小说毫无宗教色彩,情节曲折生动,心理刻画细腻,具有较高艺术水平。
在西方,雏形小说的出现,也比中国早得多。而且,一出现就有着与近代小说更加接近的特点。这是因为,体系庞大而完整的古希腊神话,寓意深刻的《伊索寓言》以及内容丰富的古希腊历史、哲学著作,深邃精辟的古罗马散文,都是小说孕育、产生得天独厚的土壤。那广泛反映生活,结构完美、人物形像极其鲜明,被马克思誉为“高不可及的范本”的《罗马史诗》,及维吉尔的《伊尼德》,简直就是完整而优美的诗体小说。从广义上说,西方小说的产生要比中国早一千年,至于狭义上的西方小说的发轫之作,则是古罗马作家彼德罗尼作于公元1世纪的《萨其利康》。小说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一个奴隶由于聪明能干而发财致富,从而获得释放的生活情景,嘲笑了新贵族的无限奢侈、贪吝和粗暴。情节生动,结构完整,人物形像比较鲜明,比我国雏形时期粗陈梗概的志怪小说,有着明显的进步。在时间上,比我国3世纪后出现的雏形小说,早了200年。可惜,这良好的开端,不久便被天主教的严酷统治,扼杀于摇篮之中。漫长的中世纪,历经千余年,始终是歌颂上帝和苦行信徒的教会文学统治着欧洲文坛。西方小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个时期,出现于民族下层的英雄史诗,虽有着小说的许多特征,毕竟不属于小说的范畴。只有骑士文学中的“骑士传奇”,具有小说的性质,但连篇累牍是骑士“忠君、护教”的侠行,逐美猎娇的艳史,不仅社会意义不大,艺术上也是囿于更多的因袭。
西方小说的成熟,是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卜迦丘的《十日谈》作于14世纪)公认是短篇小说的滥觞。继之而出的《巨人传》、《堂吉诃德》则标志着长篇小说的成熟。从此以后,西方小说沿着现实主义的道路阔步前进。虽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一度出现了浪漫主义小说,但它不仅将小说艺术技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一直延续下来。雨果的宏篇巨制《悲惨世界》,便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典型范例。
19世纪30年代之后崛起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将西方小说艺术推向了凌云的峰巅。涌现出《红与黑》、《包法利夫人》、《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羊脂球》、《双城记》、《名利场》、《苔丝》、《死魂灵》、《罪与罚》、《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套中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美国的悲剧》等数不尽的辉煌之作。西方小说黄金时期的到来,虽然比我国晚了几百年,但来势迅猛,宛如大江奔腾,百川汇海,那规模和气势,均非我国小说所能比拟。
19世纪80年代之后,现代派文学兴起于欧洲文坛。现代派被人称为是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个浪潮”。这是一个内容庞杂、分支纷繁、光怪陆离的文学潮流。这个流派,主观性强,并表现出变态和颓废倾向。主要派别有意识流,存在主义,“新小说”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他们特别突出地表现了资本主义晚期的“时代病”和独特的社会心理。著名小说有:《变形记》(澳,弗朗茨.卡夫卡)、《尤利西斯》(英,詹姆士.乔伊斯)、《心灵之死》(法,让.保尔.萨特)、《嫉妒》(法,娜培莎.萨罗特)、《第二十二条军规》(美,约瑟夫.海勒)、《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等。现代派小说在思想上,一方面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丑恶现像,另一方面又否定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一方面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另一方面又以自我为中心,妨碍他人的生存和发展。在艺术上,一方面刻意求新,有不少创造;另一方面又追求形式主义,甚至离奇古怪。因此,有的已走上了末路,有的正在向现实主义靠拢或者复归。现实主义文学,又有了回潮的趋势。
综上所述,中外小说的兴起、发展和演变,可谓殊途同归。在题材上,从偏爱神异鬼怪、轶闻锁趣,逐步走上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对社会众生相的刻镂(不过,西方小说一出现,既不以神异鬼怪为能事,而有着更多的现实主义刻画。如:古罗马阿普列尤斯的《金驴记》,写一个人因误敷魔药而变成了驴子。但他变驴后的遭遇,正是广大奴隶牛马不如的生活的写照)。在思想上,从“寻求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发展到积极地剖视社会,评论现实与人的价值,探求人生哲理。即从纯消遣品,走向启迪、净化阶段——小说的社会功能逐步增强。在艺术表现上,由粗陈梗概,到精雕细刻;从重情节的故事小说,到重视典型形像塑造的性格小说,又发展到注重内心世界挖掘的心理印像小说。可以想像,今后,小说艺术仍不会止步,还会以日新月异的姿态,活跃在世界文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