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逝水流痕
19227200000019

第19章

我们分乘两部卧车,开出车站,沿街棕榈鲜花,两旁法式层楼鳞次栉比,商店招牌上法文令人眼花缭乱,花团锦簇的汽车飞速流过。

我们终于来到了下榻的皇家宾馆。

这是一座位于戛纳通往尼斯滨海公路边的法式庭园别墅宾馆。这家宾馆的主人是年近7旬的知治先生和太太。他们关心中国,对中国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感。得知到来中国代表团,早早就把鲜花摆放好以欢迎我们下榻宾馆。

果然,一进皇家宾馆,地毯、沙发、席梦思床、壁炉、楼梯,一派西洋格局,且设备一应俱全,令我心思舒展。户外是开阔的花园,葡萄架下摆设圆桌,站在窗前蓝色海湾尽收眼底……

皇家宾馆就只住我们一行四人。原来,这一带所有饭店、宾馆都是为每年七、八、九三个月到蓝色海岸度假的人而建造的。

宾馆所有的房间房门是全部打开的,我们可以随意地选择房间入住。安顿好了,乔治先生把宾馆的大门钥匙交给了我们,回家去了。这种殊遇,这种信任,我们从来没有享受过。

是夜,白乐德先生以“法中相汇”的名义在戛纳市中心区一家名收“竹园”的中国餐馆设宴为我们洗尘。拳拳至情,叫人无由拒绝,彼时彼地,我们确有宾至如归之感!一席固然可口的中国料理佳肴,也配上刀叉、生水、红酒、牛肉、沙拉……这一切组合而成的完完全全的法国情调,使我意识到身在异邦。白乐德先生坦率地问我,这里的中国菜与广西的中国菜是否一样。我笑笑不语。他说这里的中国菜是做给法国人吃的,因而掺杂了法国菜的味道。但我最难忘的是那碗肉丝搾菜汤,令我回味无穷,至今我还认为是此行法国开胃菜肴!

我们频频举起酒杯,庆贺我们的相会,共祝法中友谊长存。

那热诚的畅谈,那豪爽的音容笑貌,都一一摄入了镜头。于是,我对法国朋友的一片赤诚的心意衷心感念。我理解感情是发自内心愿望。有了交往,就有了理解;有了理解,就有了信任,也就有了感情。

这一夜,我聆听着地中海的涛声人睡,我睡得很甜。很香。没有梦。

漫游“英国人散步街”

尼斯,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从西往东沿着海滩敞开着一条宽展舒适的马路,它一边千柱洋楼,万盏霓虹;一边海浪拍岸,晚风徐徐,撩人情思。

我喜欢在入夜时辰漫步在这街上。这大街清扫得极干净,没有痰迹和纸屑,更无尘埃。滨海的街边园林点缀,使城市显得更为娇艳,而在相隔不远的地方站立着各种不同形状的石刻和不锈钢雕塑。

那是在欧洲很闻名的“英国人散步街。”我走在这条散步街上。一位碧眼金发的小姐以为我们是日本人,竟用日语和我们交谈。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几乎同时吐出了这句话。是的,今天的中国人也像个样,也能西服革履,精枰十足,一点儿不差。当然我也想,也许,由于我们过去没有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过于封闭,造成了我们在经济上落后于这些国家,就连出国机会也太少的缘故,因而当别人看到我们这些整洁的黄皮肤,便认为是经济大国的日本人,这不能不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不过,我充满自豪,我的国家正开始全面开放,我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人来。

我们落落大方地挑了一张朝海的长椅坐下,尽情地享受着灯光、天风和海涛的抚爱。

一批又一批的旅游者从世界各个地方汇集,不同国度,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们一起依偎在大自然美好而温存的怀抱里,没有仇恨,没有猜嫉,蔚蓝的大海美化了世界,也净化了人的心灵,留下的只是诗和画的心境以及纯净永恒如白雪,如浪花,如沙滩一样的友谊。

感受着如此的空气写点散文,当然不必拘泥自我,也无需费心去寻找乡土意识了D在蓝色海岸旅行,无尽的大海时刻相伴。海的生命永恒,而人的生命短暂,我不知我是否永远跋涉在生命的海滩,在等待和孤独之中,看日出日落,听潮涨潮退。

在散步街上散步,这种难以言喻的氛围着实让人陶醉。我悟到了,无论是天南海北,美好的事物总会使人们执著去追求的。在美的沉静深远和情的旋动呼唤中,人人都应潇洒地生活,人人都有权利潇洒地生活。因为,我们同住一个星球。

赌城蒙地卡罗

翌晨8时,白乐德先生赶在上班前驱车而来。车子从住地出发,约半个小时,终于到达法国南部的繁华城市尼斯。

车在一幢高大的宫廷式建筑前停下。这是法中相汇协会执帐师圣多洋先生的住宅,搂前标明这幢建筑是1680年建造的。

圣多洋先生是个年近六十的高级工程师,他生于上海,生活十九年后返回法国。他对我们说,他很想念上海,上海有他的母校,有他的朋友。我们的到来,他就像是见到老朋友一样。他还能用不很流利的中文说:“欢迎你们中国朋友。”圣多洋先生离开中国几十年了,也没有忘记生育了他的异国故情啊!

全天由圣多洋先生陪同的旅游开始了。

摩纳哥大公国位于法国东南地中海岸,面积只有1.49平方公里,人口三万。我们沿着美丽的蓝色海岸高速行驶,约半个多小时就到达摩纳哥首都蒙地卡罗市。圣多洋先生为了让我们尽可能地多参观几处,他一边驾车带我们各处游览,一边不停地作讲解。

平整而清洁的盘山马路通上了一座三面临海的山顶,摩纳哥大公国的王宫就座落在山顶上。王宫是乳黄色古典建筑,甚为神奇。周围是临海的悬崖围城,多门古炮架设在王宫两边。守在王宫大门那位身穿白色制服,头戴白盔的卫士酷似腊像,吸引不少游客立此作后景存照。站在王宫广场的围城上,可以眺望蒙地卡罗全貌。

这座美丽的城市,除了林立的大厦、玲珑的别墅,便是高耸的棕摘,还有嫩绿的草坪,展现出一幅浓彩艳抹的风光画。尽管这城市规模不大,弯弯曲曲的马路车水马龙,滔滔如流,却显得井井有条,井然有序。

摩纳哥的主要收入来自旅游业,每年来旅游观光的外国人都要比全国总人数高出上千倍。

由著名的巴黎歌剧院的设计师设计的闻名于世的蒙地卡罗大赌场就坐落在市中心,这座巨大的灰色圆顶的建筑建成于1878年,如今仍旧非常抢眼。不过摩纳哥严禁本国公民参赌,但对本国公民却广设猜奖柚奖活动。例如,在旅馆里,老板每天下午5点按房间抽奖,重奖三名旅客。头等奖房租全免,二等奖免一半,三等奖免1/3。客人到餐馆吃饭,菜盘下面放一张奖牌,凭牌抽奖,中奖者可得到一件大衣或一支笔。读报时,每张报纸上都有一个红色号码,报社每天按号抽奖,第二天在报上公布,头奖可获3000美元,所以订报或买报的人很多。2万多人口的国家,报纸发行量突破100万份大关。车票上也有号码,有幸中奖者也会领到一笔数目可观的奖金。摩纳哥倡导猜奖活动的目的,一是可以促销,另一个是平息因禁赌而造成的部分市民心理上的不平衡,用广泛猜奖起到某种参赌作用,减少吸毒等不良行为,有助于社会的安定。摩纳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定的国家,犯罪率低,没有军队,没有监狱,只有32个警察。

抢眼在于它每天流人了无数的钱币。形形色色的赌具,吸引了无数的游客,游客们也似乎不玩上几十法朗,手掌就急得发痒。

一位妇女将几个硬币投入了电子赌博机,正好来了运气,哗哗啦啦的狂渴声,滚出了几十个法朗。她高兴地从小桶里又摸上十来个硬币继续向赌博机投入,不得而知她这一次的结局又将如何。从整体来看,输的还大多数,不然,大公国赌场怎么能滚来不断的财源呢?

其实,这种赌法是较一般的,到摩纳哥的游客大都作为一种娱乐,并无带着贏钱的想法,只是想来赌国,不赌自然就白来了。也是这种心理,使得赌场兴旺发达。

在我们过去的印象中,赌场是个乌烟瘴气的场所。这里的赌场却绝然不同,即使人群熙熙攘攘,但无高声喧闹,空气着实清新,绝没有污浊之感。我想,这固然与管理有关,与全民素质不断提高似乎也不无关系。

教堂钟声

初到戛纳,就有混合的感觉。如武陵渔人桃源迷津,又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儿是地中海北岸,街巷大抵陈旧,房舍也多是中世纪或世纪初的建筑,整座城市弥漫着一种古朴情调。

虽说古朴,但那长街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各类商店、夜总会、妓院、餐馆……星罗棋布,来自全球各地的最现代化的电器、衣饰,还有食品种种,世界一流的豪华酒家和形形式式的民间小店并立。

戛纳的豪华富丽自不待言,那是世界各地豪商巨贾、歌星、影星、球星的销银处,一夕千金不过是等闲之事。筑造的豪华别墅也是一幢胜于一幢,每年使用的时间也只是二三十天。

戛纳当然最为吸引人的便是著名的国际电影城,世界有名的戛纳电影节就在这a举行,全球电影界知名人士纷纷云集于此,共同切磋演艺。电影城屹立于海边,大厘东边林立着旗杆,飘扬着电影节参加国的国旗。大厦正面的两侧的地板,锒嵌着由每届获奖者签名并盖下手掌烧制成的瓷砖,供游客们观赏,真是富于旅游价值。这座富于魅力的大堂四周,棕榈婆娑,微风拂过,沙沙作响,如落叶纷纷,如夜潮阵阵,如细雨霏霏;有令人销魂的音乐袅袅流漾耳际;那一种人工刻意追求的风光情调,令我们身心俱醉!我们面朝大海,以电影城作背影,留下了一幅幅记忆。

出国时,朋友说不论你到哪一个城市的哪一座教堂,如果碰上那里正在举行婚礼,那你将很幸运。

惦记着要寻觅这款幸运,我们在戛纳与当塔尔夫人共游著名的国际电影城后,我悄悄地叫夫人领我们到一座教堂去。夫人说就到山顶那座教堂吧。

那已是黄昏,我们也已很累。

古教堂就在戛纳市政厅左面的山顶上,我们弃车步行。

说是山顶,其实整座山都是戛纳的古城,长街短巷,橄榄扶疏,攀墙覆瓦的藤飘逸着淡淡的芬芳。上教堂的街道很幽静,左转右拐,我们气喘嘘墟走到教堂。这座古灰色的极为壮观的法式建筑耸立在山顶上,眺望大海,清风宜人。

当塔尔夫人是戛纳的一位中学历史教师。她介绍说这教堂是公元八世纪建造的,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戛纳有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加上驰名全球的蓝色海岸,使整个城市增添了色彩,成了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贏得了国内外无数旅游者的青睐。

教堂前,停放着很多小车。教堂里,播放着富于节奏的《婚礼进行曲》,身穿黑色西服的新郎挽着白色婚纱的新娘在亲朋好友的拥戴下,正缓步地走出教堂,鲜花和彩片撒向新婚伉偭,这是幸福的祝愿。

彩片和喜糖也撒向人们,包括我,这也是幸福的祝愿。

教堂的钟声已经敲响,一声声平安的钟声远远不愿散去。是啊,人对于这个美丽和丰盛的世界要求并不多。结婚是当事人都觉得应有一个能体谅自己的好朋友陪伴自己一起走完一段并不漫长的生命之路。既然是一种欢喜时刻,人们就希望这敲响了的钟声远远不会散去。我想,也许就是能够来到这个国度,能够与这不相识,或者根本记不住的朋友们共度这美好钟声下的欢乐时光,是一种幸福,我对准这幸福的场面,摄下这难忘的一瞬。

1992.1

走马观花看卢浮

法国巴黎的卢浮宫被认为是在世界各大艺术博物馆中名列榜首的,那建筑雄伟豪华,大厅高耸宏大,地面拼花大理石,屋顶布满彩绘藻井与天顶画;哥特式的拱顶,巴洛克式的装饰,极尽华贵绚丽。法国大革命期间,卢浮宫由王宫改成了艺术博物馆,建馆人之一是雅克-路易达维德,他的宏伟作品现在还陈列在“红厅”里。建馆两百年来,有16个君主和20位建筑师在几个世纪里对卢浮宫进行了兴建和改建。在逗留巴黎有限的几天,我明明知道即使走马观花,但参观卢浮宫一直是我们的梦,也是旅行法兰西令人振奋的话题。

每天到卢浮宫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节假日参观者最多达5万人,每年的参观人数达400多万。然而意想不到的小事几乎断送了我们几位同行实现这个梦想的机会。

先是购物的安排侵吞了本来就不多的参观时间,等到排队购门票时,却被告知我们只能购团体票,翻译说这意味着要走很远的路,加上重新排队等候,最后恐怕没有什么参观时间了。然而我们却都僵着不动,那态度便分明地写在各人的脸上——不远万里来到巴黎,两只脚都已经实实在在地站在了卢浮宫面前,近在咫尺却要失之交臂,无论如何也不能就这样轻言放弃,大家便再去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