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明伦汇编官常典翰林院部
19224300000009

第9章 名臣列传(4)

王鼎

按辽史本传鼎字虚中涿州人幼好学居太宁山数

年博通经史时马唐俊有文名燕蓟间适上已与同

志禊水滨酌酒赋诗鼎偶造席唐俊见鼎朴野置

下坐欲以诗困之先出所作索赋鼎援笔立成唐俊

惊其敏妙因与定交清宁五年擢进士第调易州观

察判官改漆水县令累迁翰林学士当代典章多出

其手上书言治道十事帝以鼎达政体事多咨访鼎

正直不阿人有过必面诋之寿隆初升观书殿学士

一日宴主第醉与客忤怨上不知已坐是下吏状闻

上大怒杖黥夺官流镇州居数岁有赦鼎独不免会

守臣召鼎为贺表因以诗贻使者有谁知天雨露独

不到孤寒之句上闻而怜之即召还复其职干统六

年鼎宰县时憩于庭俄有暴风举卧榻空中鼎无惧

色但觉枕榻俱高乃曰吾中朝端士邪无干正可徐

置之须臾榻复故处风遂止

萧韩家奴

按辽史本传韩家奴字休坚涅刺部人中书令安博

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通辽汉文

字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

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为右通进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

使事四年迁天成军节度使徙彰愍宫使帝与语才

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

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

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

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诏作四时逸乐赋帝称善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

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

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

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

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

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

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

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

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

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

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况渤海女

直高丽合从连衡不时征讨富者从军贫者侦候加

之水旱菽粟不登民以日困盖势使之然也方今最

重之役无过西戍如无西戍虽遇凶年困弊不至于

此若能徙西戍稍近则往来不劳民无深患议者谓

徙之非便一则损威名二则召侵侮三则弃耕牧之

地臣谓不然阻卜诸部自来有之曩时北至胪朐河

南至边境人多散居无所统一惟往来抄掠及太祖

西征至于流沙阻卜望风悉降西域诸国皆愿入贡

因迁种落内置三部以益吾国不营城邑不置戍兵

阻卜累世不敢为寇统和间皇太妃出师西域拓土

既远降附亦众自后一部或叛邻部讨之使同力相

制正得驭远人之道及城可敦开境数千里西北之

民徭役日增生业日殚警急既不能救叛服亦复不

恒空有广地之名而无得地之实若贪土不已渐至

虚耗其患有不胜言者况边情不可深信亦不可顿

绝得不为益舍不为损国家大敌惟在南方今虽连

和难保他日若南方有变屯戍辽邈卒难赴援我进

则敌退我还则敌来不可不虑也方今太平已久正

可恩结诸部释罪而归地内徙戍兵以增堡障外明

约束以正疆界每部各置酋长岁修职贡叛则讨之

服则抚之诸部既安必不生衅如是则臣虽不能保

其久而无变知其必不深入侵掠也或云弃地则损

威殊不知殚费竭财以贪无用之地使彼小部抗衡

大国万一有败损威岂浅或又云沃壤不可遽弃臣

以为土虽沃民不能久居一旦敌来则不免内徙岂

可指为吾土而惜之夫帑廪虽随部而有此特周急

部民一偏之惠不能均济天下如欲均济天下则当

知民困之由而窒其隙节盘游驲传薄赋敛戒奢

侈期以数年则困者可苏贫者可富矣盖民者国之

本兵者国之卫兵不调则旷军役调之则损国本且

诸部皆有补役之法昔补役始行居者行者类皆富

实故累世从戍易为更代近岁边虞数起民多匮乏

既不任役事随补随缺苟无上户则中户当之旷日

弥年其穷益甚所以取代为艰也非惟补役如此在

边戍兵亦然譬如一抔之土岂能填寻丈之壑欲为

长久之便莫若使远戍疲兵还于故乡薄其徭役使

人人给足则补役之道可以复故也臣又闻自昔有

国家者不能无盗比年以来群雕弊利于剽窃良

民往往化为凶暴甚者杀人无忌至有亡命山泽基

乱首祸所谓民以困穷皆为盗贼者诚如圣虑今欲

芟夷本根愿陛下轻徭省役使民务农衣食既足安

习教化而重犯法则民趋礼义刑罚罕用矣臣闻唐

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

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

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

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今宜徙可敦城于

近地与西南副都部署乌古敌烈隗乌古等部声援

相接罢黑岭二军并开保州皆隶东京益东北戍军

及南京总管兵增修壁垒候尉相望缮完楼橹浚治

城隍以为边防此方今之急务也愿陛下裁之擢翰

林都林牙兼修国史仍诏谕之曰文章之职国之光

华非才不用以卿文学为时大儒是用授卿以翰林

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

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囗酢君臣相得无比

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十三年春上疏

曰臣闻先世遥辇洼可汗之后国祚中绝自夷离菫

雅里立阻午大位始定然上世俗朴未有尊称臣以

为三皇礼文未备正与遥辇氏同后世之君以礼乐

治天下而崇本追远之义兴焉近者唐高祖创立先

庙尊四世为帝昔我太祖代遥辇即位乃制文字修

礼法建天皇帝名号制宫室以示威服兴利除害混

一海内厥后累圣相承自夷离菫湖烈以下大号未

加天皇帝之考夷离菫的鲁犹以名呼臣以为宜依

唐典追崇四祖为皇帝则陛下弘业有光坠典复举

矣疏奏帝纳之始行追册元德二祖之礼韩家奴每

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

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

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

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

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

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

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诏与耶律庶成录遥辇可汗至重熙以来事迹集为

二十卷进之十五年复诏曰古之治天下者明礼义

正法度我朝之兴世有明德虽中外向化然礼书未

作无以示后世卿可与庶成酌古准今制为礼典事

或有疑与北南院同议韩家奴既被诏博考经籍自

天子达于庶人情文制度可行于世不缪于古者撰

成三卷进之又诏译诸书韩家奴欲帝知古今成败

译通历贞观政要五代史时帝以其老不任朝谒拜

归德军节度使以善治闻帝遣使问劳韩家奴表谢

召修国史卒年七十二有六义集十二卷行于世

刘景

按辽史本传景字可大河间人四世祖怦即木滔之

甥唐右仆射卢龙军节度使父守敬南京副留守景

资端厚好学能文燕王赵延寿辟为幽都府文学应

历初迁右拾遗知制诰为翰林学士九年周人侵燕

留守萧思温上急变帝欲俟秋出师景谏曰河北三

关已陷于敌今复侵燕安可坐视上不听会父忧去

未几起复旧职一日召草赦既成留数月不出景奏

曰唐制赦书日行五百里今稽期弗发非也上亦不

报景宗即位以景忠实擢礼部侍郎迁尚书宣政殿

学士上方欲倚用乃书其笏曰刘景可为宰相顷之

为南京副留守时留守韩匡嗣因扈从北上景与其

子德让共理京事俄召为户部使历武定开远二军

节度使统和六年致仕加兼侍中卒年六十七赠太

子太师

刘六符

按辽史本传六符父慎行由膳部员外郎累迁至北

府宰相监修国史时上多即宴饮行诛赏慎行谏曰

以喜怒加威福恐未当帝悟谕政府自今宴饮有刑

赏事翌日囗行为都统伐高丽以失军期下吏议责

乃免出为彰武军节度使赐保节功臣子六人一德

二元三嘏四端五常六符德早世元终上京留守常

历三司使武定军节度使嘏端符皆第进士嘏端俱

尚主为驸马都尉三嘏献圣宗一矢毙双鹿赋上嘉

其赡丽与公主不谐奔宋归杀之四端以卫尉少卿

使宋贺生辰方宴大张女乐竟席不顾人惮其严还

拜枢密直学士六符有志操能文重熙初迁政事舍

人擢翰林学士十一年与宣徽使萧特末使宋索十

县地还为汉人行宫副部署会宋遣使增岁币以易

十县复与耶律仁先使宋定进贡名宋难之六符曰

本朝兵强将勇海内共知人人愿从事于宋若恣其

俘获以饱所欲与进贡字孰多况大兵驻燕万一南

进何以御之顾小节忘大患悔将何及宋乃从之岁

币称贡六符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宋币至命

六符为三司使以受之六符与参知政事杜防有隙

防以六符尝受宋赂白其事出为长宁军节度使俄

召为三司使道宗即位将行大册礼北院枢密使萧

革曰行大礼备仪物必择广地莫若黄川六符曰不

然礼仪国之大体帝王之乐不奏于野今中京四方

之极朝觐各得其所宜中京行之上从其议寻以疾

宋一

郭延泽

按宋史郭廷谓传廷谓子延泽字德润南唐试秘书

省正字干德中四迁著作佐郎转殿中丞知建州淳

化二年太宗闻延泽洎右赞善大夫董元亨皆好学

博通典籍诏宰相召问经史大义皆条对称旨命为

史馆检讨历国子周易博士国子博士咸平中求休

退授虞部员外郎致仕居濠州城南有小园以自娱

其咏牡丹千余首聚图籍万余卷手自刊校范杲韩

丕皆与之游景德初卒元亨亦至虞部员外郎尝缵

元门碑志三十卷

程羽

按宋史本传羽字冲远深州陆泽人少好学能属文

晋天福中擢进士第授阳谷主簿历虞乡醴泉新都

令皆有政绩开宝中选为两使判官入对太祖询以

时事敷奏称旨擢著作郎出知兴州逾年改知兴元

原本

阙四字

八年诏归阙以本官领开封府判官羽

性淳厚莅事恪谨时太宗尹京颇以长者待之及即

位拜给事中知开封府未几出知成都府为政宽简

蜀人便之入朝拜礼部侍郎上欲优以清职故事端

明殿设学士二员居翰林学士上专备顾问冯道赵

凤始居是职累朝因之及是即殿名以羽为文明殿

学士位在枢密副使下且即泰宁坊营第以赐之太

平兴国五年典试贡士御试得人居多六年以老疾

求解职拜兵部侍郎未几致仕仍给全奉雍熙元年

卒年七十二赠礼部尚书子帝振以荫至尚书虞部

员外郎

杜镐

按宋史本传镐字文周常州无钖人父昌业南唐虞

部员外郎镐幼好学博贯经史兄为法官尝有子毁

父画像为旁亲所讼疑其法不能决镐曰僧道毁天

尊佛像可比也兄甚奇之举明经解褐集贤校理入

直澄心堂江南平授千乘县主簿太宗即位江左旧

儒多荐其能改国子监丞崇文院检讨会将祀南郊

彗星见宰相赵普召镐问之镐曰当祭而日食犹废

况谪见如此乎普言于上即罢其礼翌日迁著作佐

郎改太子左赞善大夫赐绯鱼历殿中丞国子博士

加秘阁校理太宗观书秘阁询镐经义进对称旨即

日改虞部员外郎加赐金帛又问西汉赐与悉用黄

金而近代为难得之货何也镐曰当是时佛事未兴

故金价甚贱又尝召问天宝囗园事敷奏详悉再迁

驾部员外郎判太常礼院与朱昂刘承珪编次馆阁

书籍虞部郎中事毕赐金紫改直秘阁会修太祖实

录命镐检讨故事以备访问景德初置龙图阁待制

因以命锡镐加都官郎中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

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

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预修册府元

龟改司封郎中四年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

赐袭衣金带班在枢密直学士下时特置此职儒者

荣之大中祥符中同详定东封仪注迁给事中三年

又置本阁学士迁镐工部侍郎充其职上日赐宴秘

阁上作诗赐之进秩礼部侍郎六年冬卒年七十六

录其子渥为大理寺丞及三孙官镐博闻强记凡所

检阅必戒书吏云某事某书在某卷几行覆之一无

差误每得异书多召问之镐必手疏本末以闻顾遇

甚厚士大夫有所著撰多访以古事虽晚辈卑品请

益应答无倦年逾五十犹日治经史数十卷或寓直

馆中四鼓则起诵春秋所居僻陋仅庇风雨处之二

十载不迁徙燕居暇日多挈醪馔以待宾友性和易

清素有懿行士类推重之

吕文仲

按宋史本传文仲字子臧歙州新安人父裕伪唐歙

州录事参军文仲在江左举进士调补临川尉再迁

大理评事掌宗室书奏入朝授太常寺太祝稍迁少

府监丞预修太平御览广记文苑英华改著作佐郎

太平兴国中上每御便殿观古碑刻辄召文仲与舒

雅杜镐吴淑读之尝令文仲读文选继又令读江海

赋皆有赐以本官充翰林侍读寓直御书院与侍

书王着更宿时书学葛湍亦直禁中太宗暇日每从

容问文仲以书史着以笔法湍以字学雍熙初文仲

迁著作佐郎副王着使高丽复命改左正言巡抚福

建未几赐金紫加左谏议大夫淳化中与陈尧叟并

兼关西巡抚使时内品方保吉专干榷酤威制郡县

民疲吏扰变易旧法讼其掊克者甚众文仲等具奏

其实太宗怒甚亟召保吉将劾之反为保吉所讼下

御史验问文仲所坐皆细事而素懦且耻与保吉

辩对因自诬伏遂罢职既而太宗知其由复令直秘

阁逾月再为侍读一日召于崇政殿读上草书经史

故实数十轴诏模刻于石迁起居舍人兵部员外郎

同吏部铨知银台通进封驳司审官院咸平三年拜

工部郎中充翰林侍读学士受诏集太宗歌诗为三

十卷诏书加奖又知审刑院六年授御史中丞景德

中鞫曹州奸民赵谏狱谏多与士夫交游内出姓名

七十余人令悉穷治文仲请对言逮捕者众或在外

郡苟悉索之虑动人听上曰卿执宪当嫉恶如雠岂

公行党庇邪文仲顿首曰中司之职非徒绳纠愆违

亦当顾国家大体今縰七十人悉得奸状以陛下之

慈仁必不尽戮不过废弃而已但籍其名吏察其为

人置于冗散或举选对囗之日摈斥之未为晚也上

从其言三年迁工部侍郎复为翰林侍读学士文仲

久居禁近颇周密兢慎一日早朝暴得风疾请诰逾

百日诏续其奉明年改刑部侍郎充集贤院学士未

几卒录其子永为奉礼郎文仲富词学器韵淹雅其

使高丽也善于应对清净无所求远俗悦之后有使

高丽者必询其出处然性颇龌龊不为时论所许有

集十卷

韩丕

按宋史本传丕字太简华州郑人父杲晋开运中为

曲阳主簿契丹攻城陷没焉母改适他氏丕幼孤贫

有志操读书于骊山嵩阳通周易礼记为人讲说尝

有山林之志家虽甚贫处之宴如年长始学文开宝

中郑牧知文州与之偕行遂薄游两川及牧知成都

刘熙古延置门下掌书奏以孙女妻之太平兴国三

年举进士声名籍甚公卿多荐之者尝着孟母碑返

鲁颂人多讽诵之解褐大理评事通判衡州石熙载

荐其文行代还以文学试中书擢著作佐郎直史馆

赐绯鱼未几改左拾遗八年迁职方员外郎知制诰

雍熙初加虞部郎中二年与贾黄中徐铉同知贡举

丕属思艰涩及典书命伤于稽缓宰相宋琪性褊急

常加督责或申以谐谑丕不能平又舍人王佑以前

囗负气每陵轹面折之丕乃表求外郡出知虢州就

改职方郎中端拱初拜右谏议大夫赐金紫知河阳

濠州丕起寒素以冲淡自处不奔竞于名宦太宗甚

嘉重之淳化二年召入为翰林学士终以迟钝不敏

于用俄罢职充集贤殿修撰知均州就迁给事中工

部侍郎徙金州召还充史馆修撰又出知滁州就加

礼部大中祥符二年卒丕纯厚畏慎似不能言者历

典州郡虽不优于吏事能以清介自持时称其长者

杨徽之

按宋史本传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祖郜仕闽为

义军校家世尚武父澄独折节为儒终浦城令徽之

幼刻苦为学邑人江文蔚善赋江为能诗徽之与之

游从遂与齐名尝肄业于浔阳庐山时李氏据有江

表乃潜服至汴洛以文投窦仪王朴深赏遇之周显

德中举进士刘温叟知贡部中甲科同时登第者十

六人世宗命复试惟徽之与李覃何曮赵邻几中选

解褐校书郎集贤校理宰相范质深器重之历著作

佐郎右拾遗窦仪纂礼乐书徽之预焉干德初与郑

囗并出为天兴令府帅王彦超素知其名待以宾礼

蜀平移峨眉令时宋白宰玉津多以吟咏酬答复为

著作佐郎知全州就迁左拾遗右补阙太平兴国初

代还太宗素闻其诗名因索所著徽之以数百篇奏

御且献诗为谢其卒章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

王问姓名语太宗览之称赏自是圣制多以别本为

赐迁侍御史权判刑部尝属疾遣尚医诊疗赐钱三

十万转库部员外郎赐金紫判南曹同知京朝官差

遣会诏李昉等采缉前代文字类为文苑英华以徽

之精于风雅分命编诗为百八十卷历迁刑兵二部

郎中献雍熙词上赓其韵以赐端拱初拜左谏议大

夫出知许州入判史馆事加修撰因次对上言曰自

陛下嗣统鸿图阐扬文治废坠修举儒学向臻乃至

周岩野以聘隐沦盛科选以来才彦取士之道亦已

至矣然擅文章者多超迁明经业者罕殊用向非振

举曷劝专勤师法不传祖述安在且京师四方之会

太学首善之地今五经博士并阙其员非所以崇教

化奖人才由内及外之道也伏望浚发明诏博求通

经之士简之朝着拔自草莱增置员数分教胄子随

其所业授以本官廪稍且优旌别斯在淹贯之士既

蒙厚赏则天下善类知所劝矣无使唐汉专称得人

太宗纳之顾谓宰相曰徽之儒雅操履无玷置于馆

阁宜矣未几改判集贤院尝诏预观灯干元楼上嘉

其精力不衰时刘昌言拔自下位不逾时参掌机务

惧无以厌人望常求自安之计童俨为右计使欲倾

昌言代之尝谓徽之曰上遇张洎钱若水甚厚旦夕

将大用有直史馆钱熙者与昌言厚善诣徽之徽之

语次及之熙遽以告昌言昌言以告洎洎方固宠谓

徽之遣熙构飞语中伤己遂白上上怒召昌言质其

语出徽之为山南东道行军司马熙落职通判朗州

徽之未行改镇安军行军司马真宗尹京妙选僚佐

驿召为左谏议大夫与毕士安并充开封府判官召

对便殿谕以辅导意东宫建属以徽之兼左庶子尝

出巡田真宗作诗言怀因以寄之迁给事中即位拜

工部侍郎枢密直学士俄兼秘书监咸平初加礼部

侍郎二年春以衰疾求解近职改兵部仍兼秘书监

入谢命坐劳之曰图书之府清净无事俾卿得以养

性也是秋特置翰林侍读学士命与夏侯峤吕文仲

并为之赐宴秘阁且褒以诗未几以足疾请告上取

名药以赐郊祀不及扈从锡如侍祠之例车驾北

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

当不久也乃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明年春正月

车驾还又遣使临问卒年八十赠兵部尚书赐其家

钱五十万绢五百匹录其外孙宋绶太常寺太祝侄

孙偃集并同学究出身徽之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

教尤疾非道以干进者尝言温仲舒寇准用搏击取

贵位使后辈务习趋竞礼俗寖薄世谓其知言徽之

寡谐于俗唯李昉王佑深所推服与石熙载李穆贾

黄中为文义友自为郎官御史朝廷即待以旧德善

谈论多识典故唐室以来士族人物悉能详记酷好

吟咏每对客论诗终日忘倦既没有集二十卷留于

家上令夏侯峤取之以进徽之无子后徽之妻王卒

及葬复以囗帛赐其家

吕佑之

按宋史本传佑之字元吉济州巨野人父文赞本州

录事参军佑之太平兴国初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

通判洋州改右赞善大夫出为泰宁军节度判官移

天雄军召拜殿中侍御史决狱西蜀还知贝州换右

补阙直史馆通判吏部南曹迁起居舍人端拱中副

吕端使高丽假内库钱五十万以办装还遇风涛舟

欲覆佑之悉取所得货沉之即止复献海外覃皇泽

诗十九首太宗嘉之仍蠲其所贷淳化初判户部勾

院会分备三馆职以佑之与赵昂安德裕并直昭文

馆俄以本官知制诰赐金紫同知贡举有东野日宣

者佑之以妻族尝荐举之坐鞫狱陈州不实贬官佑

之亦降授殿中丞再直史馆未几复知制诰太宗尝

阅班簿择近臣举官睹佑之姓名宰相因言其前坐

举无状上曰此正可令赎过矣即取佑之焉至道初

拜右谏议大夫赐金紫知审官院出知襄州徙寿州

真宗即位转给事中复知襄州移升州岁余又典襄

阳归掌吏部选事知通进银台司与吕文仲并拜工

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自置侍读侍讲甚艰其选至

是裁七人佑之第其名氏刻石于秘阁佑之纯谨长

者不喜趋竞所至无显誉备顾问不能有所启发会

文仲以疾罢近职佑之亦出为集贤院学士仍并迁

刑部侍郎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一有集三十卷

戚纶

按宋史本传纶字仲言应天楚丘人父同文字文约

自有传纶少与兄维以文行知名笃于古学喜谈名

教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解褐沂水簿按版籍得逋

户脱口漏租者甚众徙之太和县同文卒于随州纶

徒步奔讣千里余俄诏起复莅职就加大理评事江

外民险悍多构讼为谕民诗五十篇因时俗耳目之

事以申规诲老幼多传颂之每岁时必与狱囚约遣

归祀其先皆如期还迁光禄丞坐鞫狱陈州失实免

官着理道评十二篇钱若水王禹偁深所赏重久之

复授大理评事知永嘉县境有陂塘之利浚治以备

水旱复为光禄寺丞转运使又上其政绩连诏褒之

真宗即位转著作佐郎通判泰州将行秘书监杨徽

之荐其文学纯谨宜在馆阁命为秘阁校理受诏考

校司天台职官定州县职田条制诏馆阁官以旧文

献上嘉纶所著特改太常丞俄判鼓司登闻院出内

府缗帛市边粮诏纶乘传往均市之景德元年判三

司开折赐绯鱼改盐铁判官上疏言边事甚被嘉奖

十月拜右正言龙图阁待制赐金紫时初建是职与

杜镐并命人皆荣之纶久次州县留意吏事每便殿

请对语必移晷或夜中召见多所敷启俄上奏曰夫

出纳献替王臣之任章疏奏议谏者之职臣屡蒙召

对皆延数刻屈万乘之尊接一介之士圣德渊深包

纳荒秽体其至愚不罪触犯安敢循默不言谨摭十

事该治本者附于章左一曰王畿关辅二曰五等封

建三曰复制科四曰崇国学五曰辟旷土六曰修贡

举七曰任大臣八曰置平籴九曰益厢军减禁兵十

曰修六典令式词颇深切上为嘉奖二年与赵安仁

晁迥陈充朱同知贡举纶上言取士之法多所规

制并纳用焉预修册府元龟会置官总在京诸司之

务凡百三十司命纶与刘承珪同领其事判鸿胪寺

先是群臣诏葬公私所费无定式纶言其事诏同晁

迥朱刘承珪校品秩之差定为制度遂遵行之纶

以三公尚书九列之任唐末以来有司渐繁纲目不

一谓宜采通礼六典令式比类沿革着为大典时论

称之进秩右司谏兵部员外郎时诏禁群臣匿名上

封及非次升殿奏事纶谓忠谠之入当开奖言路若

囗远之士犹艰请对上颇嘉之大中祥符元年掌吏

部选事上初受灵文纶上疏曰臣遐稽载籍历考秘

文验灵应之垂祥顾天人之相接陛下绍二圣丕业

启万世洪基勤行企道恭默思元上天降鉴瑞牒昭

锡聿示临民之戒用恢奕叶之祥乞诏有司速修大

祀载命侍从摹写祥符勒于嘉玉藏之太庙别以副

本秘于中禁传示万叶无敢怠荒然臣恐流俗幻惑

狂谋以人鬼之妖辞乱天书之真旨伏望端守元符

凝神正道以答天贶以惠蒸黎是冬封太山命纶同

计度发运事礼成迁户部郎中直昭文馆待制如故

被诏同编东封祥瑞封禅记会峻待制之秩又兼集

贤殿修撰建议修释奠仪颁于天下立常平仓隶司

农寺以平民籴皆从之尝宴饯种放于龙图阁诏近

臣为序上览纶所作称其有史才三年擢枢密直学

士上作诗宠之祀汾阴复领发运之职居无何出知

杭州就加左司郎中属江潮为患乃立埽岸以易柱

石之制虽免水患而众颇非其变法胡则时领发运

尝居杭州纵肆不检厚结李浦纶素恶之通判吴耀

卿则之党也伺纶动静密以报则则时为当涂者所

昵因共捃摭纶过徙知扬州维扬亦浦则巡内持之

益急求改僻郡徙知徐州八年与刘综并罢学士授

左谏议大夫代还复知青州岁饥发公廪以救饿殍

全安甚众徙郓州王遵诲为劝农副使尝任西边寓

家永兴闺门不肃事将发知府寇准为平之纶因戏

谑语及准遵诲恚怒以为污己遂奏纶谤讪坐左迁

岳州团练副使易和州天禧四年改保静军副使是

冬以疾求归故里改太常少卿分司南京五年卒年

六十八纶笃于古学善谈名理喜言民政颇近迂阔

事兄维友爱甚厚维卒讣闻哀恸不食者数日与交

游故旧以信义着称士子谒见者必询其所业访其

志尚随才诱诲之尝云归老后得十年在乡闾讲习

亦可以恢道济世大中祥符中继修礼文之事纶悉

参其议与陈彭年并职屡召对多建条式恩宠甚盛

乐于荐士每一奏十数人皆当时知名士晚节为权

幸所排遂不复振善训子弟虽至清显不改其纯俭

既没家无余赀张知白时知府事辍奉以助其丧家

人于几阁间得遗戒一篇大率皆诱劝为学有集二

十卷又前后奏议有机务利害备边均田之策别为

论思集十卷分上下篇天圣中其子舜宾献之诏赠

左谏议大夫舜宾官太子中书

刘筠

按宋史本传筠字子仪大名人举进士为馆县尉

还会诏知制诰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筠第一

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真宗北巡命知大名府观

察判官事自边鄙罢兵国家闲暇帝垂意篇籍始集

诸儒考论文章为一代之典筠预修图经及册府元

龟推为精敏真宗将祀汾瞧屡得嘉奖召筠及监察

御史陈从易崇和殿赋歌诗帝数称善车驾西巡又

命筠纂土训是时四方献符瑞天子方兴礼文之事

筠数上赋颂及册府元龟成进左正言直史馆修起

居注尝属病予告满辄再予积二百日每诏续其奉

迁左司谏知制诰加史馆修撰出知邓州徙陈州还

纠察在京刑狱知贡举迁尚书兵部员外郎复请邓

州未行进翰林学士初筠尝草丁谓与李迪罢相制

既而谓复留令别草制筠不奉诏乃更召晏殊筠自

院出遇殊枢密院南门殊侧面而过不敢揖盖内有

所愧也帝久疾谓浸擅权筠曰奸人用事安可一日

居此请补外以右谏议大夫知庐州仁宗即位迁给

事中复召为翰林学士逾月拜御史中丞先是三院

御史言事皆先白中丞筠榜台中御史自言事毋白

丞知天圣二年贡举数以疾告进尚书礼部侍郎

枢密直学士知颍州召还复知贡举进翰林学士承

旨兼龙图阁直学士同修国史判尚书都省祀南郊

为礼仪使请宿斋太庙日罢朝飨玉清昭应宫俟礼

成备銮驾恭谢从之筠素爱庐江遂筑室城中构阁

藏前后所赐书帝飞白书曰真宗圣文秘奉之阁再

知庐州营冢墓作棺自为铭刻之既病徙于书阁卒

筠景德以来居文翰之选其文辞善对偶尤工为诗

初为杨亿所识拔后遂与齐名时号杨刘凡三入禁

林又三典贡部以策论升降天下士自筠始性不苟

合遇事明达而其治尚简严然晚为杨翟同姓富人

奏求恩泽清议少之着册府应言荣遇禁林肥川中

司汝阴三人玉堂凡七集一子蚤卒田庐没官包拯

少时颇为筠所知及拯显奏其族子为后又请还所

没田庐云

杨大雅

按宋史本传大雅字子正唐靖恭诸杨虞卿之后虞

卿孙承休唐天佑初以尚书刑部员外郎为吴越国

册礼副使杨行密据江淮道阻不克归遂家钱塘大

雅承休四世孙也钱俶归朝挈其族寓宋州大雅素

好学日诵数万言虽饮食不释卷进士及第历新息

鄢陵县主簿改光禄寺丞知新昌县徙知浔州监在

京商税再迁秘书丞咸平中交址献犀因奏赋召试

迁太常博士久之又上书自荐献所为文复召试直

集贤院出知筠袁二州提举开封府界诸县镇事为

三司盐铁判官知越州提点淮南路刑狱还考试国

子监生坐失荐迭降监陈州酒税徙知常州判三司

都磨勘司户部勾院迁集贤殿修撰知应天府还纠

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

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

院学士知亳州卒大雅朴学自信无所阿附直集贤

院二十五年不迁有出其后者往往致荣显或笑其

违世自守大雅叹曰吾不学乎世而学乎圣人由是

以至此吾之所有不敢以荐于人而尝自献乎天子

矣天禧中使淮南循江按部过金陵境上遇风覆舟

得榜卒拯之及岸冠服尽丧时丁谓镇金陵遣人遗

衣一袭大雅辞不受谓以为歉宰相王钦若亦不悦

之晚与陈从易并命知制诰大雅尝因转对上原治

十七篇所著大隐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职林二十

卷两汉博闻十二卷

晁迥

按宋史本传迥字明远世为澶州清丰人自其父佺

始徙家彭门迥举进士为大理评事历知岳州录事

参军改将作监丞稍迁殿中丞坐失入囚死罪夺二

官复将作丞监徐婺二州税迁太常丞真宗即位用

宰相吕端参知政事李沆荐擢右正言直史馆献咸

平新书五十篇又献理枢一篇召试除右司谏知制

诰判尚书刑部帝北征雍王元份留守京师加右谏

议大夫为判官进翰林学士未几知审官院为明德

章穆二园陵礼仪使同修国史知大中祥符元年贡

举封泰山祀汾阴司太常详定仪注累迁尚书工部

侍郎使契丹还奏北庭记加史馆修撰知通进银台

司献玉清昭应宫颂其子宗操继上景灵宫庆成歌

帝曰迥父子同献歌颂缙绅间美事也史成擢刑部

侍郎进承旨时朝廷方修礼文之事诏令多出迥手

尝夜召对帝令内侍持烛送归院方盛暑为蠲宿直

令三五日一至院迥辞以非故事乃听俟秋还直迁

兵部侍郎请分司西京特拜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

判西京留司御史台赐一子官河南以就养仁宗即

位迁礼部尚书居台六年累章请老以太子少保致

仕给全俸岁时赐如学士天圣中迥年八十一召

宴太清楼免舞蹈子宗囗为知制诰侍从同预宴迥

坐御史中丞之南与宰相同赐御飞白大字既罢所

以宠者甚厚进太子少傅后复召对延和殿帝访

以洪范雨旸之应对曰比年变灾荐臻此天所以警

陛下愿陛下修饬王事以当天心庶几转乱而为祥

也既而献斧扆慎刑箴大顺审刑无尽灯颂凡五篇

及感疾绝人事屏医药具冠服而卒年八十四罢朝

一日赠太子太保谥文元迥善吐纳养生之术通释

老书以经传传致为一家之说性乐易宽简服道履

正虽贵势无所屈历官临事未尝挟情害物真宗数

称其好学长者杨亿尝谓迥所作书命无过褒得代

言之体喜质正经史疑义标括字类有以术命语迥

迥曰自然之分天命也乐天不忧知命也推命安常

委命也何必逆计未然乎所著翰林集三十卷道院

集十五卷法藏碎金录十卷耆智余书随因纪述昭

德新编各三卷子宗囗

李仲容

按宋史本传仲容字仪父举进士甲科除大理评事

知三原县累擢监察御史为殿试进士考官真宗问

题义对称旨召试中书擢左司谏直史馆天圣中以

起居郎为知制诰累迁右谏议大夫在西掖八年次

当补学士而不为宰相张士逊所喜罢为给事中集

贤院学士判史馆司农寺复知制诰及石中立张观

补学士始以为翰林侍读学士久之兼龙图阁学士

至户部侍郎卒仲容性醇易喜饮酒不与物忤与人

言未尝及势利三弟早卒字其诸孤十余人如己子

当世称其长者然于吏事非所长自集制草为冠凤

集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