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文字生涯
19224100000083

第83章 黄土论语

中国的西北是世界上黄土最发育的地区,它分布广,厚度大,地层完整,对于黄土地的成因,有说是风的造化,有说是水的作用。据说,它的地表形态是与其下伏基岩古地形有密切的联系:古地形为丘陵起伏者,地貌多为梁峁,基岩地形平坦开阔者,地貌多原,甚至黄土沉积后的剥蚀改造,也对地貌起着极大的作用。就是在这么一块黄色的厚上上,繁衍了中华的民族,也起源了民族的文化。单单对于黄土的记叙,2300年前就有了《禹贡》,两千零十二年前就有《前汉书》,尤其1400年前的《水经注》,八百年前的《梦溪笔谈》,中国的古人对黄土多么的一往情深啊!日月往来,四季交替,当今之世,对于黄土地的研究、开发,其声浪在震响着每一个国人的耳鼓,科学家们在继续研究它的地貌变化,地层划分,物质成分,它的结构特征,它的物理力学性质。而石鲁的出现,却第一次使黄土地进入了艺术,显示了黄土地上的人的力量。到了八十年代,长安画派里又走出一个人来,这就是和谷。

和谷是背着他的《原野集》走出来的。

《原野集》并不是画,是诗,但亦不是诗,真真正正的是.本散文。因为画家之所以是画家,区别于照相9币傅的,是他要以心来画的,又因为诗人可以有诗作,诗人也可以没有诗作,只要每时每刻的心中蓄满诗意。应该说,有艺术感觉的人,都可以成为画家,都可以成为诗人。和谷是从小就热衷于画画的。但他终没有机会掌握一套画技;他倒是写了数年的诗,可真正被人们公认为诗人的时候,则是他停止了写诗,开始了《原野集》的写作。之所以说和谷属于长安画派,是基于他使用的不是线条和色块,是文字;而文字的排列,没有分行和押韵,这也就是与流行的诗人的概念的区别。

这正好是散文家的概念。

一本《原野集》,和谷似乎要始终重复一个主题,那便是倾注于黄土地的深情,这实在是开掘不尽的矿藏啊!他是正正经经在黄土上长大的人,生命是黄土给的,黄土也给了他艺术。一般人以为最好的风景是山清水秀,是山就要茂林修竹,是水就要翔鱼游虾,其实不然,这个世界是多元的,天地任何方面只能并存而不可分其优劣。西北的黄土地是东方硬汉子的美,它美得雄壮,美得深沉,美得不艳乍而常看常新愈看愈出醇味。翻开《原野集》,人都是极粗糙的,那一张张憨厚笑笑着的、纵横了皱纹的黄脸,你会疑心是一面面浓缩的黄土地的原、梁、峁的平面图。他们光头赤足在瘦日冷月之下策牛犁地,人、牛、犁三者几乎匍匐于黄土之上,组合成力的雕塑。他们裸露着那生命的根系,像弹丸一样蹴缩在黄河岸边的石崖下,听取黄浪咬啮黄崖的音乐,搜索着水面上漂浮的目标。他们迎亲庆生,穿大红大绿,唢呐十多杆吹天吹地。他们送葬吊孝,着大黑大白,棺木十二抬拥前呼后。物,都是笨拙厚重,原始,原质,原色,黄土地上缺乏森林,地质又不能含蓄水分,涝时山洪暴发,泥流涌下,旱时河水如丝,挖土窖储蓄雨水,一季之蓄,全年饮用。居室无木无石,地下多于地上,往往一村一庄,地面上并无踪影,而地下若干人家,有崖的沿断掘入,无崖的平地挖阱,阱下挖窑,夏凉冬暖,防空安全。景则是和尚头一般的黄土峁上布满网状的牛路,是夕阳腐蚀黄土梁上的性崇拜的象征建筑:塔,碑,黄土柱。是沟壑里流泻而下的羊群卞群。是盛满沉甸甸的秋的碾打土场。是吃罢了羊腥铬坨唱着信天游幽探骚情等待情人的月下小路。黄土地的丰富神秘和奇异,养育了高原之子,高原之子以他的笔作了儿时使用过的唢呐,吹奏着黄土地的大喜大怒大哀大乐。

黄土地是出英雄和美人的地方,正因为是黄土地,而不是青顽石,它所出的英雄内涵深沉而不张牙舞爪,它所出的美人端庄质朴而不花里胡哨。《原野集》的风格与黄土地同一韵律,该硬就硬到极处,该柔就柔到极处,是英雄和美人极尽的反差,而丰富和谐地表现黄土地的统一。

能不能这么说,世界是哲学,要表现这个世界,须得是整体的。感情是散文的生命,《原野集》是生动的,活泼的,它的诗的浸润,画的意境构成了不同凡响,但不能不说,《原野集》所缺乏的是对这块黄土地的科学的整体的解释,因而减弱了其应有的厚度和力度。这令人多少遗憾。

这又回到黄土地的结构上来了,不要说山麓缓倾带状的平原,不要说山间黄土的盆地,单单以黄土的三大地貌区之一的黄土高原来讲,地貌是极其地复杂。它有黄土原,黄土阶地,黄土掌地,黄土杖地,有黄土冲沟,树叶状的,掌状的,花瓣状的,根系状的,有黄土峡谷,黄土墙,黄土柱,黄土桥,黄土洞,黄土漏斗,单个的,连环的,串珠状的,还有黄土梁峁,平顶的,弯曲的,之字形,梳篦状,这一切若是仅仅身在地面,是不可能全然黄土地的,只有从地上坐飞机起飞,高高于太空俯视,万般便了然于心了。和谷是需要在认识上坐一次飞机了,那么,对于黄土的解释,将是总体的,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它的积淀是会如同黄土地一样旷达和深厚。这便是古人说的道的通和大通了吧。

1985年1月24日夜《文学报》1985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