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家族档案
19222900000005

第5章

还有那要见到亲人的急切的心。

可是,根据省府接待处的安排,今晚不见面。时间太晚了,安排见面太仓促了。

但此刻的母亲就像固执的小孩,“不,我要见爸爸,我要见爸爸……爸爸……”她转过身去,头靠在树上,抽泣起来。

小定站在她的身边,尽力想出安慰的话,“姐姐,我是过来人,理解您的心情。您就耐耐心——50多年都等过来了,就再等这一晚吧!”

这一晚,对于母亲此时的心情来说,不会比50年更短。

就在晚10时左右,我们突然得到通知,外婆的八妹唐义慧将来看望我们。

外婆兄弟姐妹八人,唐义慧是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还健在的一个。她是退休高级工程师,76岁,住在北京。多年来,为了寻找叶坪,也曾殚精竭虑。这次得知找到叶坪的消息后,不顾年老体弱,毅然与外公同行南下,看望姐姐的亲骨肉。

我们全家,特别是母亲被叮嘱,无论是今晚与八姨婆会见,还是明天与外公团聚,都不要哭。因为两位老人都有心脏病,如果情绪过分激动,对老人的身体不利。因此,每个人都要克制感情,务必做到:不哭。

这条“规定”被叮嘱了好几遍。但我担心母亲难保能做到这一点。母亲心地脆弱,极易动感情,看戏看电影听故事,遇到悲伤的情节,都会流下感伤的泪水。

为了以防万一,现场安排了保健医生提着药箱守候在一旁。

我们聚集在客厅里等待着。

长长的走廊里,响起了一阵脚步声。近了,更近了……

我们倏地全站了起来。

一群人进了门。走在头里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由接待处的一位姑娘搀扶着,脚步踉跄却急促。她一踏进门,就朝前伸出两手,急切地呼问:“坪坪,你在哪里?在哪里?”

母亲急速地迎上前去,极力克制喉头的哽咽,叫一声“姨妈!”

老人一把将母亲抱住,泣不成声:“坪坪,孩子……”她再张口,喉头却哽咽住了,好一阵后复又说出话来。“你让我们找得好苦哇……见不着你,我死不瞑目呀!现在见到你了,我死了,到地底下见着姐姐也好交待了……”

母亲伏在姨妈的肩上,上牙咬住下唇,强忍着迎受一个又一个从心底涌起的悲伤的浪头的冲击——她记住了那个“规定”。她抬起头来,很平静的样子,为老人揩去泪水,搀扶她坐了下来。

守在一旁的保健医生却暗暗捏了一把汗。

老人坐下后,心情稍稍平息些了,便向母亲谈起心酸的往事。

“孩子,当年,我的姐夫,也就是你的爸爸,他告诉我们兄妹你妈妈牺牲的消息。我们兄妹瞒住了老母亲,只告诉她叶坪失散的情况。那时候,我们只知道姐姐生下了女孩叶坪,不知道后来还生下男孩小定。一听到叶坪下落不明,你的老外婆急呀,催着大哥去找……谁知被人骗了,只得到一张男人的照片,把你老外婆气昏了。从此,你外婆天天念叨你,又不知往何处去找。这事成了她的一块心病。她吩咐我大哥:‘我想那可怜的外孙女,见不着她的面,你就画张叶坪的像,放在我身边,也好让我天天看上几眼。’大哥义精是艺术家、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长,会画画。可没见过的人怎么画她的像呢。但为了满足老母亲的意愿,后来,他想了个办法,按照妹妹义贞小时候的模样,画了个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小姑娘。老人便把她当成想象中的叶坪,痛爱不已,思念心切时,常常含着泪对着画像呼问:“叶坪呀,我的外孙女,你说话呀,你在哪里?……”

我看见母亲仍然紧紧地咬住下唇,静静地听着姨妈的回忆。她此刻显示了坚忍的一面,没有哭,也没有流泪。

然而,我却再也无法克制自己了,悄悄地奔出了房间,站在走廊的一角,面对着墙,泪水潮涌般,不可遏止地脱眶而出。

啊,在我们生命的根系里,浸泡了多少酸涩的苦水……

当我感到好受些,擦干泪水,重又回到屋里时,只见八姨婆正叫人拿出几样东西。

“这两件羽绒衣,是我送给叶坪的两个最小的孩子的见面礼。我不知道他们的身高,是根据年龄估摸着买的,不知合身不合身。你们的外婆不在了,就把我当外婆吧。

“这块红丝绒料子,是我在北京跑了好多家商店才扯来的。我为什么要扯这块料子呢?姐夫他多次跟我谈起,姐姐与他结婚时,在婚礼上穿的是一件红丝绒旗袍。现在,他还念念不忘哪!等会儿,请人将料子赶制成旗袍。本来,是要做好让叶坪穿了与父亲见面的,现在看来,叶坪的年纪穿上不合适,就让叶坪的女儿穿着它去见外公吧。

“这信封里的,是复制的姐姐义贞的照片,我把它当做最珍贵的礼物送给你们全家。唉,要是姐姐能活着见到大家,那该多好呀……”

翻开世界上所有的辞书,在我的眼里,“外婆”是所有辞条中最苍老、最温和、最慈祥的字眼。

而“外孙”又是最幸运的称呼,它可以这样撰写:小人国里永远长不大又最被宠爱可恣意撒娇却不视为过错不受斥责即使被斥责却有羽翼护佑可亲可爱可怜的小淘气小羊羔小鸡雏小心肝宝贝儿……

我所说的羽翼,就是外婆慈爱的心。

正因为如此,如果要问,孩提时代最幸福最向往的事情是什么,我将回答:去外婆家!

我是从村里的其他孩子那里体验到这一点的。我一次次看着他们换上新衣,欢天喜地地跟着母亲走外婆家,又兴高采烈地从外婆家回来,把从外婆家带回的带壳的烤花生咬得咯嘣脆响。

每逢这个时候,我就会吮着手指想:外婆的烤花生一定更香、更甜、更脆。

我当然吃过烤花生,但从来没有吃过外婆烤的花生。

长这么大,也从来没去过外婆家……

因为,妈妈没有妈妈,我没有外婆。

送走了八姨婆,大家都进了屋,我留在走廊中,在一盏壁灯前,急切地把信封打开,抽出了里面的照片。

在我的印象中,大凡外婆的形象,都应该是弯腰曲背,皱纹满脸,白发苍苍,步履蹒跚,老态龙钟。

然而,我所看到的照片中的外婆,竟是那样年轻!

最上面的一张是她的半身照,浓密乌黑的头发整齐地绾向脑后,高高的额门光洁饱满,蕴含着无限的热情和睿智;脸庞丰满秀丽,略显厚实的嘴唇轻轻地抿着,棱角分明。给人的印象是:文静、端庄、聪慧、坚毅。她穿的正是那件在婚礼上穿过的红丝绒旗袍,在那浓郁色彩的衬陪下,她整个的形象光采熠熠,鲜丽夺目。

第二张是全身照,身着一件浅色旗袍,背景是一片树林、一条小溪,小溪上架着一座小木桥。她亭亭玉立于桥头,手执一片树叶,脸上微露笑靥,透着一种恬静、优雅、安详的神态。

第三张是与一群青年的合影:轻捷灵巧,朝气勃勃。

我凝视着这几张照片,心头涌起一股无法言说的情愫。这是外婆18岁和21岁的照片,照片上的外婆比我年轻,她牺牲的那年也仅25岁。她将宝贵的年华和一腔热血奉献给了革命,已长眠地下半个多世纪了……

哦,外婆,你的耄耋之年呢?

你的丰满秀丽的脸庞本还要迎接岁月无声的雕刻,任漫漫时光密布出年轮般的皱纹,皱纹才是生命完满的花朵,尽管它也是衰老的标记。

你的乌黑浓茂的秀发本该继续享受和煦春风的吹拂梳理,经受千万个太阳光华的照耀;或在严霜寒雨的洗涤中,渐渐变得苍白和稀疏,哪怕白发是生命冬天的标志。

可是……

我走进母亲的卧室,将照片摊开在她的面前。

母亲自然一下子就明白了照片上的人是谁。她伸出手,将照片托在掌上。

母亲的目光似乎凝固住了,紧紧地盯着那张半身照。她自出生后,在母亲的身边只生活过三年的时间。50年后,却只能这样与一张相纸上的陌生的面容默默地相对,与那凝固的目光无声地交流。

母亲凝视了许久,又缓缓地把照片贴在胸前,双手轻轻地摩挲着、摩挲着,象是要把它们揉进心里。她的眼睛渐渐变得朦胧,一滴接一滴的泪水冒了出来,沿着多皱的脸颊滚落。她将头轻轻地抵在床头上,抽泣起来,口中哀婉地念叨着:“妈妈,妈妈,我的亲妈妈……”

半个世纪后的骨肉团聚,悲耶?喜耶?

革命老人邓颖超奶奶称它是一件“悲苦的喜事”。

她是在给外公的信中说这句话的。外公赴赣之前,写了一封信给她,告诉她寻找到叶坪的消息和他将赴赣与女儿团聚的打算。她立即回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贺信:定一同志:

来信收到,带来了喜出望外的喜事,你找到了女儿叶坪(爱生),我向你们衷心地祝贺——然而这又是带着多么悲苦的喜事。喜事毕竟是喜事,让我再次向你祝贺。

你南下去看女儿,祝你一路平安,诸位珍重。

你和女儿谈起历史时,请你告诉她,她的妈妈唐义贞曾经要她叫我爱外婆,我以爱外婆的身份向她表示祝贺。

紧紧地握手!

小超

1987.11.20

读到邓奶奶的这封信以后我们才知道,邓奶奶与外婆有着一番非同寻常的情谊。在苏区瑞金,她们一起相处的日子里,外婆崇敬邓奶奶,邓奶奶也喜欢正直、热情的她,并认她为干女儿,她称邓奶奶为“爱妈妈”。

叶坪出生后,“爱妈妈”特意来贺喜,抱着孩子又亲又吻,高兴地说:“干女儿生千金,我当外婆啰!”

邓奶奶还以外婆的身份,给叶坪起了另一个亲昵的名字:爱生。

当妈妈的便让孩子称邓奶奶为“爱外婆”。

这是革命者之间真挚的情谊。这是革命家宽厚的爱心。邓奶奶经历过多少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啊,却没有忘记50多年前抱过的她的“爱生”!

6

1987年11月30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