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天下第一村
19219900000005

第5章

竹峪上人院地名考

我喜欢读诗,更爱读历代诗人咏周至诗,甚至将其中的名篇书写在宣纸上,以作装裱,或送友人,或挂客厅,或珍藏起来。如苏轼的《大秦寺》、《溪阴堂》诗,白居易的《观刈麦》诗等。如今,每每想起,每每看到,都会有种亲切感和画面感,总觉得诗人还活着。

二十年前,我从一位学生手里得到过一本旧唐诗书,是发黄了的,甚至是陈迹斑斑的。当时,我贪婪地打开了它,无意间发现了中唐诗人贾岛的《题竹峪上人院》诗,内容是:“禅庭高鸟道,回望极川原。樵径连峰顶,石泉通竹根。木深犹积雪,山浅未闻猿。欲别尘中苦,愿师赠一言。”引起了我的兴趣。记得在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贾岛来过周至,因为,周至西部有个竹峪乡。随之,又产生了许多疑问:“竹峪”这个地名是不是就周至有?如果是,竹峪上人院在什么地方?现在是否还存在?如果是,贾岛是什么时候来的?啥时间写的?

带着这些问题,我查阅了有关资料,细读了贾岛的《题竹峪上人院》诗,研究了贾岛的身世,请教了专家学者。并且,多次实地考察了竹峪境地。方才敢认为,贾岛笔下的竹峪上人院就是如今竹峪境内的“善兴寺”,或曰“四嘴庙”。为此,我写过一篇散文,题名《竹峪上人院》,收录在了散文集《天下第一村》里(太白文艺出版社出)。前不久,又在竹峪西岭古文化研究会参加了由县地方志办主办的地名研讨、史志考证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竹峪上人院的位置。对待这个问题,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给以佐证的。

一是从贾岛的写景说。

贾岛的《题竹峪上人院》诗共8句,前6句写实,其描写的地势吻合了现今的竹峪“善兴寺”(四嘴庙)。特别是当你从该寺的北面向上望时,顿感寺院的高超和孤傲。因为,该寺的位置十分特殊,除了北面低深,两边各是南北走向的长长的沟壑外,凸起的部分真如一个千年大龟静卧在那里。寺的北面从低到高依次重叠着四层土坎,远看犹如龟的四个嘴一样,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四嘴庙,所以,诗人贾岛吟出了“禅庭高鸟道”的佳句来。当然,这也是诗人“早年曾为僧人”的缘故,他崇拜佛,信奉佛,因之,寺院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是高于一切的,包括飞鸟的道路。当然,在这里不排除夸张的用意。

可以想象到,作者贾岛是初春时节攀登“四嘴庙”的,作者是全然陶醉在了美丽的自然画景中的。那个时候,他向北望,苍峪平原尽收眼底;向南看,秦岭山脉上,有打柴人的路通向了峰顶,丛林中还有残留着的片片积雪,因为是浅山,听不到猿猴的啼叫声。再向近处看,清澈的泉水流向了竹林,又从竹根流淌了出来。这就是诗人的“……回望极川原。樵径连峰顶,石泉通竹根。木深犹积雪,山浅未闻猿。”的真实再现。

二是从贾岛的怀才不遇说。

《唐诗三百首》诗人篇介绍,贾岛“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未能考中”。这就不难看出,贾岛的仕途是艰难的,是和贾岛《题竹峪上人院》诗的最后两句“欲别尘中苦,愿师赠一言”的寓义是一致的。在这里,人们不难想象到,贾岛有着难以诉说的惆怅和悲戚。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贾岛的情绪是低沉的,况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愈觉得“红尘”的无味,因而,他对自己怀疑起来,对“红尘”感到了厌倦,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后的路该如何走?于是,他想到了禅庭,想到了“高人”,想到了指点迷津的人。那个时候,正值宗教活动昌盛期,京城长安以南的秦岭北麓落座着多个寺院、庙庵。因之,贾岛选择了这一线。于是他在闷闷不乐中,离开了长安城,来到了周至的竹峪境地,寻觅到了高人,得到了高人的指点。从此,也振作了精神,鼓足了勇气,终于,在公元837年,也就是唐文宗开成二年,“得以任遂州长江主簿”之职,了却了“欲别尘中苦,愿师赠一言。”的心愿,实现了他多年为之奋斗的目的和蓝图。

当然,从全诗的整个意境看,前后是相互联系的,写景是为了渲染,写景是在奠定基础。有了景才会有情,景是为情服务的。

所以,从地理位置上说贾岛来过周至竹峪是无可非议的。

三是据史料记载说。

为了弄清竹峪上人院的真正初处,我又翻阅了有关地名史料和《周至县志》,发现了竹峪上人院的说法,发现了贾浪仙(贾岛)的诗句《题竹峪上人院》。另外,旧《周至县志》中明明白白的告诉了诗人到周至的时间,是在公元820年。于是,我进一步地相信了,贾岛是来过周至的,并到过竹峪这个地方的,竹峪境内是有上人院的。

一般而言,地方志就是记录这个地方的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名人名事、重大事件等内容的史料书。尤其是对那个时段的名人文化内容的记载,是少不了的。旧《周至县志》是做到了这一点。

从区划沿革方面说,也是吻合的。因为,早在西汉中叶,周至县就已设定,到了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撤销了周至县,并入了武功。西晋建兴元年(公元313年)又恢复了县建制。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24年)更名宜寿县。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改宜寿县为周至县。贾浪仙到周至的时间正好是唐朝的长庆年前后。当然,也可能不止一次的到过周至,到过竹峪上人院。

另外,贾岛在唐时的知名度是很高的。他因为诗才而知遇于韩愈,也和孟郊交好,都是出名的苦吟诗人,被并称为郊岛,世人评为“郊寒岛瘦”,又与“姚合齐名”。贾岛的诗“用词奇险,常有警句。”“极力矫正,平易浮滑”。“有《长江集》、《全唐诗》收录了他的诗四卷。”所以,旧《周至县志》的记载是不容置疑的。

关于竹峪上人院的诗句,旧《周至县志》上还收录了中唐诗人温飞卿(名温庭筠)的诗:“苍苍竹谷晚,一径入荒祠,古庙风吹马,虚廊日照旗,烟煤朝奠处,风雨夜归时,寂寞东湖客,空看蒋帝碑。”这首诗,更进一步证实,周至的竹峪是有上人院的。

四是从字圣苍颉说。

对字圣苍颉的说法,本县毛敏毅先生有研究。他从苍颉的出生地、世系、受命造字、死后建在周至的庙宇等,充分说明了苍颉是生在周至竹峪的,是黄帝最后一位妻子嫫母所生。造字造书契是在竹峪上人院,就是如今的善兴寺(或四嘴庙)。死后,在周至境内建有苍颉庙。

毛敏毅先生的研究是有根据的。《黄帝与黄帝陵》记载:“黄帝娶有四位妻室。正妃西陵氏女,名嫘祖,次妃方雷氏,彤鱼氏,最后一位是丑女嫫母。”《汉书.古今人表》:“嫫母生苍林。”苍林就是苍颉,旧《周至县志》记载:苍颉庙建于周至(金史文有:仓颉庙金建,久废,不详处所)。古史《天问》说:“鲧是最高的神,华夏民族之先祖。”《广两曲志》记:-21世纪“五帝时,鲧父骆明封于骆,为骆国。”鲧是古骆国之主,是华夏最早的黄帝,黄帝在骆峪,黄帝次妻莫母生苍林,生长在苍峪。骆峪距苍峪十公里,苍林就是苍颉。苍颉造字有功,黄帝封为史官,赐他以苍姓。黄帝走到那里,就带到那里。后来,黄帝居住黄陵桥山,派苍颉去了禹阳(今河北任县)。晚年,回白水,定居阳武村,死后,葬于利乡。

《题竹峪上人院》一诗反映的地方是幽雅的,不仅有潺潺流水、青青翠竹、远山积雪、亭亭古柏,更重要的是这里有高人在上,所以,才吸引了贾岛和像贾岛一样的有志之士前来观览和朝拜。同时,也说明了这个地方在唐代是很兴盛的。据说,新中国成立后,建设工人维修庙堂时,发现大梁上有宋重修的字样,且建庙六间,石碑三通,大钟一口,大鼓一面。这都说明,古时的竹峪上人院是不同一般寺院的。

如今的“善兴寺”(四嘴庙),当年的上人院。虽然没有了古时那“石泉通竹根”的佳境,但它的存在却仍然显现着“禅庭高鸟道,回望极川原”的雅致和超脱,仍然印记着诗人贾岛或像贾岛一样的有志之士的不悔追求和积极向上的情操。

所以,我敬佩诗人贾岛,更爱读贾岛的诗《题竹峪上人院》。也正是有了这首诗,善兴寺将会令人更加向往,将会显现出它那特有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

二〇〇七年六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