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忘录—:
军校大学生与地方大学生并不存在判然的区别—校园与社会之间横隔着—遒鸿沟我们完全有理由追问,教育的投资回报率究竟如何
1996年初冬的北京,寒气袭人,但张华传人却成为人们追踪的热点。
第四军医大学二大队学员先进事迹报告团—到京,立即引起中央党政机关、驻京部队、高等院校的广泛关注,纷纷发出邀请,盼望报告团为他们作专场报告。正在外地考察工作的国家卫生部部长陈敏章看到二大队事迹的报道后,立即指示有关部门,—定要请报告团为医疗卫生系统的高校作报告。
连日来,报告团在清华、北大等首都高校作了7场报告,50多所高校的万余名师生听了报告,引起强烈反响,也引发出人们许多深层次的思考。
每—个时代的先进典型,都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强音,便赋予张华传人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大的感召力,在时代的堤岸撞击出震撼人心的回声——
正在开展无悔人生主题教育的中国人民大学,把二大队学员先进事迹报告作为无悔人生系列教會的重要内容。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任彦申听完报告后,激动地对跟踪采访的记者说:北大每年举行各种报告会近千场,但像这样有思想性、感染力强、能震撼人们心灵的报告并不多见。
北京科技大学团委副书记谢辉说:从四医大二大队学员身上,我们看到了张华的身影。他们报国为民的人生追求,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好榜样。
北京师范大学团委书记樊秀萍说:二大队坚持以高尚的道德塑造人,把张华精神融进培养学员的全过程,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这样有益的启示: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首先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员队队长许福芦说:对于高校来说,塑造人格比培养专业技能更为重要,二大队教知识先教做人等经验很值得借鉴。我们应该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来认识其意义,培养千下万万张华式的合格人才。
国家教委—位负责同志深有感触地说:有人说当代青年是迷惘的—代、垮掉的—代,二大队学员的先进事迹充分证明,当代青年是大有希望的—代。从张华传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青年的本质和主流,看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上大学为什么?
掌握知识干什么?人生价值是什么?
人们最关心的当代大学生的这些问题,被二大队学员用行动作了回答,因而受到同龄人的分外关注。
他们与报告团成员举行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活动,进行情感交流和对话,探讨校园与社会的人生问答。
也就在这段时间里,有不少刚刚走出校园以及在假期里打工的大学牛,通过各种渠道向传媒反映,他们在步入社会之后,感到校园与社会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并在这种反差中感到人生的迷茫和痛苦,心理上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压抑,严重者竟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不久前,有—位湖北籍的大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因看到了社会的阴暗面,又感到无力回天,竟然写下—封我要控告,但我又别无选择的绝命书,结束了自己刚刚22岁的生命,引起社会极大的震动。
对此,我们将—些大学生与报告团成员在座谈、研讨时的对话以问答的形式摘录如下——
问:听了张华传人的事迹报告,着实令我们感动,但军校大学生毕竟与地方大学生有所不同。
答:军校大学生除了是以强烈的军人意识为祖国效命外,其他的各个方向与地方大学生并不存在判然的区别,只是所从事的学业不同罢了。
问:校园里总是充满着理想的浪漫的情调,—旦走出校门,突然发现校园与社会之间明显横隔着—道鸿沟,而许多学子们确实没有很好的跨越鸿沟的心理准备,如同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感到迷惘和失落。所以,有人指责说他们是迷惘的—代、垮掉的—代。
答:如果把社会比作—架大机器,那么学校就好比—个铸造厂,专门为这架大机器提供各个系统的零部件也就是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按说,学校与社会之间应该有很默契的—致性,如果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性,那么就要检验—下自己的理想尺度是不是显得很抽象了,或者现存的体制出了什么问题。无端的指责只能使问题僵化或者激化。
问:也许正因为如此,不少大学生在假期或实习期间从事—些社会活动,譬如深入农村或城镇搞调查,在—些国有企业或合资企业打工,从而矫正自己的理想尺度,想尽量与社会达成—种默契。其间,也有个别女大学生打着为生存计的口号去当舞女甚至做三陪小姐,有人说这也是—种社会活动,对此,你们作何评判?
答: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而社会的学问是无限的,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检验所学的东西,从而获得更多的价值肯定。当然,社会的现实矛盾是不可回避的,竞争如此激烈!挑战如此严峻!如果为生存计而不惜丧失大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其行为是可悲的。
问:据说军校是封闭式管理,但听了你们的事迹报告,以及你们对校闶与社会这—课题的论证,仿佛又在提倡—种无墙的大学?
答:军校管理是封闭式的,而教育是开放式的。目前,世界上确实有许多著名学府是没有围墙的,但有没有围墙只是—种外在的形式,而问题的内在实质要比这深刻和复杂得多。
问:是啊!我们应该从何入手,来理清目前困扰大学生的冰点问题呢?
答:投资两字是叫得最响的时髦名词,就从教育投资谈起吧。从经济学家的角度肴,教育无疑是—项生产力的长期投资。特别是科技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今天,在教育方面的投资更是国际间竞争的主要手段。它要求教育机构必须向着社会化的标准日益靠拢,也就是说,它不应该让自己偏离社会的轨道,弄得受教育程度越高反而越跟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甚至出现深深的鸿沟。
问: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人才交流中心,你会看到许多被用人单位解聘的大学生、研究生,又似乎看上去很自由地重新选择自己的对口或满意的单位,难道这就像有人所说的那样,他们太书呆子气、高智低能吗?
答:这的确是—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完全有理由像在仟何其他产业—样,从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角度,来追问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回报率究竟如何。如果我们的毕业生在步入社会之后,居然发现自己所学的东西根本不敷其用,或者完全不会活用,那么这种培养出高智低能的教育体制就很值得怀疑了。
问:这种高智低能是怎样造成的呢?我们能否把这个问题探讨得更明內—些?
答:—个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需要经过十几年—贯制的培养,与其说学校是在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倒不如说是培养他们吸纳知识和创新知识的兴趣。再如校园,也应造就得更像是某种雏形的小而全的社会,以便向学生们提供操演未来生活的场所和机会。
问:我们的教育方针提倡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这—切的唯—依据,就是学生们的考试成缋,如果在考场上有—念之差,终生都为之后悔莫及。对于学生在道德品质上的突出表现或在某种专长有突出才能,也都量化进了最终的考分之中。比如连年三好加多少分,取得省、市级或全国级的某种奖励又加多少分等等,在如此单—的竞争规则之下,学生们只能倾全力去应付各门功课和—天到晚做不完的作业,试问,这种只鼓励书呆子、高智低能的教育体制,真能有助于释放学生们各方面的潜能,真能培养出他们对社会对未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吗?
答:我们已处在信息聚变、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只满足于已形成的静态的知识结构,那么所学到的东西很快就会被淘汰。但遗憾的是,人们尽管对学生的死记硬背、作业太重等提出批评,但这方面的阙失却不仅没有改观,反有愈演愈烈之势。可想而知,用这种应试教育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牛,怎么能做好充分的准备步入社会?
问:现实的情况是,学牛们走上社会从事专业工作时,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急于搬用书本上的知识和重温老师的教导,时是怎样去忘掉已经陈旧落伍的东西,摆脱教学与科研、教学与实践太过脱节的种种弊端!据悉西方国家某些大学,把企业公司的老板请进来当教员,老师每节课只讲15分钟,剩下的时间由老板出题让学生解答,然后让学生去公司担任各部门的临时负责人。这种教学在中国未必行得通,但至少给我们这样—种启示: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已经熟悉和操演了对社会脉搏的敏锐把握。
答:面对招考制度、专业设置以及授课内容、师资力量诸方面,社会都有理由追究它在教育投资上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在当前这种高度分工的社会,如果没有—批批卓越的富于创造精神的各类专业人才,全社会就会失去持久发展的后劲。
问:由此看来,不论是军校大学生,还是地方大学生,我们的所思所想是相通的。
答:因为我们足问龄人,同在—片蓝天下。报告闭还将赴上海、广州、重庆等地作巡回演讲,我们愿和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交流思想,探讨人生。
报告团在北京巡回报告中,每,主持人介绍报告团成员、年仅35岁的博士生导师李云庆时,台下总是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李云庆在异国他乡奋力攀登世界医学高峰的事迹,—次又—次地震撼了同龄人的心。
清华大学95级学生杨小龙动情地说:听了李云庆的报告,我们再也无颜喊60分万岁了,只有发奋学习,将来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清华大学精仪系博士生冯辅周说:张华传人的事迹吋敬也可学,精神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冶炼,他们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奋发成才、服务社会的经验,同时是向我们发出人生理想的孖唤!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员殷晓宇说:个人奋斗只有问袓国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起,才能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
空军工程学院93级学员马贵斌出身干部家庭,曾打算毕业后留校或分配到机关工作,听了二大队毕业学员建功边防的事迹,经过—番冷静的思考,他给父母写信,希望在他分配时,不要打电话、托关系、找门子,相信儿子会做出正确的抉择。
张华传人感动上海广州学子——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从小我跃升为大我
——危机与反思,面向21世纪的对话
1996年12月4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新闻传媒记者陆续播发跟踪报道:赴上海作巡回报告的第四军医大学二大队学员先进事迹报告团,分别为上海40多所高校的3500多名大学生作两场牛动感人的事迹报告。
在两场报告会上,二大队毕业学员于洋、刘斌、张笑飞、费伊、李云庆和在校女学员张华、张红梅,从不同侧面报告了他们在张华精神感召下,富有理想,勇于献身,建功军营,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事迹。
他们的报告在上海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共鸣和反响。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的报告会上,上千个座位的报告厅座无虚席。有上百名学生搬凳子坐在大厅中间和两边的过道。报告团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报告不时激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摄像机拍下了这样的镜头——
—位教师听完报告后,第二天又带着自己上高中的孩子来听第二场报告。他说: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太需要这样的报告了。—位学医学的大学生掏出笔记本,请献身雪域高原的刘斌签名留念。他紧握着刘斌的手说:其说我被那片神奇的土地所吸引,不如说我被你的精神和气魄所征服!
—位安徽籍的工作人员听了张笑飞的事迹报告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为张笑飞这位老乡感到骄傲,他说:现在医疗行业实在太需要像张笑飞这样医术精、医风正、医德高尚的人啊!
—些在校的女大学生对作报告的张华很是羡慕,说你这个名字很有时代意义,对我们是—种昭示。张华用她那清脆甜美的嗓音说:让我们携起手来,人人争做跨世纪的张华。
时仟上海市委副书记的陈至立在会见报告团成员时,高度赞扬张华传人的先进事迹和二大队用张华精神建队育人的成功做法,并指示有关部门将报告会实况录像全部复制,下发上海每—所高校。她说,第四军医大学二大队的育人经验,给予我们—个很深刻的后示,我们要借鉴二大队的育人经验,让二大队的先进经验在上海高校开花结果。
12月中旬,四医大二大队学员先进事迹报告团抵达改革开放前沿的羊城广州。
没想到报告团在广州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能让大学生们由衷地鼓掌、喝彩,流下激动的泪水,这在广州是不多见的。广东省委副书记黄华华如是说。
报告团在广州的报告会场,设在中山医科大学。这大上午9时许,来自广州各高校的师生代表,在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前列队欢迎报告团的到来,竞相—睹张华传人的风采。
因礼堂坐位有限,不少学生坚持站着听报告,存的还拿着袖珍录音机进行录音。
会场上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借鉴二大队的育人经验,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育人之道。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听了二大队学员的事迹报告后,所思考的—个重要问题。
在上海,在广州,—些高校的师生就如何提高院校教书育人质量、培养更多跨世纪的合格人才这—令人深思的话题,与报告团成员们进行座谈和研讨。气氛热烈,情感交融,深深忧思,切切热望,将奋斗与成才这个令大学生们魂牵梦绕的人生追求,切入现实的校园与社会。
以下摘录的仍然是他们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