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理解本文不能不从语言上分析两个关键词:愚公、智叟。作者把决心挖山的“正面人物”,叫做“愚公”,把“反面人物”叫做“智叟”,含有比较丰富的意蕴。其中至少有两层意思。第一层,从表面来看,愚公是不愚的。他的顽强意志是光彩的,不但对大自然坚持不懈地搏斗,而且在世俗之见面前也不动摇。这是充满诗意的,这和我国的谚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和马克思说的“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有希望登上光辉的顶点”,是异曲同工的。
毛泽东以愚公移山为喻,号召人们以愚公式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完成中国革命的历史大业。同时也指出,愚公因为感动天帝而获得了胜利,而中国共产党要感动的天帝是人民,只要有了人民的拥护,不管什么样的大山都不在话下。
从坚信人的精神力量这一点上讲,愚公是很有智慧的,可以叫做“智公”。叫他“愚公”,是一种反语,应该是打上引号的。文章并没有打上引号,可能是因为我国古籍原本一概没有标点符号,即使作者有讽喻的意图,也无从以标点符号来表达,而在二十世纪初新式标点发明以后,标点者也不敢随意把自己的理解放到经典文献中去。与愚公相对比,智叟不相信“人定胜天”,是不智的,应该叫做“愚叟”,叫他“智叟”,是一种反讽。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给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取名字的时候,就包含着对世俗观念的讽喻。
第二层,“愚”与“智”之间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是不难转化的。作者虽然反讽,但倾向是明显的,“愚”者叫做“公”,而“智”者叫做“叟”。“公”是老公公,“叟”是老头子。文字上的微妙含义不可忽略。
12.象征和系列意象
——解读高尔基的《海燕》
关键词语(句):歌唱、大笑、争鸣、预言、欢乐、自由、乌云、雷声、暴风雨
《海燕》以象征的手法赞颂革命精神。“海燕”本身就是象征。象征和比喻,特别是暗喻,表面上差不多。但实际上,区别很大。
不论明喻还是暗喻,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出现了本体。而在《海燕》中,虽然读者感到,这是暗指革命家大无畏的精神,但就是没有出现“革命家精神”这样的字眼,全文从头到尾都是在描绘海燕在暴风雨中翱翔,其中的思想和意味全由读者去想象。喻体单独出现,这就是象征的特点。
海燕的形象内涵,有以下几点值得分析:
第一,它被安置在大海与天空之间,这就为豪迈的情感提供了辽阔无垠的空间。第二,在天空与海面之间,有乌云和海浪,这就意味着危机和凶险。第三,海燕在这样充满凶险的空间中,从天上到海上,不但运动的幅度极大,而且极其迅猛,暗示海燕具有强劲的力量。
第四,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黑色在西方,本来是和丧服联系在一起的。用黑色,而不是一般革命文学中常见的红色来表现革命,说明高尔基敢冒旧世界之大不韪,即使被视为恐怖也无所谓。同时他把黑色和闪电联系在一起,又赋予了光明的性质,比喻比较新颖,有点“陌生化”的效果。但又不牵强,原本“黑色”和“闪电”是矛盾的,但是在俄语里,“海燕”这个词“ByPEBECTHИK”包含着“6ypя(暴风雨)”和“BECT(光)”的词根,是个复合词,因而不论在内涵上,还是在语言上,都相当统一。
第五,这种矛盾因为海燕的叫喊声,在对立中展开。一方面是乌云从海燕的叫喊声中,听到了欢乐;而另一方面,海鸥、海鸭、企鹅则相反,它们听到的是恐惧。从这里,读者可以看出来,乌云象征着孕育革命的风暴,海燕则象征着呼唤革命高潮到来的革命战士。而海鸥、企鹅、海鸭共同的特点是对革命高潮到来的恐惧。海鸥、企鹅、海鸭以弱者的姿态出现,这种弱者,不仅是躯体上的衰弱,而且是精神的侏儒,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衬托海燕作为强者的精神力度。
有了这样的对比,本文的思想和形象脉络就比较清晰了。但意象和情绪还远远谈不上丰富。为了让形象和思想在丰富中深化,高尔基把海燕的意象和它的背景意象在几个方面都进行了派生。这种派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
1.从海燕的飞翔派生出了海燕的歌唱,这就点题了,因为俄语的原文标题就是《海燕之歌》。从有声的“歌唱”又派生出:“大笑”、“高叫”、“跟狂风争鸣”、“发出胜利的预言”。
2.从海燕的心情(最初是“高傲”)派生出了:“欢乐”、“自由”、“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
3.从暴风雨派生出了:“乌云”、“海浪”、“雷声”、“狂风”、巨浪被“摔成尘雾和水沫”、“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闪电箭光”、“火蛇”、“怒吼的大海”。
所有这一切集合起来,就顺理成章引出了最后的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情绪、思想都在这个焦点上凝聚,意象的派生系列也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13.附:《水浒传》:什么样的英雄崇拜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成书的时候,远在元末。从那时到现在,几百年过去了,人们的生活和趣味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水浒传》仍然家喻户晓,其中的人物深受当代读者的喜爱。前些年,《水浒传》还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有相当高的收视率,这充分说明《水浒传》具有不朽的艺术感染力。
《水浒传》上百万字,光是“英雄”就写了一百零八个,此外,围绕着他们跑龙套的人物至少还有几十个。上至将门之子、高级军官,下至市丼小民,乃至牢头、无业游民,开黑店的,小偷、无赖,当中还有殷实富户、县衡官员、巡捕、都头,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已的遭遇和命运,都有不同的性格,走着自己选择的生活道路。这么多人物却并不杂乱,他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机的思想和艺术的整体。这是因为有一条思想线索贯穿在每一个人的命运之中,简单地说,就是“逼上梁山”。
这些人物没有一个生来就打算造反的,他们最初都力求能过上安安稳稳的小日子,当个守法的顺民,都有一种回避上梁山造反的倾向。但却有一股莫名其妙的力量把他们逼上了造反的、叛逆的,在当时看来是大逆不道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