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
19214500000009

第9章 找到了方向,就没有无法抵达的远方(1)

不一样的路,是给不一样的人准备的,

拿着别人的地图走路,很容易走丢了自己。

你的脑袋是用来思考的,你的远方是需要自己选择的,

别人给你提供的只是参考意见,

最好的方向,要倾听你心灵的召唤。

心中有了明晰的方向,你自然会找到通往美好的道路。

目光无法抵达时,让心灵先抵达

在美国西部的一个乡村,有一位清贫的农家少年,每当有了闲暇时间,总要拿出祖父在他8岁那年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幅已摩挲得卷边的世界地图,年轻的目光一遍遍地漫过那上面标注的一个个文明的城市、一处处美丽的山水风景,飘逸的思绪亦随之上下纵横驰骋,渴望抵达的翅膀,在那上面一次次自由地翱翔……

15岁那年,这位少年写下了他气势不凡的《一生的志愿》——“要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思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集一笔100万美元捐款……”他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列举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不要说实现它们,单是看一看,就足够让人望而生畏了。难怪许多人看过他设定的这些远大目标后,都一笑了之,大家都认为,那不过是一个孩子天真无际的梦想而已,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快就会烟消云散的。

然而,少年的心却被他那庞大的《一生的志愿》鼓舞得风帆劲扬,他的脑海里一次次地浮现出自己畅快地漂流在尼罗河上的情景,梦中一次次闪现出他登临乞力马扎罗山顶峰的豪迈,甚至在放牧归来的路上,他也会一次次沉浸在与那些著名人物交流的遐想之中……没错,他的全部心思都已被那《一生的志愿》紧紧地牵引着,并让他从此开始了将梦想转为现实的漫漫征程……

毫无疑问,那是一场壮丽的人生跋涉,也是一场异常艰难的无法想象的生命之旅。他一路豪情壮志,一路风霜雪雨,硬是把一个个近乎空想的夙愿,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一次次地品味到了搏击与成功的喜悦。四十四年后,他终于实现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个愿望……

他就是上个世纪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

当有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让他把那许多的“不可能”都踩在了脚下,让他把那么多的绊脚石都当作了登攀的基石时,他微笑着如此回答道——“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好了。”

“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约翰·戈达德道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哲理——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够最终领略美妙风景的,必然是那些强烈渴望登临并为之不懈跋涉的追寻者。是心灵的渴望,开阔了求索的视野;是心灵的飞翔,催动了奋进的脚步;是心灵的富有,孕育了生命的奇迹……一句话,欲创造人生的辉煌,需首先让心灵辉煌起来。

如此,请我们记住一位并不著名的诗人著名的诗句——“目光无法抵达的远方,我们拥有心灵。”

有了远方,世界也会给你开路

大学毕业后,丛珊就职于上海的一家文化公司,拥有大把的时间。她想实施自己梦寐已久的环球之旅,但囊中羞涩的她,却一时无法梦想成真。她在博客上写下了自己的遗憾。没想到,很快有人告诉她——不妨加入“跨国沙发客俱乐部”,或许会有一份惊喜。

怀着好奇,她登录了那家由几个美国旅行家创办的“沙发客俱乐部”网站并成了其会员。她知道:通过这一网络平台,她可以结识许多像她这样的旅游爱好者,可以接受其中某一个会员的邀请,前往该会员所在国家或城市旅游,而那位邀请者,会热情地提供免费的住处(可能只是睡家里的沙发)、交通、餐饮、导游等帮助;作为回报,当对方来自己所在地旅游时,自己只需尽一份地主之谊。

丛珊真实的资料贴上网站不久,她竟一下子接到了4份来自不同国家的会员盛情邀请,其中在巴黎大学就读的珍妮,在视频中告诉她:“她特别喜欢中国,特别渴望有机会去上海看世博会。她愿意先做一回主人,邀请丛珊到巴黎一游。”珍妮的坦诚和热情,打动了丛珊。带着简单的行囊,她便直奔梦中多次神游过的巴黎。

珍妮亲自驾车到机场接她,两人一见面,彼此一个热情的拥抱,立刻拉近了两颗心,仿佛她们早已是心心相印的挚爱亲朋。

接下来的几天来,珍妮开车拉着丛珊,游览了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著名的景点,带她游览了塞纳河两岸的风景,还陪着她在华灯初上时分漫步于香榭丽舍大街,感受了一番巴黎夜景的旖旎。学食品专业的珍妮,还如数家珍地向她介绍了法国红酒的历史、酿造工艺、品牌、口味等等。有了珍妮这个优秀的向导,丛珊的旅程变得特别轻松、愉悦。晚上,住进珍妮特别为她收拾的小屋,她感到非常温馨。更没想到的是,珍妮还是一个心灵手巧的美食家,她烘烤的面包酥软、香甜,煲的咖喱汤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味。每一餐,她都吃得很饱,以至她笑着说:“你的美食,把我都喂胖了。”

赶上周末,珍妮还驾车带她去了旅游胜地戛纳,走了一回世界各国电影明星们走过的红地毯。并在附近的公园里,与美丽的天鹅们愉快地相会。

临别前,珍妮带她去了巴黎大学,坐在珍妮上课的教室里,她又重温了一回大学生活。

七天的法国之行,带给了丛珊说不尽的兴奋和感动。她把自己的经历和见闻,用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发到网站上,一下子又赢得了许多关注和赞赏的目光。

那一天,她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很想去塞班岛,看看人间天堂是什么样子。”很快就有一位叫迪瓦的医生给她发来邮件,告诉她自己在塞班岛上有一栋闲置的二层小楼,里面有成套的家具,愿意免费提供给她使用。

迪瓦的工作很忙,不能像珍妮那样陪自己游玩,他建议她可以邀请一个自己最想见的朋友一同前往。这个不错的建议,让她很动心,她马上联系了此前有过一面之缘的韩国朋友——金淑英。稍作准备,两人真的来到了塞班岛。没想到,迪瓦的小楼距海滩很近,站在阳台上,就可以看到蔚蓝的海水和金色沙滩附近高大的椰树。

迪瓦在岛上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医生,他为人随和、热诚,有两个晚上不出诊,他特意买来新鲜的海鱼,在楼前的空地上为丛珊她们烧烤,虽然他的手艺不大好,但丛珊和金淑英吃得津津有味。看到她们开心的笑,他也仿佛中了奖似的,即兴来了一曲男高音,和着不远处传来的阵阵海涛声,真是别有一番情意。

回国前,迪瓦送给了丛珊一个用椰子壳雕刻的工艺品,很精美的构思和细腻的刀工,让她一下子便爱不释手了。每有朋友来家里,她都会炫耀地拿出来,再给大家讲讲与迪瓦在一起的那些快乐时光。

接下来的三年间,她受各地“沙发客”的邀请,先后去了埃及、阿联酋、泰国、奥地利、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她也在家中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0多个朋友,带着他们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游览。她还跟着电视学习烹饪技术,掌握了好几个拿手菜的做法,很享受地接受远道而来的“沙发客”的赞扬。她的小屋不大,但布置得很有情调,被俱乐部的会员们赞誉为是“五星级”的,而她驾车水平和认路能力,也在显著地提高。

最让丛珊幸福的,是今年她去新加坡旅游,接待她的那位英俊的记者,后来竟成了她的男朋友。两个酷爱旅游的年轻人一见钟情,带着爱上路,两人的游程,又多了许多的甜蜜。

“世界真的很小很小,只要我们的心足够大,我们可以轻松地抵达每一个希望的远方。”只拿出了很少的一些必要的费用,便尽情地游历了众多国家和城市的丛珊,这样由衷地感慨。

没错,只要你心的世界是敞开的,世界就会向你无限地敞开,就像你只要愿意,就完全可以轻松愉快地到达你向往的任何地方。丛珊的经历,便是很好的例证。

盯着前方更重要

小时候,他家里实在太穷了,上中学之前,他穿的都是母亲一针一线做的布鞋,有时干脆打赤脚,从没穿过买的鞋。尽管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学习成绩,但那一份无以言说的自卑,还是深深地印在他幼小的心灵上了。特别是当他穿着带有破洞的布鞋去上学的路上,他总喜欢一个人走在前面或远远地落在后面,他怕别的同学笑话他。

小学毕业那年,学校要开运动会。母亲原本已说好要给他买一双运动鞋的,但妹妹突如其来的一场病,花掉了家中仅有的一点儿积蓄,也打碎了他连续好几天的兴奋。于是,他悄悄跟同学换了比赛项目,去了赛场一角的跳远场地,因为看跳远的观众少并且离得较远,他可以脱掉那双难看的黑布鞋,光着脚往沙坑里跳。

但比赛进行到高潮时,班主任老师动员他去参加长跑比赛,因为他有希望帮助班级获得总分第一。他心里也很想为班级争光,可低头一瞅那双沾满泥巴的、灰突突的布鞋,他立刻脸红着拒绝了。老师看出了他的窘迫,想帮他借一双运动鞋,偏偏身边一时竟没找到一双合适的。

不知何时,父亲挤到了他身旁,不容商议地向他命令:“快去跑吧,别低头盯着你的鞋,你的任务是拿第一。”

他不情愿地站到了起跑线前,目光掠过身旁那一双双运动鞋时,他的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眼泪都快要落下来。然而,发令枪响过,他和选手们一踏上跑道,他脑子里就什么都不想了,他一门心思地快跑、快跑、快跑,耳朵里经灌满了响亮的“加油声”,他看到了老师和同学们一张张为他激动的脸,还看到了刚刚出院的妹妹也站在人群中拼命地冲他挥手加油。

骤然,仿佛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涌注全身,他脚下虎虎生风,很快便冲到了最前面,脚步稳健地带领大家向前奔跑。

“抬起头来,挺直胸膛,瞄准你的目标。”父亲在场外大声地指挥他。

这时,他心里只想着拿“第一”了,脚步还在不断地加快,似乎有一种飞翔的感觉。他全神贯注地向前奔跑着,丝毫没有发觉一只鞋的脚尖处不知何时已裂了一个口子。

在众人的热烈欢呼声中,他第一个冲过了终点。这时,他右脚那只鞋张着一个大口子,像是在邀功似的呼嗒呼嗒地喘息着。而此时,他完全被兴奋包围了,脸上见不到一丝的难为情了。

“只要你的心里有目标,眼里也有目标,穿什么样的鞋,都不能妨碍你拿第一。长跑赛是这样的,学习和做事情也是这样的。”父亲像个哲人似的教诲他。

就是那次比赛和父亲的一席话,让他深深地记住了一个道理——最重要的是瞄准心中的目标,而不是自己的鞋。

此后,彻底地抛掉了心头的自卑的他,以异乎寻常的刻苦,考上了重点高中,后来又成为全村第一个考到北京读大学、留学美国的人。如今,他已是著名的海盛集团的副总裁。

他就是我的表哥李仲达。在向我讲述上面这个真实的故事后,表哥真切地感慨道:“虽然我现在脚上穿的都是价值上千元的国际名牌,但我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的话——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到脚上,而应该投向心中的远方。只有不断地加速前行,才会抵达希望的终点。”

由此,我想到了一位肯尼亚中长跑世界冠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我的冠军是赤脚跑出来的,这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因为我的眼睛总是瞄准第一。”是啊,当一个人锁定了追寻的目标,他只需坚定而执著地朝着选准的方向努力,至于他的脚穿什么样的鞋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始终在向前奔跑……

有些梦要先藏在心底

高二那年,他和她都迷恋上了文学。由于整天忙着写稿、结交文友、跑印刷厂印他们自办的文学小报,他俩落下了很多功课。老师几次找两人谈话,劝他们暂停创作,先好好复习,等考上大学以后再用心写作也不迟。

她听从了老师的开导,开始和班上其他同学一样全力备战高考。

他却不以为然,依然为自己心中的那个作家梦而拼搏着,勤奋地写着那些很难发表的诗歌和小说。

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已从中游滑至最末位,她焦急地劝他赶紧停笔,否则会考不上大学的。他却固执地说:“等他将来在文学上有了成绩,可以再考鲁迅文学院。”

那年,她如愿地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他很自然地榜上无名。因家人的极力相劝,他又心不在焉地在补习班里待了一年,但他没做几套复习题,因为他仍迷恋着写作,结果再度名落孙山。当然,这两年当中,他也发表了几篇作品,但这与他的付出实在不成比例。

而她,如今正悠然地在某高校一边教书一边写作,成绩斐然。

一晃,高中毕业十年了。在那次同学聚会上,已经研究生毕业、在文坛小有名气的她,给大多事业有成的同学们带来了两部新出版的作品集,大家一致地夸赞她不愧为昔日文科班的才女。

她谦逊地说她可赶不上那个他,当初他的文学功底要比她好多了,上中学时他就有作品发表呢。可同学们却纷纷摇头,有好几个同学直替他惋惜:“他若是先考上大学,再找一份合适的工作,然后再专心写作,或许我们班级就会出两位作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