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
19214500000010

第10章 找到了方向,就没有无法抵达的远方(2)

从大家的叙述中,她才知道——高中毕业后,家境贫困的他便到南方打工去了,沉重的生活之鞭,抽得他跟陀螺似的飞转,天天为保住一份谋生的工作而忙得焦头烂额,他很快便无奈地疏远了写作。

如今仍在为生计而疲于奔命的他,早已为自己当年的自以为是深深地懊悔:在人生的路途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有时是按严格的顺序排列的,是绝对不能轻易地颠倒的。弄错了顺序,就可能让一生刻骨铭心地遗憾。就像有些梦幻尽管很美丽,在需要藏在心底的时候,就一定不要急于让它们绽开……

迷雾只能一时遮住眼睛

一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几度求职均告失败,兜里的钱几乎花光了,连公共汽车的车票也买不起。这时,热恋的女友又突然离他而去。一连串的挫折,让他陷入了巨大的沮丧之中,他一度感觉到前路茫然,活着实在太累。

心中犹存不甘的他,决定再做一次努力,赶赴一家大公司的招聘考试。但那天早上起来时,弥漫天地间的一场大雾,已把整个城市紧紧地包裹起来了,人们的出行严重受阻。

站在能见度极低的一个十字路口,看着打着灯缓缓而行的车流,他心里尽管十分焦急,却不敢向前迈步,生怕撞上什么或被什么撞上。

正手足无措时,一个小女孩走到他身边,热情地拉起他的手:“让我来带你过马路吧。”

他感觉小女孩很有意思,应该是他带着她过马路的,现在她却……但他还是受了感动,牵起了她的手。让他十分惊讶的是,小女孩没有左顾右盼地四下张望,而是轻松自如得像入无人之境似的,带他连着穿过了两条马路。

得知他要去那家公司,小女孩高兴地说他们正好同路。于是,像一对亲密的兄妹,俩人拉着手,快乐地穿行在雾霭之中。快到那家公司门口时,他才惊讶地发现——引领自己穿过浓雾、走过大街小巷的小女孩的那双大眼睛,竟然没有一点点的视力。

对于他惊诧的疑惑,先天失明的小女孩开心地笑着解释道:“我是眼盲心不盲啊,我的眼里没有迷雾,我的心里也没有迷雾,自然会轻松自如了。”

小女孩的身影已融入了还未散去的浓雾中,他的心里却霎时涌入了一线光亮——是啊,只要拨开遮住心灵的迷雾,眼前自然会涌现一片光明,努力地朝前走去,就会走出一条大路……

于是,他第一次那样自信地走进了招聘考场,第一次自如地把自己的优秀真实地展示出来。结果,他如愿地加盟了那家大公司,并且由此开始成为那座城市里的一位杰出的成功人士。

多年以后,面对几个抱怨人生不如意的年轻人,他深情满怀地向他们讲述了当年那个带他穿过浓雾的小女孩的故事。末了,他由衷地感慨道——其实,漫漫人生路上,难免会弥漫一些意料不到的浓雾,会一时遮住目光和心灵。这时,最关键的是要学会拨开遮住心灵的迷雾,在心里画出一条清晰的路。那样,眼前就会突然一亮,所有的迷雾都会因坚定的跋涉而最终退去。相反,如果心里的路被迷雾遮住了,纵然有再明亮的眼睛,也会茫然无措的。

转身,发现另一片新天地

他家住山东泰安,在北京读大学期间,结交了一位澳洲友人,两人热情相约有朝一日一同游览泰山。但直到十年后,他们才找到实现心愿的机会。彼时,两人都已过了而立之年。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友人患了医生也束手无策的绝症,已生命无多。

两人第一次相伴登泰山,或许也将是今生最后一次了。他祈祷上苍能特别眷顾他们,赐予他们好天气,让他们一睹泰山日出的壮美景象。

偏偏天公不作美,他们刚来到泰山脚下,空中便飘起了雨丝,很快就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他本来就有一点儿忧戚,面对阴沉沉不知何时会放晴的天空,心情更阴郁了。友人情绪却丝毫未受影响,笑呵呵地说:“我们也来一回雨中登泰山吧,我读过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相信那种感觉也一定是很美的。”

“好吧,等雨小一点儿,我们就出发。”他钦佩友人随遇而安的淡定。

等了两天,恼人的雨终于小了,他们沿着湿漉漉的山道,开始了渴望已久的攀援。

许是阴雨连绵的缘故,登山的游人明显地少了许多,这并未妨碍他们的兴致。两人边说说笑笑,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不知不觉,就登上了十八盘。两人停下来歇息了一会儿,正准备继续向顶峰冲刺。雨忽然大了起来,只得在附近找一个住处,暂住一宿。

谁知听了半夜的泰山秋雨,第二天雨虽小了一些,却仍未见停歇的迹象。他有些失望地抱怨着,友人却笑着说:“我们下山吧,这雨陪了我们一路,我们就乘兴而来乘兴而去,不亦乐乎?”

“就这么转身回去?”望一眼云雾缭绕的顶峰,他有些不甘。

“即使登上顶峰,估计也看不到日出。即便是能见到日出,那又如何?该转身时就转身,就像这人生,无需太偏执。”不知友人几时添了一份魏晋风度。

未曾如愿登顶,也有满怀的欣然,而无一丝的遗憾。异国朋友为他形象地诠释了“善于转身”的人生奥妙。

若不转身又会如何?

他是一位留美博士,从小学到大学,从国内到国外,学业一直名列前茅。归国后,进入一所著名的大学,依然勤奋异常,简直就像“拼命三郎”,整日忙碌着课题的申请、研究、答辩、验收,他有开不完的学术会议,赶不完的各类学术论文约稿,还有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还有总也做不完的试验……忙、忙、忙,他的每一天几乎都被一个“忙”字占有了,加班加点到深夜,那是常有的事。他甚至忙到连吃饭,有时都成了一种负担,宿舍里堆满了方便面,他经常简单对付了事。

是的,他的学术成绩斐然,34岁便成为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各种荣誉证书攒了一堆。然而,在父母眼里,他是一个十足的工作狂,连着几个春节都不回家,甚至连谈恋爱也挤不出时间。在朋友们看来,他志存高远,令人敬佩,但他的生活未免太单调,近乎于枯燥了。

那天,他突然晕倒在实验室里。诊断结果冰冷得令人惊愕——他得了肝癌,是晚期,癌细胞已扩散。

其实,早在三年前,他便有过身体不适的症状,只是他根本没在意,甚至连学校组织的每年例行的体检,他一次也没参加,他不肯抽时间关照一下身体。

医生惋惜地说:“若是早一点儿发现,还有许多救治的机会和途径,但如今……”

英年将逝,眼看着白发人要送黑发人。他追悔莫及,原来总以为一心一意执著地追求,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却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生活中许多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亲情、爱情、休闲、娱乐……

此时,他才恍然发觉,人生不能一味地向前,应该学会适时地转身,因为周围有那么多美丽的风景,值得自己去细细地欣赏。

临终前,他遗言:“假如有来生,我一定好好地谈一次恋爱,一定多陪陪父母,多一些业余爱好,多去看看外面的风景……”

人生有执著之美,有拼搏之美,亦有转身之美,我更欣赏转身之美。转身,目光可以流连周边摇曳多姿的风光,心绪可以悠然如云,绷紧的神经可以松弛一下,跋涉的身躯也小憩一番。生活的芬芳,生命的繁华,都在转身之际,倏然活灵活现地呈于眼前,触手可及。

转身,才有九曲十八弯的壮美,才有曲径通幽的曼妙。行走于路上,懂得适时地转身,无疑是一种非常智慧的选择。

无论是悠然地转身下山,还是停步转身四望,每一次自然的转身,舒展的,或许正是生命的从容、淡定、洒脱、繁复……收获的,或许正是人生的轻松、惬意、飘逸、灵动……转身之间的种种美好,常常让许多漂亮的词汇黯然失色。

奇迹,缘于一个芬芳的心愿

2006年4月的一天,她看到一部震撼心灵的纪录片,片中讲述了非洲有一种疟疾平均每30秒钟就要夺去一个孩子生命。只有5岁的她不由自主地搬起小手开始数数,数到30,她惊恐地喊道:“妈妈,我们不能让那些小朋友死去!”

妈妈告诉她:“有一种泡过杀虫剂的蚊帐可以保护小朋友不被蚊虫叮咬,但他们买不起。”

“我们可以帮他们啊!妈妈,我以后不买零食,不买芭比娃娃和故事书了,我们捐钱给非洲的小朋友买蚊帐。”她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在妈妈的帮助下,一顶足以保护4个人的大蚊帐,很快便通过美国的一家慈善机构——“只要蚊帐协会”送抵非洲。

她没有因成为“只要蚊帐协会”最小的捐赠者而欣然,而是有些沮丧地想:“还有那么多孩子需要蚊帐,自己的力量太微小了。”

忽然,她想到了募捐。想到了就立即去做,为了发动更多的人来帮助非洲的小朋友,她设计了自己用歪歪扭扭的字签名的证书,颁发给每个捐款者。

很快,她便成为人们赞叹的“爱心天使”。2006年8月,她用募集来的100美元购捐了10顶蚊帐,并被“只要蚊帐协会”授予“蚊帐大使”。

她的爱心传递活动还在继续。社区的牧师在教堂里讲述了她的故事,还动员她和她的爱心支持者在圣诞节搞了一场感人的募捐会演。此后,她还到各地去宣讲用蚊帐救人的故事。随着捐赠者越来越多,她的个人情况、募捐事迹等都被放在了“只要蚊帐协会”网站的首页。她的行为吸引了世界众多人们的目光,捐献蚊帐的人越来越多,著名球星贝克汉姆也收藏了她寄来的证书,并将图片放在了个人网站上。最为神奇的是,她还给比尔·盖茨写了一封募捐信,由此,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向“只要蚊帐协会”捐献了300万美元……

2008年7月,为了拍摄一部名为《孩子救孩子》的公益纪录片,她第一次踏上了非洲大陆,在加纳斯蒂卡村,她看到了非洲孩子们在蚊帐上用红笔写了她的名字,并手舞足蹈地用土语亲切地喊着她的名字。而此时,只有7岁的她已经募集了6万美元,可以购买6000顶蚊帐,足以拯救近两万人。

她的名字叫凯瑟琳,如今已是小学生了,她爱的行动依然在继续……

一位记者在报道凯瑟琳的事迹时,由衷地感慨道:“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一个有了想法就去行动的孩子,告诉我们——只要愿意并努力,谁都可以创造神奇与美好。”

不能花开,就请叶绿

那年秋天,我随一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去宁夏西部的一个山村支教。

长途客车在沙尘飞扬的大戈壁上颠簸着,透过车窗,我忽然看见远处旷野上有两个年轻的男子,正站在一块巨石上面,仰望蓝天白云,双臂挥舞着,似乎在呼喊着什么。家住附近的一位同学告诉我,他们原先是县剧团的演员,演技还不错,演到哪里都有不少人喜欢。后来剧团解散了,他们就出去打零工,闲暇的时候,他们站在哪里,都会嗓子一亮,高歌几曲。他们说,不能登台演出了,就大声地唱给自己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