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百年沉浮
19213300000012

第12章 伤心的足球(5)

董礼强上场后,年维泗越来越看不懂中国队到底是要加强防守,还是要继续进攻。说进攻吧,阵型又拉得太长。说防守吧,中场空档又太大。“坏了!”年维泗下意识地喊了一声,有一种不祥之感笼罩他的心头。他焦急地看了一眼表,离终场只剩下最后四分钟。谢天谢地!球在董礼强脚下。小董没有传,只见他往前带了两步,没人上来堵他,好像卡塔尔队放弃了进攻,小董又往前带了几步,有一名卡塔尔队员上来堵他,被一晃甩开。小董继续带球深入……中队的后场出现了空档。董礼强好像疯了一样继续往前带,一脚趟大了,球被卡塔尔队队员断下……这时,年仅18的卡塔尔中锋马姆德已经埋伏在中国队前场中央,卡塔尔队员一个直传,球准确地落在马姆德的脚下,马姆德顺势一趟,晃过上来封堵的麦超,又一晃甩开了郭亿军和张小文,直杀张惠康把守的大门……

年维泗痛苦地闭上眼睛,他多么希望张惠康能够化险为夷!可是,待他睁开眼睛看到中国队员像触了电似地一个个愣在那里,他一切都明白了。

“还愣着干什么?”队长贾秀全大声喊。

此时,平局对中国队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在最后不到四分钟时间里孤注一掷了!这时,经验丰富的卡塔尔队又趁中国队不注意,打了一次快速反击,球又进了……

结果,是我们多么不情愿听到的两个字——完了!

我们无法形容那天晚上中国球迷的悲伤……据传媒报道:沈阳一球迷当看到卡塔尔队打进中国队第二进球时,一气之下砸坏了自家的电视机。北京某大学的几位球迷看到卡塔尔队打进第二个球以后,集体发誓再也不看中国队踢球了;上海某宾馆一名女服务员,看完比赛后痛苦地倒在地上身亡;上海警备区某部一名副师职干部因激动心脏病发作,喊了一声“可惜”便昏倒在地,幸好抢救及时未酿成惨剧……据卫生部门透露:为防止球迷过度伤心酿成不幸,那天晚上全国各大城市的医院,临时增加了医务值班人员。来医院就诊的球迷,心脏病发病率位居首位……

而远在亚平宁半岛的罗马球迷听到中国队无权来罗马时,竟难过地掉下了眼泪,他们在此之前甚至将印有万里长城的宣传画都准备好了,就等中国队战胜卡塔尔队后,贴出去。他们知道,罗马世界杯上没了中国队参加,如同东道主拿不了冠军一样……

当然,最痛苦的还是高丰文和他的中国足球队,还有那个倒霉蛋——董礼强。但是和前两届国家队相比,他们遭受痛苦打击的力度明显不够。由于赛前以低调出现,高丰文只差一步到罗马,不仅没有引起球迷和舆论界的强烈不满,反而被当作高丰文的政绩来炫耀。高丰文回国后甚至理直气壮地对记者说:“我们旗不倒,兵不散,北京亚运会见。”

高丰文这一招,让傻乎乎的中国足协和善良的广大球迷上当了。他们又对他抱有幻想,为他一步之差婉惜。中国足协的官员甚至对新闻界说,我们不能一输球就解散国家队,我们要有长远的目标……直到北京亚运会小组赛上中国队输给不被人看好的泰国队之后,高丰文哑口无言了。

高丰文和他的前任一样,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足球的殉葬品……

这几年中国足球队有一个“怪”现象:那就是逮谁输谁,强队弱队它都敢输,而且越到关键时刻它越敢输,好像不输对不起人家似的。这种永远甘当输家的战车,像一把冰刀插在了亿万球迷的心中。为了阻挡这架失败的战车,中国足协第一次在亿万球迷面前玩了一次“花活”——竞选中国足球队主教练。据说,这个花点子是时任足协主席年维泗在中国足坛留下的最后一次苟延残喘的印记!如其说这是用人制度上的一次改革,不如说是对中国足球“近亲繁殖”的一次改良。

在这场竞选中,中国足坛另一个风去人物——徐根宝脱颖而出。

尽管这之后不少媒体对这次竞选颇有微辞,但人们不得不承认徐根宝是所有参加竞选的人中准备得最充分因而意图也最明确的一个。徐根宝一上来就给自己定下了“1994年进军美国世界杯”的目标,并把奥运会必须出线作为自己的近期目标。从徐根宝的竞选演说看,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的人,甚至严到有点和自己过意不去的味道。为了不让自己制订的目标停留在口头上,他当众表示:“万一冲击奥运会失利,假如是我工作中的失误或者这支球队在比赛中没打法、没士气等,我则主动提出辞职;如果这支队伍有朝气、有打法,那么作为本人仍有信心执教,如果社会舆论大,教练委员会感到我不称职,领导也不满意,那么让我下台我也心敢情愿。”

但徐根宝作梦也不会想到,他的这番言论,竟让他成了中国足球队最短命的主教练。

这几年,中国足球队还出现了另一个“怪”圈,那就是每届主教练走马上任后,他带的中国足球队总能在一段时间里出现让球迷欣喜的战绩。徐根宝也没能挣脱这个“怪”圈。他走马上任不久,便率中国奥林匹克足球队参加了1991年度“泰王杯”邀请赛。“泰王杯”是东南亚地区一项重要赛事,中国队几乎年年参加此项比赛,但年年与“泰王杯”无缘。这一次徐根宝改写了这一历史,他的国奥队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最后以3∶1的比分战胜了前苏联的一支甲级劲旅,捧得“泰王杯”。此后,他又率队参加了马来西亚的“默迪卡杯”,在与丹麦奥林匹克足球队争夺决赛权时,将他们拉下马进入决赛,最后取得了亚军。这些不俗的战绩,让国人对徐根宝率队打进巴塞罗娜陡增了信心。

然而,在小组抽签仪式上,我们抽得了一个下下签,与强大的朝鲜奥林匹克队分在了一组。这一结果,使原本看好中国奥林匹克队的人士,丧失了信心。为了不使伤心的中国足球再有负众望,中国足协与德国足协商定,从足球发达的德国请来了一名叫鲁迪的足球顾问,辅佐徐根宝。

中国足协这一举措,毫无疑问是对徐根宝执教能力的不信任!

关于鲁迪,我们没有什么可指摘的。他是中国体育和德国体育交流的产物。他的一切费用由德国足协承担,但德国人绝非派一个等闲之辈来中国。鲁迪是德国著名教头,曾担任过著名的汉堡队教练,并率队夺得过欧洲三大杯之一的优胜者杯。欧洲三大杯仅次于世界杯,能率队夺得其中一杯,足以说明其能力的不同凡响。鲁迪来中国之前信心十足,可是当他和中国队员一接触,他发现中国的教练和球员的水平太业余了,至今仍沿用英国人早以摒弃了的“长传冲吊”打法。鲁迪是一位非常注重中场的足球教练,他认为中场是一个球队的“发动机”,一个球队有了强大的中场,才能谈得上进攻和赢球,他决心为国奥队组建一个强大的中场。可是,待他在中国甲级队转了一圈以后,他的心凉了。他竟然发现不了一位球员能担当此重任!没办法,他只能就现成的“米”下锅,行不行都是它了。

鲁迪是一位敬业精神很强的教练,他绝不因为是德国足协派来的顾问而敷衍工作。为了不辜负德国足协和广大球迷的对他的厚望,那一段时间,他像卖给中国足球队一样,为国奥队出谋划策。不知是不是这位德国老人的热情过了度?他的大喊大叫常常让徐根宝找不到主教练的感觉,也让队员们感到无所适从。队员们常常因为鲁迪的一声大喊而改变执行主教练徐根宝的训练计划,这让徐根宝感到很不舒服。他是一位很在意教练权威的人,他要求队员在训练时绝对听从主教练的指挥。可是,这位德国老人似乎没弄明白自己的位置,如旧按照自己对足球的理解来要求队员。一度影响了徐根宝在队员中的威信。加上一些地方报纸不负责地追求新闻性,大肆宣染所谓的“鲁迪称徐根宝的战术落后”、“徐根宝在鲁迪面前呆若木鸡”等等有伤主教练自尊的言论,使徐根宝感到很苦恼。4月中旬,在北京西郊射击场举行的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分组会上,徐根宝面对组内的部分足协官员、地方教练和记者道出了自己的苦衷。他说:“刚刚上任,我便感受到不少困难,而这些困难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我的很多队员都从报上看到我‘呆若木鸡’、‘观点落后’……我在比赛中大声喊叫队员,鲁迪曾制止过……后来鲁迪也感到不喊不行,因为中国球员的意识普遍较差,他也喊上了,比我喊得还凶,并让我去喊……鲁迪起初认为守门员大脚出球是陈旧的战术,但后来觉得在水平不高、身材较矮的亚洲队中还是可行的,便鼓励使用这种战术。说我‘观点落后’、‘呆若木鸡’,我可以承受,但对一些年轻队员造成了一种效应。他们从报纸上发现自己的教练要竞选中搞‘不正之风’,执教水平又‘呆若木鸡’他们对教练的信任就差了许多……”

徐根宝这番言论,不愠不恼地将矛头指向了中国足协,同时也为自己迎来了同情。后来,中国足协大概觉得此举不磊落,但又不能待慢了足球强国的一片好意,于是,采用了一个折中的方案,等小组赛结束后,以解散国奥队的名意,体面地打发鲁迪回国。这是中国人的智慧!

我们无法知晓老鲁迪在国奥队战胜朝鲜队时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但从老鲁迪异常兴奋的举动中,我们能够感知日耳曼人的全部激情。几天以后,在为他举行的欢送会上,老鲁迪不无感慨地说:“我很高兴,中国队曾输给香港和泰国时都是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输的,而这次对朝鲜却在劣势的情况下取胜的……我还要说,如果聘请欧洲和南美教练,中国完全可能成为亚洲第一足球强国。中国需要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教练来掌管中国足球,包括国家队、青年队和少年队。这样一位教练的话必须有人听。”说到这,他把目光转向年维泗。“徐根宝会成功的,他也可能犯错误,但谁能不犯错误呢?中国足协应一直用他,即使他的运气不好。”那一天,老鲁迪说了很多,他不仅盛赞了国奥队,也毫客不气地指出了中国足球存在的问题。他说:“不仅国奥队,整个中国足球都不是现代足球,用两个高前锋打马尔代夫、尼泊尔甚至朝鲜队都可以,但对南朝鲜、伊朗队就不会奏效了。”最后,老鲁迪近乎深情地说:“我爱国奥队的队员,也爱可爱的中国球迷,他们高喊我名字的时候,我哭了,真的哭了……”

足球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体育运动,老鲁迪多么想用他的激情来编织中国足球的梦。但此刻,也许他压根不知道这是他和中国足球最后的晚餐。他以为中国足协的官员们会被他的激情所感动。他又一次错了!此后的吉隆坡之战,他被中国足协排除在外。要不是这位德国老人“冷脸蹭热屁股”,自费来国奥队继续顾问的话,我们很难在教练席上看到这位可爱的老人。

然而,此刻的老鲁迪已被排除在决策圈外。尽管他仍像当初那样对场上的中国队员大喊大叫,仍为中国队每一次胜利而兴奋不已,仍在每场比赛前把他列出的上场队员名单交给徐根宝,但已没有人把他廉价的热情当回事了。我们无法猜想这个可怜的德国老人受此冷遇时的心情,也许他对这一切看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奥队能赢球。对于献身足球的人来说,赢球也许是最好的安慰……遗憾的是,这位痴心的德国老人,没能等来国奥队的最后胜利。当国奥队在出线前景一片大好的形势下,最后一场只需同韩国队战平就能出线的比赛中,开场不到9分钟,让韩国人连下三城。赛后,心情沉重的鲁迪甚至没有和徐根宝打声招呼,只给教练组的任彬留下一句“徐根宝对韩国用人错误”的话,伤心地回国了……

我们有理由为这位德国老人最后的“失礼”鼓掌!因为他的全部激情没有得到最起码的尊重。倘若徐根宝在中韩之战之前,听一听这位足球大师的意见,倘若徐根宝不那么刚腹自用,采纳这位德国老人的建议,中韩之间的结局还会是这样吗?中国队还会在以后的比赛中“恐韩”吗?

兵败吉隆坡的那天晚上,中国足协照例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球迷们打来的电报。这是他们第七次面临这个“黑色”的夜晚。球迷们的电报只有一个共同的内容,要求徐根宝下课,要求中国足协对国奥队兵败吉隆坡向广大球迷作出书面解释,要求中国足协聘请外籍教练……在上万份电报中,有一封署名为罗西的球迷打来了这样一份电报:

足坛风云四十载,

一代不如上一代。

中国教练先下台,

外国教练带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