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黑白斋序跋
19209300000032

第32章 心灵之光

鞠天相小说集《走过发射场》

大约十年前,我在著文或讲课中,曾一度特别强调大自然之于文学的作用,并归纳出若干“关系”作为理由:(1)人与大自然的依存关系,人来自自然,而又存活于自然;(2)艺术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此乃由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所决定,艺术离自然越近也就越有生命力;(3)中国文化与自然的特殊关系,农业经济决定农业文明生长于乡土(自然)之中,加上作为儒道补充的庄禅影响,使艺术的生命与其说活泼于政治,还莫如说璀璨于自然;(4)作家与自然的契合关系,亲近自然乃是艺术家的一般气质;(5)语言与自然的内在关系,熟悉自然,有利于加深对语言的感性理解与把握……

多年以来,我虽然未能就上述诸关系做出一部专著或几篇论文,但我对自然和文学的亲密关系仍然笃信不疑,甚或把它带入我的文学研究和批评当中,以致影响到我的某种判断或偏好。譬如在军旅文学领域的研究中,我就始终坚持这样一种看法:凡是离自然越近的军兵种生活就越容易写好,凡是离自然越远的军兵种生活就越不易写好。仅仅概括成这样一句话也许费解,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代以返,但凡比较成功的军旅文学作品,基本上反映的都是步兵生活,从“文革”前十七年的《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到新时期的《西线轶事》、《高山下的花环》、《凝眸》、《第三只眼》、《穿越死亡》等等,几乎无一例外,而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却是,只要一说到描写空军、海军甚至坦克兵等方面的作品,我们似乎至今还很难提出一部人所熟知的代表作。

显然,单单把描写对象与自然的关系亲疏与否来作为解释以上现象的原因,肯定是很不全面的。但有创作经验的人又不得不承认,当你把你的主要人物往机舱、船舱或车舱里一装,你立马就觉得失去了某种背景或依托,施展才情的空间一下子收缩得很小很小,你描景状物的笔力,多愁善感的天性,营造意境、氛围和情调的才华,仿佛都没有了用武之地,仿佛都被一层钢铁所阻隔,被一片仪表所麻痹,被一种浓郁的机油或汽油味道所窒息。于是,你不得不通过回忆和想象钻出这个“甲壳”,再回到土地,回到山岗,回到“步兵”的写法,去嗅泥土的芬芳,听流水的音响,看花草的色泽,摸清风的形状,结果往往是我回了艺术感觉,却又淡化了“兵种”特色。

当然,也许会有不少人天真地认为,蓝天白云之中的翱翔,碧波银浪之间的荡漾,一定更加富有诗情画意。但是,有经验的人却刚好相反——在1990年春天海军召开的创作研讨会上,著名的海军老作家叶楠听了两种不同意见之后,深有感触地说,积我四十年海军生活和创作之经验,我赞同朱向前的观点……

其实,在工业社会乃至后工业社会,物化或技术化倾向所造成的对人的心灵和情感的异化,对艺术灵感和创造力的钝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它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的主题,也是人类社会的主题。只不过由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启动较晚,经受这种“异化”的历程还较为短暂,对其进行文学艺术反映的经验也还远不够丰富,这也是导致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农村”(题材)包围“城市”(题材)格局的历史原因之一,亦是导致当代军事文学中“步兵”(题材)优于高科技军兵种(题材)现状的现实背景之一。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向前,这个主题的意义将会愈来愈显得广泛与深刻,它对中国当代作家和军旅作家提出了新的挑战。实践证明,只要有趣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主题,在这片比较陌生的疆域里不倦探索与尝试,就会使我们的文学艺术逐步与社会进程相适应,相协调,就像现代都市文学,从二三十年代开始起步,走到90年代已蔚为大观一样,反映现代化的高科技的人民军队的文学创作也必将开出新生面。

正是在此一意义上,我从鞠天相的小说集《走过发射场》中读出一点儿特别的意思。诚如书名所示和作者后记所交代,这是一部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生活基地、以研制发射导弹卫星为题材的小说集。用我的观点衡量,这种小说很难写,它的难度还要远远超出写一般的空军和海军。因为它的科技化程度更高,与大自然疏离得更远——它干脆没有了长天大海,也远离了短兵相接,它面对的只有空旷的指挥室,肃静的遥控台,深奥的计算机和变幻莫测的电子屏幕。它的发射是瞬间的,辉煌是短暂的。为了这一瞬间的辉煌,人们要忍受的却是没有尽头的探索的煎熬,漫无边际的单调的枯燥。表现它的辉煌,也许更适合用摄影机;表现辉煌背后的“辉煌”,也许更适合用报告文学。因为,我们更容易为电视里卫星上天的壮丽镜头所激动,也更容易为报告文学里那一串串攀登世界航天科技高峰的闪光数据所折服……

但是,这一切都不属于小说。

小说在这里惟一的用武之地只有人,只有人的故事、人的命运、人的心灵和情感世界。而鞠天相给自己小说创作寻找的定位恰恰就在这里。一位国防科工委的资深作家早就指出了这一点——“他写给读者看的,是人们都还较为陌生的国防科技生活的腹地,是生活在那一神秘腹地中的鲜为人知的特殊人物,是那新颖人物奇特的心态。从整体上看,他找到了自己的文学坐标,也找到了独特的文学视角,并将小说的笔触探进‘神剑文学’注重反映的国防科技系统的高文化层次人物的群体中去。”

综上观之,如果说鞠天相小说创作敢于选择国防高科技领域,表现了他的勇气的话,那么,他善于瞄准“高文化层次人物”的“心态”则表现了他的智慧。先哲雨果有言:“比天空和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事实上,人的心灵世界是广袤的、深邃的、丰富多彩和变幻无穷的。尤其是当它受到物化世界的挤压和碰撞时,它迸发出的火花就更加绚烂而绮丽。谁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人物心灵的奥秘,谁就能在多大程度上进人艺术创造的自由王国。

这就是事物的辩证法。鞠天相的智慧不仅仅在于他找准了“人物心灵”这个进入文学王国的正确通道,还在于他确确实实从人物心灵里发现了独特而又缤纷的风景,写出了单调中的丰富,平凡里的伟大,壮丽背后的沉重,严峻面前的潇洒这里有司令员面临试验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与多疑(《001号》、《万一》),也有高级工程师即将脱去戎装时的那一分惆怅与眷恋(《四级高工》),更有青年技术军官们在等待发射的漫长日子里那一个个充满浪漫和青春气息的“散漫周末”和“星期天”……

在国防高科技领域里做小说不易,在国防高科技人群的心灵里做小说尤为不易,《走过发射场》正是这方面的一部尝试之作。因为上述两点,我愿意为其作序并向人们推荐。

1997年4月20日于京西魏公村黑白斋

载《解放军报》1997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