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马烽(1922—),笔名阎志吾、孔华联。山西孝义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文学研究所。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战士、班长、宣传员,《晋绥大众报》记者、编辑、主编,晋绥出版社总编辑,中央文学研究所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青年部副部长,山西省文联第二、第三届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主席,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全国文联第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山西省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共全国第十一、十四届代表大会代表,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1992年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曾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吕粱英雄传》(与西戎合作)、《玉龙村纪事》,短篇小说集《村仇》、《太阳刚刚出山》、《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马烽》、《三年早知道》、《马烽小说选》、《马烽、孙谦电影剧本选》、《彭成贵老汉》,长篇纪实文学《刘胡兰》、电影文学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泪痕》、《扑不灭的火焰》(与西戎合作)等。曾获全国短篇小说奖、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三届百花最佳故事片奖、广电部优秀影片奖、金鸡奖等。
马合省(1954—),河南清丰人。1988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1972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宣传干事,北方文艺出版社编辑、编辑室主任,副编审。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诗《走向河流》、《过去的火焰》,诗集《问津草》、《逃跑的马车》、《一柄出土的宝剑》(合作)、《老墙》、《苦难风流》、《莫愁》、《过去的爱情》,另外发表短篇小说、散文500余篇。
苗长水(1953—),山东沂南人。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0年应征入伍,历任班长、营部书记、师报道组报道员,《前卫报》文艺编辑,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主任,文学创作一级。山东省作家协会理事。著有中篇小说集《犁越芳冢》、《染坊之子》,中篇小说《非凡的大姨》、《冬天与夏天的区别》等。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第三届《十月》文学奖、《昆仑》文学奖。
莫言(1955—),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后又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文学硕士。1976年应征人伍,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专业作家,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日报》记者。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枯河》、《白狗秋千架》,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酒国》、《十三步》、《丰乳肥臀》、《四十一炮》、《檀香刑》、《莫言文集》(5卷)等。曾获全国中篇小说奖、首届《大家》文学奖、冯牧文学奖、日本福冈17届亚洲文化奖。
孟伟哉(1933—),山西洪洞人。1948年入伍,1951年赴朝参战,1953年负伤回国,195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历任记者、编辑、总编辑,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协理事、名誉全国委员。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明天的战争》、《访问失踪者》,中短篇小说集《归途》、《旅人蕉》、《孟伟哉小说选》等,散文集《人在风云幻化中》,诗集《孟伟哉诗选》,文论集《典型共性及其他》、《作家的头脑怎样工作》,画集《我的画》等。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奖项。
P
庞天舒(1964—),女。满族。辽宁沈阳人。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8年应征人伍。历任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舞蹈学员,沈阳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中国满学文化研究委员会理事,中国地质科学院客座研究员。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最后的家园》、《落日之战》、《生命河》、《白桦树小屋》,长篇纪实文学《1949,最后的角逐》、《探险神秘之地》,专著《最深的颜色》等。作品曾获全国满族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中华联合征文优秀作品奖、昆仑奖、东北文学佳作奖等。
彭荆风(1929—),江西萍乡人。1950年毕业于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四分校。194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云南军区文化部编辑,连队文化教员,昆明军区创作员,昆明军区宣传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专业作家,正军级,文学创作一级。全国第六届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伴随白花蛇》、《孤城日落》,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边寨亲人》、《佧佤部落的火把》、《驿路梨花》、《绿色的网》、《红指甲》、《巫山一段云》,中篇小说集《爱与恨的边界》、《师长在向士兵敬礼》、《蛮帅部落的后代》、《雾茫茫》、《云里雾里》、《秋雨》、《红指甲的女人》,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曾获全国第八届优秀短篇小说奖、首届金盾奖、全国当代军人风貌奖。
Q
乔良(1955—),河南杞县人。1988年毕业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大学作家班。1972年应征人伍。历任放映员,地勤机械员,兰州空军某部专业作家,空军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空军指挥学院战略教研室教授,空军少将军衔。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末日之门》,中篇小说《雷,在峡谷中回响》、《远天的风》、《大冰河》、《灵旗》,长篇报告文学《城市与老板的编年史》等。曾获第二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峭岩(1941—),河北唐山人,1958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文化干事,《解放军画报》社副社长,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政委,解放军出版社副社长。著有短诗集《放歌井冈山》、《星星,母亲的眼睛》、《绿色的情诗》、《峭岩情诗70首》,长篇叙事诗《高尚的人》、《红星与黑浪》、《静静的白桦林》,散文诗集《士兵的情愫》,传记文学《走向燃烧的土地》等。
钱钢(1953—),浙江人。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69年应征人伍,历任战士、排长、干事,《解放军报》记者、记者处副处长,《地震报》干部,全国记者协会理事,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裂变》、《军魂》、《火药发明者的子孙》等,报告文学《奔涌的潮头》(合作)、《蓝军司令》(合作)、《唐山大地震》、《海葬》等。曾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报告文学奖、第一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1987年金钥匙奖。
曲波(1923—),山东龙口人。毕业于胶东公学抗大。历任胶东五旅及军区文化教员、指导员、大队政委,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东北一纵团政治处主任,中国海军大连海军学校政治委员,齐齐哈尔机车车辆制造厂党委书记、第一机械设计院副院长,德阳重机厂副厂长,解放军总政治部专职作家,铁道部工业总局副总局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铁路文联副主席。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桥隆飙》、《山呼海啸》、《戎萼碑》等。
裘山山(1958—),女。浙江杭州人。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成都军区某部通信战士、教导队语文教员,《西南军事文学》杂志社编辑、主编,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四川省作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我在天堂等你》、《春草》,散文集《女人心情》、《五月的树》,短篇小说集《裘山山小说精选》,长篇传记《当代第一比丘尼》,中篇小说《咱们是邻居》、《男婚女嫁》、《无罪辩护》等。曾获四川省第二届文学奖、《当代》小说奖、《中国作家》小说奖等。
R
饶介巴桑(1935—),藏族。云南德钦人。1951年参加解放军,历任战士、翻译、文化教员、干事、昆明军区政治部创作员,兰州军区政治部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云南分会副主席。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草原集》、《石烛》、《爱的花瓣》、《对生叶之恋》等。组诗《棘叶集》获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任斌武(1928—),山东平度人。1946年参军,历任宣传队员、文化干事、文化科长,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组组长,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浪淘天涯》、《没有消逝的梦》,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有个雅戈尔》,短篇小说集《开顶风船的角色》、《红山人》、《猎手的歌》、《女儿寨》,报告文学集《女儿国内的宇宙》等。曾获全军优秀作品奖、全国第一届优秀报告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等。
茹志鹃(1925—1998)女。浙江杭州人。1943年参加新四军,历任二分区文工团、一师服务团演员,苏中公学俱乐部戏剧于事,苏中军区前线话剧团团员、组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文艺日报》编辑、作品组长,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市第四届人大代表。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800机车出动了》,中篇小说《廷河》、《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短篇小说选集《百合花》、话剧剧本《不带枪的战士》等。曾获南京军区文艺创作二等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S
邵钧林(1949—),笔名肖哨。浙江人。1968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政治辅导员、文化干事、文化处副处长、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编剧、团长。一级编剧。浙江省音协、作协理事,1983年发表处女作。1985年加人中国戏剧家协会。著有话剧剧本《虎踞钟山》、《抗天歌》,婺剧剧本《昆仑山》、独幕剧剧本《人间重晚情》、《人约黄昏后》、《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虎踞钟山》获第八届文化大奖、解放军文艺奖、全国优秀剧本奖、全军优秀编剧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
沈西蒙(1918—),笔名沈西门。上海市人。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新四军皖南军都教导总队俱乐部干事,一师服务团戏剧副主任,华中军区文工团团长,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副团长、团长及宣传部文艺科长,华东军区解放军艺术剧院院长,南京军区文化部副部长、部长,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上海警备区副政委。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38年发表处女作。著有歌剧剧本《买卖公平》、话剧剧本《重庆交响乐》、《甲申记》(合作)、《杨根思》(均已公演或发表),话剧和电影文学剧本《霓虹灯下的哨兵》(合作)、《南征北战》(合作,均已拍摄发行)等。
石言(1924—2002),原名胡庆坻、胡石言。浙江平湖人。肄业于上海法政学院。1942年参加新四军,历任一师三旅七团文化教员、报社编辑、宣教干事、股长,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科副科长,南京军区前线歌剧团团长,话剧团团长,南京军区创作室主任,《陈毅传》编写组组长,专业技术三级(军级),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联委员。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柳堡的故事》、《小研究》、《秋雪湖之恋》,主编传记文学《决战淮海》、《百万雄师下江南》、《新四军故事集》、《陈毅传》、《陈毅文学传记》等。《秋雪湖之恋》、《漆黑的羽毛》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石祥(1939—),河北清河人。1956年毕业于河北省清河县中学。1958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专业创作员、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专业作家,专业技术三级(军级),文学创作一级。全国第五届人大代表,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理事。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兵之歌》、《新的长征》、《骆驼草》,词论集《月下词话》,歌词集《战斗的歌》(合作),《日月星》等。歌词《十五的月亮》获第二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一届当代青年喜爱的歌曲一等奖,《八一军旗高高飘扬》获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
石钟山(1964—),辽宁沈阳人,1981年入伍,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武警总部创作室创作员。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白雪家园》、《飞越盲区》等五部,中篇小说《父亲进城》等三十余部,短篇小说多篇。作品曾获《十月》、《人民文学》、《上海文学》等刊物奖。短篇小说《国旗手》获《小说月报》第八届百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