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敬迈(1930—),江苏南京人。1949年参加解放军,曾任中南军区军械学校文工团团员,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演员、创作员,军区政治部创作组创作员,1968年遭迫害入狱,1975年在农场劳动,1978年平反,后任广州军区文化部创作组专业作家。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话剧剧本《双桥会》(合作),电影文学剧本《铁甲008》等。话剧剧本《神州风雷》(合作,已公演)获庆祝新中国成立30周年文艺调演创作奖。
峻青(1923—),原名孙峻卿。山东海阳人。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胶东《大众报》记者,新华社前线分社随军记者,昌维地区武工队小队长,《中原日报》编辑组长,中南人民广播电台编委兼宣传科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代理党组书记,《文学报》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四届理事。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海啸》,短篇小说集《黎明的河边》、《最后的报告》、《怒涛》、《海燕》,散文集《欧行书简》、《秋色赋》、《雄关赋》、《沧海赋》、《三峡赋》、《梅魂》,《峻青文集》(6卷),评论集《峻青谈创作》等。
K
康桥(1964—),山西汾阳人。1980年考入济南军区军医学校并入伍。1995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历任护士、政治处干事、工管处助理、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寸草心》、《火中舞者》(合著)、《血缘之源》、《飞翔,向着太阳》、《征途》等。曾获第四届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等。
柯岗(1915—),原名张柯岗,笔名葛岗。河南巩义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1939年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宣传部干部、情报站长,晋冀鲁豫中央局《人民日报》编委,新华社记者,十二军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支社社长,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文化处副处长,西南作家协会理事,国务院文化部剧本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刘伯承传》、《金桥》、《逐鹿中原》、《三战陇海》,诗集《小诗集》,散文集《因为我们是幸福的》(合作),短篇小说集《八朗里和五里河》、《柳雪岚》,长诗《长着翅膀的朱银马》,多幕话剧剧本《针锋相对》,电影文学剧本《中央突破》(合作),《柯岗文集》(5卷)等。
柯原(1931—),笔名路苇、夏季。侗族。湖南新晃人。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第一部。1949年参军,历任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会计、文书、组长。广州军区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处长。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第三、四、五届理事,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第二、三、四届会长,世界华文诗人协会理事。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露营曲》、《一把炒面一把雪》、《雪莲、珊瑚、岁月》、《岭南红桃歌》、《白云深处有歌声》、《椰寨歌》、《浪花岛》、《相柳集》、《送你一缕月光》、《金三角之恋》、《现代求索者》、《南海奏鸣曲》、《枫叶的爱情》、《少女与雪季》、《柯原抒情诗精选》,散文诗集《爱的国土》、《野玫瑰》、《南方的爱情》、《微笑的事业》等。
柯仲平(1902—1964),原名柯维翰。云南广南人。1924年肄业于北京政法大学。1927年后历任陕西省立中学国文教师,上海建设大学国文教授,上海工作纠察队总部秘书兼上海工会联合会纠察队秘书,中共中央《红旗日报》采访员,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训练班班长,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任、主任,民众剧团团长,全国文协副主席,西北文联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副主任兼西北艺术学院院长。中国文联第一届常委及第二、三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全国第一、二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一届政协代表。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从延安到北京》,诗剧剧本《风火山》,歌剧剧本《无敌民兵》,长诗《海夜歌声》、《边区自卫军》、《毛主席的小英雄》、《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浪中人》等。
雷达(1943—),甘肃天水人,196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历任《文艺报》编辑,《中国作家》副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第一届、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评委,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著有论文集《小说艺术探胜》、《文学的青春》、《蜕变与新潮》、《传统的创化》、《民族灵魂的重铸》、《文学活着》,散文集《缩略时代》,电影文学剧本《赵武灵王》(合作)等。论文集《文学的青春》、《蜕变与新潮》、《民族灵魂的重铸》、《文学活着》均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科研奖或表彰奖。
雷锋(1950—),原名黄彦生。广东潮州人。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68年应征入伍,任广州军区政治部创作组专业创作员。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男儿女儿踏着硝烟》,报告文学《从悬崖到坦途》,短篇系列小说《人生组曲》等。曾获首届《昆仑》优秀作品奖、全国首届优秀报告文学奖、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
雷抒雁(1942—),陕西泾阳人。大学中文系毕业。1970年应征入伍,历任六十二师政治部宣传干事,《解放军文艺》编辑,《人才》杂志负责人,工人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副主任、主任、办公室主任,《五月》文学主编,《诗刊》副主编、编审,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著有诗集《沙海军歌》、《漫长的边境线》、《时间在惊醒》、《小草在歌唱》、《春神》、《云雀》、《绿色的交响乐》、《父母之河》、《跨世纪的桥》、《掌上的心》、《雷抒雁抒情诗百首》,散文集《悬肠革》等。曾获1979—1980年中青年优秀诗歌奖、全国第二届新诗奖。
李斌奎(1946—),陕西合阳人。大学文化。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副班长、排长、新疆军区话剧团创作员,兰州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山鬼》、《樱花大道》,话剧剧本《草原珍珠》、《塔里术》、《天神》、《昆仑雪》等。《天山深处的大兵》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话剧剧本《天山深处》获全国优秀剧本奖。
李存葆(1946—),山东五莲人。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64年应征人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新闻干事,济南军区文工团编导,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少将军衔,文学创作一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著有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长篇报告文学《大王魂》、《沂蒙九章》(与王光明合作),散文集《大河遗梦》,电影剧本《高山下的花环》、《百年老屋》。曾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中国潮和全国报告文学奖、韩愈杯一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十月》文学奖、全国第五届电影金鸡奖及最佳编剧奖、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鲁迅文学奖等。
李钢(1951—),陕西韩城人。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海军南海舰队训练团中队战士,重庆铁路分局九龙坡机务段工人,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干部。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理事。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白玫瑰》、《无标题之夜》、《蓝水兵》等。曾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奖。
李季(1922—1980),原名李振鹏。河南唐河人。初中肄业。1938年到陕北抗大学习,历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连指导员,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支书,三边报社社长,延安《群众日报》副刊编辑,1949年后历任中南文联编辑出版部长,中南局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长江文艺》主编,甘肃玉门油矿党委宣传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创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主席,《诗刊》主编,《人民文学》主编,全国文联第一、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短诗十七首》、《玉门诗抄》、《生活之歌》、《致以石油工人的敬礼》、《西苑诗草》、《第一声春雷》(合著)、《我们遍插红旗》(合著),长诗《王贵与李香香》、《菊花石》、《五月端阳》、《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石油之歌》,小说散文集《戈壁旅伴》、《李季文集》(4卷)等。
李鸣生(1956—),原名李明生。四川简阳人。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3年应征入伍,历任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战士,解放军出版社编辑、军事科技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军事文学委员会委员。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走出地球村》、《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远征三万六》、《飞天梦》、《徐海东》、《天路迢迢》、《挺进太空》、《中国863》、《国家大事》,另外创作电视剧本多部。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等。
李荃(1955—),山东济宁人。1972年应征入伍,历任文艺宣传员、排长、副指导员、宣传干事,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主任。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中华之门》等。短篇小说《最后一个军礼》(合作)获全国第三届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路魂》获1983年《昆仑》优秀作品奖。纪录片《中华之门》、《中华之盾》、《中华之剑》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
李松涛(1950—),原名李容阁,笔名原桥父。辽宁昌图人。1981年毕业于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1968年插队务农,后历任抚顺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干部,沈阳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专业作家,沈阳空军政治部创作组组长,文学创作一级、大校军衔。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第一缕炊烟》、《诗的脚印》、《云影与松风》、《凝固的涛声》、《坠果》、《荧灯》、《无倦沧桑》、《李松涛诗选》、《晴空》、《没有完成的爱》、《女性插翅的浪漫》、《幸有娲石》、《李松涛自选诗》,小说集《夕域》,散文集《走出碑影》,报告文学集《大道存高远》。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等。
李西岳(1959—),河北献县人,1976年入伍,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历任战士、司务长、指导员、干事,北京军区文化工作站编辑,创作室副主任、主任。著有长篇小说《百草山》,中篇小说《战友》、《生命线》、《农民父亲》等,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北京市首届新世纪文艺奖。
李晓桦(1955—),笔名晓桦。北京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外语学校日语专业。1970年应征人伍,历任班长、排长、代理副指导员,辽宁大学中文系学生,《昆仑》编辑。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组诗《军人走进大西北》、《剑.钢盔.女兵墓》等。诗集《蓝色高地》获全国新诗奖。
李延国(1943—),生于胶东。1964年入伍,历任炮手、新闻干事,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废墟上站起来的年轻人》、《敢立军令状》、《穆铁柱出山记》、《不灭的剑光》、《中国农民大趋势》、《在这片国土上》等,曾多次获全国报告文学奖。
李瑛(1926—),河北丰润人。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1947年在校读书期间从事地下革命工作,1949年参军,历任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南下新闻队队长,四野新华总分社记者,总政治部文化部秘书,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组组长、副总编、总编辑、社长,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四、五届理事及第四、五届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联第五、六届委员及副主席,国际友人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笔会中国中心理事等。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和诗论集《石城底青苗》(合集)、《枪》、《野战诗集》、《战场上的节日》、《天安门上的红灯》、《寄自海防前线的诗》、《静静的哨所》、《花的原野》、《红柳集》(选集)、《献给火的年代》、《枣林村集》、《红花满山》、《北疆红似火》、《站起来的人民》、《进军集》、《难忘的1976》、《早春》、《李瑛诗选》、《战士们万岁》(选集)、《江和大地》、《李瑛国际题材诗歌选》、《日本之旅》、《对诗的思考》、《多梦的西高原》、《山草青青》、《睡着的山和醒着的河》、《我的中国》等50余部。曾获第一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全国首届优秀诗集奖一等奖、全国第二届优秀诗集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