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自成第四卷:李信与红娘子
19208200000017

第17章

刚才探马回营向李侔禀报:在神垕以西大约二十里的大路上,有一支骑兵,正向东来,听马蹄声,约莫有七八百人。是否另有步兵,尚不清楚。李侔得到禀报,一面立即命人去叫醒红娘子,一面亲自来禀报李信。李信听了,心中有点吃惊:难道是李际遇前来劫寨?

红娘子提着马鞭子进来了。她自从起义以来,已经打过几次恶仗,有了些实战经验,所以神情十分镇静,不等李信开口,笑着问:

“大公子夜间睡得可好?”

“还好。有几百骑兵正在向我们这里来,你已经知道啦?”

“知道啦。我已经替你传令,叫全军立即起床,赶快做饭吃饭,准备打仗。这是咱们离开杞县以后第一仗,趁着士气很高,叫敌人有来无回!”

李侔说:“这一支骑兵来得很奇怪。据探子禀报,汝州方面官军很少,不会派出这么多的骑兵。李闯王的人马都在伏牛山和熊耳山一带,不会无缘无故派一支骑兵离开大营来这么远。我怕是李际遇这个地头蛇劫营,想抢夺我们的骡马辎重,吃掉我们。”

李信还在沉吟、思索,看见亲兵端来一盆温水,他随便用湿手巾在脸上揩一把,望着李侔问:

“北边有什么动静没有?”

“一点动静也没有。”

“这很奇怪。登封县在北边。倘若是李际遇前来劫营,他应该从北边来才是,何必绕到西边,绕了那么远?”

李侔问:“会不会他派出一支骑兵埋伏在西边,截断我们西去之路,然后从北边和东边两路来攻?”

李信觉得他弟弟的话也有几分道理,便立刻下令,将人马做了迎敌部署,并派出几路侦骑,向西边和北边继续侦探。他对红娘子和李侔说:

“倘若果真打起仗来,对我们利与不利各半。对我们有利的,第一是士气甚高,人人都愿意打仗;第二是此地离豫东很远,将士们都明白非打胜没有活路。对我们不利的,第一是我们在这儿人地两生,势如孤悬;第二是将士连日奔波,不免疲惫。既然情形如此,不管是谁来,我们只宜速战取胜,万不宜困守孤寨。走,我们同往寨外去察看察看。”

李信和红娘子、李侔刚出老营,正待上马,那个派去给李际遇下书的小头目骑马奔回,带来了李际遇的一封回书。李信感觉意外,忙问:

“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我们在路上过了一个山口,离这里不到二十里远,有李际遇的几百人把守。我们说明了来意,才知道李际遇昨天已经离开玉寨,来到近处,离这里只有三十多里。他们派人带我去见李际遇,当面呈上老爷的书子。李际遇看了书子十分高兴,赏小的吃了酒饭,带着他的回书连夜赶回。他说,他前天就知道老爷和红帅率领数千人马去投李闯王,估计会路经神垕,所以他准备了牛、羊、烧酒、粮食劳军。他说这些劳军的什物,等天明就启运,午前可以运到。”

李信问:“你看见一路上他的人马多不多?寨子里像不像准备打仗的样子?”

“一路上没有看见多的人马。他住的那座寨子里平平静静,不像要打仗的样子。小的到的时候,他已经睡啦,是手下人进去把他叫醒的。他一听说是老爷差人下书,就赶快起来,将小的叫到面前问话。”

李信叫小头目出去休息,随即拆开书子,看过之后,交给李侔去看。红娘子见李信的脸色略有笑容,赶快问:

“李际遇信上说的什么?”

“无非是说些客套话,说他如何久仰大名,如何知道我们将去投李闯王。他说他因为俗务在身,不能来神垕恭迎,预备了若干劳军之物,明日一早送来。他还说,他对李闯王也是极其景仰,请我见闯王时务必代致仰慕之意。”

红娘子说:“这样看来,那从西边来的一支骑兵未必与他相干了。虽说兵不厌诈,我们还得小心,但也不可大事部署人马,引起他的疑心,反而不美。”

李信点点头,正要说话,忽然又有探马回来,向他和红娘子禀报:从西边来的那支骑兵在距此十里地方扎营,正在埋锅做饭。李信问:

“到底是谁的骑兵?”

“刚才天色不亮,又有树林遮掩,看不清旗帜,只看见部伍很整齐,并不进入村庄,只在山脚下扎营休息。”

“像不像是从汝州来的官军?”

“不像官军。要是官军,他们会到村庄里宰老百姓的耕牛、鸡、羊,闹得老百姓四散奔逃。”

红娘子骂道:“没用的东西,连是谁家的人马也探不明白!大公子,你同二公子留在寨中,我自己带几十名骑兵前去瞅瞅。”

李信说:“倘若是劫营,他们会趁半夜前来。既然是停下来埋锅造饭,等待天明,足见无意前来劫营。况且看不见有后续兵马,正北边也没有一点动静,这一支骑兵来得确实十分奇怪。德齐,你留在寨中照料。我和红帅一起前去瞧瞧。”

他同红娘子带领各自的亲兵和中军营的一百名精锐骑兵,奔出神垕西门。这时,天已经大亮了。

他们转眼间跑了七八里路,在一座小山丘上立马了望。这儿,离那支来路不明的骑兵的扎营地不过二三里远,看得相当清楚。只见那支骑兵虽在休息,却仍然部伍整齐。附近的村庄虽然十分残破,但仍有少数老百姓送茶水,送柴草,绝不像看见官军那样惊慌逃命。树林中有一面红旗,由于树枝掩映和薄薄的晨雾笼罩,看不清楚。李信和红娘子都开始疑心这是李闯王的一支骑兵。他们正要派人前去侦察、询问,忽见一小队骑兵奔驰而来,数了数,共是十人。李信和红娘子在亲兵们的簇拥中走下小山头,立马山脚等候。

眨眼之间,小队骑兵已经奔到面前,在相距十丈远的地方停住。为首的小校缓辔前进几步,拱手询问:

“请问,你们是杞县李公子和红将军的人马不是?”

李信说:“鄙人就是李信。这位就是红娘子将军。”

那十个骑兵立刻跳下战马,来到面前。为首的小校抢前两步,跪下行礼。李信和红娘子也赶快下马,将小校搀起。小校笑着说:

“果然接到了!我们宋军师估计,公子和红将军的人马一定会走神垕这条大路。闯王派我们双喜小将爷率领五百骑兵前来神垕迎接公子和红娘子将军,果然接到了!”随即向红娘子笑着问,“你还记得我么?”

红娘子万没料到李闯王会派来五百骑兵远道迎接,心中正在十分激动,经小校这么一问,她一乍有点茫然,但仔细一看,似乎曾经见过,笑着说:

“好像有点儿面熟,不记得在什么地方见过。”

小校说:“前年十一月间,红将军同高夫人见面时,我站在夫人背后。”

红娘子叫道:“啊!怪道好像在哪儿见过!如今夫人可好?可跟着闯王一道来到河南?”

“夫人很好,现同闯王在一起。她叫小的看见红将军时代她问候,并说她巴不得快一点同红将军见面。”

“多谢夫人眷念。我同李公子这次率领义兵西来,就是专诚投靠闯王和夫人麾下,愿作偏裨,誓忠相随。”

李信问:“闯王麾下诸位将领,我都不熟。这来的双喜小将军是谁?现在哪里?”“他是闯王的义子。我们方才看见这里有一堆人马,双喜小将爷命我前来看看,问明公子同红将军的老营扎在何处,他好趋谒。”

李信越发大喜过望,对红娘子说:“闯王如此相待,实在令人感愧。咱们不用在此耽搁,快去迎接双喜将军!”

小校向背后一个骑兵吩咐:“快去禀报小将爷,就说李公子和红将军都在这里,请他快来。”他又转过头来说,“请你们二位不要劳动大驾,就在此地稍候。他马上就来了。”

李信和红娘子哪里肯依,坚持要去迎接双喜。他们留下一百名骑兵在原地不动,只带着亲兵和十来名健妇上马前去。刚刚转过一个小山包,就看见一位约莫十八九岁的英武小将带着十来名亲兵迎面驰来。小校介绍说:“这前边一位骑着红马的就是双喜小将爷。”一语刚了,双方相离已经只有十来丈远,同时勒住马缰,纷纷下马,快步走拢,互相趋迎。相见施礼之后,双喜满面堆笑说:

“家父帅闯王和总哨刘爷久闻公子和红将军大名,十分仰慕。我们那里听说红将军破杞县城救出李公子,不惟为李公子庆幸,也对红将军的见义勇为、胆智双全,交口称赞。前几天,家父帅因探知公子和红将军离开杞县西来,不胜欣喜,巴不得早日相见。他恐怕这一带土寨很多,你们在路上会遇到一些麻烦,特派末将率领五百骑兵,前来神垕一带迎接。末将动身时候,宋军师和牛举人写有书子一封,交末将带来面呈。”双喜说毕,就从怀中取出书信,递给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