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让孩子听话的心理学
19205200000020

第20章 言为心声,聪明父母这样听孩子说话(4)

吃完晚饭后,航航一家人闲来无事,妈妈提议道:“我们比赛摆积木吧?”她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赞成。于是经过商量之后,航航和奶奶一组,妈妈和爸爸一组,两组人开始了一场小型的摆积木比赛。航航的动作很快,也很稳,不一会儿就把“大厦”的“地基”摆好了,爸爸和妈妈连夸:“航航的技术真是娴熟,真不愧是天天玩的行家。”航航正得意,奶奶的手没把稳,在放积木的时候把“大厦”撞倒了。航航生气极了,绷着小脸看着奶奶,那样子仿佛在说:“都怪你,这下要输了。”爸爸见状,鼓励航航:“别急,还有时间,从头开始,航航手快,没准还能赢。”航航立即再次投入比赛,为了不让奶奶再撞倒积木,他指挥奶奶给自己递木块,由自己来摆。一老一小合作得很好,最后险胜比赛。爸爸和妈妈直夸两人厉害,航航却说:“都是我一个人摆的,奶奶只不过递了一下木块,我的功劳最大。”奶奶虽然包容地笑着,但妈妈却听不下去了。她对航航说:“假如不是奶奶递给你,你还要一块一块地挑拣积木,能有这么快吗?”航航想了想,说:“那奶奶第一次还碰倒了积木呢!”妈妈更加严肃了:“奶奶并不是故意的。既然你和奶奶是一个团队,那么就要共同承担责任,输了不能怪队友,赢了不能自己领功。你想一下,如果你在学校和同学组队比赛,不小心犯了一个错误,导致比赛输了,同学都来怪你的话,你心中会是什么感受呢?”航航低下了头,突然,他拉起奶奶的手,说:“奶奶,我们俩一起赢了比赛。奶奶你也很厉害!”奶奶很高兴,全家人也都开心地笑了。

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就是让孩子做到“目中有他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包容他人的短处,学会和他人合作,懂得和他人分享胜利的果实。只有这样,孩子所在的团队才有可能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孩子也才能在这个优秀的团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父母小贴士

每个人都是个性和共性的合体,个性让孩子有自己的特色、特长,让孩子的生命有趣;共性让孩子有更强的适应性,有与人合作的优秀技能。孩子的个性必须被保护、被尊重,孩子的共性也必须被挖掘出来。只有个性没有共性的孩子,无论到哪个集体中生活,都会被看成不合群的“异类”。

8.“他长得太丑了”——以貌取人是必须改变的价值观

心理学领域有这样一个实验:心理学家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中各找来一些人,请他们阅读附有作者照片的文章。这些作者,有的很漂亮,有的相貌平平,有的长相偏于“丑陋”。但他们所写文章的水平与长相并无任何关系。可是,实验结果却显示,那些读者往往对较漂亮作者的文章评价更高,而对不漂亮作者的文章评价较低。这就是所谓的“以貌取人心理”。

上述这个实验,很明确地说明一个道理:人们对容貌美的人更容易产生好感,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以貌取人心理”。这种心理是普遍的,但无数事实证明,它是不正确的,并且会使人的判断产生较大的偏差,甚至使人的决策产生失误。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事件都是很有力的证据。

曾经有一对夫妇,在没有预约的情况下直接去拜见哈佛校长。打扮讲究的秘书打量了下这两个乡下来的陌生人——他们一个穿着一套褪色的过时大衣,一个穿着一套磨得发白的旧西装——立刻就认定,两个人不可能与哈佛校长有业务往来。于是她便敷衍了两个人几句,让他们站在外面等了几个小时,却没有通知校长一声。后来,秘书看这两人实在没有离去的意思,只好向校长汇报了一下。校长听后,也不大愿意见,但怕他们一直赖在学校不走,只好出来看一眼。当他看到这两个人果然如秘书说的一样寒酸时,脸上露出了傲慢的神色。

那位老妇人先开口说:“校长,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读过一年书,他非常喜欢这里。但是去年他因为意外离开了我们,所以我们想在校园里为他留一个纪念物。”校长不禁暗笑了一下,回答道:“夫人,我们不能为一位仅仅就读过哈佛的人立雕像。否则哈佛会逐渐变成一个墓园。”老妇人解释道:“不,我们不是要立雕像,我们想捐一栋大楼给哈佛。”校长有些吃惊,他又上下打量了一下这对夫妇,有些轻蔑地说:“那你们知道一栋大楼要多少钱吗?我们学校的每一栋建筑物都超过750万美元的。”

听到这句话,老妇人沉默了,哈佛校长以为可以把他们打发走了,于是心中窃喜。谁知这位老妇人却转身问她的丈夫:“亲爱的,只要750万美元就可以建一座大楼吗?那我们为什么不建一座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呢?”就这样,这对夫妇离开了哈佛,到了加州,创立了斯坦福大学。这对夫妇就是有名的斯坦福夫妇。

以貌取人,竟造成了如此大的损失。这足以表明,由一个人的外貌决定对待他的态度是多么幼稚和愚蠢。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成熟的心理,教会他们,判断一个人要看他的本质,这样才不会错过那些心地善良、品质优秀、学识丰富、能力过人的人;也不至于交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朋友。

上面已经说到,每个人都有一双倾向于美的眼睛,要完全做到不以貌取人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父母只能通过教导,帮助孩子尽量不以外观为标准去评价别人。

不以貌取人,第一步是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是孩子必须具备的一种品德,只有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才有可能不因别人的外貌不佳而排斥别人,而愿意去了解别人的内心品性。为此,父母平时在家中也必须互相尊重,并且尊重自己的家人、同事和朋友,这样才能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有些父母经常在家中嘲讽别人的长相,这就很容易使孩子也学到这种错误的与人相处的方式。

孙梅是一个办公室文员,平时工作比较闲,经常在办公室和同事聊八卦,什么娱乐圈、体育界、商界,只要是她们知道的名人,都会被他们从头谈论到脚,而且谈的几乎都是穿着、长相。回到家后呢?孙梅的这个“工作”依然没有停止,只不过,她改为向老公讲述办公室女同事的长相和打扮,不是说“小刘今天弄的新发型丑死了”,就是说“新来的女同事长了一个超大个儿的鼻子”。虽然老公和儿子听得多、回应得少,但这依然打击不了她每天讲述的积极性。

突然有一天,孙梅意识到,儿子小宝儿最近也开始变得“八卦”起来。前几天他跟自己说我们的“语文老师,他长得太丑了”,昨天他说“某某穿的衣服像叫花子”,今天一进门就喊“张明理了一个秃头,全班同学都笑他”。

虽然小宝儿笑得很开心,但孙梅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仔细想了一个晚上,觉得一定是自己每天谈论别人长相和穿着的毛病“传染”给了儿子。继而她后怕地想到:如果一个男生长大之后满嘴都是“八卦”,并且只懂得评论别人的外貌,那自己的罪过可就大了。

第二天小宝儿放学后,孙梅认真地跟他谈了一番:“小宝儿,妈妈以前总喜欢说别人长得什么样、穿得怎么样,其实这是很不好的行为。我们看一个人,要看他友好不友好、聪明不聪明、活泼不活泼,从这些方面考虑自己要不要跟他做朋友,而不能只关心他的外表。妈妈今天向你道歉。我们也拉钩说好,以后都不要随便谈论别人的外貌了,好吗?”小宝儿似懂非懂地听着,伸出小手指和孙梅拉了拉。孙梅知道小宝儿不会一下子改正,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但自己绝对不会放弃。

教孩子不以貌取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孩子多关注别人的品格、能力,让孩子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这样,孩子自然不会再肤浅地只看别人的表面。

父母小贴士

人就像植物,有些植物看起来美丽异常,非常吸引人的目光,但却是对人体有害的,比如传说中的食人花;有些植物其貌不扬,或者看上去不易亲近,但却是保护人类环境的益友,比如仙人掌。外表只能供欣赏,内在才是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东西。所以,父母要想孩子交到有益的朋友,就一定要让他们了解以貌取人的弊端,学会欣赏别人的内在。

9.“我不好意思说不”——不会拒绝的人生最累

从前有一条小鱼问大鱼:“妈妈,听说吊钩上的食物是最美味的,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呢?”大鱼无奈地摇头道:“当你面对美味与生命的抉择时,你必须学会拒绝各种钓钩上的美食诱惑,倘若你无法对这些缠满免费食物的钓钩说‘不’,那你就会坠入一个无底的深渊。”

其实,人们不只要懂得拒绝诱惑,对于一些人的无理要求,也要说“不”,否则你的人生将会因为不懂得拒绝而变得非常辛苦。美国幽默作家比林指出:“一生中的麻烦,有一半是由于太快说‘是’、太慢说‘不’造成的。”可见一个不懂得合理拒绝的人,人生将会因此而增添无数的烦恼。

相信每个成年人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上了一天的班,明明已经很累了,但由于不好意思拒绝同事的邀请,又强撑着去喝了几个小时的酒;面对别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过分要求,自己也知道没必要答应,但由于磨不开面子说“不”,于是只好沉浸在没完没了的“助人”痛苦之中……这种种现实都表明,不会拒绝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它会把你的生活搅得一团糟。所以,父母要吸取教训,从小就要教育孩子如何合理地拒绝别人的要求。

一个男孩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在姑姑的养育之下长大。男孩上大学的时候,一边打工一边读书,他攒了一些钱之后,决定请姑姑吃一次饭,以表对姑姑的感谢之情。

男孩带着姑姑来到了闹市区,让姑姑选一个喜欢的饭店。于是姑姑走了很久,看中了一家五星级饭店,就对男孩说:“这家好,就这家吧!”男孩看着饭店门口的五颗星,不禁暗暗捏了一把汗,自己哪里请得起啊!但想到姑姑对自己的恩情,还是把到嘴边的话吞了下去。

席间,姑姑点了一些价格比较高的菜,吃得很开心,但男孩却怎么都吃不下去,一直在想一会儿该怎样收场。后来他借着去卫生间的机会,偷偷看了一眼账单——3000多元。他惊出了一身冷汗,自己身上只有500元啊!回到座位之后,男孩更加心神不定,终于,他对姑姑说道:“姑姑,我没有那么多钱来结账……”

姑姑听后没有不高兴,也没有吃惊,反而笑了。她说:“这是我今天给你上的一课,叫作‘学会拒绝’。姑姑养了你这么多年,对你的性格了解得很清楚,你是一个很善良的孩子,但又过于善良,从来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请求,所以总是把自己弄得很累。其实,你面对自己不想做的事,或者力不能及的事,完全可以直接说‘对不起,我不能答应你’。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不就轻松了很多吗?”

人生在世,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是负责任的表现;能够帮助别人做一些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是善良的表现;但如果“来者不拒”地答应别人的请求,那就不怎么明智了。且不说有人会故意利用你的善良来“压榨”你,即使做的都是雪中送炭的事情,也会因为太过失去自我,而丧失进取的机会。所以,合理拒绝,应该是每个人都懂得的道理,是父母应该教给孩子的生活技能。

现实中,帮助别人的人常常有好人缘,拒绝别人则可能会失去一次建立亲密关系的机会。因此,拒绝什么、怎么有技巧地拒绝,也是需要父母传授给孩子的。

首先,孩子必须明辨是非,要清楚地知道哪些要求可以拒绝,哪些应当尽量予以同意。没有辨明是非时的拒绝可能会让孩子成为一个无原则的人,甚至因此而得罪朋友。如果别人的要求是合理的,并且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那么可以选择答应。比如,同学让孩子帮忙补习功课,小伙伴请孩子把书借给自己,这些都是可以答应的要求。但如果一个爱逃学的同学,让孩子帮他欺骗老师,那么即使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父母也要告诉孩子应坚决拒绝。

其次,帮助别人要有度。即使是合理的要求,又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但如果三番五次地找孩子帮忙,那么对方很有可能是利用了孩子的善良,来为自己行一些方便,所以这时父母也要告诉孩子可直言拒绝。还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一个同学向孩子借书,借了一本还没有还,又要借第二本。这样反复借,却不归还,孩子也要拒绝,或者要求对方先还了再借给他。

再次,三思之后再做决定。有些孩子是典型的“爱面子”型,别人一有请求,他几乎不假思索就答应了。如果事后发现事情有点难度,或者自己并不愿意帮这个忙,就会导致别人的希望落空,这既影响双方的心情,也会影响自己的信誉。所以,父母要教导孩子,遇到别人的请求先别急着拍胸脯,要想一想自己能不能做、愿不愿意做。一旦答应下来,就要力争做到、做好。

最后,拒绝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技巧。孩子之间的友谊也需要呵护,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拒绝别人时不要太直接,也不要表现得过于决绝,否则可能会破坏彼此的关系。父母可以模拟情景,让孩子学习拒绝的技巧。另外,也可以让孩子扮演提出请求的那一方,让他切身感受一下,如何被拒绝才不会太失望、太伤自尊。一些类似于“我很想帮可是能力不够”“我再考虑考虑”的话,虽然会显得孩子有点成人的“油滑”,但这绝对是保护对方面子和彼此关系的好的拒绝方法。

由不会拒绝到开始有选择地拒绝,再到很聪明地拒绝,孩子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但父母要相信,让孩子学会这一“本领”,对他的将来绝对是大有裨益的。

父母小贴士

不会拒绝的人,他的一生是劳累的;全部拒绝的人,他的人生是清冷的;懂得合理拒绝的人,他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拒绝别人不是一件丢面子的事情,就像全部答应别人也不代表你非常有能力一样。父母教会孩子拒绝,会给孩子一生的轻松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