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让孩子听话的心理学
19205200000011

第11章 雕塑品格,给孩子打好心理底子(3)

美国管理学家埃德温·洛克认为:有专一目标,才有专注行动。要想成功,就得制定一个奋斗目标。但是,目标并不是不切实际地越高越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只有好好地利用这些特点和优势去制定适合自己的高目标和实施目标的步骤,你才可能取得成功。对每个人来说,在实施目标时,只有当每个步骤既是未来指向,又是富有挑战性的时候,它才是最有效的。

父母给孩子制定目标,对于孩子提高专注力是很有效的。比如,当孩子自己看书看不下去时,父母可以跟孩子来一个互动,跟他比一比谁能最快看完这一页;孩子的图画画了一半就想跑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今天的任务是画完这一幅,并在孩子画完之后及时表扬他。根据“洛克定律”的内容,父母还要知道,给孩子制定的目标一定要符合他的年龄、在他能力范围之内。给孩子制定过高的目标,只会让孩子迫于压力,更加无法专注于事情本身。

另外,在给孩子定任务时,将“定时改为定量”,更有助于孩子专注做事。

根据妈妈的要求,甜甜每天都要练习写字半个小时。一开始,甜甜还能集中注意力,但后来,她发现自己写完一页,如果没到时间,还要继续写一页。于是,她慢慢有了“偷懒”的心,中间总是写写停停,摸摸这、敲敲那,只要磨蹭够半个小时,就算完成了任务。妈妈看到甜甜越来越不专心,考虑之后,给她重新定了规矩:每天认真写够一页纸就可以了,只要写得合格,不到半小时也可以“解放”。这样,甜甜就将注意力放在了写好字、写满一页之上,而且会争取尽快写完,这样就能早点出去玩。分心、磨蹭的现象也很少再出现了。

还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培养孩子专注力,不是长时间地把孩子压在书桌前、课本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保持适度。一般来说,孩子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越短:2岁的儿童,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为7分钟,3岁为9分钟,4岁为12分钟,5岁为14分钟。因此,我们对于孩子,特别是3岁以前的孩子,不能过分苛求他保持很长时间的专注力,父母应以平和的心态,科学合理地培养宝宝的专注力。

父母小贴士

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能把各司其职的人的力量聚拢到一起,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专注力对于孩子来说,也像一种凝聚的力量,能够将孩子的手、眼、脑协调地组合在一起,使它们合作无间,最高效率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所以,可以说专注力是使孩子变得更聪明、更强大的“武器”,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打造好这一工具。

6.乐观是孩子必须掌握的能力

乐观是一种能力,能够让生命的质量提升一个档次;乐观是一汪清泉,能够滋润孩子的心灵;乐观还是一剂良药,能够让一个孩子生活在健康之中。正如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所说:“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更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乐观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它的好处和重要性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乐观的孩子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活在快乐之中,懂得享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不会过多受负面事情的影响;悲观的孩子则常常活在幽怨、抑郁当中,成人后即使权位再高、财富再多,也难以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其次,乐观的孩子面对困难时不易失去信心,解决难题的机会和几率都比较高;而悲观的孩子则总抱着消极的态度,一遇到问题就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从而增加失败的几率。

下面这个小故事,就能说明乐观孩子和悲观孩子人生感受的巨大差别。

一个父亲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十分乐观,遇见什么事情都乐呵呵的;而另一个很悲观,每天都感觉天要塌了一样。一次,这个父亲决定探寻一下乐观的儿子到底有多乐观,并想改善一下悲观的儿子的心态。于是,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全部给了悲观的儿子,又把乐观的儿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房间里。

这样过了一晚之后,第二天一早,父亲打开悲观儿子的房门,看到儿子正在哭泣。父亲很诧异,问道:“你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悲观儿子哭着说:“现在看着它们很漂亮,但我玩了就会坏的。我害怕它们坏掉,所以伤心。”

父亲无奈地叹了口气,又走进乐观儿子的房间。谁知,乐观儿子手上沾满了马粪,还在挥舞着两只手,看到父亲就大声喊道:“爸爸,我告诉你,附近一定有一只小马驹!”

乐观的孩子,总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结果,他们眼中的生活也是色彩斑斓、充满愉悦的,他们的快乐与自己的境遇如何、财富多少也并没有太大关系。总之,他们是能一辈子过着“甜”日子的人。

也许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乐观,有些孩子则相反。不过,心理学家却发现,乐观的思想是可以培养的,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备乐观的品质,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实现。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乐观、积极的“小天使”呢?

第一,父母必须给孩子营造一种快乐而温馨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很重要,这就好比,清水里养出的鱼是健康、可爱、充满活力的,而浑浊的水中养出的鱼却是一副有气无力、缺乏生气的样子。父母给孩子营造一种快乐的氛围,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快乐,性格自然不会太沉闷。有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并受这种氛围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更倾向于养成与环境相符的性情。可见,一个充满怨言、悲观思想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而稳定、幸福、气氛轻松的家庭,则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安全感,很容易让孩子拥有快乐的情绪。

第二,父母要学会欣赏孩子。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了解与欣赏。”孩子尤其如此。经常得到父母肯定、赞赏的孩子,自尊心会得到满足,也会变得更加自信,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解决问题,因而逐渐就会变得乐观起来。而总是被父母否定的孩子,对自我能力严重不信任,面对外界时缺乏安全感,总是认为外界会用质疑的眼光看自己。这样的孩子,怎么能够乐观起来呢?他将来的人生之路,难免会充满怀疑、悲观和自卑的情绪。

薇薇是个非常可爱的5岁的小女孩,她的爸爸尤其疼爱她,每天下班都要逗逗她,看着她噘嘴生气的样子,爸爸总是开心地大笑。前几天,薇薇不注意把自己的小拖鞋穿反了,爸爸指着她的两只脚,笑着说:“我家薇薇是小笨蛋,鞋子都能穿反!哈哈!”薇薇一听,立刻低下头去,把鞋换了过来。从这天起,她每次穿好鞋都要检查好几遍,生怕自己再被爸爸笑话。还有一次,薇薇端着自己喜欢的卡通水杯喝水,一个不小心,杯子掉到了地上,一块漆被磕掉了。薇薇拿起杯子,正不开心时,爸爸走过来,笑道:“我家薇薇又闯祸啦?哈哈,你要是哪天不出点错,爸爸都觉得不正常。”这本来是跟薇薇开玩笑,但薇薇听了,却觉得自己就该是什么事都做不好、必须经常犯错的孩子。

若父母总是对孩子持否定态度,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无意,都会损害孩子对自身价值的认可,以及对父母的信任。所以,即使孩子做了错事,也不要苛责,不妨用一种轻松的口气告诉他:“没有关系,下次注意点,你会做好的。”而孩子取得了一点成绩,或者完成了一件事情,也千万不要用开玩笑的口气,称孩子是侥幸的,而必须很正面地告诉他:“你真棒!”

第三,父母要保持乐观情绪,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如果父母能够以身作则,即使面对困境、挫折时也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孩子就会受到父母的影响,乐观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而假如父母整天抱怨,表现得很悲观,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这种消极情绪,时间一久就会成为一个悲观的人。

父母还需要了解的是,幼儿期是孩子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到了学龄阶段,心理品格会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下来。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幼儿时期,培养孩子做一个乐观的人,使孩子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父母小贴士

乐观对于孩子来说是一张人生的通行证,让他无论在什么境遇下都能保持快乐,在怎样的环境中都能吃得开。同等能力、智商、背景的人,乐观与否,会使他们的生命呈现很大的差距。父母若能培养孩子具备乐观的心态,就相当于给了孩子一生的好机遇、好心情、高能力。

7.谦虚是孩子必须具备的良好品质

我们都知道“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由来,说的是一只生活在井底的青蛙,抬头看到从井口透进来的一小块天空,就认为这就是天空的全部面貌,并且沾沾自喜。实际上,它看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只不过被自己的愚昧和自以为是欺骗了。巴甫洛夫对青年们说:“切勿让骄傲支配了你们。由于骄傲,你们会在应该统一的场合固执起来;由于骄傲,你们会拒绝有益的劝告和友好的帮助;而且由于骄傲,你们会失掉客观的标准。”这就是每个人从小就要培养的品质——谦虚。

中国有句老话叫“谦受益,满招损”,这句话流传了多年,其中的道理却亘古不变。懂得谦虚的人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又能让自己吸收更多的知识和营养,受益无穷。高高在上的姿态,得意忘形的面孔,颐指气使的神情,专横跋扈的气势,以这种姿态示人的人,很快就会被众人孤立,继而被社会淘汰。纵观历史上那些有成就的人,都是十分谦虚、谨慎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态度,他们才能把心塌实下来学习,进而获取知识、积累能力。

达尔文是一个很谦虚的人,即使他成为了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之后依然如此。他与别人谈话时,从来不会打断别人,总是耐心地听别人说话。无论是对年长的还是比自己小的人,他都表现得很谦虚,就好像别人都是他的老师一样。1877年,达尔文收到德国和荷兰一些科学家送来的生日贺卡,上面写满了赞美之言,但他却在感谢信中写道:“我很清楚,要是没有为数众多的可敬的观察家们辛勤搜集到的丰富材料,我的著作根本不可能完成,即使写成了也不会在人们心中留下任何印象。所以,我认为荣誉应该主要归于他们。”

正是因为达尔文始终保持这样谦虚的态度,他才能由一个普通的青年成为一个著名的科学家,并且在成名之后依然能够不断地攀登高峰。可见,谦虚对于人,就像是一扇打开的大门,能让所有的知识、经验、技能、人脉,都流入自己的世界,帮助自己成就一番伟业。

与谦虚相反,骄傲则是一种非常不良的心理状态。对于孩子而言,一旦产生骄傲情绪,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不仅学业上进步的空间会因此而变小,人际关系也会变差——没有人愿意和骄傲自满、趾高气扬的人交朋友,孩子的世界里也同样如此。

教孩子做一个谦虚的人,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平凡意识。大凡骄傲自满的人,都是自视甚高,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如果孩子能有一颗平常心,将自己定位于一个平凡的人,就不会那么容易骄傲了。这种低调的姿态也有助于孩子在学校中与他人和睦相处。当然,将自己看得平凡,并不代表着平庸无为,而是说在态度上比较踏实,肯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这样的人,往往比那些好高骛远的人成功的几率更大。

其次,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父母要时刻注意提醒孩子,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也应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同时还要看到他人的长处,并学习他人的长处。当孩子明白世界的博大和自己的渺小之后,就不会再骄傲自满,而是将注意力放在提升自己之上。

再次,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自我反思。骄傲自满的人通常是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们看不到自己的缺陷,所以才会目中无人。当孩子懂得不断反思自己时,他就有了自我提醒的能力,从而会努力寻求进步,不会被一时胜利蒙蔽双眼。

有一位美国青年,一天突然警觉自己经常失去朋友,形单影只,认真反思后,发现是自己太争强好胜,所以始终跟别人处不好。临近新年的一天,他制订完年度计划,接下来列了一张清单,把自己个性中所有的缺点依次列在上面,从最致命的大缺点开始,到不足挂齿的小毛病为止,并痛下决心要一一改掉。每当他彻底改掉一个毛病,就在单子上把那一条画去,直到全部画去为止。结果,他为人处事、言行举止都极有修养,成为美国最得人心的人物之一。最终,他入主白宫,成了美国第32任总统。他,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