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高宗绍兴中叶(1145年前后),陆游应礼部考试,为秦桧所黜。宋孝宗即位(1163)赐陆游进士,派任江苏镇江、隆兴当通判。乾道六年(1170)陆游又被派往成都军事节制范成大幕府任参议官。在任期间,他因其狂放,自号陆放翁,被贬到夔州(重庆奉节)当通判。
乾道八年(1172)陆游进四川宣抚史王炎部当部僚,从事军营工作。后来又先后派到益州、蜀州(崇州)、嘉州(乐山)、荣州(荣县)等地做通判。
陆游在蜀十多年,写了诗词一百四十多首。巴蜀百姓为了纪念他,于明洪武初年(1368)在崇州城罨画池畔原陆判官署旧址上,建立了陆公祠。明末战乱陆公祠被毁。清康熙六年(1667)重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扩建,到光绪十五年(1889)才完成。崇州陆公祠现已修复,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供游人参观。
陆游青年时代与表妹唐婉相爱。唐婉擅长诗词歌赋,与陆游志同道合。结婚以后夫妻俩十分恩爱。然而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他们夫妻还未生下一男半女,母亲就强迫陆游与唐婉离婚。不久又给他找了一个他不喜欢,但他母亲中意的女子为妻。因此,陆游从不带妻子上任做官,一生过着痛苦孤独的单身生活。
唐婉离婚后改嫁给了赵士程。有一年,陆游在绍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唐婉夫妻邂逅相遇。唐婉十分眷恋陆游,但因赵士程在场,两人含情脉脉,既不便交谈,更不便诉说衷情。唐婉只好情求丈夫赵士程看在表兄妹面上,遣人送酒馔致意。
陆游有感,提笔在沈园壁上写下了: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看到诗后,悲痛欲绝,回家后病倒在床,不久就郁郁而终。
1170年,陆游来巴蜀时,虽年已四十六岁,却仍是孤身一人。在他途经绵州(绵阳)驿站时,驿站有一年轻女子,生得艳如桃李,举止温柔贤淑,梳着漆黑油光的鬓儿,身穿碧绿色的绸衫,下配米黄色长裙,看上去虽不奢华,但却淡雅得体。陆游见她虽罕言寡语,却很懂礼貌,她主动为他带路,送茶、开水和饭菜,以及准备一切用品。还不时用崇敬的目光偷视他。因此,陆游对她有了一些兴趣。
这个女子名叫高玉容,是驿卒的小女。她精通诗词歌赋,倾慕陆游的才华。她听说陆游住进驿站,就主动进驿站服务,试图一睹陆游的风采。
陆游洗漱完毕,吃过饭就上床休息,没有再出来。高玉容看不到他有些失望。
秋高气爽,蟋蟀吱鸣,高玉容没能和陆游说上话,坐在房廊里很不甘心。于是她就在驿站壁上题诗一首曰:
玉阶蟋蟀闹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枝。
一枕清凉眠不得,呼灯起作感秋诗。
次日清晨,陆游起床走出房间,看到粉墙上新题的感秋诗,咏诵再三,十分喜爱。觉得此诗别有来意。于是就问驿卒:"此诗何人所写?"
"此诗乃小女所写,还望先生赐教!"驿卒回答。
"能否让她来和我一见?"陆游问。
"能得到先生的指点,小人求之不得。"驿卒高兴地说。
高玉容大大方方走到陆游面前:双手抱于右低头施礼。陆游一看正是昨天给他端茶送饭的女子,于是立刻说道:"不必多礼,坐下来说话。"
两人从四川饮食、环境、风土人情,谈到诗词歌赋,越说越投缘,整整谈了一天。晚上陆游舍不得让她走。驿卒知道大名鼎鼎的诗人爱上自己的女儿,十分高兴,于是陆游立即决定纳高玉容为妾,并带着她到成都上任。
陆游离开四川时,将高玉容带回了浙江绍兴。由于夫人吃醋,陆游不敢把爱妾带回家,就在绍兴买了一套房子,把高玉容养在绍兴城里,定时去绍兴与她幽会。
回家后,夫人管得很紧,陆游和爱妾有时几个月都不能见面。开始高玉容理解陆游的苦衷,只用诗词向陆游倾诉自己的愁苦。她写了一首《生查子》给陆游说:
只知愁上眉,不识眉来路。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晓起理残妆,整顿教愁去。不合画春山,依旧留愁住。
有情人成不了眷属,自然不能长相厮守。后来高玉容只好离开陆游回到四川。
陆游在崇州当通判时,遇上一位歌女(有说此女即张玉容),那歌女很爱他。陆游随军出征时,歌女为他写了一首《送别词》:
欲寄意,浑无所有,折尽市桥官柳。看君着上征衫,又相将放船楚江口。后会不知何日?又是男儿,休要镇长相守。苟富贵,无相忘,若相忘有如此酒。
陆游退休回家后更加追念唐婉。庆元五年(1199),陆游七十五岁了,还特意去沈园追念唐婉,写下了:
墙上斜阳画角衰,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在诗中回忆了他和唐婉在沈园邂逅之情景,表明了他对唐婉生死不渝的爱情,同时也反映出他老年生活的寂寞与悲哀。
嘉定元年(1208)春,陆游已经八十四岁了,仍念念不忘唐婉,他让子孙扶着他到沈园去悼念唐婉,并写下了: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他留下最后一首悼念唐婉的爱情诗后,就撒手人寰。
(史料出自《宋史》、《古今情海》和《古代爱情诗辞鉴赏词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