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无所待,随遇而安
19154000000008

第8章 有比正确更愉快的事(3)

心里有一扇花窗的人,可以使生命滋润、鲜活、美丽。只是花窗不是铁窗,不是要关住一颗愤世嫉俗的心,更不是要把一个鲜活的人挡在尘外。虽说愤世嫉俗的人因为认真到极点,才不会陷入到烟酒、美人、情欲、名利、金钱……这些东西里去,然后把占有、执着、嫉妒、愤怒、焦虑和恐惧当作全部的人生意义,但是过刚易折,过满易泄,一味进攻或退避,对生命都是惊人的浪费。

上世纪四十年代,北大教授赵遒博先生作了一首《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元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美,况逢一枝花新,及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赵教授就是用花和酒隔开铁板一块的人情和世事,就像我小时候,喜欢一个人趴伏地喧闹的教室里,在逼仄的课桌上一笔一划,认真写字。有时候单单是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就能写满两张十六开的大白纸。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隔离,铺纸为道,提笔为马,一蹦子撂到海角天涯,溜达一圈回来后,又有勇气面对老师迅猛的催逼和无数作业的喧嚣和烦杂。

所以,不必远离,不必退避,给心灵安一道花窗吧,让它在窗内休养生息,等歇息够了,一个猛子扎下去,从尽头洑出水来,对岸就是自己有花有叶的未来。

升上半空看人生

清代画家潘可藻,有茅庵一所,以“懒”名之,且作诗曰:“茅庵十笏宽,因我而名懒;读倦枕书眠,阶上落花满。我心有所思,懒向俗人语;得意自忘言,花间独容与。炯炯双星眸,懒作青白态;数卷老庄书,晨夕长相对。”

这个可媲美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却又比刘诗更为丰神散淡,像一幅淡墨白描出来的画,巴掌大的草堂里面,一个家伙手倦释书,呼呼大睡。全不管落花满阶。

感觉此人此时像上帝,遗忘了所有在人群中必要的手腕和手段,规则和潜规则,飘啊飘啊飘空中,身轻如燕,下视尘寰。

人在人群中活得太投入,就很容易被物化、异化、妖魔化。把世界看得太凶狠,就会把自己看得太软弱;把世界看得太软弱,就会把自己看得如虎狼;世界在你眼里是花,你就成了恣意采花的蜂;世界成了一颗大粪球,自己又会不自觉地化身屎克螂。就像《变色龙》里的警官奥楚美洛夫,一会儿声色俱厉扬言要惩治咬伤人的野狗,一会儿又因为这条狗是将军家的而破冰开颜,哪里是警官,分明把自己当了时而呲牙汪汪叫,时而明媚撒着娇的狗看。

而我的一个朋友恨一个人会一气恨了二十年,因为这个人阻住了他的升迁。他说我还年轻,终有一天能等到他先死,看谁熬得过谁!那样森冷的语气,既让人觉得可怕,也让人觉得不值——这种念念不释的仇恨对生命真是极大的浪费。

又有一个朋友为自己叫屈叫了一辈子,因为上司无视她的成绩,于是便赌气决定以后只混日子。果然从年轻一路混到了现在,混到了容颜模糊,鬓发斑白,盛在心里的,还是那种草芥一般的委屈怨抑。

其实有时人真的不妨当当上帝,和生活拉开距离。

你看山边水流处斗酒吟诗的王羲之,一恍神间有一霎那的眼光悠远,如同打了一个呵欠,转眼便见山河退色,俱成过往,写《兰亭集序》的那一刻,他的心中涌动着“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大悲凉。

醉翁亭上欧阳修带领众宾客饮酒作乐,三杯两盏即醉,却又见山见水,众宾欢他亦欢,而欢宴既罢,人各走散,留禽鸟游嬉山间林下,“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这一刻,我们也跟着欧阳修站在了上帝的角度,脱开一只小圈子里一只小蚂蚁的尴尬身份,把胸怀放宽,眼光放远,生而无趣,死而可哀。

西伯里斯说,看见花园里那株老树,顿起哀怜之心。当年居住此处时,它只不过是一株又嫩又小的树,可以看到它的顶端。如今,它在我头顶上飘荡,仿佛在说:“你不久就要离开人世,而我还有100多年时间。”那一刻,西伯里斯的身体里是树的灵魂,而树的灵魂却长了一双上帝的眼睛,所以它会哀悯世人。

换一双上帝的眼睛,重新打量尘世和人生,一些看上去很有意义的事情会变得很没有重量,比如绞尽脑汁的升迁、大费神思的谋利,和腹黑的三十六计;一些看上去很无用的人和事却会变得贵如黄金,比如诚实,比如守信,比如纯净的爱情和老旧的婚姻,还有赏花、吃酒、看月亮。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场轰轰烈烈的赤壁风云,一场动荡无边的风云际会,一场三国争霸的冲天烟尘,到最后都化作渔夫樵子手中一杯半盏残酒,桌上三碟两盘土菜。彼时征战杀伐的英雄豪杰,原来谁也没有这两个芥豆一般的人物看得清楚、活得明白。

站在空中,时间之流奔涌而过,我们满可以看清自己的渺小,原谅自己的无能为力,然后从虚泡浮华的夸饰中打回原形,谨慎、努力、执着、而不卑微。这样过出来的人生,不必再像只用一粒钢珠撑起庞大身躯的陀螺,需要拿皮鞭不停抽打,才能在脚上头下的飞速旋转中保持平衡,而是倒一个个儿,把自己安放成一座金字塔,身边也不是干枯的沙漠,而是清溪流水,芳草鲜美,有夕照,有落英。

用思想网大鱼,用微笑网小鱼

我家客厅壁上张着一大幅字,明代杨慎的《临江仙》,也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无事相看,恍觉白浪滚滚,排天而来,却又瞬间无声无息地消失,有一种彩色电影迅速变成黑白默片的波谲云诡。

那样壮怀激烈的争战,那样烟炎张天的赤壁,那样瞬间万变的时局,那样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无奈,那样多的英雄和枭雄,傻子和白痴,傀儡和布偶,艳帜高张的女妓和清贞和雅的贵妃,到最后都消失在滚滚烟尘里,而这一场演给天地间的巨大的电影,似乎只有两个观众:一个是渔夫,一个是樵子。

我不羡慕功业千秋,名垂百代的家伙们,我羡慕笑谈的这两个人;我更羡慕这里的渔夫——我喜欢中国古代文化中渔夫的这种角色设定:无论在诗中、词里、小说、散文、传说,渔夫的出现永远那么带着烟火气,又永远带着和世事疏离的清淡潇洒气味,例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例如“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例如“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从波上移”,例如“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原来渔夫是这样一种生物:他们钓鱼,也钓雪,煮鱼,也煮月,一边数着铜板过日子,一边透过铜板上方方的眼睛看透千年如水顺流而下的岁月,于是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达非取鱼。”

这样的人风里来浪里去,修炼出一身透过假象看本质的本事,将一种名为“去蔽”的精神贯彻得彻彻底底——世界本来如同元妃省亲时的大观园,冬寒时节光秃秃的树上粘满了假叶子,却被他把这些繁华的假翠一片片全揪了去,世界又还原成了它原来的样子——人与树相对,他也就有了世事洞明、惟我独尊的闲适和惬意。

苏格拉底有这样本事,所以他会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哀叹:“这里有多少东西是我用不着的”;而如我一样的凡夫俗子则忙着盘算:这个可以搬回家去,那个也可以搬回家去。到最后家里堆满林林总总的东西,夜半如个厕,都需要像张柏芝在电影《购物狂》里演的那样,闭着眼睛演示高难度的芭蕾。

世界越是繁华,人心越不易“去蔽”,却又最需要“去蔽”,否则会迷惘、焦虑、住大房子开小车,心却给关在小黑屋里独自哭泣,哭“得不到”,哭“已失去”,哭枉费了人生,哭弄丢了自己。

“去蔽”要有强健清明的思想打底,才能不顺波逐流,人云亦云,然后才知道哪些是自己不该做的,于是不去争着做;哪些是自己不该争的,于是不去争;哪些是不该迎合的,于是不去迎合;哪些是黑的,于是不强说白,见骆驼偏说马肿背。不说坏人性命的话,不做坏人性命的事,不放坏人性命的冷箭,然后躲在角落笑得像个黑鬼。看似损了别人,实则损了自己,伤了生机。

有了思想也就有了对生活的自足与自信,所以才会一边心里盘算油盐柴米,一边低头看花,抬头看月,微笑上脸如同水里养鱼,怒则真怒,笑则真笑,喜则真喜,悲则真悲,人性的广田开出真花真朵,哪一朵都有倾城色。

这样的人活在人世好比渔夫驾舟而行,整个生命都如万顷波涛上铺陈开的点点日光。你看他用思想网大鱼,用微笑网小鱼,大鱼小鱼在网里活蹦乱跳,五彩鳞片如同朵朵花开。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把握适度的自由,挖掘无尽的快乐,清水浊水皆于“我”不成阻滞,“我”才是天地间最大的主人,美哉,渔夫。

宁静是心灵的井然有序

过这样一种生活:摆脱激情和欲望,心灵冷静而达观。痛苦和不安只从内心生发出来,也只从心灵深处消除,而消除它们最初也许要用一年,用数个月,渐渐只用几天,甚至是一天,几个时辰,甚至痛苦和不安一经生发,即告消散,就像水滴落进炽热的火炭。

过这样一种生活:既坚持劳作,又退隐心灵,保持精神一隅的宁静。

过这样一种生活:让思想严肃、庄重而纯真,让生命甜美、忧郁和高贵。

过这样一种生活:学会沉默,因为没有太多闲暇。学会尽义务,爱孩子,爱爱人,爱父母,爱他们甚过爱那些所谓紧迫的事务。

过这样一种生活:既不被别人左右,也不去左右别人。

过这样一种生活:不奇怪,不惊骇,不匆忙,不拖延,不困惑,不沮丧。不用笑声掩饰焦虑,对幸运的事情不推辞,不炫耀,毫不做作地享受,失去也不渴求。

过这样一种生活:一日之始,即意味着将会遇见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傲慢的人,欺诈的人,嫉妒的人,孤僻的人,但是,不要恨,要怜悯,因为他们知道善恶而无力选择善,知道美丑而不觉己身丑。

过这样一种生活:每时每刻都要思考,以摆脱别人的思想,也不把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不去注意别人心里在想什么,像往泥里钻的葡萄根,而注意自己心里在想什么。不让自己的心声寂寞地说出来,又寂寞地消散,要听得懂你的灵魂在唱歌。

过这样一种生活:不因为想得到,所以去伤害,因为因欲望而引发的罪恶比因失去而引发的罪恶更罪恶。

过这样一种生活:不摧残灵魂,不脱离本性,不因为被排斥和被攻击而愤怒,不过于欢乐和痛苦,不言行不真诚,不做事不加思考。

过这样一种生活:不怕死,因为死合乎本性,所以死不是罪恶;而怕生命消散之前,对事物的观照和独有的理解如雪冰消。

过这样一种生活:尊重自然,花正开放,果实腐烂之后却留香,谷穗低垂,猫跳跃,小鱼在水里游动。尊重自然会使心灵愉悦。

过这样一种生活:不因装得有学问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不喋喋不休和忙忙碌碌,让嘴巴空闲下来,身体如何有可能的话,也不必转动得像陀螺。

过这样一种生活:知道安宁不是别人给的,知道没人可以随心所欲,知道被称赞,被仰望,被逢迎,不等于被接受,被喜爱,被尊敬。既然被接受、被喜爱、被尊敬都比不过心灵的自足重要,那么被称赞、被仰望、被逢迎更没什么大不了,被仇视、被轻蔑、被诋毁,更没什么大不了。

过这样一种生活:保有野心,妄想保持完整的灵魂。

过这样一种生活:没有奴性,没有诈伪,不太紧密地束缚和被束缚,又不太疏离地分离和被分离。心灵的磨炼好比在树身上揭皮,心灵的净化好比在血里提纯,两者既痛苦又必要。

过这样一种生活:尊重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尊重自己产生意见和看法的能力,也尊重别人产生意见和看法的能力,只要它从心而发。

过这样一种生活:保持心灵的圣洁和纯净,仿佛你从宇宙间借来一块黄金,最终还要原样奉还。

过这样一种生活:抓紧今日起所有的日子,不游荡,不枉费,现在就读以后想要读的书,因为怕到了晚年就没有了精力,记忆力也会衰退。自己帮助自己,不把希望维系在他人,就像不拿细缆绳牵住一叶扁舟,怕风大雨大,会把它刮走。

过这样一种生活:别人的调情不要理,因为他们对一千个人说同样的话,却努力让你觉得你是唯一的那一个。

过这样一种生活:隐退。不是从市廛隐退到乡村,从广厦隐退到茅居,山林海滨之地也不是隐退的目的,隐退是为得宁静,而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

过这样一种生活:有人赞扬你,看看他是什么样的人,看看他对你的赞扬是多么的狭隘,然后让你的心灵安静下来。时间无尽,你和赞扬你的人却马上就要消失,想到这里,有什么好得意?

过这样一种生活:有人伤害了你,把“我受到伤害”这个抱怨丢开,然后你会发现,伤害也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