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民币面临的长期内在风险
汇率的本质是供需决定价格,而在长期内决定供需的,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趋势,特别是与其他国家相对而言的经济发展趋势。最近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无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按GDP核算的总体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三,并很有可能在近期内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这是时隔一百多年后,中国在总体经济规模上重回在世界上的巅峰地位。但是,人们也看到,中国已经渐渐为自身的问题所困扰,多年的经济发展同时也积累下了诸多的深刻矛盾。在过去这些矛盾往往是被暂时放在一边,但是到了今天,已经变得越来越无法回避。所有这些问题和矛盾,都将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甚至有可能带来社会的衰败和经济的倒退。 首先是人口问题。丰沛而廉价的劳动力是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根重要支柱。中国之所以能够吸收来自全世界的资金和技术,中国产品之所以能够以低廉的价格风行世界,都与这个劳动力的相对优势息息相关。然而,中国正在渐渐失去这个优势。按照科学测算,中国的人口将在不远的将来达到顶峰(可能是2020年左右),在此之后将会进入长期的衰减历程,换而言之,中国即将进入劳动力相对短缺的时代。更雪上加霜的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并将在未来数十年内急剧恶化。早在2005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就已经超过一亿,占到人口总数的7.7%,属于典型的人口结构老龄化国家。人口减少、人口结构老龄化对于一个非移民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影响无疑是相当负面的。人口结构老龄化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劳动力的减少,更重要的是,还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负担。
有报告称,美国的社会保险体系面临破产,按目前的数据测算,美国的医疗保险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分别将在2019年和2039年左右耗尽,这意味着1980年以后出生的美国人,将没有分文退休金可领。虽然美国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上较中国更为严重,但是美国不仅远较中国富裕,而且还是移民净流入的国家。这些移民不仅平均年纪较轻,而且往往将资金和技术带入美国,大大缓解了美国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可以想象,中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和养老保险体系也将在未来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我们还应该记住的是,未来社会保障体系所消耗的资源和财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实际上都要从今天的账户中支取。中国目前存在的大规模的年轻人失业现象,会使得这一问题更加严重。总而言之,中国的人口问题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竞争力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制约,这种制约,特别是未来用于医疗和养老这样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巨额非产出性福利支出,将严重削弱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这是笼罩人民币汇率长期趋势上的巨大阴影。
制约中国未来经济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结构失衡带来的资源配置扭曲。虽然中国进行了多年的经济改革,改变和纠正了以前很多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活力,然而从整体上来看,资源配置扭曲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本质上的经济“双轨制”并没有改变。今天的国有垄断企业,从账面上看盈利水平相较以往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这种盈利并非实际经济效率提高的结果,更大程度上是垄断地位得以强化的结果。或者说,国有企业通过自身垄断的地位,从其他发展迅速的竞争性经济部门手中夺取了本应属于那些部门的经济果实。并且这些国有企业还可以通过银行系统获得低于市场利率的低成本融资支持,从而获得了相对其他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巨大优势。
国有垄断企业只不过是整个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的一小部分。对非生产性部门或经济效率相对低下的部门支付与其实际经济贡献不相符的过高福利,也是中国经济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此造成的资源配置扭曲,带来的是整体经济效率的低下。此外为了维持以投资拉动的高速经济增长,在资产价格方面也存在着制度性的扭曲现象。虚高的美元陷阱和人民币国际化资产价格,不仅带来了过多的流动性,更是带来了资源配置的扭曲,损害了整体经济的效率。所有这些中国经济结构上存在的问题,都会对人民币的长期汇率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此外,技术能力的落后和发展乏力也对中国未来的经济竞争力构成严重制约。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无疑是撬动财富增长的最有力杠杆。但遗憾的是,中国在技术能力方面仍然没有取得太多实质性的进步。虽然中国一直保持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关键技术、关键部件、关键设备往往仍然依赖进口。中国虽然拥有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也拥有庞大的科研院所体系,但是原创性、突破性的技术成果依然十分罕见,在技术能力上与其经济规模极不相称。由于在教育、科研体制上存在的诸多弊端难以革除,改变这一状况的前景依然十分不乐观。曾经有美国学者在对比中印两国的教育现状后尖锐地指出:印度教育的最大问题不是质量而是数量;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中国通过“高等教育大跃进”虽然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但是其质量令人忧虑。这位美国学者还指出:中国大学里培养的所谓工程师,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工程师,而更像是技术工人。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离技术工人又太远。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合格的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大学毕业生大量失业。技术能力上全面落后,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方面又存在严重弊端,使得这一状况得以改变的前景十分黯淡。这是中国经济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中国现有的经济模式在过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种成功不可能在未来持续下去。为维持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已迫在眉睫。如果中国不能在技术能力上有所突破,那么产业升级、经济转型都将是一句空话,未来的经济前景堪忧。
人民币汇率不仅在今天是个焦点问题,在将来也依然会是焦点问题。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无疑是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将长期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关注。人民币汇率作为表征中国经济状况和趋势的重要经济变量,仍然将继续处在“风暴之眼”。在制度性刚性消除之前,人民币汇率或许会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风平浪静,而实际上却是处在猛烈风暴的包围之中。中国要克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体制性障碍,安然渡过必然来临的风暴,无疑要付出相当艰辛的努力。而人民币汇率要在长期内维持稳定或者相对坚挺,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保值货币
有这么一句话:美元是一个烂苹果,但它也是众多烂苹果中最为不烂的一个。做外汇投资的人们如果就此联想美元是最好的外汇投资品种,那就大错特错了。美元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并非是最好的外汇投资品种。本书并不准备提供具体投资建议,所以不对短期的汇率波动进行评论。举例如2008年下半年以来澳元大起大落的剧烈波动,就赚足了眼球。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不得而知。我们能够知道的仅仅是:投资澳元,要注意风险。但是如果我们从汇率的本质出发,来进行长期的分析,还是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的。
西方发达国家主要的几种货币,由于其社会制度成熟稳定、货币政策透明度高等原因,也被当成“硬通货”,如美元、欧元、英镑、加元、澳元、瑞士法郎,等等。这几种货币也是中国国内进行外汇投资的主要目标货币。那么以上几种主要货币,从长期来看,哪些最具有投资价值呢?加元和澳元无疑是最热门的两个“候选者”。
同为前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均非常辽阔,其中加拿大的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二,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六。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则分别只有3000多万和2000多万,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正因为如此,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是除美国之外仅有的两个还能大规模吸收外来移民的发达国家。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经济状况也非常相似:两个国家都拥有相当丰富的能源及矿产资源,不仅完全可以满足自身需求还可以大量输出;两个国家的农业都非常发达,是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国;两个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都比较高,可以生产一系列技术水平可与欧、美、日比肩的高技术产品。两国经济的这三大特点,不仅意味着他们具有持续获得贸易盈余的能力,更意味着他们在未来还有非常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大多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危机,而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劳动力资源的逐渐衰减,对于这些国家未来的经济竞争力极为不利。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起日本、英国、美国等都要轻得多,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两个国家还有能力大量引进移民。移民一般年纪较轻,并拥有一定的技术专长,特别是还可能带来大量的资金。以来自中国的移民为例,由于中国移民的涌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多个地方的地产飙升,可见其资金的引入规模。年轻移民的涌入,大大缓解了这两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同时也为两国社会福利体系注入了资金。在美国和日本,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巨额福利支出实际上已经构成严重的货币贬值压力。以目前的数据测算,美国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体系都有可能沦为“庞氏骗局”(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指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去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欺骗行为——编者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虽然都奉行福利社会政策,但是由于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原因,他们在这方面的负担要轻得多。另一方面,由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国本身的人口出生率相对较高,再加上有移民不断涌入,他们未来的劳动力资源将十分丰沛,这也是相对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的一大优势。两国在能源、矿产和农产品输出方面的优势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不可动摇,
而随着劳动力资源的进一步丰沛,这两个国家还有可能成为新兴的工业产品输出大国。这对于两国的出口贸易前景无疑有着相当正面的影响。
汇率终究由供需决定。从以上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国的经济现状及前景的分析来看,两国在未来有望继续维持并可能进一步增强其资源和工业产品输出国的地位。这也就意味着对两国货币的需求将得以持续增加。从供给角度来看,由于其成熟的社会制度,货币政策稳定而透明,基本不存在政府通过滥发货币以获取额外财政收入的情况,所以加元和澳元汇率有望维持长期坚挺的局面。
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国的经济规模还远不能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和日本相比。加元和澳元都属于典型的“小盘”货币,他们的汇率因受到资本流动冲击而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也大得多。投资这两种货币,需要承担比较大的短期汇率风险。美元和欧元则属于典型的“大盘”货币,而且由于其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这两种货币的汇率无疑会相对稳定得多。如果从长期投资的角度出发,可以将美元和欧元的组合作为“搭桥”货币,对加元和澳元实行所谓“高抛低吸”的策略,不失为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的外汇投资的一条安全策略。
汇率背后所体现的,其实也是相对的经济地位。单纯从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来看,各国货币在长期内其实都在走向贬值,但是贬值的速度各有快慢。这种实际购买力贬值速度上的差异,就是一种可以利用的利差。利用这个利差和汇率的波动来进行资产的保值增值,就是外汇投资的本质。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拥有的优越条件显然不是中国所能够企及的。中国面临的社会经济形势要比这两个国家困难得多,相较而言,至少从目前来看,人民币很难成为一种“保值”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