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
19128000000010

第10章

師舉參同契云。門門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爾依位住。大慧杲上堂云。今朝又是五月五。大鬼拍手小鬼舞。驀然撞著桃符神。兩手椎。胸呌冤苦。艾人云。休呌苦。遂拈拄杖卓一下云。祇有一處堪回互。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擲下云。不爾依位住。參萬松道。祇有一處堪回互。雲門道。喚甚麼作板頭。鍾馗桃符走入大慧拄杖裏去也。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大鬼小鬼向艾人鼻孔裏藏身。擲下拄杖云。不爾依位住。雲門道這。箇是板頭。僧問雲門。如何是一切智智清淨。此問出大般若初分難信解品。八十餘科。若一切智智清淨。更互相涉。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雲門答云。僧堂走入佛殿裏去也。雲門常用此機。人多難解。萬松頌出。佛殿入燈籠。牛皮鞔露柱。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天童要與石頭雲門把臂共行。直須恁麼。始解不恁麼。正是回互不回互。喚甚麼作板頭時節。又道然後沒交涉。不爾依位住。這箇是板頭時節。此喚作決龍蛇陣。作麼生是聽稚子歌處。萬松沒去著。與人說公案。

第四十七則芭焦拄杖

舉芭蕉示眾云。你有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骨堆上添土)你無拄杖子。我奪你拄杖子。(出土處掘坑)天童拈云。你有則一切有。(人人具足)你無則一切無。(脫體全空)有無自是當人。(圓同太虗。無欠無餘)與奪關芭蕉甚事。(良由取捨。所以不如)正恁麼時。作麼生是你拄杖子(和聲便打)。

師云。郢州芭蕉山慧清禪師。嗣南塔光湧。湧嗣仰山。蕉乃溈山重孫也。上堂曰。我二十八到仰山。見南塔上堂曰。汝等諸人。若是箇漢。纔出母胎。便作師子吼解。豈不快哉。當時我於這下歇得身心。便依之五載。蕉示眾曰。你有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萬松道。祖師不西來。少林傳妙訣。何須達磨直指人心。又道你無拄杖子。我奪你拄杖子。直饒一物不將來。更須放下始得。大溈喆云。大溈即不然。你有拄杖子。我奪你拄杖子。你無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大溈既如是。諸人還用得也未。若人用得。德山先鋒。臨濟合後。若用不得。且還本主。萬松道。順水推船。時人知有。天童拈出。大丈夫兒。有無在己。不受芭蕉處分。這箇從上來。喚作衲僧拄杖子。天童恐當人諱却更道。正恁麼時作麼生是你拄杖子。直饒拈得出。莫教萬松見。折做八截。燒灰颺却。萬松老矣。留得也好。何也。有時扶過斷橋水。幾度伴歸明月村。

第四十八則香嚴枯木

舉僧問香嚴如何是道。(看脚下)嚴云。枯木裏龍吟。(不因墻外底。爭得到長安)僧云。如何是道中人。(解行巇嶮路。不在繫行纏)嚴云。髑髏裏眼睛。(貪尋芳草路。迷却故園春)僧舉問石霜。如何是枯木裏龍吟。(這啞漢何不高聲問)霜云。猶帶喜在。(蒼天蒼天)僧云。如何是髑髏裏眼睛。(這瞎漢還見山僧麼)霜云。猶帶識在。(莫錯認)天童拈云。王居門裏。(穴不栖巢)臣不出門(明不越戶)。

師云。鄧州南陽香嚴寺智閒禪師。依大溈究涅槃之理。溈曰。我不問汝平生卷冊上記得底學解。汝未出母胞胎。東西不辨時。何者是汝自己。師懵然。久之進數語。溈並不許。嚴曰。却請和尚道。溈曰。吾道於汝何益。限二日道得。契。則記汝。嚴歸堂徧閱所集。無一語堪對。嘆曰。畫餅不充飢。遂焚之曰。此生不學佛法。且作箇長行粥飯僧。免役心神。泣辭而去。一僧問何往。嚴舉前話云。下山歇去。僧曰南陽香嚴寺古基在。兄可結茅。吾化米給汝。嚴後治基芟草。聞瓦礫擊竹作聲。大悟。熏沐遙禮謝云。和尚大慈。恩逾日月。當時若為我說。何有今日耶。住時。後僧問如何是道。道之一字。猶是強名。洞山道。龍吟枯木。異響難聞。萬松嘗問僧如何是異響。僧云。不會。萬松道。善解龍吟。香嚴答枯木裏龍吟。何異強名曰道。無盡燈作僧云不會。嚴云。髑髏裏眼睛。天童道。僧再問如何是道中人。驢事未了。馬事到來。道既強名。人從何立。故嚴答云。髑髏裏眼睛。這僧不會。舉問石霜。如何是枯木裏龍吟。石霜隨手點破道。猶帶喜在。又問如何是髑髏裏眼睛霜云。猶帶識在。有道則有喜。有人則有識。這僧展轉不會。又問曹山。山以偈示之曰。枯木龍吟真見道。髑髏無識眼初明。喜識盡時消息盡。當人那辨濁中清。僧再問。如何是枯木裏龍吟。山曰。血脉不斷。僧曰。如何是髑髏裏眼睛。山曰。乾不盡。僧曰。未審還有得聞者不。山曰。盡大地未有一箇不聞者。僧曰。未審龍吟是何章句。山曰。不知是何章句。聞者皆喪。有本頌在後。玄沙別師之初句云。龍藏枯木。佛果云。念不異。心不差。圓融五位君臣。跳出無為三毒。便可向枯木上生花。寒嚴中吹律。看他三箇老宿。一人透語滲漏。一人透情滲漏。一人透見滲漏。若善參詳。便可玄關獨步。還委悉麼。莫守寒巖異草青。坐著白雲宗不妙。這香嚴公案。勘會移臺。引惹詞訟。天童舉綱要。祇以兩句斷之道。王居門裏。臣不出門。能以無量法門作一句說。有時一字法門。海墨書而不盡。還識天童安家樂業處麼。獨鶴有時常伴水。好雲無事不離山。

第四十九則三藏他心

舉大耳三藏得他心通。朝見肅宗帝。帝命忠國師驗之。藏見國師便禮拜。側立於右。國師云。汝得他心通是不。藏云。不敢。國師云。汝道老僧祇今在什麼處。(當面諱却)藏云。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在西川看競渡船。(莫錯認)國師再問。汝道老僧即今在什麼處。(幾曾動著)藏云。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在天津橋上看弄猢猻。(且道渡頭是。橋上是)國師第三次問。老僧即今在什麼處。(一在力作)藏罔知去處。(許你親見)國師叱云。這野狐精。他心通在什麼處。(大小國師也不知下落)天童拈云。三藏不見國師則且置。你道國師自知下落處麼。(一任卜度)若謂自知。則百鳥銜花。諸天供養。未有休日(醋酸聚蚋。肉臭來蠅)且道正當恁麼時。落在什麼處(扭鼻頭云在這裏)。

師舉僧問仰山。大耳三藏第三番。為甚不見國師。山云。前兩度是涉境心。後入自受用三昧。所以不見。萬松道。仰山却具他心通。又僧問趙州。州云。在三藏鼻孔上。萬松道。迴避不及。僧又問玄沙。既在鼻孔上。為什麼不見。沙云。祇為太近。萬松道。猶隔津在。後僧問海會端。端曰。國師若在三藏鼻孔上。有甚難見。殊不知國師在三藏眼睛裏。萬松道。若在眼睛裏。有甚難見。殊不知三藏通身是國師。恁麼道始得一半。若要全道。三藏未離西天時。已與國師相見了也。故天童道。三藏不見則且置。你道國師自知落處麼。若謂自知。百鳥銜花。諸天供養。未有休日。萬松別云。若謂自知。不唯三藏覷見。國師祇具妖通。天童道。正當恁麼時。國師落在什麼處。萬松道。當時三藏對面不見國師。而今相隔五百餘年。為什麼常在萬松眼底。諸人還見麼。背後底聻。

第五十則陸亘坐臥

舉陸亘大夫問南泉。弟子家中有一片石。有時坐。有時臥。欲鐫作佛得不。(客聽主裁。兵隨印轉)泉云得。(符到奉行)陸云莫不得不。(却又疑着)泉云。不得。(隨邪。撲簸箕)雲巖云。坐則佛。(韓信甘投胯)不坐則非佛。(淵明懶折腰)洞山云。不坐則佛。(背去還成奉)坐則非佛。(親來越轉疎)天童拈云。轉功就位。(但得雪消去)轉位就功。(自然春到來)還他洞上父子。(肐腰不外屈)且道南泉意作麼生。(不打這鼓笛)直是針錐不得(穿鑿不少)。

師云。宣州節度使。陸亘大夫。初問南泉曰。弟子家內缾中養一鵝。鵝漸長大。出缾不得。如今不得毀缾。不得損鵝。和尚作何方出得。南泉召曰。大夫。陸應喏。南泉曰。出也。陸從此有開解。陸一日問南泉。弟子家中有一片石。有時坐。有時臥。欲鐫作佛得不。泉云。得。陸曰。莫不得不。泉云。不得。五祖演云。大眾。夫為善知識。須明決擇。為什麼他人道得。也道得。他人道不得。也道不得。還知南泉落處麼。白雲不惜眉毛。與汝註破。得又是誰道來。不得又是誰道來。汝若更不會。老僧今夜為汝作箇樣子。乃舉手云。將三界二十八天作箇佛頭。金輪水際作箇佛脚。四大神州作箇佛身。雖然作此佛兒子了。汝諸人又却在那裏安身立命。大眾還會也未。老僧作第二箇樣子去也。東弗于逮作一箇佛。南贍部州作一箇佛。西瞿耶尼作一箇佛。北鬱單越作一箇佛。草木叢林是佛。蠢動含靈是佛。既恁麼。又喚什麼作眾生。還會也未。不如東弗于逮。還他東弗于逮。南贍部州。還他南贍部州。西瞿耶尼。還他西瞿耶尼。北鬱單越。還他北鬱單越。草木叢林。還他草木叢林。蠢動含靈。還他蠢動含靈。所以道。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既恁麼。汝喚甚作佛。還會麼。忽有箇漢出來道。白雲休[穴/(爿*臬)]語。大眾記取這一轉。若於世諦因果門中作像供養。豈非好事。所以云。得。若以此石觸穢踐踏。污辱像材。莫不得麼。泉道不得。是知善惡罪福果報。皆由心造。得與不得。速如影響。為什麼天童拈南泉意。直是針錐不得。情知不是這箇道理。陸亘問得週遮。南泉答得轉換。若道是世法。五經三史。還有這般說話麼。若道是佛法。三藏五乘。還有這般說話麼。雲巖洞山父子。以當家針線。番覆相成。天童以借功明位。借位明功。若合符節。道南泉意。直是針錐不得。萬松今欲結識。南泉以為當家不見。陸大夫問南泉和尚何姓。泉曰姓王。陸曰。王還有眷屬也無。泉曰。四臣不昧。陸曰。王居何位。泉曰。玉殿苔生。祇如天童。道直是針錐不得。還入宗旨也。無背風。無巧拙。雷火爍難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