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经典阅读(四年级上)
19088300000076

第76章 树木的花

[日本]清少纳言

树木的花是梅花最雅,不论是浓的淡的,红梅最好。樱花是花瓣大,叶色浓,树枝细,开着花方美。藤花是花形下垂,颜色美丽的开着为佳。水晶花的品格比较低,没有什么可取,但开着的时节很是好玩儿,而且听说有子规躲在树荫里,所以很有意思。在扫墓的归途,紫野附近一带的民家,杂木茂生的墙边,看见有一片雪白的水晶花开着很是有趣,好像是青色里衣的上面,穿着白的单袄的样子,非常的有意思。四月末到五月初,橘树的叶子浓青,花色纯白地开着,早晨刚下过雨,这个景致真是世间再也没有了。从花里边,果实像金黄的球似的显露出来,这样子并不下于为朝露所湿的樱花,而且橘花又说是与子规有关,这更不必多加称赞了。

梨花是让人扫兴的东西,近在眼前,平常也没有添在信外寄去的,所以大家看见有些女孩没有一点妩媚的颜面,便拿这花相比。的确,从花的颜色来说,是没有趣味的。但在唐士却将它当做了不得的好,作了好些诗文讲它的,那么这也必有道理吧。勉强注意去看,在那花瓣的尖端,有一点好玩儿的颜色,若有若无的存在。他们将杨贵妃对着玄宗皇帝的使者哭过的脸庞说成是“梨花一枝春带雨”,似乎不是随便说的。那么这也是很好的花,是别的花木所不能比拟的吧。

梧桐开着紫色的花,也是很有意思的,但是那叶子大而宽,样子不很好看,但是这与其他别的树木是不能并论的。再唐土说是有特别有名的鸟,要来停在这树上面,所以这也是与众不同的。况且有可以做琴,弹出各种的声音来,实在应该说是极好的。

树木的样子虽然难看,楝树的花却是很有趣的,像是枯槁了的树似的,开着很别致的花,而且一定开在端午节的前后,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事。

作者简介

清少纳言(965—1025年),一千多年前日本平安王朝时期的一位绝世才女,日本随笔文学开山之作《枕草子》的作者。

赏析感悟

作者是深得花之趣味的,向我们描述那些不起眼的树木的花,它们那么朴素,那么纯洁,各有各的神韵,各有各的趣味。读了这篇文章,你会觉得平凡同样是美丽的,平平淡淡才是真。文章语言质朴,平淡自然。

(特级教师张化万推荐评析)

名家·名篇·名句

曹文轩

人物简介

曹文轩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精擅儿童文学,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等。作品有长篇小说《草房子》等。

作家点评

带着水乡童年记忆的北大教授曹文轩,有着作家与学者的双重身份,用他的话表述是,“学术使我获得了无论做人还是作文都需要的一份静穆而神圣的理性。而创作是我在进行学术研究是依然保持了一份必要的点石成金的感悟和做人所必需的情趣”。

曹文轩是一位下定决心要用“从前”少年的故事来感动今天的孩子的作家。他的文学创作与理论话语形成了积极有效的互动,他的人文关怀和强大的学术背景使他的儿童文学创作有了更为深厚的基石,他成为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群里一颗耀眼的星。

名著介绍

《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自从1997年出版以来,《草房子》几乎每隔几个月就再版一次,被它感动的人群中,既有八九岁的孩子,也有七八十岁的老人。《草房子》曾获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

儿童文学评论家张美妮教授有一段很精彩的评述:“当我们一页页、一章章地读着这部小说时,闪耀在眼前的是一道道满盈爱心和可贵人格的光彩……小说感动了今天的读者,也将感动明天的读者。《草房子》是曹文轩追随永恒的一部力作。”

作品以曹文轩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素材,写了一个名叫桑桑的男孩。少年桑桑跟随父母来到父亲出任校长的油麻地小学读书。他是个喜欢“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的孩子,他为了让自己养的鸽子有个像样的家,就把家里用的碗柜改制成一所鸽舍;他看到渔船上的人用网捕鱼,就把家里的蚊帐剪开做成一张渔网,还真捕到了鱼;他在夏天里想到城里卖冰棍的人总将冰棍裹在棉套里,就突发奇想地在大热天里穿上棉衣棉裤……所有这些怪念头和行为,使桑桑性格中的聪明好奇、敢想、敢做、爱自我表现等特点充分表现了出来。

天生秃顶的秃鹤出于对尊严的执著坚守,而演出的令人发笑又令人心酸的悲喜剧;在孩子眼中显得扑朔迷离的少女纸月的身世之谜;令桑桑自疚不已而实际上注定难成正果的蒋老师与白雀姐的短暂爱情;从精神与物质的顶峰,猝然跌落到最底层的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的艰难历程;当校长的严父终于流露出来的舐犊之情和初涉人生的桑桑对生与死的最初体验……本书把主人公桑桑童年亲历的几个平常又动人的小故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真诚又富于诗意地歌颂了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情感,展示了富有独特风情的人生画卷。

《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它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遥远,想起浪漫的童话。当我们走近曹文轩为我们搭的《草房子》时,我们确实被这样一种气息所弥漫。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写了离我们已远去的小学生活,这种看似平常实则并不简单的生活,我们的时代未必经历过,但无疑我们都能体悟得到,那种发生在还未长大却向往长大的少男少女之间的纯真故事,有许多茫动,但也是必然。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经历,不幸少年与厄运抗争的悲怆,残疾少年对尊严的坚守,等等,在这所其实并不大的草房子里扑朔迷离地上演,给人感人心魄之感,有时甚至催人泪下。

名言名句

美是文学的基础,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是我们得以升华的动力。

美不但是文学审美,而且是生活中的真善美,是我们一生都要追求的目标。作为文学的审美,是评价文学作品的一个标准,就要给人美的享受。这句话,既体现了曹文轩教授的文学理论,也体现了他做人的价值追求,给我们很有价值的启示。

曹教授的创作,正实践了他的这一理论。比如代表作《草房子》,不但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美的环境,而且表现了人性美、结构美,等等,可谓是一本美的文学典范。

“怎样去感动今天,乃至将来的孩子?”

——选自《草房子》

面对今天因学业沉重,受信息浪潮包围而不堪重负、早熟的孩子们,儿童文学作家感到了一种无所适从的焦虑。然而,一批自觉担当“未来民族性格塑造者”的作家,还是试图通过自己的写作让今天的孩子为之动容,涤荡他们的情怀,曹文轩就是其中的一位。

“怎样去感动今天,乃至将来的孩子?”这一疑虑在曹文轩的笔下成功地演绎为坚定的自信,长篇小说《草房子》就是一个典型的文本。小说通过对成长和人性这两大主题的浪漫叙述,实现了作家“追随永恒”的目的。曹文轩运用清新典雅的文字,富有诗意地开始了他的故事。整部小说以善于异想天开、顽皮淘气的桑桑的成长为线索,但讲述的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故事,是一幅美丽得令人屏吸的人生画卷!小说最令人感动的是那种美感,这是少年成长小说中很罕见的一种美感,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浓浓的怀旧情结酿制出来的。不但感动了今天,也必将会感动将来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