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冈战斗全胜了。我们英勇的红军在伟大统帅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一举全歼了张辉瓒的第十八师师部和两个旅,俘敌9000余人,无一人一马漏网,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首次全胜。全军振奋,附近人民无不欢欣鼓舞。
这一次战前,我们鉴于文家市战斗中破坏了缴获的无线电台的教训,在命令中规定了注意事项,参谋处又专门发了通报。结果敌人的无线电队人员全部被我俘虏了,可是缴获的无线电仍然没有保存好,发报机受到破坏,只剩下一台收报机,我们就用它作为我军建立无线电通讯和技术侦察的基础。
东韶再捷
龙冈战斗结束后,我军立即在龙冈附近抓紧时间休整,并继续侦察敌情。休息了一天,第三天(1931年元旦)部队即移向小布一带,准备再打谭道源。第四天晚上得悉,谭道源师因张师惨败,惊慌失措,已向东逃窜,一部经源头,中村向南北坑败去,走在后面的敌军被我“二路军”(我军专门派出为迷惑敌人的部队)截击,缴获甚多。该敌主力则经南团向东韶逃去。他们希望逃到东韶,向毛炳文、许克祥靠拢。那知许师于龙冈战斗后即由洛口逃往头陂,与毛师靠拢。当时毛主席判断敌军有全线退去的模样,总部即于当夜10时下令,于翌晨追击东韶之敌,计划歼灭谭师于东韶附近,然后,次第消灭朱绍良所属之许(两团)、毛(两旅)两师,以树政治之声威。令红十二军任正面,经南团、林池向东韶逃敌攻击前进。令红三军团任左路,经陂头向东韶攻击前进。令红三军任右路,限于明天12时进至田营,以主力钳制洛口敌许师,阻其增援,以一部迂回东韶东端山下坪北端之高地,向东韶之敌攻击。红四军为总预备队。命令下达后,各军主动提早出发乘胜进军。上午,红十二军先头部队即与敌接战。我主力军陆续赶到,相继合围,各部向敌猛攻。这是龙冈战斗的第五天。谭师才到东韶,虽曾依山布防,但未及完成工事,次日我军即赶到。敌军闻张师惨败,已如惊弓之鸟,再经我猛攻,伤亡惨重,全线不支,谭道源率残部突围,向宜黄东南逃窜,逃回抚州。东韶一战,谭师溃不成军,我军歼敌数千,缴枪千余。5天打两仗,俘获一万余。毛、许两敌则在我进攻东韶时由头陂经广昌向南丰北逃。这样,就胜利地结束了第一次反“围剿”。
反攻胜利
龙冈战斗的全胜和东韶战斗的再捷,是战役进攻的胜利。也是战略反攻的胜利。第一次反“围剿”是我军由游击战争发展到正规战争这一伟大战略转变中,首次胜利的战役,特别是初战取得完全歼灭的胜利,创造了歼灭战的典型。战后毛主席在谈到龙冈全胜时说过:龙冈战斗打得很理想。第一次反“围剿”的第一仗,就把敌人全部歼灭,不走一兵一卒,这的确是战争史上少见的。主席还谈到太平天国打曾国藩时,有个打法叫“五瓣莲花抄尾阵”,还有个歌诀:第一句是“前面一支先扎定”,后面记不起了,只记得大意是左右两支兵包围敌人,另外一支兵迂回到敌后,截断敌人归路,这就叫抄尾,还有一支兵为预备队。我们这次打法,是四面包围敌人,务求全歼,主力用在迂回敌后,从后面打,以求速决,就是少了一个预备队。然而我们打得更出色,更理想,胜利也更大。
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大灭了敌人威风,大长了我军志气,大大提高了红军的政治声威和全军官兵的斗志,大大鼓舞了赣南、闽西的广大工农群众,提高了广大群众对红军支援的积极性,牢固地树立了毛主席领导的权威,就是过去反过毛主席正确领导的人,也不得不表示拥护和服从指挥了。而这一领导权威的确立,是尔后二、三次“围剿”以及打漳州,打水口,打宜黄、乐安等胜利的很重要因素。
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是毛主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战胜“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结果,不战胜立三路线就没有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在伟大的战略转变四个月的曲折、激烈斗争中,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站在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上,高瞻远瞩,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冷静地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和当时的形势,深思熟虑算无遗策地考虑了整个战略行动方针,从一开始就抵制了立三路线,既坚持了马列主义的正确原则,又不破坏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以理服人,善于引导,取得路线斗争胜利,从而取得战略反攻中光辉胜利。
“四中全会代表团”是王明路线进到中央红区的先遣队,一到中央红区,不调查,不研究,哇啦哇啦,东也批评,西也指责。他们把持了红区中央局,硬说:“从汀州会议起,前委就接受了立三路线,放弃了巩固红区的工作,采取了冒险路线,去向大城市进攻”。这显然进歪曲事实、颠倒是非的错误说法。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实践证明了毛主席领导的路线是正确的。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第一次反“围剿”战役的特点是:一、创造性地提出“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把敌人诱到我革命根据地内打,以便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二、坚持慎重初战,没有准备好不打,没有把握不打;三、坚持打运动战,坚持打运动中之敌;四、坚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作战方式是四面包围敌人,主力从敌之侧后攻击。
红军从游击战向运动战的伟大战略转变和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史上最早放出灿烂的光芒。
红军取得龙冈、东韶战役进攻胜利后,完成了战略反攻的胜利,转入战略进攻,向乐安、永丰、南丰、宜黄、建宁、黎川、宁化之线以南以西地区,展开进攻,摧毁了一批地主武装盘踞的土围子,扩大了拥有数十万群众的新解放区,对巩固和扩大中央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战略进攻时间不长,不到三个月,接着就准备对付敌人的第二次“围剿”,毛主席在《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写道:“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郭化若)
“横扫千军如卷席”
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震动了全国。在敌人方面,由于第一次“围剿”的惨败,特别是张辉瓒率领的第十八师(欠一个旅留东固未东来)被我全歼于龙冈,张被俘,后来又被受他蹂躏的东固人民处决,谭道源和第五十师又遭到我军歼灭性打击,不但使敌军士气低落,军心恐慌,而且也使敌军高级将领莫不个个惊心,人人丧胆。听到红军,则谈虎色变;窜进红区,则草木皆兵。在我们方面一片欢腾。毛主席提出的诱敌深入,待其公散疲惫,然后进行战略反攻、各个击破的伟大战略方针,已为广大军民所理解和接受,统帅的威信空前提高。红军将士反“围剿”胜利信心百倍,勇气冲天。根据地广大群众喜笑颜开,摩拳擦掌,积极准备粉碎敌人的下一次“围剿”。地方武装对封锁消息、袭扰敌人,更有经验,更有信心。地方党政机关坚壁清野、支援战争情绪更高,组织更好,办法更多。
粉碎敌人第一次“围剿”胜利后,毛主席回到小布开会总结经验,同时作战略进攻的部署。分兵发动群众,恢复并加强地方武装,广泛组织赤卫军,拔除地主武装盘踞的土围子,建立基层工农政权,建立和整顿地方党的组织,重新解放了瑞金县城,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所有这些,都为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二十万军重入赣”
蒋介石经过第一次惨败后,贼心不死,仍然狂妄叫嚣“3个月内消灭共军”。1931年2月,蒋介石命令其手下第一员大将、伪军政部长何应钦组织南昌行营,由何任行营主任,兼代伪陆海空军总司令,发动并指挥第二次反革命“围剿”。何应钦鉴于第一次“围剿”长驱直入招致失败的教训,改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方针。这次敌人兵力增加了一倍,由10万人增到20万人,战略上仍然是外线的战略进攻,分进合击;不过作战指导要领,则由两个“猛”字退到两个“稳”字。另一方面,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断绝一切物资运入革命根据地。
到3月中旬末,我们了解到的敌人兵力部署是:蒋光鼐、蔡廷锴的第十九路军(蒋不到前线,由蔡代)两个师到兴国;另外准备新拼凑第七十八师,在吉安筹建中;其后方三十四旅和六十一师一个团留守赣州。王金钰的的第五路军五个师,第二十八师公秉藩、第四十七师王金钰兼、第四十三师郭华宗、第五十四师郝梦麟,进到吉安、吉水、永丰一带;其后方有罗霖的第七十七师,分布在泰和及吉安西至安福之间地区,担任守备和“清剿”。孙连仲的第二十六路军两个师,第二十五师孙兼,进至宜黄,第二十七师高树勋进至乐安地区;其后方以骑兵第四师分布在宜黄、抚州、樟树地区,担任维护后方交通。朱绍良的第八路军三个师,第五师胡祖玉(四个团)、第八师毛炳文、第二十四师许克祥进至南丰及其附近地区;其后方由分布于南丰、南城、黎川地区的新编第十三师维护。第五十六师刘和鼎仍在福建建宁(一说集结于安远,拟向建宁前进中),尚未进入江西。这样,从赣江一直延伸到福建建宁,构成了一条800里长没有完全连接的弧形阵线。此个,在福建还有新编第四旅出宁化,新二师之一旅出连城、汀州,第四十九师张贞部出上杭、武平。在广东,则有第六十二师出蕉岭。伪南昌行营直辖的第五十二师,分布在江西之清江、新干、峡江到阜田一带。蒋介石虽经一次失败,但还看不起红军,又因新军阀之间矛盾尖锐,他还舍不得拿出、一时也拿不出自己的嫡系中部队来打。这次“围剿”的军队仍然全是杂牌军。其中以蒋、蔡的十九路军(广东军队)、孙连仲的二十六军(西北军)和朱绍良的八路军为最强或较强,其余较弱。王金钰的第五路军,师数最多,但从北方新到,表现恐惧。这些反动军队离开南昌很快,而进入红区后前进却很慢。一进入红区边境,就到处做工事,步步为营,不但稳扎而且稳进,甚至蹀躞徘徊,害怕前进。
反“围剿”进入准备阶段
在查明敌军第二次“围剿”已经开始的基本情况后,我军立即进入反“围剿”的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首要问题是“红军的准备退却”,在退却中集中红军主力。为了及早准备,使我方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得到敌军围剿的消息后,红一方面军总部于1931年3月23日立即下令红军主力,脱离与敌接触,由根据地北沿向南移动,即由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以南地区,南移到广昌、壬田(瑞金城北)、宁都地区。并派出部队到兴国周围,监视袭扰敌第十九路军。由广西左、右江转战千里的红七军,这时也到达湘赣边根据地和上犹、崇义地区。
“政治动员是反‘围剿’斗争中第一个重要问题。”3月20日,总政治部下达了由毛委员签署和第二次反“围剿”政治动员令,并先后颁发了宣传提纲、口号等。各军召开了政治工作会议,同驻地群众一起开了誓师大会,各师召开了士兵大会。
军事上也作了准备。各军、师先后召开了参谋会议、“副官”会议(当时红军中尚残存有“副官”这一职称)、军医会议等,总结经验,研究改善各项作战的保障工作,主要是:战时参谋工作、大行李指挥、给养、战俘和收容和清理(包括清理和争取医务人员和无线电技术人员)、战利品特别是药品的搜集、处置和保管等,也讨论和布置了战前练兵。
在地方上,各级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都广泛地进行了政治动员,讨论了支援战争的意义,提高胜利信心。与此同时,加强参战的组织工作,进行坚壁清野,组织慰问团,成立担架队、运输队、交通队、向导队、宣传队(写对敌军士兵宣传的标语传单)和俘虏收容所。在毛委员亲自关怀和指导下,红一方面军还召开地主武装和赤卫军工作会议,讨论和规定了地方武装的任务、编制、训练和战术等等。为了统一指挥全区,(包括赣江两岸)的游击战争,建立了东、西、南、北中五个指挥部,划分了十个游击区,并区分了他们的作战方向和任务,要求各区以独立师、团、营为骨干,领导赤卫军开展游击战争,以配合红军主力作战。毛委员还在百忙中亲自指示草拟了一个关于游击战的通令,提出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和盲敌等十项办法,通令拟好后经毛主席亲自修改于3月7日发出。
第二次反“围剿”的准备工作,比第一次做得更充分,全区军民战斗意志高昂,满怀胜利的信心,真是一切具备,只等反攻时期的到来。
王明路线进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