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碑传选集
18957900000111

第111章 陈宏谋(1)

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傅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陈文恭公宏谋墓志铭

东阁大学士陈文恭公传

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傅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陈文恭公宏谋墓志铭

彭启丰

稽古三代忠贞笃棐之臣,罔不终始典学,懋明厥德;用能左右宣力,允孚于万民。自秦以降,法令滋章。当涂之士苟合时变,诗、书所陈,动谓迂阔,本末横分、内外决裂,学失其统而人才坏,毒流于民;非一日之故也。圣皇御世,大道重光,二、三大臣往往能古训是式,以忠实心达于政事,赞太平之功;兹非所谓咸有一德者与!临桂陈文恭公当今皇帝时任节钺最久,已而入相;当世士大夫盖莫不推公之学,以为有古大臣风。公固未尝以学自名,而人之推公者,觇于其政而知之也。公以雍正元年举乡试第一,成进士,选庶吉士。明年,授检讨,迁吏部验封司郎中,摄文选、考功两司,公正有声。七年,迁浙江道监察御史。在台中所陈奏,务持大体。监生旧有考职之例,试者多属人为代;世宗知其弊,敕令自首,而州、县吏胥藉是为扰害。公请止禁其将来,而免其自首;上召见,征诘再三,公申论甚晰,乃退。寻允公奏,上以是知公,命以御史知扬州府,得便宜奏事。已而丁父忧,上官留之,辞不许。旋授江南驿盐道,仍带御史衔,摄安徽布政使。又丁母忧,奉命留任;因乞假归葬。十一年,授云南布政使。乾隆元年,以吏议降三级,授直隶天津河道。五年,迁江苏按察使。明年,授江西布政使。甫到官,迁甘肃巡抚;未行,调江西。八年,调陕西。十一年,调江苏;寻调湖北,入觐。时川陕总督庆福征瞻对,陈奏军事多隐蔽;惧公发之,乃劾公十二罪。部议落职;上原公,命留任。明年,再调陕西,权陕甘总督。十五年,授兵部侍郎,仍留巡抚任。其冬,入觐。会河决阳武,上命公权河南巡抚;往来河堤,塞决口。十七年,调福建。十九年,复调陕西。明年,调甘肃,再调湖南。二十一年,又改西安。明年,调江苏。已而,迁两广总督;疏辞,不许。二十三年,以总督衔还江苏巡抚任,加太子太傅。明年,以捕蝗案,削总督衔。二十七年,以失察浒墅关奸胥,部议落职;上命留任。寻复调湖南,权两湖总督。明年,迁兵部尚书;入京,改吏部。公在外三十余年,历省十有二、历任二十有一;所至之处,无问久暂,必究悉于人心、风俗之得失及利害之当兴革者,筹其先后,以次图之。每有兴作,人多以为难成;既而辄就理。或当更代,即以闻于朝,责成受事者。其察吏甚严,然所举劾必择其尤不肖者一、二人;他吏率檩檩就法,惟恐及己。公之学,以「不欺」为本。与人言政,辄引之于学;以为仕即学也,尽吾心焉而已。故其所施于国家上下之际者,务各得其理,人咸安之。

在扬州,以廉、惠为治。淮、扬被水,民多流移,公奏请民所过处官给口粮,护送回乡里,得补入赈册;报可。造狱舍,置田以益囚粮。先是,盐使者令淮商于税额外岁输银助国用,自雍正元年始,积数十万,注册报部;然实不以时纳。及奉部檄移取,始行追征。公言『新旧相仍,亏欠日积。请自今停输助之款,以恤商人』!顷之,诏如公请。

在云南,时方用师猓夷,运粮者苦道远;公改为短运、递运法,民便之。山有铜厂,向召民开矿,以资鼓铸;后民苦厂官烦苛、工费薄,遂相戒不前。公请量加工费,除抽课外,听得自卖矿铜;民争趋之。已而更凿新矿,铜日盛;遂罢买洋铜之令。立义学七百余所,刻「孝经」、「小学」及所辑「纲监」、「大学衍义」诸书,颁行各学;令苗民得入义学,教之书,俾通文告。其后边人及苗民多能读书、取科第,公之教也。

初,公之葬亲归也,奏广西垦荒之弊。时外吏多以劝垦为功;广西报垦者少,巡抚金鉷请令罪废职官及外省官生垦田报部,以额税抵银得官。于是贪利者多与有司相结,按额荒册责民报垦,给之工本,即以为己功;又访民间田浮于税者,冒为新垦起科,报部多得官去。报者至十余万亩,然田不增而赋日益,民甚病之。公目睹其弊,奏请罢前例;世宗命言之督臣尹公继善分条定议,会抚臣勘验虚实。今上初元,公恐抚臣尚护前失,再上奏,言『有司劝民报垦,百无一实。又粤地硗薄,一年耕必以两年息地力;计田三、四亩,始抵膏腴一亩之利。若听其冒垦,势不能支,民必流散。请将报垦抵捐之田尽数豁除,不烦再勘,惟民之愿,自垦者听之』。敕部密议。而抚臣申辨至再,公复极论其非是;上以公粤人,累陈粤事,恐启挟持有司之渐,因有天津之命。既广督杨公超曾与新抚杨公锡绂会奏豁除抵捐之田,一如公请。

公在天津,访求水利,时乘小舟沿河上下;尝曰:『老河兵,是吾师也』。河问、沧、景诸州最洼下,恃堤防为卫;公相其夷险,筑遥堤、月堤、缕堤,又行放淤之法,泛水盛涨,多挟沙而行,导之由左口入堤停水沈沙,复放水从右口出。如是者数四,洼地悉平满,成膏壤。又计北河全势,议浚黄河故道,多开沟渠,俾水归于河、河归于海,庶久远无患害;司河者以费烦,寝其议。

为江苏按察,设弭盗之法,重诬良之令,严禁亲丧不葬及火焚亲柩者。

在江西,岁饥,粜常平仓粟,令富人毋遏籴;遣官籴于楚,且招川、湖之商人各载米至;更设厂赈粥。发帑修城垣、筑堰埭,令民就食于工。其他在陕、广诸省,遇荒岁酌盈剂虚,以济民食;多此类也。

南昌城南罗丝港为赣水所趋,善冲突;建石堤御之。左蠡、朱矶当众水之冲,往往泛滥为灾;亦筑堤百丈,水患稍平。江西居人族大者多立宗祠,置公田以通有无;然好讼,费皆出于公田。公仿「吕氏乡约」,令各举贤者为族正,平其斗争,导以礼法。

治陕西,尤以农桑为先务。陕西本古蚕桑地,近世渐废弃,布帛皆资东南诸省。公立蚕局,募江、浙间善蚕织者导之,令民种桑、养蚕;不能自织者,卖丝于官。顷之,利渐着,西安、华州织缣充岁贡。又劝民养山蚕、种山薯,俭岁以充食。又修治渠泉,制水车,教民戽水之法;凿井二万八千八百有奇,旱岁得以溉田。

河南归德地洼下,与宿迁为邻,故有巴沟以通下流;久之淤塞。公在河南,疏巴沟,归德赖之。

既至福建,值米贵,内地俱仰食台湾,商人自台来者,例一舟不得过六十石,关吏因而厉之。公请弛禁以便民,从之。

在湖南,岁大熟;适江南饥,公请发滨水仓榖二十万石以济之,买民间榖归之仓。又招民垦云龙山下荒地,禁洞庭居人壅水为田以宽湖流,水不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