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甘肃江河地理名录
18794700000015

第15章 疏勒河

疏勒河水系位于走廊西部,由白杨河、石油河、疏勒河(昌马河)、踏实河(榆林河)、党河等组成。疏勒河干流发源于祁连山中岗格尔肖合力岭,与讨赖河、大通河、布哈河源头相邻。上游汇讨赖南山南坡及疏勒南山北坡诸冰川支流,经疏勒峡入昌马盆地,会小昌马河,继续北流穿昌马峡至昌马大坝进入走廊平原,此段河流亦称昌马河。玉门镇以下称疏勒河,经黄闸湾改向西流。公元1734年安西兵备道王金臣为解决安西一带农田灌溉水源不足,在黄闸湾到蘑菇滩间的饮马场草滩上,修了一条长30公里的“皇渠”,截引北湖一带泉水入三道沟,西流灌安西附近的农田。疏勒河经瓜州区城北和西湖,至土窑墩纳党河后注入尾闾哈拉湖。哈拉湖以西234公里便是新疆罗布泊。哈拉湖现已干涸,成为一片盐碱滩。疏勒河水系支流白杨河、石油河、踏实河、党河、安南坝河等已经不汇入干流。疏勒河水系河川径流量15.48亿立方米,其中昌马河9.94亿立方米,党河4.53亿立方米,两河水量占水系总水量的82%。

疏勒河水系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水系最西边的一支,上游昌马盆地河段称昌马河,中下游又称卜吉尔川、布隆吉尔河。“疏勒”系蒙语“多水草”之意,汉时称“南籍端水”,又称“冥水”。疏勒河洪积冲积扇北部细土平原中露头泉水形成的沼泽地,汉时称冥泽,冥泽南设有敦煌郡的渊泉县。唐时称冥泽为大泽。清初编制的地图上,在这片沼泽地的东部有青山湖、布鲁湖的名称,是过去冥泽、大泽的一部分。

疏勒河流域现有灌溉面积10.4万公顷,水资源引用率77%,净利用率47%,水资源开发潜力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甘肃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在昌马峡兴建昌马大型水库和一系列灌排渠沟系统,完成后新增灌溉面积2.2万公顷,安置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和南部高寒贫困地区移民7.5万人。

第一节 概况

1.河流及名称

疏勒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部,东起嘉峪关的讨赖南山与讨赖河分界,西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边界,南依祁连山与青海相隔,北与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总面积5.62万平方公里。疏勒河水系包括白杨河、石油河(赤金河)、疏勒河干流(昌马河)、榆林河(踏实河)、党河、敦煌南湖4泉水沟(大泉、红山口、山水沟、西头沟)、崔木土沟、多坝沟、八龙沟、安南坝河等。其中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6条。

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中的刚尔肖合力岭,与青海省的大通河、布哈河源头相邻。上游汇讨赖南山南坡和疏勒山北坡的诸冰川支流,西北向流经疏勒峡、纳柳沟、柳沟峡,在花儿地、硫黄矿一带折向北流,入昌马堡盆地称昌马河,会小昌马河,出昌马峡进入走廊平原。河道纵穿山前冲积扇北流至细土平原,至黄闸湾折向西流,两侧除泉水和地下回归水补给外,没有支流汇入。东流经双塔水库流入安西-敦煌盆地,在土窑子墩左纳党河后西流至哈拉湖而全部消失。疏勒河干流从源头到尾闾哈拉湖全长861公里,流域面积7.59万平方公里。历史上疏勒河曾东流到哈拉湖以东131公里的哈拉齐,最早可能注入过罗布泊。

疏勒河流域可分为南部祁连山褶皱带、北部的马鬃山断块带、中部的河西走廊凹陷带三个地貌单元。南部祁连山主要山峰都在4000米以上,雪线以上终年积雪,有现代冰川分布,降水较多,植被良好,是水资源产流区;北部马鬃山由数列低山残丘组成,海拔多在1400~2400米之间,地势北高南低,气候干燥,风力剥蚀严重,山麓岩石裸露,植被稀少;中部走廊平原区分为中游洪积冲积扇和下游冲积湖积平原以及北山南麓戈壁平原三个地貌单元。

疏勒河流域位于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空气干燥,是我国极度干旱地区之一。南部祁连山区,地势高寒,属高寒半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2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低于2℃;中部走廊平原区和北部马鬃山残丘低山区属温带或暖温带干旱区,年平均气温7℃~9℃,降水量36~63.4毫米,蒸发量1500~2500毫米,日照3000~3300小时,昼夜温差13~17℃,年积温高达2900℃~3600℃,是“无灌溉就无农业”的地区。中部走廊平原区具备水利和土壤的灌溉条件下,适宜于种植小麦、玉米、甜菜、胡麻、瓜类、啤酒花、棉花等作物;而北部马鬃山区则是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本地区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干热风、大风、沙尘暴、低温、霜冻等。

疏勒河干流分别以昌马峡(昌马水库)和双塔水库为界点区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段全部在山区,长度346公里,是水资源产流区;中游段在山前冲积扇和细土平原,长度129公里,地表径流在此段被灌区引灌和强烈下渗,补给了地下水,只有洪水季节多余径流可沿河沟下泄,到细土平原地下水出露补给河流,直达双塔水库,水库水源来自地下水和灌溉回归水,此段是径流利用区;下游自双塔水库以下到尾闾湖哈拉湖,长度190公里,水量全部被灌区利用和消耗于湿地的蒸发,是径流利用和消失区。

大气降水是流域水资源的总补给源,冰川融水亦是冬春凝结、夏秋消融的可恢复的那部分,也是大气降水补给。疏勒河流域年降水总量136亿立方米,其中70%在上游山区。疏勒河干流地表水资源以昌马峡为代表,多年平均径流量10.2亿立方米,是全河段的最大值。上游源头区有冰川582条,冰川面积568.31平方公里,冰川储水量327.23亿立方米,年消融量3.30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量的32.5%。疏勒河中下游是良好的地下水储水盆地,有比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量,但90%以上是地表水的重复量。

疏勒河流域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但绝大部分为山地、戈壁和沙漠,宜垦荒地8.7万公顷,若具备水资源条件,可以开垦利用。但荒地中大部分是盐碱地,占可垦面积的70%以上。必须经过排水洗盐改良土壤后,才可以农用。

疏勒河流域植被分布的垂直和水平分带性十分明显。祁连山区主要分布半灌木高寒荒漠草原植被;走廊平原区主要分布有由胡杨为主的乔木和以红柳、毛柳为主的灌木组成的森林植被;耕地中的防护林和农作物及田间杂草组成的农业绿洲植被、泉眼周围小面积分布的沼泽植被、广泛分布于绿洲荒地中的草甸植被以及分布于绿洲周围和沙漠戈壁上的荒漠植被。其中,农业绿洲植被已成为走廊区的重要植被生态系统。

本流域行政划属甘肃省酒泉市的玉门、瓜州、敦煌、肃北、阿克塞5县市以及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一部分,2000年人口41.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55万人,非农业人口17.44万人。

2.水文特性

疏勒河干流设有昌马堡和潘家庄两个水文站,对疏勒河的水情进行监测。昌马堡水文站设站于1944年4月1日,属国家重要水文站、中央报汛站、省级水质监测站和大河控制站。地处甘肃省玉门市昌马乡东湾村。位于东经96°51′,北纬39°49′。测站以上集水面积10961平方公里,至河源头河长270公里,四周为戈壁滩。从1957年至2006年的径流变化看,昌马堡水文站天然来水量为增加的趋势,年际之间变幅不大。最小年径流量5.968亿立方米发生在1976年,最大年径流量16.03亿立方米发生在2002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极不均衡,6~10月径流量占年总量的74%,其余月径流量占年总量的26%。一般最小径流出现在1月。

潘家庄水文站设站于1958年3月1日,属省级重要水文站、省级报汛站、省级水质监测站和大河控制站。地处甘肃省瓜州县布隆吉乡,位于东经96°31′,北纬40°33′。测站以上集水面积18496平方公里,至河流源头河长410公里。从1960年至2006年的径流变化看,总体上天然来水量为平缓的趋势,年际之间变幅不大。最小年径流量1.677亿立方米发生在1992年,最大年径流量4.170亿立方米发生在1981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受农业灌溉等用水的影响相对比较均衡,7、8两月径流量较大,6月和10月较小。非汛期水量主要来源于上游的农业灌溉水经过地下回归为地表水,使汛期和非汛期的比例相近。

第二节 河流考证

疏勒河干流出昌马峡后形成的洪积冲积扇,是河西走廊最大、最完整的冲积扇,东起巩昌河西至锁阳城。扇形地没有固定河道,河水东西任意摆动。据历史记载和人类活动遗迹观察,自汉朝到西夏其间,河流主要摆动在兔葫芦到锁阳城之间,汉时的冥安县、晋以后的晋昌郡、唐时的瓜州、西夏时的平西军司都设在这一带,古代耕地和渠道尚有遗迹可寻,现已变成风蚀地和流沙滩。公元1291年嘉峪关外汉民移入关内,一直到清朝初年的四百多年间,关外主要是蒙、维游牧民族,农业荒废,河流摆动不受人为影响,逐渐向东摆流,三、四、五、六、七、八、九道沟等,可能在这时形成。清初关外的维吾尔族全部迁回新疆,汉民复移入关外,开始农业生产。当时安西城附近因为灌溉用水不足,安西兵备道王金臣,在黄闸湾至蘑菇滩之间,开渠截引饮马场一带泉水,同时在玉门镇、三道沟一带进行垦殖。为解决玉门、安西两县灌溉用水问题,在昌马大坝筑坝分水,自此以后,河水东摆到城河(头道沟)、巩昌河。向三道沟流淌的叫安西河,向玉门镇流淌的叫玉门河。1958年昌马总干渠建成后,河水漫流在三道沟至十道沟之间,城河、巩昌河断流。

疏勒河在昌马扇形地上漫流有三个出口:一是向东经干峡、盐池峡(在四墩山南)、红山峡(在四墩山北)而入黄花盆地,现在的饮马农场、黄花农场一带的泉水和排水,顺石河东流入干海子;清朝饮马农场未开垦时,三道沟以东的泉水都流向花海盆地,水量大,所以青山一带有青山湖和布鲁湖,花海也是较大湖泊。二是向北流再折向西流,经乱山子而入安西-敦煌盆地,更西流纳党河,入哈拉诺尔(哈拉湖),再西流经玉门关入哈拉齐,没于库木塔格沙漠。三是向西经截山子南麓西流,纳榆林河,经芦草沟峡,入安西-敦煌盆地,再西北流,纳党河,更西流经哈拉湖到哈拉齐。现在有所不同:城河以东、疏勒河以北(饮马场段)的泉水和灌溉退水,都汇流于石河向东流入花海盆地的干海子,1988年入海水量达3400万立方米;城河以西、兔葫芦以东、疏勒河以南的山、泉水经乱山子(双塔堡水库)入下游,经西湖而没于敦煌北湖一带,很少有水流入哈拉湖;兔葫芦以西、锁阳城以北的南北桥子泉水,顺截山子南麓黄水沟出芦草沟峡,入白旗堡滩。

昌马冲积扇南部是广阔的砾石平原,北缘为宽10~20公里的细土平原。当疏勒河主流经南北桥子向芦草沟峡出流期,兔葫芦以东是水草沼泽平原,即是汉冥泽、唐大泽的地区。沼泽地上有宽浅的古河槽,汇集泉水,东流出红山峡,西流出乱山子。疏勒河主流东摆以后,蘑菇台以西,顺北戈壁南缘形成疏勒河主河槽,并冲深乱山子峡口,向上游侵蚀。东西向河槽冲深后,给南北向沟道的冲刷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多次洪水冲刷,很快形成了三道沟到十道沟之间的南北向沟道,把一个完整、丰美的水草平原切割成南北条块,沟道深4~10米,宽度10米到数百米。沟道有利排水,两岸一定范围内地下水位下降,植被死亡,土地风蚀,形成了小片沙丘。

第三节 白杨河

白杨河发源于祁连山吊大坂沟天宝窗子冰川,有石墩子河、红石拉排沟、吊大坂沟、西水峡沟等支流汇入。全长143公里,流域面积23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51立方米每秒,年径流量0.48亿立方米,落差400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0.59万千瓦,已规划开发水电站2座,总装机0.42万千瓦。

流域内多河谷山丘和戈壁滩,植被稀少,气候干燥,是甘肃省典型的干旱区域。年均气温6.5℃,多年平均降水量74.1毫米。粮食作物以大麦、小麦、玉米为主,树种有白杨、榆树、胡杨、沙枣等,并伴有红柳、山刺梅等较耐旱灌木,适宜胡麻、洋葱、甜菜、孜然、蔬菜等经济作物生长。

白杨河是疏勒河水系最东侧支流。出山后流经清泉乡白杨村、骟马城等地,渗入戈壁。史籍所云的石漆、石脂水之一即指此河,东汉延寿县即位于此河一带。《明一统志》中“石油出肃州南山”、《肃镇志》中“嘉峪关西有石漆”等皆指此河与石油河。清雍正十三年,惠回堡、火烧沟一带始开垦耕地,河流下游的清泉乡有著名的火烧沟古文化遗址、伊斯兰教朝拜圣地吾艾斯拱北、玫瑰沟度假村等10余个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

第四节 石油河

石油河发源于祁连山区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分水梁山及海拔5010米的石油河脑和海拔4924米的雅儿河脑,原玉门市区(老君庙)以上干流长80公里,在上赤金分成小石河子、东河、西河、清水河等数条河流;在下赤金堡又称赤金河。石油河全长220公里,流域面积65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86立方米每秒,年径流量0.28亿立方米,落差795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0.9万千瓦。石油河是老君庙区和石油矿区的工业和生活用水水源地。

流域内南北部为祁连山和宽台山,两山之间为中部走廊绿洲区,山前为戈壁滩,植被稀少,气候干燥,年均降雨量197.9毫米,年均气温6.5℃。灌区粮食作物以玉米、大麦、小麦为主,树种有白杨、榆树、沙枣、红柳等,适宜胡麻、洋葱、甜菜、孜然、蔬菜等经济作物生长。

石油河是疏勒河水系东侧支流之一,西邻昌马河,东邻白杨河。史籍所云的石漆、石脂水也指此河。东汉延寿县位于此河与白杨河一带。《明一统志》中“石油出肃州南山”、《肃镇志》中“嘉峪关西有石漆”等皆指此河与白杨河。同治元年(1862)赤金人在鸦儿河畔,掘坑取石油,用于点灯、膏车,并称此为石油河。

赤金河是石油河下游的称谓,坐落在层峦叠嶂的赤金峡和水足草丰的赤金湖之间,兰新铁路和312国道横穿而过,为玉门市下赤金片和花海片灌溉用水来源。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赤金堡即为酒泉郡玉门县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康熙西征噶尔丹后返回此地建城并御赐“赤金”,由军屯改为民屯。境内有建于隋唐年间的红山寺,曾是河西走廊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是玉门唯一的佛教活动场所。红柳湾硅化木群,形成于一亿两千五百万年前,硅化木千异百态,现被批准为甘肃地质公园。

赤金河自赤花大闸起由南向北经赤金堡至赤金桥以下进入峡谷及赤金峡水库,通过天津卫出谷,流经花海灌区至北石河入干海子,流域面积103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6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3803亿立方米,落差380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0.94万千瓦,已建成电站1座,总装机容量950千瓦。

白杨河设有玉门市水文站。玉门市水文站设站于1977年7月1日,属省级重要水文站、中央报汛站、省级水质监测站和区域代表站。地处甘肃省玉门市老君庙油矿,位于东经97°33′,北纬39°47′,测站以上集水面积656平方公里。水文测验主要包括水位、流量、降水、水质、蒸发、冰情、水温等项目。从1978年至2006年的径流变化看,总体上天然来水量为平缓的趋势,年际之间变幅不大。最小年径流量0.118亿立方米发生在1997年,最大年径流量0.529亿立方米发生在1982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极不均衡,5~9月径流量占年总量的88%,其余月径流量占年总量的12%。一般最小径流出现在1月。

第五节 踏实河与野马河

踏实河因流经踏实城而得名,又名榆林河,因蘑菇台以上河谷中多榆树而名之。踏实河有发源于野马山东端的公岔河、大黑沟、虎洞沟等支流,主流为公岔河。各沟道出山后流入石包城盆地,流经各自山口冲积扇时全部渗入地下,到石包城附近复以泉水形式出露地表,形成泉水河道,继续北流出上水峡口,纳东西横八郎沟,再北流穿行于砾石峡谷中,至蘑菇台入南截山峡谷,出下水峡口,而入玉门-踏实盆地,再北流经踏实城西,至截子山南边,与东来的南、北桥子泉水汇流成黄水沟,沿截山子南麓西流出芦草沟峡,入白旗堡滩。踏实河出下水峡口后,形成东到槽子沿,西至老师图的洪积冲积扇,踏实城就建在这冲积扇上。汉代广至县、唐代长乐县均在这扇形地域上(今破城子)。疏勒河西流出芦草沟峡时,踏实河为疏勒河一条支流,疏勒河改流乱山子后,两河互不相连,踏实河成为独立河流。

踏实河下水峡口(榆林河水库)以上流域面积2800平方公里。从公岔河源头到芦草沟峡口公路桥,河道全长180公里。踏实河水源主要为石包城附近的泉水补给,多年平均径流量0.65亿立方米。

野马河自发源地以间歇性河流或地下潜流自东南向西北流动,行进在野马山和野马南山之间的高山草甸地带。行75公里成明流折向西流,续行50公里至大红泉、小红泉附近又成潜流,行30公里绕出野马南山到大别盖以下汇入党河,全长155公里。野马河流域面积5687平方公里。

野马河是党河的支流,位于党河干流北侧、夹于野马山和野马南山之间,古称渥洼水,《史记·乐书》:“常得神马,渥洼水中。”源出野马南山脉、海拔4469米音德尔达坂,西北流消没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中部地带。上游为间歇性河道,中、下游两侧为沙洲。支流短小,水源贫乏。

第六节 党河

1.概况

党河发源于祁连山西端,由两条支流汇集而成。南源巴音泽尔肯郭勒,发源于党河南山的巴音泽尔肯乌勒,河源高程4657米;北源克腾高勒,发源于疏勒南山的宰力木克,河源高程4657米。两支流西流至盐池湾以上汇合后称党河。党河继续西北流,经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党河水库、敦煌市城区,于土窑墩汇入疏勒河,全长480公里,流域面积18424万平方公里。

党河是疏勒河水系最西端支流,古名氐置水,《汉书·地理志》:“龙勒县有氐置水,出南羌中,北流入泽,灌农田。”

党河流域地貌分为上游祁连山区,中游沙漠戈壁区和下游走廊平原区。从河源至水峡口是上游祁连山区,主河道长220公里,地形高亢,山顶终年积雪,有冰川分布,是流域产流区。此区域河床由沙砾石组成,部分河段径流潜入地下,下行一程后又成泉水出露,成水草丰美的高山草原,如月牙湖一带。党河上游水系发育,支流较多,除野马河较大外,其余皆为细小溪流。党河出水峡口北流90公里出龙勒山至党河口,为中游,河道穿行于沙漠戈壁区,水量损失较大,党河口建有党河水库。党河口至土窑子墩为下游走廊平原区,河道流程80公里。由于党河水库的拦蓄作用,平时河道无水,汛期水库弃水才经敦煌市城区、黄墩城、土窑墩而汇入疏勒河故道。

党河径流由降雨和冰川融水组成,多年平均径流量3.16亿立方米。上游源头区有冰川308条,面积323.66平方公里,冰川储量111.236亿立方米,年消融量1.23亿立方米,占年径流量的38.9%。

党河流域上中下游气候条件差异很大。上游高寒阴湿,以处于上中游边缘地的肃北县城党城湾为代表,年均气温6.3℃,极端最高气温34.6℃,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5.1℃,年降水量145.3毫米,蒸发量1227.9毫米,日照时数3128小时。处于下游的敦煌市城区,年均气温9.3℃,极端最高气温44.1℃,年降水量39.9毫米,蒸发量2495.2毫米,日照时数3246.7小时。

党河流域涵盖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敦煌市。肃北县是个牧业县,在本流域有1镇4乡1牧场,总人口9222人,有灌溉农田1867公顷,地区生产总值1.91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539元。敦煌市是个农业经济和旅游业发达县级市,流域内有人口9.24万人,灌溉农田2.6万公顷,地区生产总值1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603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893元。

党河上源克腾高勒和巴音泽尔肯郭勒自发源地分别向西北流动,均为沙砾石河床,河水强烈下渗,至乌兰瑶洞复以泉水出露,行108公里至盐池湾上端汇合,并接纳许多小沟溪。汇合后即流淌在野马南山和党河南山之间的海拔高程在3500米左右的高山草甸地带,行92公里到大别盖,野马河自右侧穿出野马南山汇入,是党河唯一较大支流。大小别盖之间又有大量泉水出露,形成沼泽湿地。再东北行25公里至水峡口则流出山区进入戈壁准平原,此上为上游。出水峡口改向北流10公里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政府所在地党城湾,继续西北流80公里到党河口,1975年在此地建设了党河水库。水峡口至党河水库是流域中游,长90公里。党河过水库折向东北流,即进入走廊平原的敦煌盆地,沿鸣沙山北侧绕过敦煌市城区即散流于灌区,古河道则向正北穿过戈壁滩上的黄墩城,于土窑墩注入疏勒河故道,实际上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已无地表水汇入疏勒河。此段为下游。党河东岸的敦煌市是河西走廊重要的旅游城市,敦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宝库,月牙泉和鸣沙山也是享誉国内外的景点。

党河设有党城湾水文站。地处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东经94°53′,北纬39°30′。测站以上集水面积14325平方公里。设站于1965年8月1日,属国家重要水文站、中央报汛站、省级水质监测站和大河控制站。从1957年至2006年的径流变化看,总体上天然来水量为平缓且略有增多的趋势,年际之间变幅不大。最小年径流量2.807亿立方米发生在1975年,最大年径流量4.848亿立方米发生在1994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极不均衡,4~10月径流量占年总量的72%,其余月径流量占年总量的28%。一般最小径流出现在1月。

2.月牙泉

月牙泉是中国著名的自然湖泊。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地理位置为东经94°40′10″,北纬40°05′14″,是一处神奇的茫茫沙漠中的水景奇观。鸣沙山下,泉水形成一湖,形似一弯新月,在沙丘环抱之中,涟漪萦回。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1994年1月10日,甘肃省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垦荒造田、抽水灌溉以及党河等河川径流的大量利用,导致敦煌盆地地下水位下降,月牙泉水位、水深和水域面积也大幅度下降和缩减。据1957年航测图片测得,月牙泉水位高程1941.5米,1977年7月实测已经下降到1933.92米,水位总下降幅度7.58米,水域面积大幅缩减。据实测资料,自1960年到2004年,月牙泉水深由7.5米下降到1.3米,水域面积由1.5公顷缩减为0.52公顷。

为拯救月牙泉这一神奇的大漠景观,总投资4100万元的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于2007年初正式启动运行。应急治理工程在月牙泉周围修建四个渗水场向地下渗水,通过提高月牙泉周围的地下水位,保持并提高月牙泉的水位。这一工程完工后,月牙泉水位有望得到稳定并逐步提升。

第七节 哈尔腾河

1.大哈尔腾河

哈尔腾河分为大哈尔腾河和小哈尔腾河,统称为苏干湖水系,是疏勒河的最西端子水系。曾经被列为河西内陆河的第四大水系,与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并存。由于苏干湖水系处于无人区,开发利用程度很低,多年来人们认为并入疏勒河水系方便于水资源分区,因此作为疏勒河水系称谓。主要位于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大哈尔腾河发源于甘、青交界处野牛脊山(最高峰海拔4904米)及夭果吐乌兰山(最高峰海拔4724米),由东向西流,全长341公里,流域面积1375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98亿立方米。

河水主要由冰雪融水和泉水汇流而成。大哈尔腾河源头有冰川158条,冰川面积266.83平方公里,冰储量165.59亿立方米,雪线高程4820~5100米。干流出山后20公里渗入戈壁,部分水量又于塔喀尔巴斯陶、当中泉一带以泉水露出地面,西流15公里后再次渗入戈壁。地表水与地下水两次转化,最终汇入大、小苏干湖。

流域属于高山草原——草甸地带,由山地、海子沼泽、荒漠、戈壁等组成。流域属高寒气候带,干旱少雨。多年平均气温零下0.9℃~3℃,多年平均降雨量121.3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000毫米,无霜期80~90天。水质类型(中上游)Ⅱ类,矿化度0.23克升。草场类型是以荒漠为主的天然牧场。

河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43070千瓦。植被有紫花针茅、驼绒藜、羊茅、二裂萎陵菜、蒙古葱等。野生动物众多,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牦牛、藏野驴、雪豹等11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盘羊、岩羊、鹅喉羚、藏原羚等17种。

2.小哈尔腾河

小哈尔腾河属苏干湖水系,发源于土尔根达坂。主要由冰雪融水和泉水汇流而成,由东向西,与大哈尔腾河平行流动,全长65公里,于哈尔腾口子渗入戈壁,潜流40公里后由于努呼图一带受基底为南北向隐伏断裂的影响呈泉水露出地面,再流经10公里后又渗入地下。潜流40公里后又于民主乡一带第二次露出地面。地表水与地下水经两次转化,最终汇入大、小苏干湖。流域面积123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0.662亿立方米。

河水主要由冰雪融水和泉水汇流而成。小哈尔腾河源头有冰川76条,冰川面积40.7平方公里,冰储量13.512亿立方米,雪线高程4830~4990米。

流域属于高山草原、草甸地带,由山地、海子沼泽、荒漠、戈壁等组成。流域属高寒气候带,干旱少雨。多年平均气温零下0.9℃~3℃,多年平均降水量121.3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000毫米,无霜期80~90天。水质类型(中上游)Ⅱ类,矿化度0.28克每升。草场类型是以荒漠为主的天然牧场。

河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7080千瓦。植被有紫花针茅、驼绒藜、羊茅、二裂萎陵菜、蒙古葱等。野生动物众多,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牦牛、藏野驴、雪豹等11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盘羊、岩羊、鹅喉羚、藏原羚等17种。

3.苏干湖

苏干湖是哈尔腾河的尾闾湖,也叫大苏干湖,是我国干旱荒漠地区保持最完整的内陆自然河流尾闾湖泊,位于阿尔金山、党河南山与赛什腾山之间的花海子-苏干湖盆地的色勒屯(海子)草原西北端,为哈尔腾盆地最低处,北距阿克塞县城8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93°52′,北纬38°52′。

苏干湖地跨甘肃省和青海省,湖泊水源主要来源于大、小哈尔腾河潜流。水域面积111.5平方公里,其中甘肃省内水域面积69.9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84米,蓄水量1.72亿立方米,湖水矿化度20~25克/升,属咸水湖。水质类型为(东端)Ⅴ类和(西端)劣Ⅴ类,不能饮用灌溉。

苏干湖湖盆为山间断陷盆地,海拔2795~2808米。该地区气候属内陆高寒半干旱气候。多年平均气温0℃,多年平均降雨量18.8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400毫米。

苏干湖盆地1982年被批准为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湖水清澈,候鸟成群;岸上牧草丰美,主要保护对象为鸟类及其生态环境。保护区内已知鸟类有61种,其中夏候鸟28种,遗鸥、猎隼、白尾鹞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冬候鸟3种,白尾海雕、玉带海雕为重点保护动物;旅鸟13种,大天鹅、鹤、草原雕、灰背隼为重点保护动物;留鸟17种,鸢、胡兀鹫、兀鹫、秃鹫、红隼、为保护重点动物。兽类有16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藏原羚、黄羊、鹅喉羚。

4.小苏干湖

小苏干湖位于大苏干湖的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94°13′,北纬39°04′。两湖之间相距20公里,水道相通,小苏干湖水通过齐力克河流向大苏干湖。小苏干湖入湖水源是盆地东部大、小哈尔腾河潜流。

水域面积13.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0.6米,蓄水量0.24亿立方米,矿化度1.0~1.2克每升,属微咸水湖。水质类型Ⅳ类。流域内自然气候、降水以及自然保护区设立情况与苏干湖流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