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突围中的农村
18778300000034

第34章 关于中国粮食问题的底层意见

(2008年8月)

农民感受不到粮食危机,感受不到粮食哪里就不安全了?在农民看来老天该雨时雨,该晴时晴,肚子就不会饿着,这是农民的境界。农民不可能象总理一样去操心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农民没有那么高的觉悟。谷歉伤农时农民就抛荒打工,毁田种树,挖塘养鱼。中国的很多官员们,尤其是中下级官员可能也不会听总理招呼,把粮食安全问题放在比财政安全更重要的位臵,没钱是现实问题,没粮可能是今后的问题,所以粮食安全在底层的确没有咄咄逼人的危机。

实际上危机始终存在。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人布朗就著文《谁来养活中国人?》,指出如果中国人不能养活自己,就会使世界挨饿。近十年来,我国粮食总产好的年份过5亿吨,不好的年份4亿吨多一点,而粮食消耗因为人口的增加而逐年增加。权威部门预测,到2020年,中国粮食需求量可能超过6亿吨。粮食安全问题已经不远。说粮食安全最现实的有三个问题,一个是有没有足够的地种粮?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国人均耕地少,质量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困难很大。“十五”期间全国共减少耕地9240万亩,年均减幅达1848万亩。其中生态退耕8065万亩,是造成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城市及工业化建设每年也要蚕食不少耕地。第二个是这些地能不能生产出粮食?一方面科学技术让粮食增产,另一方面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导致全国平均每年有100万亩耕地丧失利用价值,半个世纪以来,全国水土流失损毁耕地4000万亩,水土流失对土壤条件造成极大破坏,土壤流失总量50多亿吨,数以亿吨的氮、磷、钾等养分流失,环境污染、自然灾害、水源缺乏,工业与农业争水等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粮食生产。此外,农业生产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第三个是农民是否愿意种粮?这是底层关注的焦点。纵观历史,决定粮食增长无外乎三个因素,一个是科技,一个是体制,另一个是粮价。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和推广,是粮食增产的主要手段,建国以来农村经营体制的调整给粮食生产带来了两次大的增长,一次是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价的不合理也使中国粮食生产几度坠落谷底,并在谷底长时间徘徊。

农民种粮积极性来源于种粮给农民带来的收益。美国、欧洲和日本对种粮农民实行高额补贴,这些国家的农民可以通过种粮获得社会的平均收入,而中国农民从建国以来一直承担着国民经济基础的重任,在计划经济时代付出了沉重代价,到了市场经济时代依然在付出代价。民以食为天,国家历来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前,粮食生产和销售一直处在管制状态,改革之后,国家实行国家储备粮和市场调节并存的体制,仍然关注粮食生产和销售的整个过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实施直补和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粮食收购价格仍由国家决定。从价格功能上讲,所谓保护价可以理解为指导价,也可以理解为最高价,从这个意义上讲,粮食生产和销售始终还是处在一种管制状态,而粮食一旦离开农民,进入与粮食相关的加工、流通、生产、消费就真正地市场化了。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粮食附加值成为行业趋势,但是粮食的中端、终端利益已经远离农民。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5月以来,国际市场上大米价格超过6元/斤,而同期国内粮价普遍在1.5元/斤,相当国际市场价的1/4。中国粮食进出口基本平衡,出口1000万吨,进口1200万吨,但中国还是吃亏,有人说中国低价粮补贴了世界是有道理的。2007年以来,在粮食收购价格上涨不到5%的情况下,农资涨价的幅度大都超过了50%,我在前面的文章中采用田头算法已经作过比较准确的计算,粮食直补加上粮价微涨无法抵支农资的增幅,有直补时种粮与无直补时种粮其亩均收益不明显,政府对种粮农民的补贴通过粮食限价又转移到了城市市民手中,城乡收入差距能不拉大吗?农民用粮食赎买回来的利益永远也支付不完因为社会零售品涨价造成的负担。我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新的农村问题和矛盾又会尖锐呈现出来。

中国的粮食政策应该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多考虑农民的切实利益,因为只有粮食价格的相对合理,才能让农民普遍受益,防止中国低价粮补贴世界。从市场公平原则出发,从农民增收的现实考虑,粮食价格上涨是必须的。按照粮食与猪肉的传统比价,每4斤粮食可以生产1斤猪肉,现在猪肉价格一般是每斤10元,生产1斤猪肉需要1元人工工资和0.3元屠宰工资,4斤粮食的价值应该是8.7元,也就是说,每斤稻谷的价格为2.2元左右,折合成大米为每斤2.8元左右,这个价格也只有国际市场价的1/2,做过乡镇党委书记的李昌平在一篇文章中建议粮价提高30%,我认为还是隔靴搔痒不解决什么问题。我主张中国粮食价格在现在水平上至少提高100%。

关于粮食价值,经济学家们反复倒腾的是恩格尔系数,CPI消费指数,他们的铁律是粮价涨,物价涨;控制物价,必先控制粮价。经济学家理论大多,谁有资格与之较劲?2008年当国内粮价下降时,各种与粮食相关的商品价格却疯涨,但是经济学家并不承认其理论失灵,而把这一切归结为粮食加工商品的暂时性市场反弹。不管经济学家怎么忽悠,有一点农民最清楚,经济学家不是农民的。退几步说,就算是粮食价格上涨引起的市场商品价格波动,也不能永远卡住粮价而不顾农民的利益吧?总有一些办法,不然西方国家如何操控市场?

在全球粮食危机的情况下,中国要独善其身只能是一厢情愿。现在国际粮价大幅上扬,维持国内粮食基本稳定,又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那么国家直补粮食生产的资金则会持续上升,这个成本完全由政府来承担是不现实,我担心也政策难以持久。放开粮食的国际贸易,让国内粮价与国际粮价接轨,农民就可以在种粮中获得大量的增收,而对粮价上涨带来的负担,除了对低收入阶层进行补贴,其他阶层自行消化。这是拯救中国农业的治本之策,也是拯救中国农业应该付出的成本,这个成本应该由社会各阶层来承担。另一方面,中国粮食市场不可能在巨大的国际市场冲出下保持独立,外资进入中国粮食市场给粮食安全带来的风险仍然很大,众所周知,中国大豆市场已经提供了前车之鉴,跨国粮商已经控制了中国40%以上的大豆加工能工和90%的大豆进口量,据传媒报道,目前国内植物油生产和终端销售基本上控制在外资手中,中国正不得不承受大豆暴涨的后果。

粮食安全问题如果是少数人的作为,永远都不安全,粮食安全问题变成大多数人的作为,就一定会安全。国家多想着农民的利益,粮食收储企业管好储备粮,贸易商在赚钱的时候多点国家观念,别让美元冲昏头脑,农民多为国家尽点义务,为国家守好地,种好地,多打粮食,要牢牢记住地给谁种也不给外资,而中下级官员的确都要多一些国家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