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18777100000008

第8章 调查研究(7)

统筹城乡试点工作开局良好——关于石嘴山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8年6月,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石嘴山等11个市、县(区)为全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石嘴山市城镇化水平在宁夏较高,统筹城乡发展基础相对较好,是宁夏唯一被列为整体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的地级市。为总结经验,进一步推进试点工作,我们对该市试点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石嘴山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概况

石嘴山市自统筹城乡发展试点以来,坚持把统筹城乡作为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缩小城乡差距、实现跨越发展的一项战略重点,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用城市化理念抓统筹、用现代化理念抓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一个目标、三个集中、五项统筹、一项改革”的工作思路,确立了7个市级试点,以此为抓手,积极探索实践“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新路子,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有了良好开端。2009年前三季度,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亿元,同比增长10.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5亿元,增长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74亿元,增长10.2%;地方财政收入17.85亿元,增长15.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83元,增长7.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600元,增长8%;流转土地23.05万亩,占总耕地2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83%;城镇化率达到59.7%,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绿地率达31%,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4平方米;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56公里,30个乡镇实现了100%通班车、191个行政村实现了100%通客车。

二、石嘴山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村企合作为手段,推进以工促农机制化

石嘴山工业占经济总量的68.7%,为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探索以工促农运行机制、利益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工业企业与行政村通过企业出资金、建项目,村集体出土地、入股份等方式,在投资办厂、农产品加工、劳动力转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合作,在全区率先建立了农村工业化、村队企业化的“村企合作模式”,促进了工农联合、村企互动、城乡发展。目前,全市有67%的规模以上企业与103个村确定了122个合作项目,完成投资4.6亿元,实现村集体收入535万元,34个村甩掉了“空壳村”帽子,吸纳农村劳动力9100多人。同时,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城乡产业融合。重点建设雨润集团肉羊加工、中粮集团种植基地和番茄加工项目、汇源果汁枸杞加工等项目。建成了脱水菜、制种、水产等一批产业基地。惠农区燕子墩乡与通达渔场合作,开挖了8000亩的惠泽湖,发展水产养殖,每亩土地产出效益1500元以上。村企合作改变了石嘴山市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小、链条短、经营散、效益低、实力弱的局面,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土地流转为重点,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流转有序”的土地流转新机制,坚持“土地向企业集中、向合作经济组织集中、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向经营大户集中”的思路,积极探索建立了龙头带动型、合作社参与型、村企合作型、集体租赁型、大户承包型等五种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累计流转农村土地23.05万亩,占总耕地的20%,涉及农户9246户,占总农户的11.37%。

世界500强企业——中粮集团20万亩农业种植基地和日处理1万吨番茄加工项目,一期租赁农民土地6.5万亩,实现亩均番茄加工销售收入1200美元的高效益,农民人均增收483元,创造了有史以来项目落地最快、资金到位最快、建设速度最快的“中粮速度”。

平罗县小店子村在全市率先成立农机协会和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创造了公司+农机协会+土地合作社+农户的“小店子模式”,开创了全市农村土地大规模转移的先河。

平罗县和平村将纳入城市规划区的耕地和农民宅基地经营权转化为集体股权,将失地农民安排进城,统一将开发商用房按占地股份置换给农民经营,创造了农民生活市民化、农村产业非农化、土地利用城市化、管理服务规范化的“和平村模式”。

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收入方式实现了由单一的务农收入向资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产业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多元化转变,真正实现了农民、集体、企业多赢。

(三)以特色城镇为契机,推进农村管理社区化

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打破区域界限,优化区域布局,加大区划调整力度,围绕“一市三城三镇”总体规划布局,重点规划建设大武口、惠农、平罗三个中心城市和红果子、陶乐、星海三个中心镇,加快特色城镇建设,推行社区化管理,促进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建设、农村社会集中管理,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新建“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47个,受益人口达10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34%。大武口区星海镇突出地域特色,通过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房、自主购房补贴、公用设施由政府投资配套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进入城市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规划建设了“三纵二横一环”的道路63.4公里,建成了占地450亩的文化创业城和1300平方米的文化体育广场,成为全区第一个农民“万人大社区”。为逐步把星海镇打造成为集文化旅游、职业教育、现代物流为一体的城市化新型核心特色城镇,形成以城市区为核心、小城镇为纽带、以农村大社区为支点的“一核多级”的发展格局打下了基础。

(四)以改善民生为目的,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宁夏率先实现了“教育强市”目标,率先推行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率先推行了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率先推行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建立了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促进了新增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辐射。

大武口区统一了城乡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教职工工资标准和“两免一补”经费,农村教育投入增加265万元;实行城乡结对联校行动和教师轮岗制度,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平罗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一体化管理,逐步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三统一”,将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120元/人,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调整为150元/人,城乡居民参保率不低于95%;建立特种病门诊统筹制度,对于特重大病,救助最高限额由5000元提高到5万元。

大武口区积极探索建立了“12349”就业服务机制,改善了就业环境,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7600人,培训城乡各类人员13164人次,培训再就业率达90%,城乡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显著提高。同时重点规划建立了一城、两街、六园“九大创业基地”,精心搭建城乡劳动力创业平台,仅隆湖开发区有600多名农村劳动力参加了设施园艺专业技能培训,温棚种植技术显著提高,平均年收入可达1.1万元以上。

(五)以政策配套为保障,推进户籍管理一元化

按照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原则,大武口区先行试点,取消了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实行一元化户籍管理。针对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一系列政策差异,专门制定了城乡教育、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最低生活保障、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市政环卫执法管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一体化等“1+9”配套改革政策,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坚持“成熟一批、转移一批”的原则,稳步推进“农转非”工作,受理了隆湖经济开发区1590户6066名失地农民的户口改制工作,并对其中1438户5877人办理了“农转非”,完成率达90%。

(六)以典型试点为载体,推进统筹发展创新化

立足县区实际,突出试点特色,全力抓好“惠农区红果子镇统筹城乡规划”“惠农区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大武口区(星海镇)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大武口区统筹城乡就业”“平罗县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平罗县农村土地流转”“石嘴山生态经济区统筹规划建设”等7个市级统筹城乡发展试点,以试点求创新,以试点推全局,以试点促发展。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了“中粮模式”“小店子模式”“和平村模式”“村企合作模式”,开辟了工农结合、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