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18777100000068

第68章 调查研究(67)

着力加快科技创新 夯实应对金融危机和市场风险的基础——关于创新型宁夏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之二

2006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科教兴宁”战略的实施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法规,创造良好环境,促使宁夏科技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使宁夏科技事业进入了发展最快的时期,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一、创新型宁夏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

(一)全社会科技投入大幅度增长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引导企业投入、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等多种方式,科技投入增长较快。一是宁夏科技投入大幅度上升。2008年全区各级科研经费投入6亿元,增长1.8倍,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超过20亿元,比2005年增长1.3倍;争取国家科技项目经费近1.4亿元,增长5倍。2006~2008年,共争取国家科技项目经费3.6亿元;全社会R&D(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0.9%,提高了0.35个百分点;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7%。二是各地科技投入得到大幅度提高。银川市科技投入高居5个地级市之首。2008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达到4亿元,占GDP的0.78%;2009年在财政压力增大的情况下,科技投入同比增长15%;2007~2009年的科技三项费用分别为820万元、943万元、1037万元。三是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逐年递增。2008年,全社会科技投入中,企业R&D经费投入比重达到89%;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达到109.5亿元,同比增加22.5%。

(二)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在修改完善科技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科技管理制度,制定了《宁夏“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管理办法》,联合财政部门在全国率先系统地对部分科技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逐步实现了项目工作常规化,启动了科技项目网上申报、受理,也标志着宁夏科技主管部门科技厅政务网上公开迈上了新台阶。二是科研院所改革继续深化。通过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进行科研机构布局优化等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创新和服务能力,合理配置了宁夏优势学科和研究资源,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公益类科研体系,大大增强了宁夏公益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宁夏区域创新的主要研发力量。

(三)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全面实施了技术创新引导、创新基地建设和人才团队建设三大自主创新工程,宁夏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并渐趋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宁夏已建成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第一家建在地方改制院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部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2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33个自治区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5个自治区重大创新团队。

二是骨干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步伐加快。宁夏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大厦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依托该大厦建设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培训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并发挥作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扩大自有孵化面积的基础上,又争取“宁夏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基地和科技资源技术产权交易所建设项目”列入了“国家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及科技部与自治区政府共同推动全区科技事业发展的工作之中,现已完成该项目22亩土地的征地手续及相关事宜。

三是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材料基地和羊绒基地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大型科学仪器共享、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等5个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得到整合并投入使用。

(四)科技创新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006年自治区科技大会以来,从自治区党委、政府到各有关部门和县(区)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并得到进一步落实,有效地指导和推动了科技创新工作。2008年自治区政府与科技部建立了部区工作会商制度,签订了《部区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确立了共同推动宁夏科技事业发展的工作框架和工作重点。科技部出台了促进宁夏科技发展的26条政策措施。2009年自治区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区农业农村科技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意见》,使全区科技创新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五)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有力地推动了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枸杞、清真牛羊肉、奶产业、马铃薯、设施蔬菜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生态环境治理步伐,实现了土地沙漠化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历史性转变,奠定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基础。

近年来,宁夏每年取得成果在150项以上,比“十五”期间每年增长32%,有50%的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11项,2人获得何梁何利奖,2位科技人员和2个科技创新团队获得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每年申请专利达到1000项以上,百万人拥有专利数和亿元GDP所含专利数位居全国中上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初期的32%提高到目前的42%。

二、宁夏科技创新的成功实践和重大突破

(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民“双增”水平

没有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应用,就没有粮食的连年增产,就没有优势特色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实践证明,发展农业离不开科技,富裕农民离不开科技,繁荣农村更离不开科技。

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力度,加大与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步伐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力度加大,科技入户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7%,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45%,宁夏成母牛年均产奶量达到6100公斤,肉牛品种改良面达到55%,水产良种覆盖率提高到45%以上。宁夏共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14个,无公害种植业产地规模占宁夏耕地面积的85%以上。宁夏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150个、绿色食品208个、有机食品17个。以奶站、饲料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宁夏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利用现代科技加速现代农业发展,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效益稳步提升。2007年以来,宁夏设施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强化科技示范与帮扶,统筹安排种植品种和茬口,积极开拓目标市场,设施农业实现由川及山快速发展。到2008年底,宁夏设施农业累计面积已达到64.1万亩,投入生产面积50.23万亩。设施农业比较效益稳步提高。据农牧部门典型调查测算,日光温室种植蔬菜的亩均收入可达到2万元,种植园艺水果亩均收入可达到5万元,拱棚蔬菜亩均收入也可达到8000元。设施农业亩均收入是宁夏露地农作物种植亩均收入550元的10~100倍。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加大,充分发挥其对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近年来,全区各地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把它作为农业科技研发、示范、推广的最佳平台。到目前,全区共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自治区级16个。近期又建成4个共计3000亩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和4个专家大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占地面积约50万亩的宁夏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01年9月经科技部批准建设,规划有现代奶业、设施果蔬、优势粮食及肉羊4个产业科技园,分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截至2008年,共投入资金13.36亿元,建成利通区金银滩面积4331亩的奶产业核心区,存栏奶牛1万多头,成年母牛奶产量达到6800千克;利通区东塔、青铜峡瞿靖面积4200亩的节水型优势粮食核心区,优质良种率98%,田间节水率36.4%,机械化作业率73%,水稻亩产平均750公斤以上,玉米850公斤、冬麦550公斤;利通区东塔、青铜峡张岗、小坝面积1800亩设施果蔬核心区,亩均收入1.5万~4万元;利通区力德牧原良种繁育面积65亩的肉羊产业核心区,存栏种公羊637只,并向4个县(市、区)提供种公羊486只。示范区、辐射区通过先进技术组装集成,实用技术推广,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农民科技培训等,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园区内农民人均收入5638.5元,其中核心区7023.4元、示范区5687.9元、辐射区5271元。2009年5月11~12日,科技部组织农业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农科院等部门专家,对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现场审查后认为:宁夏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我们在西部所看到规划任务完成最好的园区,对西北绿洲型灌区具有积极借鉴作用。

农产品新品研发培育力度加大,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宁夏近年来大力加强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研发推广工作,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目前,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取得突破,水稻创历史最高单产933.85公斤,玉米最高单产达到1248.9公斤。选育审定新品种5个,研究制定9个技术标准和规程,推广综合配套技术22项。冬麦北移顺利推进,种植面积扩大到30万亩。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培育的宁春4号,是宁夏绿色农业革命的代表性品种,在全国7个省区累计推广面积超过亿亩,增加产值约55亿元,28年来始终是西北、华北春麦区的主推品种,创造了推广28年仍久种不衰的佳话。

因地制宜,结合传统技术,增加农业的比较效益。重视传统农业中可以加以利用和提高的一般应用技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比如西吉县推广标准化土豆贮藏窖,全县每年贮藏马铃薯50万吨,每吨贮藏增值近200元,年实现新增值1亿元以上。彭阳县结合当地实际条件,通过对五种温棚的科学论证和成本、效益比较,选择向农民推广两种投资最少、操作简便、寿命最长、效益最好的温棚,为群众增收打好基础。

引进外地先进经验,养殖技术取得新的突破。2008年,宁夏科技人员前往山东、吉林、福建等地学习引进示范生物环保养猪新型技术,取得成功,带动了养猪业健康高效发展,使宁夏养猪生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宁县、青铜峡市、中卫市等共建设或改建生物环保猪场16处,累计饲养生猪4.5万多头,出栏1.5万多头。通过对比试验,采用生物环保养猪技术后,饲料转化率提高2%,死淘率降低7.14%;发酵床猪舍通风透气好、温湿度均适合于猪的生长;猪的粪尿排泄物被有效地降解,对环境达到了零污染。这种养猪技术提高了猪肉品质,其市场售价较普通猪肉每公斤高出4元左右,而且每头可节约成本1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