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18777100000058

第58章 调查研究(57)

三、解决宁夏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管理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十二五”将是宁夏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也必然是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整治改造和建设的攻坚期,对此必须明确基本思路:以完善城市规划为抓手,以加强社区建设为载体,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为重点,以明确土地管理权属为突破口,以解决群众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以满足群众发展需要为落脚点。坚持集中整治与异地搬迁相结合,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相结合,本地居民管理与流动人口管理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宜于集中改造则集中改造,宜于整体搬迁则整体搬迁,宜于实行社区化管理则实行社区化管理,统筹解决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抓好关键,解决好以土地权益为核心的失地农民问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必须从政治高度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保证他们有充分发展的机会。一是尽快出台自治区《关于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整治改造的管理办法》,对全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整治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失地农民的补偿办法、身份置换、身份置换后的社保参保、子女教育、城市低保等社会福利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二是推广兴庆区征地拆迁过程中预留村集体土地的模式,征地时给农民预留15%~20%的土地,用于发展集体经济,村民通过入股分红享有经营收益。三是规范土地市场,进一步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

(二)抓好重点,解决好以生存发展为核心的失地农民和流动人口问题

一是全面实施安居工程,建设农民安置房和农民工公寓,解决失地农民和被拆迁后无处可去的农民工以及就近谋生的其他流动人口住有所居的问题。二是拓宽就业渠道,结合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通过多种途径安置失业农民就业,为流动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其能稳定就业,有固定收入。三是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提高身份置换为市民和改造成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的社会福利待遇。四是积极探索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宽流动人口转变为城市常住人口的政策限制,首先无条件地将所有流动人口子女纳入义务教育和城市免费培训范围,逐步解决流动人口的长远发展问题。五是全面推行惠农区探索形成的农房流转制度,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闲置和废弃的房屋,纳入危房改造工程,进行修缮加固和改造,向困难群众尤其向特困流动人口流转,解决他们的住房、租房问题。

(三)抓好基础,解决好以基层服务为核心的社区建设问题

一是对完全纳入城市建成区范围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尽快建设城市社区,实行社区化管理,所有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都纳入城市一体化管理的范围。二是对近期尚未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提高社区管理水平。

(四)抓好协调,解决好以维护稳定为核心的社会治安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成立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联合执法大队,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进行统一管理。二是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网络和信息平台,探索建立流动人口输入地与输出地信息交互网络平台,对流动人口中的特殊人群进行重点监控。三是建立健全群防群治体系,充分发挥村(居)委会和社区作用,逐步形成立体防治体系。四是提高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技防水平,设计一套覆盖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重点监控部位的电子监控体系,与社区警务监控系统直接联网,全面推广“一键报警”,努力提高治安防范的整体水平。

(五)抓好规划,解决好以统筹发展为核心的城市建设问题

一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设计为基础,把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广大居民支持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二是根据城市规划,编制5~10年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改造详细规划。三是对没有纳入近期城市建设规划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改造成环城休闲村、度假村,发展环城旅游事业和都市观光农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并吸纳更多农民和流动人口就业。

(六)抓好保障,解决好以强化服务、完善管理为核心的体制机制问题

一是要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管理体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全面指导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整治改造和建设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资金投入机制,在提高基础设施功能的同时,投资建设各种服务网络和信息服务平台,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纳入正常的社会管理体系。

主持人:马建民 杨万仁

调研组成员:张其度 王明才 张秉旺 刘娟

执笔人:张其度

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