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18777100000115

第115章 决策参考(16)

关于推进农民新居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思考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做出扩大内需的重大决策,对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扩大农村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我们结合宁夏实际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加快推进农民新居建设、带动农民消费是扩大农村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一、推进农民新居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

(一)促进农民消费、扩大农村内需的重大举措

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出口、投资和消费。从现实情况看,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出口严重受挫,投资拉动是国家一贯重视和支持的重点领域,在消费领域国家也出台了如汽车降税、农民购买机动车补贴、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就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而言,其潜力最大,尤其是农村消费空间很大。农村消费的重点在农民消费,而农民最大的消费是新居建设。因此,农民新居建设是扩大农村内需、促进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二)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选择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从形式上来看,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但目前宁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滞后,全区有2360个行政村、92.7万农户,灌区有一半左右的村庄没有整治,山区有七成以上的村庄没有整治,全区有50%的农房为土坯房或窑洞,农民住宅建设与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差距在拉大。因此,加快农民新居建设,将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农村面貌的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与此同时,还将带动钢铁、建材、建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扩大农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推动农房改造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带动新一轮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启动实施农民新居建设,如果每年按8%~10%的速度推进,约有9万户农民建房,每户住房按80~100平方米计算,约有800万平方米建设任务。据调查,灌区农村房屋建设每平方米劳务工资165元,每百平方米房屋建设约需要94个劳动力,可吸纳约8万劳动力就业(每人每年按250天就业计算);每个农民工工资每天按70元计算,可形成农民工资性收入13.86亿元。如果全区农房建设人工工资平均每平方米按120元计算,可形成农民工资性收入10亿元左右。再加上与农民新民居配套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就地创收。

二、推动农民新居建设的条件基本成熟

(一)农民持续增收、存款增加是促进农民消费的重要基础

2008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682元,比上年增长15.8%,农民收入增速连续5年超过8%,连续4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历史上增量最大、增速最快的时期。据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提供数据显示,2008年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94亿元;据农业银行和宁夏黄河农村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区农民储蓄存款余额160亿元左右,农民人均储蓄存款5000元左右;还有一些农民习惯存款在家,农民实际储蓄可能高于统计数据。如果以每户翻建90平方米砖木结构的房屋,每平方米投资600~800元计算,需要投资5万~7万元,每户(5人)储蓄存款2.5万元,国家补贴一点,农民再借贷一点,农民完全有翻建新房的能力。如果按科学规划、分批实施、先易后难、先强后弱的原则操作,每年安排8%~10%的建设任务,利用10~15年就可以完成农民新居建设任务。

(二)农民传统消费心理是推进农民新居建设的重要因素

宁夏农民传统的治家理念是“先治坡,后治窝”,这一观念根深蒂固。农民积攒一辈子,在温饱问题解决后,首先考虑的是建新房,这是农民普遍的传统消费心理。据有关研究部门抽样调查,80%以上的农民解决温饱后首要的消费需求是建新房。另外,国家从2010年开始,拟在全国农村10%的市县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投入资金近千亿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行,将在很大程度上解除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农民的消费信心。因此,如果政策上采取一些支持措施,就可引导农民在住房消费上有一个较大突破。

(三)正在实施的危房危窑改造工程和塞上农民新居工程,为推进农民新居建设创造了条件

2005年以来,宁夏实施山区危房危窑改造和塞上农民新居工程建设,自治区补助资金5.9亿元,各地补助资金3亿元,已有8.5万户农户36万农民的房屋得到了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农民新居建设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