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夏文化的纵与横刍议
18770700000002

第2章 导言 文化的概念和范畴界说

我们正处在一个盛世崛起的“文化时代”,文化无处不在、无处不有。那么,什么叫“文化”,“文化”的概念究竟怎样表达才确切、完整?中外学者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化”一词,中国古已有之,并早于西方。中国古代认为“文化”一词是“文”和“化”的合成词。作为内涵丰富的“文”和“化”的并连使用始见于《周易贲卦〈彖传〉》,基本含义是“以文教化”,指以“人文”即人伦仪则、道德秩序去规范和化易人民于“野蛮”,使之开化和文明化的活动。考之典册,我们还可以看到诸如“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及“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补亡诗·由仪》)等类似的表达。可以说,从精神化易的层面谈文化的思路乃是中国古人沿袭的基本趋向。

不过,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是外来的语汇,相当于英语的“Culture”和德语的“Kultur”,原义含有神明崇拜、耕种、练习、动植物培养及精神修养等意思。与中国古代的“文化”从一开始就较偏重精神教化不同,西方的“Culture”更多地展现了逐渐由物质生产活动引入精神生产活动的特点。随着19世纪下半叶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兴起,文化问题才真正摆脱朦胧的“前科学”状态而得到广泛的研究。尤其是从泰勒在1871年发表了《原始文化》这一里程碑式的著作并第一次给出文化的专门概念以后,定义“文化”就如雨后春笋般在学者中流行起来。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如吾人生活,必经依靠于农工生产。农工如何生产,凡其所有器具技术及其相关之社会制度等等,都是文化之一大重要部分。”“例常以文字、文学、思想、学术、教育、出版等为文化,乃是狭义的。我今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意在指示人们,文化就是极其实在的东西。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

1999年新版的《辞海》给出的文化定义是大家普遍比较认同的,即,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本书所研究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包括文明,它的范围比文明更广泛,因为文化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而文明属于文化活动的成果,是文化的具象化,也是一种文化形态的精华。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文明的足迹,哪里没有文化哪里就弥漫着荒蛮,正是文化使人类走上了文明的大道。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

文化一般依据时间、空间、行业与民俗四个方面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以时间而言,可分为史前文化、先秦文化、两汉文化、魏晋文化、隋唐文化等;以空间标准,可分为中国文化、外国文化,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还可细分为齐鲁文化、三秦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闽南文化等地域文化;行业文化主要指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文化等;民俗文化主要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民间传统文化和习俗文化。如民族的传统节日,像中国的春节、端午节,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等。

文化具有民族性与相似性、时代性与稳定性、继承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显著特征。首先,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不同民族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差异,形成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因而决定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同时,不同民族由于所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似,决定文化也会表现出不少相似的特征。其次,一个民族、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决定了这个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当然,文化中深层结构中的某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时代,形成比较稳定的文化。最后,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创新,都有其内在的继承性,都经过了对传统文化的选择、取舍,离开了集成就谈不上发展创新。世界上很多民族都十分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并继承其优良成分。中华文化就具有海纳百川,善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创新性特点。

准确界定文化的概念和范畴,便于我们更好地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发展,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好文化是文明的基石、文化创造核心价值观、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文化创造和谐社会、文化促进科学发展、文化引导公平竞争、文化满足精神需求的作用,用文化力引导经济建设、用文化力丰富思想建设、用文化力提升党的建设、用文化力促进环境建设、用文化力培养和聚合人才形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