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五史故事精选大全
18755200000020

第20章 《宋书》(2)

王镇恶年方十三岁时,苻氏就失败灭亡了,关中一带动乱不安,他一家流落寄居在崤山、渑池之间。他曾寄食于渑池人李方家里,李方待他非常好。他对李方说:“如果遇到英雄明主,我求取到万户侯,将要加倍报答您。”李方答道:“您是丞相的孙子,如此人才,还怕什么不富贵显达。到时候但愿任用我做本县的县官就心满意足了。”后来他随同叔父王曜归顺东晋,客居在济州。王镇恶读了些诸子的兵书,喜欢议论统军治国的大事,骑马不是他所擅长的,弯弓射箭亦很差劲,可是他的谋略深远,果敢坚决,能够明断事理。

广固大败南燕慕容超的战役之后,有人推荐王镇恶给高祖刘裕,当时王镇恶是天门郡临丰县县令,刘裕当即派遣人前往召他来。王镇恶来到后,刘裕跟他谈论问题,觉得他很奇特。于是就留下他住宿。第二天早上,刘裕便对众僚属说:“王镇恶乃是王猛的孙子,可说是将门有将才。”当下任命他做青州治中从事史,行参中军太尉军事,署前部贼曹。王镇恶于查浦迎击叛将卢循。多次作战都建立了战功,被朝廷封为博陆县五等王。

刘裕准备讨伐刘毅的时候,王镇恶请求给自己一百条大船,让他出任前锋。当时刘毅请求派自己的堂弟为助手,刘裕假装答应了刘毅。当年九月,讨伐大军进军,王镇恶率领百艘大船进军。王镇恶出发后,假称是刘毅的弟弟前来增援,刘毅居然相信了。王镇恶在豫章弃船登陆,每艘船上只留一两个人,船上插上旗子,下面放了一只战鼓,王镇恶对留下的人说:“你们估计我到城下的时候就擂响战鼓,好像后面还有大军的样子。”他又分出部分军队在后面,命令他们烧掉在江边的战船。王镇恶率领大军袭击江陵,对前面的人说,如果有人问起,就说是刘毅的弟弟来了。所以沿途的人没有怀疑,放他们过去了。

离城还有几里地,王镇恶遇到刘毅手下大将朱显之带着十几个骑兵和几十个步兵前来。朱显之看出了破绽,马上逃回去告诉刘毅,下令关闭城门。王镇恶加速行军,士兵们攀登城墙进入城内,城门还没来得及拉下门栓,东门就被打开了。刘毅的军队共有8队,全副武装的约有上千人,已经严阵以待。王镇恶的部队进入东门后,向北进攻,然后又攻打牙城的东门。刘毅的牙城内有从长江下游带来的旧部,另外还有6队人共千人,荆州本地军官和士兵还有两千多人。从中午一直抵抗到傍晚,荆州士兵都逃得差不多了。

有人拿了诏书赦文和刘裕的亲笔信送给刘毅看,劝他投降,刘毅把3份文件都烧掉了。牙城内的人都不相信刘裕来了,有个叫王桓的人,本来就是江陵人,是刘裕很喜欢的部将,他向刘裕要求到荆州接家属,刘裕同意了。这个时候王桓带领十几个人来帮助王镇恶,吃晚饭的时候他在东门的城墙上凿了个洞,首先进入,王镇恶的部队也跟着进去了,和刘毅的人展开近距离的搏斗。王镇恶的人和刘毅从东方带来的人之间,有的是父子兄弟关系,有的是亲戚关系,王镇恶下令他们边打边和对方交谈,于是荆州的士兵都知道刘裕的军队来了,军心涣散,到晚上一更的时候队伍终于溃散。刘毅的士兵又关闭了东西阁死守,王镇恶怕天黑后自己人自相残杀,就退了出去,把牙城包围了起来,只在南边留下一个缺口,作为退路。

刘毅怕南边有伏兵,三更的时候带领三百多人从北门逃走。当初刘毅的马在城外没有进来,这个时候他就没马了,刘毅问儿子要马,他儿子不肯给,朱显之就说:“人家要抓的是你父亲,而你不肯给马,你今天如果自己跑掉的话,能上哪儿去呢?”然后把马抢过来递给刘毅。刘毅好不容易冲了出去,正好遇到王镇恶的军队,怎么也冲不出去了,于是回头冲到另一边。王镇恶的士兵们已经战斗了一天一夜,很疲倦了,刘毅因此得以逃走,逃到牛牧佛寺那里上吊自杀。王镇恶在战斗中身中五箭,平定江陵后二十天,刘裕的主力部队才赶到。

后来刘裕准备北伐,王镇恶被任命为谘议参军,再次出任前锋。出发前,刘穆之给他打气:“主公可怜后秦统治下的汉族遗民,他是想讨平这帮叛贼,过去司马昭任命邓艾征讨蜀国,今天主公任命你征伐关中,你要建立大功勋,不要辜负了这次使命。”王镇恶说:“我不攻下咸阳的话,坚决不回来了!”

王镇恶进入敌境后战无不胜,敌人望风而逃,打到洛阳后,后秦陈留公姚洗投降。王镇恶回到渑池后,拜访了李方,并拜见了他的母亲,送给他很多东西,当即任命李方为渑池县令,实现了当初许下的诺言。之后又挥军北上,占领了潼关,在那里和后秦大将军姚绍对峙。王镇恶孤军深入,后勤不足,缺乏粮食,他亲自到弘农去征收税赋,百姓们争先恐后地前来送米,很快就补充了军粮,姚绍不久病死,但兵力还很强大,直到刘裕率大军打来,后秦军队才撤退。

王镇恶在进攻长安的时候,把船都改造成用生牛皮蒙着的小船,划船的人躲在里面,外面是看不到的。后秦的人看到战船在没有人划桨的情况下居然逆流而上,都感到很惊奇,以为是神迹。抵达长安城下后,王镇恶把船扔掉,直接登岸。他激励士兵说:“你们的家都在江南,这里是长安,离家有万里,而船和衣服、粮食都已经流走了,求生的路已经没了。只有拼死战斗,否则我们都没命了!”于是带头攻城,士兵们士气大振,都奋勇向前,把长安守军打得大败,攻下了长安城。

匈奴人在刘裕撤军后,就侵略北方,刘义真派沈田子前去抵挡,沈田子见匈奴军队很强,于是按兵不动,派使者报告给王镇恶。王镇恶斥责了沈田子,沈田子本来和他就不和,听到王镇恶这么说他,更加生气了。王镇恶带领军队离开北地的时候,被沈田子派人杀害了,他的七个兄弟也都同时遇害,一代名将就此死于非命。

史家评论:刘裕能推翻东晋王朝,建立刘宋政权当上皇帝,除了他自己具有非凡的能力之外,他手下那一批能征善战的武将也做出了很大贡献,王镇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人物。

5.范晔谋逆身死——《宋书·范晔传》节选

范晔字蔚宗,顺阳人,是车骑将军范泰的小儿子。是他母亲上厕所时生下来的,额角被地下的砖头磕破了。所以他父母便用“砖”作他的小名字。他过继给他堂伯父范弘之,范晔继承了范弘之的爵位武兴县五等侯。

范晔十七岁的时候州里就征召他为主簿,但他没有去。担任过刘义康的冠军参军,转任右军参军。入朝后补任为尚书外兵郎,出任荆州别驾从事史,不久回朝担任秘书丞,因父亲去世而辞职。服丧期满后担任檀道济的司马,檀道济北伐的时候,他不想随军,就借口脚有毛病,但皇帝没有允许,让他从水路统率船队运输武器。

彭城太妃去世,在要安葬的时候,官员都集中在东府,那天范晔的弟弟正好值日,范晔 抓住这个空子和王深在他弟弟的官府里住宿,两人边喝酒边聊天,还打开窗户听挽歌来取乐, 刘义康知道这事后大怒,将范晔贬为宣城太守。范晔很不得志,把以前人写的几种《后汉书》 收集起来,删去不合理的地方,自己写了一部《后汉书》。

元嘉十六年,他的嫡母去世,范晔称自己正患病,好久才奔赴丧事,而且带着妓妾一同前往。被御史中丞刘损弹劾,太祖文帝因为欣赏他的才干,没有处罚他。范晔为他嫡母守孝期满,便当始兴王刘浚后军长史,兼任南下邳太守,到刘浚当扬州刺史时,刘浚不管理政事,大小事全部委托给范晔。不久范晔又升任右卫将军,太子詹事。

当初,鲁国的孔熙先才华出众,他担任员外散骑侍郎,不被当时的人所了解,很久都不 能晋升。以前孔熙先的父亲孔默之担任广州刺史的时候,因为贪污而送到廷尉那审理,刘义 康袒护他,孔默之才没有被降罪。后来刘义康被贬,孔熙先怀着报恩的心情,想联合大臣为 刘义康求情,但不知道应该先说动谁,他认为范晔有不满情绪,想拉范晔过来。但是范晔一 直都看不起孔熙先,所以他找不到理由去说服范晔。

范晔的外甥谢综很受范晔的看重,孔熙先和谢综以前认识,于是就想尽办法和谢综接触, 和谢综的关系越来越好。孔熙先本来就善于交际,尽力顺从范晔,范晔和他的关系就异常友好了,甚至说两人是莫逆之交。

当时范晔和沈演之都被皇帝宠信,两人经常是一起去见皇帝。有一次沈演之先到,却单独被召见了,范晔对这事很不满。谢综回来后,告诉了范晔刘义康的想法,消除了两人的不和,言归于好。范晔就开始有了背叛朝廷,依附刘义康的想法。

孔熙先对天文很有研究,他说:“太祖皇帝一定是死于非命的,是骨肉相残造成的,江州应该出天子。”他认为刘义康顺应了这句话。谢综的父亲和刘义康关系也很好,谢综的弟弟又是刘义康的女婿,所以本来和刘义康就是一伙的。广州人周灵甫有家兵,孔熙先给了他六十万钱,让他在广州集结人马,但周灵甫一去就没了消息。仲承祖是刘义康原来就信任的人,丹阳尹徐湛之和刘义康关系也很好,这些人都联合在一起准备造反。

后来,征北将军衡阳王刘义季、右将军南平王刘铄去封地,皇帝到武帐冈为他们送行,范晔他们准备这一天发动叛乱,但因为安排上出了差错而没有能够发动。不久,徐湛之向皇帝告发了他们的密谋。当天夜里,皇帝召范晔和大臣们到华林东阁聚集,在休息室休息时,留在外面的谢综和孔熙先兄弟都已经被捕,而且都已经服罪。皇帝派人问范晔,他为什么要造反。范晔恐惧极了,不肯承认,皇帝派人告诉他,他们的密谋都已经泄露出去了,范晔知道自己怎么抵赖都没用,于是只好认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