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佛本行集经
18713300000062

第62章

尔时世尊。从彼差梨尼迦林出。安庠还至菩提树下。时彼国内若男若女。困笃着床。萎黄重病。不可疗治。难得差者。其人不久。欲取命终。然气未断。即送林中。以之为葬。而菩萨在苦行之时。于彼林内。有一妇女。名罗娑耶。气犹未断。对菩提树。相去不远。而其眷属。弃舍委地。而彼妇女。遥见菩萨在道树下修行苦行。见已内心生大敬信。生敬信已。从身脱衣。置于一边。白菩萨言。大圣尊者。若仁从此苦行而起。得渡烦恼海之彼岸。满足自愿彼时脱恐身无衣服可收取。我此粪扫衣。随意所用。慈愍我故。时彼妇女。经历时日。其命始终。以向菩萨。生正信故。气断之后。藉彼善根。即得上生三十三天。作天玉女。威德甚大。光相炳然。得成天身。神通自在。生彼天已。自发此念。我何业果。令我如是成就此身。而彼思念自识宿命。我于往昔。在人间时。作妇女身。以粪扫衣。布施世尊。随意所用。藉彼善业。我今成就如是果报。彼复更念。世尊今既未受于我粪扫衣用。我犹尚得如是果报神通之力。况复世尊。纳我衣用。岂可不得胜此果报

尔时彼天。以玉女身。放胜光明。于夜半时。往诣佛所。其光遍照。彼林树间。到佛所已。顶礼佛足。却住一面。彼玉女天即白佛言。善哉世尊。取我所施粪扫之衣。随意所用。慈愍我故。而世尊受彼粪扫衣。为玉女天。生慈愍故。如来受已。告彼天言。来玉女天。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复受五戒。汝当长夜得大利益得大安乐。彼玉女天。闻佛语已。即白佛言。如世尊教。我不敢违。即受三归并及五戒。时玉女天。见世尊受其粪扫衣。以是因缘。心大欢喜。踊跃无量。遍满其体。不能自胜。彼玉女天。顶礼佛足。围三匝已。即从彼处。没身不现。

尔时世尊。发如是心。我今将此粪扫之衣。何处而洗。发是心已。帝释天王。为如来故。去林不远。化出一河。其水清净。无有秽浊。帝释天王。于河岸边。更复化作三片大石。其第一石。拟世尊坐。其第二石。洗粪扫衣。帝释天王。手自浇水。其第三石。洗衣讫已。拟曝使干。时晒衣石。以佛威神。从虚空飞。往到北天竺。为彼帝梨富娑商主等作于塔。为供养故。

摩诃僧祇师。作此说。如是次第七七日诵。或复有师说言。此事。经二七日。或复有师说言此事。经三七日。或复有师说言此事。经四七日。初一七日。谛心而在菩提树下。第二七日。渐次移在不瞬眼塔

尔时世尊。从彼不瞬眼塔而起。起已至罗阇那树下。到树下已。经于七日。加趺而坐。受解脱乐。安禅不起。

尔时世尊。过七日已。正念正知。从三昧起。是时帝梨富娑。并跋梨迦。二商主等。从迦浮吒城发。渐至佛所。至佛所已。乃至略说。围绕三匝。从佛而行。尔时世尊。从罗阇那树下起已。安庠渐至目真邻陀树下而坐。到已乃至当说偈言。

尔时世尊。过彼七日。于晨朝时。着衣持钵。诣难提迦村主之家。到彼家已。却在一边。嘿然立住。为求食故。其村主女。既见世尊在门一边嘿然立住欲乞求食。见已即从世尊。手内擎取于钵。将至家里。以好种种百味饮食。满置其中。出奉世尊。而作是言。唯愿世尊。受我此食。慈愍我故。世尊受纳善生村主女人食已。即告女言。来汝善生。受三归依并及五戒。汝当长夜得大利益得大安乐。其善生女。闻佛语已。白言。世尊。如世尊教。我不敢违。即受三归并及五戒。是时善生。最初人间。再受三归及受五戒作优婆夷。所谓善生村主之女。是时世尊。从善生女受食。食已在彼菩提树下而坐。受解脱乐。复经七日。

尔时世尊。过七日已。正念正知。从三昧起。于晨朝时。着衣持钵。安庠渐至斯耶那耶婆罗门家。到已住在其门一边。嘿然求食。其斯耶那耶。既见世尊在门外立嘿然求食。见已即从世尊。乞钵执已。将入自家。以好种种百味饮食。种种羹臛。满和钵中。持将奉佛。复白佛言。唯愿世尊。受我此食。慈愍我故。而世尊从斯耶那耶婆罗门边。受得食已。即告彼言。来婆罗门。乃至应受三归五戒。彼婆罗门。闻佛言已。如佛所教。而受三归乃至五戒。是时世尊。从斯耶那耶婆罗门所。得饭食已。受持渐渐安庠行。至曼他那塔(隋言搅酪木塔)。食讫。如法[僉殳]衣。还向菩提树下。加趺而坐。经于七日。乃至受于解脱之乐。

尔时世尊。过七日已。正念正知。从三昧起。于晨朝时。着衣持钵。渐渐行诣斯耶那耶亲里眷属四姊妹边。四姊妹者。一名婆罗(隋言力)。二名摩低婆罗(隋言极力)。三名嵩陀梨(隋言端正女)。四名钳(姜严反)婆迦梨(隋言瓦师)。到彼等家。在一面立。嘿然而住。为乞食故。其四姊妹。既见世尊嘿然立住。见已即从世尊。乞钵入家。盛取百味饮食。色妙具足。种种羹臛。满置钵中。持以奉佛。复作是言。唯愿世尊。受我此食。慈愍我等。时世尊受彼四姊妹百种饮食。为慈愍故。受已即告彼姊妹言。来汝姊妹。从我受持三归五戒。汝等当得长夜利益安隐乐故。彼四姊妹。闻佛语已。即白佛言。如世尊教。我等不违。即便共受三归五戒。是时世尊。从彼姊妹。受布施已。安庠渐到曼他那塔。到已随意如法饱食。还向菩提树下而坐。受解脱乐。经一七日。

尔时世尊。七日已过。正念正知。从三昧起。于晨朝时。着衣持钵。安庠渐至羊子所种尼拘陀树。未至树边。从菩提树其间半路。见有一个放牛妇人。搅酪出酥。尔时世尊。渐至于彼牧牛妇所。到已去彼妇人不远。嘿然而立。为求食故。时彼妇人。既见世尊去其不远嘿然立住。见已即从世尊乞钵。满中盛酪。以奉世尊。而白佛言。大圣尊者。受我此酪。为慈愍故。是时世尊。从彼妇边。受得酪已。告彼妇言。来姊汝受三归五戒。必当长夜大得利益获安乐故。是时妇人。随佛教受三归五戒。是时世尊。随意饱食。洗钵讫已。渐至羊子前所种莳尼拘陀树其下而坐。受解脱乐。经一七日。尔时世尊。过彼七日。正念正见。从三昧起。是时忽有谄曲求过一婆罗门。来诣佛所。到已共佛慰喻问讯。说种种语。却住一面。而白佛言。瞿昙沙门。云何名为婆罗门也。婆罗门者。作何法用。凡有几法。如来知已。即出如是师子吼音。而说偈言。

除灭一切诸罪业  是故名为婆罗门

清净无有谄曲心  内外正定常安住

如法修行诸梵行  囗言心念亦复然

能于一切处无贪  是名婆罗门种姓

如是间中。凡八七日。前三七日。全不食啖。自余五七。方始求食。

尔时世尊。坐一三昧。其三昧名遍观世间。而世尊以无上佛眼。观世间时。见于世间。或有众生。从地狱出。还堕地狱。或有众生。从地狱出。生畜生身。或有众生。从地狱出。受饿鬼身。或有众生。从地狱出。受于人身。或有众生。从地狱出。受于天身。

或有众生。从畜生脱。受地狱身。或有众生。从畜生脱。还生畜生。或有众生。从畜生脱。受饿鬼身。或有众生。从畜生脱。生于人间。或有众生。从畜生脱。生于天上。

或有众生。从饿鬼脱。堕于地狱。或有众生。从饿鬼脱。还受饿鬼。或有众生。从饿鬼脱。堕于畜生。或有众生。从饿鬼脱。生于人间。或有众生。从饿鬼脱。生于天上。

或有众生。从人间死。堕于地狱。或有众生。从人间死。堕畜生中。或有众生。从人间死。堕于饿鬼。或有众生。从人间死。还受人身。或有众生。从人间死。生于天上。

或有众生。从天上堕。生地狱中。或有众生。从天上堕。落畜生中。或有众生。从天上堕。受饿鬼身。或有众生。从天上下。生于人间。或有众生。从天上死。还生天中。

尔时世尊。见诸众生。着于诸见。或有众生。以于欲火。烧然其体。或嗔恚火。或愚痴火。热烧其体。着于欲事。欲事恼故。即生欢乐。嗔恚痴等。一切亦然。而世尊见诸众生等。为三毒火之所焚烧。即说如是师子吼言。此世间中。诸众生辈。为有所缠。精勤造业。得于是形。身为大患。处处念着。所生邪意。即常增长。如所增长。即成此有。以有着故。于诸世间。有诸众生。以有着故。还思念有。即成于有。而其彼等一切众生。所有之处。即彼有处。受于有苦。若能灭于彼诸有苦。于此法入。学行梵行。是名梵行。若有沙门及婆罗门。以著有患。知出诸有。彼等皆名无著诸有。如是知已。能出诸有。我如是说。若复沙门及婆罗门。以有而说。欲脱诸有彼等一切不名脱有。我如是说。如是之人。堕于邪道。名受大苦。我如是说。舍于世间一切邪道。尽彼一切诸苦业果。既尽诸苦。即名无有。此是世间。众生我见。各各皆以无明所欺。乐着诸有。着诸有已。即不能得解脱诸苦。若复有人。于一切处。观察诸有。于一切处。未远离有。而一切处。并在于有。既住在有。是名无常。是名为苦。是名无实。于无实法。如是如是。如实正智。应当观知。若能如是正智观者。即尽诸有。及爱尽已。于无有处。亦不心念。是则名为得灭。比丘既得灭已。即更不生于后世有。不受后身。即能降伏一切众魔。即得胜于一切斗阵即一切处。得大利益。于诸有处。不念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