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
18688200000091

第91章 提倡实业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

张謇

【传略】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活动的力行者,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20世纪初立宪运动中立宪派首领之一。传见《民国人物传》第一卷。

张謇16岁中秀才,1876年投军,至1884年在庆军统领吴长庆幕中任事。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插手朝鲜,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出兵进犯仁川,逼迫朝鲜国王订立城下之盟。朝鲜国王请求清廷出兵救援,吴长庆奉命率兵入朝,张謇随军助画方略。清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了朝鲜叛乱,打击了日人的气焰。但张謇清醒地看到朝鲜政治腐败,日本侵朝之心昭然若揭。为了长久保住朝鲜的安定,巩固清朝东北的国防安全,张謇以自己的学识和见解写了《壬午亲征事略》《乘时规复琉球策》《朝鲜善后六策》等政论文章。在《朝鲜善后六策》中,张謇提出改革朝鲜内政,增强朝鲜防卫能力,清兵驻防各海口,稳定朝鲜局势。同时清廷分路出兵,规复琉球,打击日本,使之对朝鲜不敢轻举妄动。这是一份很有识见的御敌方略,引起朝野震动。张謇的建言与李鸿章的素日政策相抵触,被李鸿章斥为“多事”而束之高阁。这很使张謇失望。张謇的忧国之心跃然纸上。

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赴京会试,中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连连败北。张謇目睹国事日非,虽科举成名,却不去追求升官逐相之路,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以救国的新路。

1895年至1899年,张謇筹办了大生纱厂。纱厂建成后,获利甚丰,使张謇得以增办一系列其他企业,并举办了一些近代教育文化事业。

在20世纪初期的立宪运动中,张謇居于重要地位。他积极活动,组织立宪团体,为实行立宪而奔走。后来,清廷假立宪真集权的阴谋败露,张謇只得放弃立宪希望。

辛亥革命后,张謇担任过“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北洋政府熊希龄内阁的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等职。1915年8月,张謇辞职南归,继续兴办实业和教育,其所办企业鼎盛一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对华经济压迫重新加剧,张謇的企业经受巨大冲击,亏损严重,负债累累,终于在1925年被他人接管。次年8月,张謇病死于南通。

【影响】中国在历次中外战争中的失败,使张謇在中状元“大魁天下”之后,转而投身兴办实业和教育。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内有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内地投资设厂的条文。为在外资输入前抢先一步,张謇开始招商集股在通州筹办大生纱厂。这既是他实业救国思想的付诸实践,又是为了抵制外资对中国经济的掠夺。筹办纱厂过程中,张謇历经重重困难,多方努力,终于在1899年将纱厂建成。时有原始资本44.5万两,纱锭20400枚。投产后,纱厂年年盈余。于是,张謇又于1904年增加资本63万两,增加纱锭20400枚。并于1907年创办大生二厂,资本100万两,纱锭2600枚。到1913年,大生就发展为拥有资本200万两和纱锭6700枚的大厂,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华资纱厂中唯一成功的厂。20世纪初,为使大生企业自成系统,张謇陆续兴办起通海垦牧公司、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上海大达外江轮步公司、天生港轮步公司、资生铁冶厂等二十多个近代企业。是时,大生企业每年赢利三四十万两左右。一战期间,张謇加速扩充企业。到1921年,他所经营的各企业,总资本达到约3400万两。截至1924年,仅大生已发展为四个纺织厂,资本增加到900万两,纱锭15500枚,约占当时全国华资纱厂总锭数7%强;有布机15800余台。大生纱厂成为当时实力最雄厚的纱厂。张謇创办实业所取得的成功,既带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在客观上起了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作用。

1902年,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国内第一所师范――通州师范,以求实现他的实业、教育救国的愿望。后来,他又创办了女师、幼稚园、小学和中学。他还创办了十多所职业学校,其中以纺织、农业和医校较为有名,后来三校扩充为专科,1920年合并为南通大学。在外地,经张謇倡议或资助设立了吴淞商船学校、吴淞中国公学、复旦学院等院校。同时,张謇又在通州创办了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聋哑学校、伶工学社、剧场、公园和医院等。由于举办实业和教育,张謇在社会上博得一些声誉,被清廷赏为三品衔商部头等顾问官,并充任江苏教育会副会长、江苏铁路公司协理、中国图书公司总理、中央教育会会长等职。有雄厚的资本,兴旺的企业及如此高的社会声誉作后盾,张謇已成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头面人物,“东南实业领袖”。

20世纪初,清廷玩弄“预备立宪”骗局,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纷纷成立立宪团体,掀起立宪运动。1906年,张謇、汤寿潜等在上海组织“预备立宪公会”,张謇担任副会长,为清廷的“预备立宪”摇旗呐喊。1908年,以张謇为首的预备立宪公会联络各省立宪派,发起请愿活动,立宪运动出现高涨趋势。1909年9月,江苏谘议局成立,张謇当选为议长。1910年1月,他召集16省谘议局代表在上海成立“国会请愿同志会”,各省代表赴京进行了三次联合请愿活动,要求速开国会和成立责任内阁,把立宪运动推向高潮。虽然所谓预备立宪只不过是清廷玩弄的一个骗局,但以张謇为首领的立宪派发起和领导的立宪运动,揭露了清廷预备立宪的虚伪性,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群众的觉醒,推动了当时已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

【余论】在“学而优则仕”的科举时代,以状元及第的张謇,本可由此拜高官,求厚禄,而他却认为中国要富强,“非教育不足与图者,非实业不足以自治”(张謇《请解农商部长职务专任水利局呈》),毅然踏上荆棘丛生的实业救国之路。他付出艰辛的努力,以其实业救国理论及兴办实业、教育的实践活动,带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和束缚的缝隙中艰难前行。实业救国最终失败不可避免,而张謇等人的尝试与探索,却功不可没。

(蔡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