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
18688200000089

第89章 睁眼看世界的禁烟英雄

林则徐

【传略】林则徐(1785~1850),清朝大臣。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村退叟。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其父是秀才,多年做教师。林则徐嘉庆九年(1804)中举,嘉庆十六年(1811)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嘉庆二十五年(1820)起,曾在浙江、江苏、湖北、河南、山东等地任职,办理过军政、漕务、盐政、河工、水利等事。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之学。他重视实际调查,在东河河道总督任内,徒步抽验秸料数千垛,尽力修治黄河。任江苏巡抚期间,疏陈连年钱漕之累,小民之苦,坚请缓征,并修白茆、浏河等水利。工作干练有绩,由道台迁升至巡抚。道光十七年(1837)初,任湖广总督,严禁鸦片,成效卓著。次年上奏道光帝,力主禁烟,遂受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粤查禁鸦片。著作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林则徐集》等。传见《清史稿》卷三百六十九。

【影响】林则徐出生于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少时家境不很好,曾一度过着负债缺粮的生活,母亲和姐妹曾经从事剪纸花的手工艺劳动。在他读书期间和中举之后,曾几次因家庭经济困难,出外谋生,先后在闽县(今福州市)、厦门当过衙门的文书,在家乡和闽东北当过塾师。这使他较为接近民众,对民情有所了解。他勤奋好学,博览诸子百家,注意“经世致用”。他敬佩唐代柳宗元被流放后的斗争精神,称赞柳宗元的文章“言必己出”,有独特的见解;向往岳飞、文天祥、于谦等在中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人物。他生长在较早受到西方殖民主义侵扰的对外贸易港口福州,目击鸦片在福州、厦门地区的流毒,较早感受到鸦片侵入的祸害,觉察英国侵略者的种种不法行径和罪恶,正如后来他在广州查禁鸦片时说的:于外夷一“本大臣家居闽海,切伎俩,早皆深悉其详。”福建人民反抗早期殖民主义者的斗争传统、郑成功父子火焚西方殖民者兵舰的事迹,都对他有过启发。早年的这些经历,对他在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扩大商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贪婪成性的英国资产阶级,对外扩张商品市场,掠夺殖民地。他们发现鸦片既能获得高额利润,又容易找到销路。早在17世纪,他们就处心积虑地寻找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办法,他们千方百计地在印度扩大鸦片生产,通过走私和贿赂清朝官吏,把鸦片运到中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年复一年地增加,从1800年的4500箱增至1838年的4万箱。

英印政府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收入猛增,1835年,每年平均为白银500多万两,等于开始进行鸦片走私时的67倍。美国和沙皇俄国步英国资产阶级的后尘,也参与了贩卖鸦片的勾当。由于鸦片的大量输入,吸食者大量增加,不仅统治阶级的成员及其依附者吸食,就连少数劳动人民也沾染了这种恶习。据1835年估计,全国鸦片吸食者达200万人以上。吸食鸦片的兵丁为数不少,他们随身带着两杆枪:一杆是当武器的枪,枪身生锈;一杆是烟枪,油光发亮。可以想象,这样的军队哪能打仗。由于鸦片走私,在中国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对鸦片输入,中国人民深恶痛绝,坚决要求禁止。

1838年6月2日,在鸦片流毒“渐成病国之忧”的严重形势下,鸿胪寺卿黄爵滋向道光帝上《请严塞漏厄以培国本折》。他从挽救鸦片引起的财政危机和统治危机出发,针对当时鸦片泛滥的严重问题,奏请朝廷严禁鸦片,道光帝立即将他的奏章发给各地将军、总督、巡抚讨论,要他们各抒己见,拟出章程,迅速回报。当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在武昌接到奏章后,极表支持。他在回报道光帝的奏章里痛切地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他认为“流毒至于已甚,断非常法之所能防”,必须“审时势而权所重”,适应时代的变化,变更原有的禁烟法令,改用严刑峻法。这一番对统治危机极表关切、对禁烟提出改革措施的言语,深深地触动了道光皇帝,于是,命林则徐入觐,召对19次,研讨禁烟问题,并特赐紫禁城乘骑,命他做钦差大臣,赴广州主持禁烟。

1839年1月8日,林则徐在,“中外柄臣有忌沮”“京朝官故人子弟亦以边衅为公虑”的情况下,以天下为己任,感上殊遇,抱着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决心,奔赴反对鸦片侵略的最前线――广州。3月10日到达,18日会同邓廷桢坐堂传讯垄断对外贸易的十三洋行商人。即令外商“呈缴烟土”并毅然宣布:本大臣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他警告说倘若“不知悔改,唯利是图,非但水陆官兵,军威壮盛,即号召民间丁壮,已足制其命而有余”。他团结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广大人民积极支持下,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共收缴鸦片19187箱又2119袋(其中1540箱是美国贩的烟),计重23762斤,从6月3日至25日,在他的亲临监督下,全部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取得了禁烟斗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建立了殊勋。今天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幅浮雕所表现的就是当年虎门销烟的动人场面。

林则徐十分重视了解外国情况,他认为必须时常探访外情,知其虚实,才能找到战胜敌人的有效方法。为了探求新知,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把它编成《四洲志》,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介绍西方地理知识的专著,后来由好友魏源在此基础上编成百卷巨著《海国图志》;将英国人德庇时著的《中国人》一书的摘译,辑成《华事夷言》,以了解外国对中国事情的看法;组织编译了瑞士滑达尔的《各国律例》,以了解外国的法律制度;又组织翻译了大炮瞄准法等,以了解外国的军事技术。他接触西学,调查研究西方各国情况,冲破因循守旧,愚昧保守,闭目塞听的传统观念,睁眼看世界,主张改革开放,对外商实行“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正确方针,从而有效地孤立和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1840年初,林则徐任两广总督,邓廷桢调闽浙总督。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因广州、厦门防范严密,被击退。遂北上攻定海,陈兵大沽,8月直逼天津。因投降派乘机诬陷,道光帝惊恐变计,将林、邓革职,改派琦善赴广东“议抚”。次年5月,林则徐复受命往镇海军营帮办事务,又遭谗言,不久被流放新疆,曾在该地勘垦屯田,兴办水利,推广先进技术。1845年起被起用为陕甘总督。1849年,因病退职返乡。时英国侵略者强占福州城内名胜古迹乌石山积翠寺,他联合爱国士绅上书闽浙总督刘韵珂,主张严厉交涉,把侵略者驱逐出城。他对沙俄蓄谋侵略中国的野心有所察觉,晚年曾疾呼:“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1850年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同年11月在广东湖州普宁县逝世。临终时连声疾呼:“星斗南!”据后人考证,林则徐是被暗害致死的。“星斗南”是福建方言,与洋人住地的广州“新豆栏”街发音相同,由于洋商害怕林则徐东山再起,遂用重金贿赂其厨师,林则徐喝了厨师放入泄药巴豆的早餐,泄泻不止而亡。

【余论】林则徐在告别家人赴伊犁的一首诗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若对国家有利,无论生死祸福他都不在乎。充分表达了他不顾个人安危,忘我牺牲的坚强意志,也是他一生忠贞爱国的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他提倡改革开放,发展正当的对外贸易;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他是我国近代史上倡导新学的先驱,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他看到沿海人民群众对英国侵略者“皆动公愤”,认识到“民心可用”,如果人民起来反抗,定可把侵略者打败。他的业绩,特别是他在鸦片战争中的丰功伟绩,一直鼓舞着全国爱国的人民,只要一提起1840年的鸦片战争,人们就自然地怀念起他来,他是我国近代史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民族英雄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寸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