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
18688200000050

第50章 卓越的药物学家

李时珍

【传略】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县西南)人,是我国明朝卓越的药物学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收集了大量药物资料,订正了古药书的错漏,编写出我国古代最完备的药典《本草纲目》,西方称这部书为“东方医学巨典”。把我国医药科学事业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而且对世界文化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传见《明史》卷二百九十九。

李时珍的祖父、父亲都是医术高明的民间医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李时珍少年时代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14岁考上秀才,又遵父命三次考举人,不中,此后便决心终身从医。从24岁起,他正式跟随父亲行医,由于他刻苦钻研,不久便成为名医。

【影响】我国古代药物学虽然素称发达,却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停滞不前。李时珍所见到的历代流传下来不少“本草”书(药物学著作),存在着许多分类失宜,解释混乱,分辨不清等问题,他曾几次见到医生依据药典处方,病人服用后,却惨然死去。

因此,他决心编写一部新的药物学全书――《本草纲目》。他不仅研读《内经》《伤寒论》和各家的《本草经》等前人的医学书籍,“凡子、史、经、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只要有关,都进行研究。到35岁那年,他已把古代的医书、药书几乎读遍了。光是摘录下来的笔记,就装满了好几柜。李时珍给自己著作确定了名目和体例。

工作开始还顺利,但深入下去困难就越来越多。他感到必须从书斋走出去,到实地对实物进行观察研究,取得真知灼见。只有把这种真知灼见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此,他的研究工作由“博览群书”飞跃到“采访四方”,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对祖国的药用植物、动物、矿物作了广泛的实际考察,采集了许多有价值的标本。他访问过许多老农、渔民、猎人、药农和樵夫,虚心向他们请教,从他们那里知道了许多药物的宝贵知识。他这样做,为《本草纲目》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这样,在整整27年时间里,他为编写《本草纲目》参看了800多种书籍,走过了几万里路,请教过上万的人,记下了几百万字的笔记。这以后,又三易其稿,终于写成了举世闻名的中药巨著《本草纲目》。书成时,李时珍已是61岁的老人了。

《本草纲目》52卷,190多万字。全书把药分做16部,62类,收载药物1518种。此外,载入药方11096个,并附有动植物插图1110幅。这部书的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涉及范围之广博,是古代任何一部本草书所望尘莫及的。《本草纲目》对所收载的药物,以其自然属性重新作了分类,这种把药物的生态、形态、特性和药物应用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在世界上是首创。200多年以后,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看到这种分类方法,赞叹不已。《本草纲目》首先传入日本、朝鲜,以后又陆续被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它的影响遍及全世界。

【余论】李时珍的一生是伟大的,他生前曾为无数人解除了病痛,身后又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为民族争得了荣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书中也夹杂有错误和迷信的东西,对某些药物的记述也不尽正确,但这毕竟是大醇小疵,不足以影响它的重大价值。

(严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