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
18688200000049

第49章 棉纺织推广者

黄道婆

【传略】黄道婆(13世纪中后期),宋元间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龙华东湾村)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女科学家。她生前因造福桑梓,艺传江南,利播中原而备受人们的钦敬;死后以其在纺织工业史上的卓越贡献而流芳人间。

南宋末年,黄道婆出生在一个农家。迫于家境贫寒,11岁就去当童养媳了。可是她人穷志不穷,因不堪公婆和丈夫的虐待,终于在17岁时的一个晚上,勇敢地潜逃到黄浦江边的一条大海船上躲藏了起来。后随船漂流至海南岛的崖州(今海口市)。

从此,黄道婆离乡背井,在这陌生的土地上开辟新生活。

海南岛不但有明媚的南国风光,而且有黄道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特有的人文环境。远离中原,外加与内陆隔海相望的地理位置,使当时的海南黎族人民仍然保有共耕分收、男耕女织、尊重女祖等民俗。这为从魔鬼世界逃出来的黄道婆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黎族人民创造的优质提花棉丝织物“黎锦”(即“崖州被”,黎族人俗称“龙被”),为年轻的黄道婆打开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黎族巧姑艺姐们织造的黎锦,锦面图案千姿百态,色彩鲜艳,织工精细,工艺水平很高,向为贡物。从为生存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黄道婆入乡随俗地学起了黎族人民的各种耕织手艺。在黎族姐妹们的关心与热情传授下,黄道婆不但掌握了从植棉到纺、织、染等各种工艺,而且还成了纺织能手。在海南岛的30多年里,黄道婆就是这样与黎族人民融为一体,并从黎族人那儿打下她以后作为纺织技术科学家的坚实基础。

进入中年以后的黄道婆,仍然眷恋着故乡。尤其是当她学就一身谋生技艺后,就更念念不忘故乡许多像自己当年一样受苦受难的穷姐妹们。这就是元末明初诗人王逢为“黄道婆祠”作诗颂德时所概括的“道婆遗爱在桑梓,道婆有志覆赤子”,并终于“不肯崖州老”。遂于元朝元贞(1295~1297)年间惜别了朝夕相处的黎族姑姨姐妹们,登上返埠的海船。面对茫茫的大海和滔滔的巨浪,她心潮澎湃,难以自己。海船进黄浦江后,她从新兴的中州(今嘉定县)繁华的六国码头(今浏河)登岸,然后经由现在洋桥、罗店、刘行、大场、江桥、华漕一线回到祖籍乌泥泾镇。

返故里后,黄道婆随即言传身带,热诚为村妇们传授弹棉纺织技艺。同时她在改进棉纺织工具和提高生产技术上做出划时代的贡献。原来“土地硗瘠,民食不给”的乌泥泾镇,出现了“人既受教,竞相作为。转货他郡,家既就殷(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三)”的繁荣景象。整个松江府因此成为我国棉纺织业的中心,并以“衣被天下”著称于世。不久,黄道婆去世,乡亲们悲甚,无不感恩洒泪,并一起为她举办葬礼。镇上的士绅赵如?还为她立祠造像,供人们岁时祭祀。六七百年来,纪念她的祠堂时有兴废。现在上海还保存着两处遗址。一在上海中学内,有座楼名为“先棉堂”(原为“先棉祠”因上海中学迁至今址而改名),意在纪念我国棉纺织工业的先驱黄道婆。另一处离黄道婆故乡不远的港口镇北边的“黄母祠”,本是一座建于清雍正六年的四合院式的农舍,原由民间集资筹建的。后进厅堂供桌上有尊黄道婆塑像(今已不存)。周围几十里内的农村妇女,在民间流传的农历四月初六日黄道婆生辰时,会自发赶往烧香、祈祷,边膜拜、边口颂:“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现在黄道婆祠业已修复一新,内设黄道婆展览室,祠处上海植物园北邻,1987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外,黄道婆墓则仍在她的家乡,并于1986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影响】黄道婆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推广并改进了一系列棉纺织工具,革新并提高了纺织技艺。当黄道婆返里时,当地植棉史还不长,棉花的初加工技术自然十分落后。王祯的《农书》曾作如下记述:“率用手剥去籽,线弦竹弧,置案间振掉成剂,厥功甚艰。”为了减轻劳动强度并提高生产效率,黄道婆推广并改进了以捍、弹到纺、织等各种生产工具。“捍”就是搅车,也叫轧车、踏车。黄道婆在传授脱棉籽工艺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轧花工具,即利用两个反向回转的转轴,相互辗轧,以清除棉籽。既省力高效,又轧得干净。“弹”就是弹松棉花的工艺。黄道婆以檀椎击弦的大弹弓(长四尺多)取代以手指拨动线弦的小竹弓(长仅一尺半)。弦则以绳代线。这样弹棉的效率高多了。而且由于采取将弹弓挂在肩背上的办法,这种既省力又灵活的弹棉工具很快就推广到全国,还远及日本国。“纺”就是纺棉纱。黄道婆将单绽手摇式纺车改为三绽脚踏纺车。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纺棉工具,它比西欧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要早400多年。至于黄道婆革新的织布机究竟什么样子,由于材料不足,尚难确论。不过她在织锦中采用的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即提花)等工艺,完全与现代织造工艺原理相吻合,特别是她把海南的挈花,结合江南地区早已盛行的丝绸织品的技艺运用于棉织品,她创制了先进的提花机织成的被、褥、带、巾,上有折枝、团凤、棋局、图案字等花饰,都非常鲜艳、逼真,宛如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时“乌泥泾被”名闻全国,远销各地,还备受皇宫中的嫔妃和宫女们的青睐。黄道婆的家乡,也奉命特为朝廷织布,织造皇家御用的衣袍,染色艳丽,花纹繁多,十分精致。我国棉纺织在世界纺织工业中是居于前列的,因此,黄道婆的贡献无疑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国妇女的骄傲。

【余论】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社会地位特别卑贱,导致黄道婆之名不见经传,至今连其确切的生卒年月都无以查考,人们只好从正史以外的一些文献资料及民间传说里略窥端倪。而且正由于此,她仍备受后人崇仰,被尊为“先棉”,奉为棉纺织的始祖,就更显其伟大!同时,这也给后人留下深入研究她的余地。此外,黄道婆作为汉、黎两族人民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也是当之无愧的。

(吴以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