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医生
18688100000030

第30章 不良嗜好的自我调适(1)

不良嗜好与病态社会心理的自我调适

面对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不良嗜好,以及如何判断引起此类嗜好的心理依赖性的强弱,我们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当我们了解了心理医学的治疗方法以后,我们在生活中就不难改正自己和他人的不良嗜好了。而病态社会心理的自我治疗和调适,将使自己更加正确地适应社会和环境,这是一个人口流动性极大的时代,人人都需要掌握的重要课题。

一、吸毒

吸毒是困扰全球的社会公害。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在我国一度绝迹的这一丑恶现象又死灰复燃,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治安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让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毒品。从广义上来说,凡是具有药物依赖性的物质都属于毒品的范畴。对毒品狭义的理解则因社会、文化、地区和时代而异,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属于毒品的在另一文化背景下则可能不属于毒品。一般而言,具有药物依赖性的药物用于非药物用途时属于毒品,比如医学上常用的一些精神类药物用于非医学途径时就属于毒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药物依赖性是毒品的本质特征。

根据毒品的药理特性,可将常见的有害而易于成瘾的药物分为四大类。

1.鸦片类

包括鸦片、吗啡、海洛因、美沙酮、杜冷丁等,既有天然产品,也有半合成或全部人工合成的产品。医疗上主要用于镇痛。

2.镇静催眠类

如苯巴比妥类药,主要用于镇静催眠和抗焦虑。

3.兴奋剂类

包括可卡因、咖啡因、苯丙胺及利他林等,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振奋精神,产生欣快感。

4.致幻剂类

也称拟精神病药,使用后能产生类似精神病患者的表现,如产生幻觉、片断的妄想及相应情绪、行为的改变,包括大麻、麦角二乙酰胺等。

各种药物成瘾的临床表现不完全一样,但吸毒成瘾的过程大致相同,一般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早期:指从第一次用药到依赖现象开始产生,主要表现为药物的即时效应,也可因过量作用而导致急性中毒。②中期:成瘾开始,产生了依赖性,可能同时产生耐受性。由于随时可能出现戒断症状,成瘾者不得不逐步增加每日用药的次数或剂量,一次超剂量使用可能会致死。依赖意味着慢性中毒,成瘾者可出现神经性综合征、记忆障碍和人格改变。③晚期:长期大剂量使用引起大脑器质性病变,形成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包括人格障碍、遗忘综合征和痴呆等。此时患者已失去工作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染上吸毒嗜好的原因很多,我们可以从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两大方面来进行一些分析。

1.社会因素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部分吸毒者走上吸毒道路的重要因素。在边防地区,毒品交易猖獗,毒品泛滥,吸毒人员也相当多。引诱强迫也是导致吸毒的重要社会因素,有些成瘾者是被人引诱、强迫使用后上瘾的。贩毒者为培育市场、培养大量毒品消费者,甚至在开始阶段还免费让人们吸毒,待人们成瘾后自然就会自掏腰包从贩毒者手中购买毒品。

2.心理因素

好奇和模仿是主要的心理因素。许多成瘾者最初都是出于好奇,听别人说吸食后会产生美妙的欣快感,禁不住也去模仿尝试。20世纪80年代吸毒在我国复燃时,人们对现代毒品缺乏了解甚至存在误会,认为吸毒不过像吸烟一样。其实不然,等到成瘾后,他们才发现不吸已经不行了。吸毒就是这样,当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时,已经悔之晚矣!

3.人格因素

人格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大多数成瘾者特别是年轻的成瘾者,都有某些品行障碍,如逃学、偷窃、斗殴和少年犯罪等。他们的成绩差,情绪不稳定,常常无法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吸毒就成为他们逃避现实困难的一种方式。

从另一方面来看,人们吸毒进而成瘾常有下列三个原因:有获得毒品的机会,有吸毒的动机,毒品具有强依赖性。

[病案]

某女,38岁,医生,戒毒工作者。

这位从事戒毒工作的年轻女医生想:许多药品,不就是医生们先在自己身上试验,然后才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的吗?她要征服毒品4号,她甚至认为海洛因的极乐致乐感不过是低文化层次的人的心造,并相互感染的巫术而已,海洛因的极乐致乐感其实并不存在。她自认为自己的毅力总比一般吸毒者强,而且从事的就是戒毒工作,便立志要找到戒毒的良方。她让吸毒者当场吸给她看,接着自己也试吸了几次。刚开始,她还能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下来,并借此向吸毒者宣传顽强的意志对戒毒的重要性。岂知,过不了多久,她便吸毒上了瘾,而且从此再也离不开毒品。先是丈夫离婚,接着是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她成了十足的晚期吸毒者,骨瘦如柴,绝经,乳房彻底萎缩,头发甚至也脱光了,不思饮食,体表所有可以注射的大小静脉均被进过针并结痂。最后,她走上了割脉自杀的绝路,并在留下的遗书上呼吁:“千万不能吸第一口啊!”

由于海洛因能使人产生欣快感,但这种欣快感又不能维持长久。于是,为了持续不断地追求这种快感,能采取的办法只有不断地吸毒。由于人体内原有的平衡机制已被打乱,一旦停用毒品,就会在8~14小时后出现焦虑、恐慌、畏惧和再吸毒品的渴望;36~38小时后各种症状就会达到高潮,犹如万蚁啮骨、万针刺心、万嘴吮血、万虫断筋、万刃裂肤,难以忍受,痛不欲生,于是便导致再吸毒品渴望,这时人精神与行为失控,个别的还会自残自杀。为了摆脱这种痛苦,吸毒者自然就会不顾一切地去寻找毒品,吸毒者为了追求这种快感并逃避戒断的诸多痛苦,会说出“只要再让我吸一口,马上枪毙也无所谓”的话,也就不难理解了。

同时,因为毒品所具有的耐受性,渐渐地,吸毒者原先吸入的量已不能获得所谓的“飘飘然的快感”,自然就要加大剂量。这一来,他们从烫吸发展到静脉注射,因为静脉注射可以立即获得快感。于是,也就出现了他们毒瘾发作时,为了尽快注射,不管什么洗脚水、洗澡水、阴沟水,只要能渗入白粉,全然不顾;不管坐在出租车上、火车上、飞机上,为了快感照样注射。一个吸毒者曾坦言,毒瘾发作时,如果我身上只有500元钱,哪怕花400元的车费,用剩余的100元买白粉吸了然后再走回来也在所不惜。

那么我们如何识别可能的吸毒人员,以便尽可能避免吸毒的发生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观察。

(1)交友范围发生变化。如果一个人(戒毒工作者除外)经常与有吸毒行为的人交往,则他很有可能已经染上或将可能染上毒瘾。

(2)行为改变。吸毒成瘾后,人的行为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勤奋的人会变得懒散,喜欢交往的人变得孤僻。

(3)生活规律明显改变。

(4)不明用途的经济开支增多。吸毒是一项耗费钱财的事,一旦染上毒瘾,经济开支会大幅增加,经济状况明显下降,最终变得入不敷出,不得不变卖家产。

(5)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吸毒会导致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吸毒者健康状况明显下降。

(6)特征性改变。吸毒者常伴有明显表征,如食指和中指间皮肤变黄,皮肤上有注射的疤痕、脓肿或溃疡等。

吸毒严重危害个体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对吸毒者进行戒毒治疗。现代戒毒治疗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急性脱毒阶段

这是戒毒的开始。主要采用冻火鸡法、梯度戒毒法、替代递减脱毒疗法、中医学戒毒疗法等药物治疗方法,使吸毒成瘾者顺利渡过急性戒断反应期,帮助解决身体上的戒断症状,使吸毒者能够脱离毒品而没有生理上的痛苦。这阶段通常需要1~3周或更长时间,此阶段是戒毒治疗的第一步。不过,单纯的脱毒治疗疗效不佳,吸毒成瘾者近期的复吸率可高达90%以上。

第二,康复阶段

脱毒完毕并非是戒毒治疗的终结。在常规的脱毒治疗中,由于药物的作用只是消除了生理戒断症状,而戒毒者的心理、神经功能尚未恢复正常,行为还未得到矫正,吸毒者对毒品的精神依赖性并没有清楚。这些都是导致复吸的因素,因此需要有一个过程来处理脱毒后的稽延性戒断症状和精神依赖性,这个过程就是康复阶段。本阶段主要采用心理疏导、正面教育、社会帮助、体育锻炼、改善营养等措施,以解除或消除稽延性症状和心瘾,矫正个体的不良心理、行为态度,完成心理上的康复,使戒毒者能够重返社会,成为社会所能接纳的人,成为亲社会的人。该阶段通常需要6~12个月或更长的时间。

第三,社会复归阶段

指的是戒毒者回归社会之后,建立一套监督、扶持、帮教系统对戒毒者提供心理职业辅导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使他们能作为一个正常人适应并融入正常的社会和生活之中。本阶段需要1~3个月或更长时间。

吸毒者的心理治疗与保健是一个相当艰难的工作,复发率也较高。据国外有关报道,随访100例戒毒成功的患者,5年后仍有53例复发。国内近年来据昆明、西安、兰州等地有关报道,半年后随访复吸率竟高达40%~90%。因此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为此,就目前的戒毒工作而言,要强调三级预防机制。也就是:

(1)防止人们由于好奇、无知而尝试毒品。

(2)力图在吸毒初期终止或改善行为。

(3)综合措施,帮助吸毒者摆脱毒品。

对已经吸毒并吸毒成瘾者,应该对其进行心理治疗,主要可以采取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家庭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在第一卷心理治疗部分我们就其方法做过详细的介绍,在此简述如下:

1.环境控制

采取强制性的法律和行政手段对社会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主要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1)对种植、贩运和设馆销售毒品者从严惩处,断绝毒品来源。

(2)加强成瘾性药品的管理,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予以使用。

(3)将吸毒者隔离吸毒群体或集中进行强制性治疗。

2.认知疗法

通过影视、电台、图片、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向患者进行宣传教育,使其树立起戒毒的决心和信心,达到戒毒目的。

进入治疗前和在治疗状态前期,大多数吸毒者都希望能够摆脱对毒品的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但随着戒毒工作的进行,戒断反应越来越严重,戒毒的愿望越来越薄弱。因此,在整个戒毒过程中,要不断向戒毒者讲明戒毒的好处和复吸的危害,讲明毒品的作用机理,理解正常的戒断反应,从而增强其戒毒的信心,促进戒毒工作的进行,帮助其戒断毒瘾。

3.直接戒断法

这是戒毒最有效的方法,又分立即戒断法和逐渐戒断法两种。对于那些早、中期毒瘾患者可采用立即戒断法。张学良将军当年戒毒采用的就是此法,他将自己关在一间小房子里,命令不许任何人给自己开门,经过数天的痛苦折磨,终于以个人顽强的毅力戒除了毒瘾。对于有严重毒瘾即晚期患者应采用逐渐戒断法,每天减少毒品剂量,逐步达到戒断目的。此外还有一种药物替代法,即用一种与该药物性能相仿,但无依赖性或依赖性很弱的药物来取代已成瘾的药物,然后逐渐减少剂量,直到完全停用为止。目前采用较多的是用美沙酮代替海洛因。美沙酮是一种与海洛因相近的毒品,但价格低,戒断反应较轻,不带来欣快感。

4.厌恶疗法

吸毒是一种习得的条件反射,因此可用厌恶疗法来破坏这种不良条件反射,使患者不仅得不到企求的欣快感,反而会产生令人痛苦的体验。拉舍得(Rathod)在1968年采用了一种肌肉麻醉剂Anectine作为厌恶剂,帮助吸毒者戒毒。由于为吸毒者注射完肌肉麻醉剂后再注射海洛因,二者在体内同时发生作用,便失去了往常的欣快感。据报道有80%的吸毒者经过五次治疗后,能保持不吸食毒品达半年之久。

还有一些吸毒者是通过注射的方法将毒品注入到体内的,久而久之便产生了针刺癖,往往在不能忍受时,便给自己注射蒸馏水来取乐。针对这样的患者,布拉基里(Blachly)在1971年采用了厌恶疗法,在针尖上接上电刺激仪,当其注射时,立即给予强烈的电刺激,从而大大降低了针刺癖的发生率。

对于那些因药物引起毒瘾的患者,使用厌恶疗法较好。如在大麻中渗入一些氨水,这样在吸食大麻过程中就会伴随恶臭。经过多次重复使用后,吸毒者自然会对大麻产生厌恶感。另外,对于那些想象力丰富的患者,可让其观看大量的关于吸毒后果的录像片、图片或文章,使其从中受到感染,从而对吸毒产生厌恶惧怕的情绪。

5.家庭治疗

虽然吸毒者对其家庭生活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但家庭成员不应简单地抱嫌弃或敌视态度,这种态度对其成功戒毒具有强大的负面影响,更容易促使其走向吸毒。正确的态度是要用温情亲情去感化他们,帮助他们重建对生活的信心。

6.协约治疗

可以考虑与患者达成戒毒协约,遵约则奖,违约则罚。此法如果运用得当,会取得一定的效果。邦丁(Boudin)在1972年曾用协约法帮一位黑人妇女戒除毒瘾,他要求患者把几乎所有的积蓄都作为违约的罚金,如果吸毒一次,则取出50美元送给三K党。因为50美元在当时对于一个美国平民而言是一个较大的数目,而三K党又专门迫害黑人,这就使得该吸毒者对自己的吸毒行为产生强烈的厌恶感。此协约执行3个月,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协约停止12个月后就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戒毒工作非常艰难,加之其复发率较高,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戒毒治疗时,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配合心理治疗,特别是认知治疗,以降低复发率。

[病案]

某男,25岁,公司白领,以下为其自述。

我们这一伙人两年前开始吸毒,其他人很快就吸毒成瘾,而我坚持间断吸毒,直到一年半前仍未成瘾。一年前,我开始挣扎于心瘾与克制之间。有时,我通过酗酒让自己昏睡来克制毒瘾,有时我跑到与外界隔离的小乡村去苦撑几天。又坚持了几个月,我实在忍不住了,开始天天吸毒,吸毒量越来越大。有时候必须注射毒品才能过瘾,看着同伴们一个个陷入泥潭,孤独地死去,我很害怕,也很无奈。我想,迟早有一天我也会这样死去,可真要让我戒毒,我倒觉得还不如让我死了好。

二、网络成瘾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网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也有一些人因沉迷网络,严重的甚至网络成瘾,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了矛盾和不幸。

网络成瘾,全称“互联网成瘾综合征”(英文简称IAD),它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心理疾病。患者因为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做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据统计,目前我国上网的未成年人数量达到1500万左右。在上网的人群中,“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的比例约为6%,在青少年中这个数字更是高达14%。14到18岁的网络成瘾综合征的患者男性约占85%、女性占15%。进一步调查还发现,易感染人群多为学生、无固定职业者(网虫)及家庭主妇等。

到底怎样的症状可以诊断为网络成瘾呢?关于网络成瘾的诊断,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但是,我国和西方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美国匹兹堡大学的K.S.Young教授的诊断标准。Young是较早研究网络成瘾的专家,她参照《美国精神疾病分类诊断手册》(DSM-IV),并结合对网络成瘾的实践研究,编制出网络成瘾的诊断依据。该依据一共由8个项目组成,只要你对其中5个做出肯定回答,即可诊断为网络成瘾。下面即为Young的诊断题目:

(1)是否觉得上网已占据了你的身心?

(2)是否觉得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时间经常比预定时间长?

(3)是否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

(4)每当网络因故中断或是下网后,是否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5)是否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逃避现实烦恼的唯一办法?

(6)是否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网络的程度?

(7)是否因为迷恋网络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8)是否在支付高额上网费用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仍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由于网络成瘾者参加的网络活动不尽相同,所以网络成瘾的类型也不完全一致。概括起来,网络成瘾主要有以下6种类型:

(1)网络游戏成瘾。此类即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花费在网络游戏上。这类成瘾者以男性居多。

(2)网络关系成瘾。此类成瘾者主要是通过OICQ、MSN、POPO、视频等聊天工具和网站聊天室等进行人际交流,沉迷于网络聊天、交友而不能自拔,将网络上的朋友看得比现实生活中的亲人和朋友更重要。

(3)网络色情成瘾。它指沉湎于观看、下载或是交换色情作品,包括色情文字、图片、电影和色情聊天等。

(4)信息收集成瘾。这类指不可抑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搜索或下载过多的对现实生活没有多大意义的信息,比如有的人在网络上疯狂地下载图片,很多图片对其并没有多少用处。

(5)计算机成瘾。此类成瘾者对计算机知识或是操作程序特别感兴趣,沉溺于电脑编程,喜好那些新鲜的软件,迷恋网络技术包括黑客技术,热衷于自建和发布个人主页或网站等。

(6)其他强迫行为。这些行为比如明知没有太大必要,却不可抑制地参与网上讨论、BBS发表文章、购物、拍卖等活动。

各种程度不同、类型不同的网络成瘾者,其症状是不一样的,其身心所受的影响也是大不相同的。实际上,网络成瘾者多是以上几个类型的混合体。

当网络依赖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应把它当做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有关研究表明,我国有5%~10%的互联网使用者存在网络依赖倾向,其中青少年中存在网络依赖倾向的约占7%。与很多国家相比,我国中学生中使用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较高、时间较长,平均每周使用时间为8.98小时,假期高达21.34小时。

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主任陶然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中对网络成瘾作了如下的划分:“最轻的我们把他叫做网迷,网迷可能上网的时间非常多,但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上得去、下得来,没有情绪、情感和行为的改变。继续这样往下发展一步就叫网络成瘾症。网络成瘾症就是在网迷的基础上特别喜欢上网,对网络更加有心理的依赖。比如说他有一定的情感,比如说情绪比较暴躁,情绪跟父母对抗非常严重,我们这里的孩子百分之百跟父母几乎一年里都不说几句话。再发展就叫网络成瘾综合征,网络成瘾综合征就是在网络成瘾症的基础上还伴有一个主要症状。伴有一个什么主要症状?有的孩子是以强迫为主,有的孩子是以恐惧尤其以社交恐惧为主,有的是以焦虑为主,一天到晚出汗,焦虑不安。”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网络成瘾症患者有如下的主要症状表现出来:

第一,精神依赖症状

网络使用时间失控,而且随着上网乐趣的增强,出现欲罢不能、难以自拔的现象。患者多沉湎于网上自由谈话或网上互动游戏,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或对现实生活不再满足。初时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冲浪,尔后可发展成为躯体的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第二,生理和心理症状

网络成瘾在生理上表现为视力衰退、紧张性头痛、肌腱炎、肠道综合征候群、背部颈部疼痛等症状。究其原因,是由于IAD患者上网持续时间过长,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这些改变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会使免疫功能降低,诱发种种身心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网络成瘾者在心理上表现为封闭、虚妄、思维迟缓、焦虑、抑郁等。它具体表现为:患者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对现实交往不敏感,发展到极至便可能导致猝死。

网络成瘾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网吧密布大街小巷,成为青少年娱乐的主要场所,有时中小学生邀约集体上互联网玩游戏、冲浪等。在虚拟世界的信息刺激下,玩者会感受到现实世界体会不到的快感,乐趣不断增强,欲罢不能,久而久之成瘾。尤其自制力差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刺激下容易患上网瘾。

2.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也是形成网瘾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如下类型的家庭:

(1)问题型家庭。家庭出现问题,孩子往往会成为受害者,而这些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父母离异,孩子得不到正常的父爱和母爱,上网就成了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

(2)暴力型家庭。打骂孩子是父母教育中最恶劣的一种方法。在中国的旧传统中,孩子是自己的,打一下骂一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打孩子最常见的后果就是孩子仇视父母,这样只能致使亲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于是,到网吧自然就成了他们的“避风港”。

(3)不健康的家庭教育。从不健康的家庭教育中走出来的孩子,往往没有正确的人生方向,更谈不上什么人生理想,他们向上的潜能往往被严重地挫伤或扭曲。这些孩子普遍感到学习的压力大,有着强烈的厌学情绪,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为摆脱“弱者”地位,就会选择逃避,寻找能够满足成就感的替代品。网络游戏恰恰能带给他们强者的愉悦感,他们因此而成瘾。

3.心理因素

和吸毒一样,好奇、依赖也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心理因素。大多数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当初都是因为好奇,听经常上网的“网虫”同学或朋友说网络游戏如何如何的好玩,于是心痒痒的就跃跃欲试到网吧一展身手,一次,二次……多次以后,就对网络游戏产生了精神依赖。延迟满足能力差也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当孩子产生的需求不能立刻得到满足时,一些孩子的行为就会发生异常。研究发现,延迟满足能力差的孩子由于需要及时的反馈,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可能总能得到合适的反馈,因此更容易出现成瘾倾向。

4.人格因素

“T型人格”是一种爱寻求刺激的、爱冒险的人格特征,它分为T+型和T-型。T+型从事的冒险活动是被社会所认可的;T-型所从事的冒险就是不被社会所认可的,他寻求的这种刺激可能对他的成长是负面的。T-型孩子在从事网络活动时,常常会对一些破坏性的活动感兴趣,因此,他们常用黑客软件对他人进行攻击,以此获得乐趣,从而沉溺其中,形成网络依赖。对这种孩子就要特别注意,要正确引导,让他接触到健康的活动。同时,性格内向、对事情特别专注的孩子也容易出现网络成瘾。

[病案]

患者自述:“我成绩不好,每天都被老师训导;回到家里,父母也在唠唠叨叨,还是在说一些学习上的事情。谁不想学习好啊?可是我一看到书本就犯晕。哎,下次考不好,父母肯定对自己一顿唠叨,老师对自己也没有好感。所以,我只能整天泡在网吧,不想上学,不愿意回家。因为,那不是我自己的舞台……在网上厮杀、打怪、挖宝、PK,似乎成为了我的一大乐事,因为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释放不满,我上瘾了,我真的沉醉在那一个个的游戏中,那一幅幅令人惊心动魄的画面之中。我终于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舞台,我在这里唱啊,跳啊,我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没有人敢说我们的不是。在这里我尽情地发泄。”

这是一位匿名的初中学生与心理医生面对面的倾述。心理医生分析认为,一些孩子认为家长教育方式过于粗暴,“逼”自己爱上虚拟游戏。念高二的小王打电话告诉心理医生,现在别的同学都在埋头苦读,他却因为逃课屡次受警告处分。“我上高中后成绩一直上不去,爸妈都很着急,给我请了补习老师,我的生活全被一个个公式、语法、例题填满了,一点喘息的时间都没有。钱花了不少,成绩却一直上不去,爸爸妈妈总是数落我不是读书的材料。我压力太大了,有一段时间一想到第二天要上学就睡不着觉。于是就开始逃课,有一天我经过网吧,便走了进去。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我像个英雄一样冲冲杀杀,还有不少小孩围着看我玩,我不禁生出几分得意。从此,我就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对孩子的网络成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调整:

1.改变对网络的认知

一方面要改变患者对网络活动的错误认知,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网络成瘾状况。另一方面,父母更要积极改变自己对网络的错误认识,认识到网络的正向作用,并对网络成瘾者积极予以引导。

现在的孩子很注重内心的感受,如果父母自身的素质低,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同时又不懂网络知识,只会大骂网络是洪水猛兽。这些简单粗暴的方法,不但不能给孩子建立起治愈网络成瘾的信心,反而可能强化孩子的网络依赖。

2.参与孩子的网络活动

父母陪孩子一起上网,可以帮助孩子从中辨伪识真,汲取精华,去其糟粕。要学会跟孩子一起玩益智游戏,取得信任和共同语言后,再跟他一起利用网络学习有关知识。孩子跟你亲热了,兴趣也就更广泛了,家里人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利用网络得到帮助。孩子从网络上得到知识和帮助,家人会觉得很高兴,孩子也学会了正确运用网络。

3.适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广泛的兴趣

网络已进入生活,孩子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也就在所难免。如果硬性禁止他们去做,只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倒不如因势利导地适当转移一下孩子的兴奋点,效果会更好。一位上初二的孩子,向父亲叫嚷说玩“泡泡堂”游戏没劲,要安装“传奇”游戏。父亲趁儿子不在家时,来了个彻底清查,将家里电脑中的游戏软件全部删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学习软件。儿子回来之后,大吵大闹,父亲没有发怒,答应跟儿子一起学制作幻灯片。果然,聪明好奇的儿子很快就迷上了这个新鲜玩意儿,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卡通电影”,他觉得特别有成就感。现在,小家伙口口声声说自己将来要当一名“制片人”。父亲还引导孩子登录一些好的英语教学网站,使他的英语读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父亲鼓励孩子通过收发E-mail的形式与同学、老师、亲友联系,让他在“写”信的过程中,与别人沟通交流情感,锻炼写作能力。当然,方式方法还有很多,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孩子业余活动内容贫乏,上网聊天、玩游戏就成了孩子的主要生活内容。上网时间一长就会成瘾,不能自拔,甚至影响学习和健康。因此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他的其他兴趣爱好,比如给他买钢琴,培养音乐素养,假期就让孩子参加一些球类、绘画、英语等培训,课余生活丰富了,兴趣广泛了,也就没有更多时间去上网,同时又能获得广博的知识。

4.适当限制孩子上网的时间

适当限制上网时间也是一个可以采取的方法。使用此法时,最好与孩子达成协议,对上网行为约法四章:一是限制网友。一般不加陌生人,添加新好友时,必须经父母同意。二是限制时间。每天晚饭后1小时,周六、周日2小时。三是限制内容。不准上色情网站,不准玩大型游戏,不准告诉其他人自己的家庭和个人信息,不准约见网友。四是限制地点,控制资金,严禁到网吧上网。违反这些规定一次,扣1小时上网时间,零花钱减半;严重违反这些规定,“禁网”一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常提醒孩子言而有信,学会自制,培养其自制力。

5.对电脑进行设置

可对电脑的功能和属性进行一定的设置。对电脑一窍不通的父母,可以请人给电脑设置一个开机密码,这样可以确保孩子在你的监控下使用电脑上网;对电脑有一定了解的父母,则可以通过更改电脑的安全设置,安装3721、超级兔子、卡卡助手等防护软件的方法,有效避免孩子沉溺于有害网络,既可防止其沉迷网络,以致网络成瘾,又可避免其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病案]

欧某,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平均每日上网超过4个小时,常常废寝忘食,情绪失控。只要一离开电脑,他就会感到紧张焦虑。他原本是个不善沟通的孩子,所以朋友不多,网络世界让他重新找回了尊严。通过上网,他能大胆告诉他人自己的想法,喜欢自我表现,也透出爱玩、聪明、活泼的伪装个性。后来,他的网瘾逐渐发作,出现痛恨班上同学,也怨恨社会的状况。他认为,除了网友之外,全世界的人包括父母及家人都不了解他。他开始整天只想着上网,不愿上学,父母的劝告对他也毫无作用。他父母非常生气,把他关在家里,结果当晚他就割腕自杀,幸亏抢救及时,才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三、吸烟

吸烟的习俗从哥仑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开始,其历史至今不过几百年,可是在世界各国,吸烟的人数和吸烟的数量却在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增加,远远超过了喝酒的人。吸烟习惯的形成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

1.好奇

大多数吸烟的青少年开始只是出于好奇,常听人说:“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仙”,便想亲自去体验其中的滋味,逐渐形成烟瘾,难以摆脱。

2.模仿

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大烟鬼,例如丘吉尔的雪茄、斯大林的大烟斗、毛泽东的烟癖等。这些伟人形象与香烟联系如此紧密,无形中便成了一种力量和自信的象征,吸引着许多青少年去模仿。此外,成人吸烟者那种潇洒自如、悠然自得的神态对青少年也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吸引着年轻人去模仿。

3.交际的需要

在中国,吸烟已成为一种交际手段。敬烟往往是社交的序曲,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互相敬烟能沟通感情,产生心理上的接近,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许多人开始纯粹是因为社交上的应酬,办事前,首先要给对方敬上一支,随后再为自己点上一支;别人给你敬烟,不接受又显得不礼貌。随着这种“礼尚往来”的增多,慢慢地由抽一支烟半天不舒服到半天不抽烟就不舒服,产生烟草依赖,最终加入到吸烟者的行列中。

4.借烟消愁

有不少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受到挫折以后,便借抽烟来缓解自己的紧张焦虑情绪,消除烦恼。

5.提神

由于烟草的神经活性作用,人们发现抽烟可以提神,这种提神作用使得抽烟成为一种习惯和享受,许多吸烟成瘾者不吸烟就无精打采,一抽烟,就精神焕发,思路大开,这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吸烟者的吸烟行为。

6.显示自己的成熟

在许多青少年眼里,吸烟是男子汉的标志之一,是成熟的标志,成熟的男人就应该是吸烟的男人。为了证明自己不再是小孩,选择了吸烟这种方式。

嗜烟者往往有下列特点:

(1)吸烟的数量不断增加。嗜烟者刚开始时常常抽得很少,有的甚至几天抽一支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由几天一支烟变成一天几支烟,再由一天几支烟变成一天一包烟,再由一天一包烟变成一天几包烟,吸烟量不断增加。

(2)停止吸烟后有明显的戒断反应。由于烟草具有神经活性作用,嗜烟者吸烟后常常会得到一种非常愉快的感受,而不吸烟,则会感觉浑身无力,委靡不振,流鼻涕,掉眼泪,出现类似戒毒的反应,这些都是明显的戒断反应。

(3)外向而冲动。

(4)嗜好多。吸烟有一定的社会性,在社交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但同时又可能诱发多种疾病,对个体健康危害极大。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中有1/4的癌症都是由吸烟引起的。有人作过统计,在65岁以下的死亡者中,死于癌症,吸烟的占90%;死于支气管炎,吸烟的占75%;死于心肌梗塞,吸烟的占25%。吸烟不但给本人带来危害,而且还殃及子女,有学者对5200个孕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其丈夫每天吸烟的数量与胎儿产前的死亡率和先天畸形儿的出生率成正比。父亲不吸烟的,子女先天畸形的比率为0.8%;父亲每天吸烟1~10支的其比率为1.4%;每天吸烟10支以上的比率为2.1%。孕妇本人吸烟数量的多少,也直接影响到婴儿出生前后的死亡率,每天吸烟不足一包的,婴儿死亡危险率为20%;每天吸烟一包以上的,婴儿死亡危险率为35%。同时,吸烟作为一种成瘾性行为,还存在一定的精神卫生问题。

由于吸烟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及环境的影响极大,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戒烟的疗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戒烟方法:

1.认知疗法

帮助患者充分认识吸烟对自己及他人的危害,树立起戒烟的决心和信心。有的人认为自己抽烟历史长,戒不掉;有的人认为吸烟虽然有害,但现实生活中并未见到真正的伤害,因此对吸烟认识不清。一次保尔?柯察金与同伴们一起谈论戒烟的问题,别人认为他是吹牛,根本做不到。他说:“人应该支配习惯,而不能让习惯支配人……”。接着,就把嘴上的烟卷拿下来揉碎,并声称“我决不再抽烟了”。从此他果真戒了烟。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烟瘾很大的人,多次戒烟都未成功,后来得了不宜抽烟的疾病,下定决心后终于戒掉了。因此,首先树立自己能够戒掉烟的信心,同时要对吸烟的危害有足够的认识。

2.厌恶疗法

对嗜烟者的抽烟行为可选用一些负性刺激方法使之对吸烟产生厌恶感。有一种方法是快速抽烟法:首先让患者以每秒钟一口的速度深呼吸地将烟吸入肺部,由于这种速度远远超出正常的吸烟速度,使尼古丁在短时间内被大量地吸入,这时患者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反应,如头晕、恶心、心跳过速等,然后要求患者好好体验这种不良感觉,接着让他呼吸一会儿新鲜空气,体验这种良好的感受。随后又让患者快速抽烟,直到不想再抽、看到香烟就不舒服为止。这种疗法只要连续进行2~3次,一般都会把烟戒掉。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不能用于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的吸烟者。

3.逐步戒烟法

要求戒烟者一下子就将烟完全戒掉,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对烟瘾大的人来说更不现实。因此,应当采取逐步戒烟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戒烟。在戒烟前,计算好每天吸烟的支数,每支烟吸多长时间,将下意识的抽烟习惯转变为有意识的抽烟。在戒烟过程中,逐步减少每天吸烟的数量,逐步延长吸烟的间隔时间,如从两天减少一支烟,到一天减少一支烟,到半天减少一支烟,不断递减到从一小时抽一支烟,到两小时抽一支烟、再到半天抽一支烟,间隔时间不断递增,最后达到戒烟目的。

4.控制环境

许多人吸烟往往与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情绪状态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应设法避免这些因素对吸烟者的影响。美国前总统里根就是利用口香糖成功地将烟戒掉的。对于外来的吸烟刺激,也应尽量避免。当别人敬烟时,对初次见面者可说不会抽,对熟人朋友可说喉咙不舒服或直言已戒烟了。只要态度诚恳坚决,别人一般不会强行敬烟。

5.家庭治疗

妻子和孩子可做戒烟者的监督人,帮助吸烟者彻底戒烟。如妻子可与吸烟者制订戒烟计划,完成计划就买件有意义的物品送给他作为奖励。如未完成任务,则对其实施一定的惩罚。

[病案]

某男,42岁,绰号“烟王”,其自述如下:

“为这吸烟,我以前还错过了一个好对象。我那时在机关做文字工作,同科室女打字员张某俊秀的面容、苗条的身材、高雅的气质像磁铁般吸引着我。我很想追求她,有一天,趁室内只有我和她两人,我就写了一张表达爱意的纸条递给她。她看着纸条,脸上露出了羞赧之色。她提笔在那纸条上写了几个字,又把纸条还给了我。我忐忑不安地一看,原来她挥笔‘批示’了两个字和一个惊叹号――‘戒烟!’我知道吸烟有害,只是因为已经上瘾多年,很难下决心戒除。现在自己的心上人‘勒令’我戒烟了,我当然得服从。但是真的戒起烟来,着实不好受。但我更舍不得失去她,她那传情的眼神和迷人的笑靥是那样令人怦然心动。我心生‘一计’,向她举手作宣誓状,说:‘从此坚决戒烟!忠不忠,看行动,你就看我的行动吧。’她笑着点了点头。从那天以后,我绝对不在她面前抽烟,完全是‘改邪归正’的模样,烟瘾发作时,我溜出门去偷偷地抽,过完瘾,漱漱口,嚼些口香糖,再回到她面前。她起初被瞒住了,对我的态度一天比一天好,但她后来对我找各种借口频频离开办公室产生了怀疑。某一天,她悄悄尾随我而出,当场将‘过瘾’的我‘抓获’,我们两人的准恋爱关系从此也就中断了。现在她已嫁给了别人。”

“小时候,看到同学们不少人都抽烟,心里痒痒的,于是就跟着抽,结果慢慢地形成了烟瘾。近年来,我有了戒烟的愿望,先后用了数种方法戒烟:参加集体戒烟、使用戒烟糖戒烟、用戒烟嘴戒烟、嚼瓜子糖果戒烟……但都未取得戒烟成果。现在是愈吸愈厉害啦,由每日一包半增加到两包甚而三包,直吸得发呕咳喘,吐痰痉挛,鼻涕眼泪一齐来,才算过瘾。身体每况愈下,衰老加速,去医院作胸透,发现两肺门纹理增重,有阴影。医生诊断说:已患慢性支气管炎。吸烟使我胸闷气喘,面黄肌瘦,多种疾病伴烟而来,弄得头昏脑涨。”

王某是严重危及健康的嗜烟者,应采取措施尽快戒烟并对其生理疾病予以治疗。

心理医生采用厌恶想象疗法。以这种心理疗法消除王某吸烟的不良习惯,矫正其吸烟的条件反射,建立新的不吸烟的稳定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