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气色中的生死经
18687900000007

第7章 五官分应五脏

既然知道了面部与五脏的对应关系,还应该知道五官与五脏的对应关系。为什么呢?《左传·昭公元年》说:“天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象,派生出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表现为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应验为呼、笑、歌、哭、呻五种声音,以上这些过了头就会发生六种疾病。”所以《周礼》中记载的疾医,就是以五味、五谷、五药调养人体的病;以五气、五声、五色来推测疾病的预后状况,并反复考察耳、目、口、鼻及尿道、肛门等九个孔窍的变化和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膀胱的变动。所以《内经》的望诊方法,是以五色对应五行,以五官对应五脏。因此,医家在诊病时,可以从病人的面部色泽看出五脏的疾病,诊断耳、目、口、鼻及尿道、肛门等九个孔窍,就能发现病人五脏的疾病。人体没有什么不是五脏所属,也没有哪里不是五行所属。可以说,五官是五脏情况的反映。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人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脉,所有血气的运行,都会上达于头面,而分别注入各个孔窍。它的精阳之气上注于目,能使眼睛视物;它的旁行之气上达于耳,使耳能够听闻;聚积在人体胸中的气上通于鼻,使鼻具有嗅觉;它的谷气从胃中产生,上行于唇舌,使唇舌能有味觉。”《灵枢·五阅五使》说:“鼻是肺脏的官窍,眼睛是肝脏的官窍,口唇是脾脏的官窍,舌是心脏的官窍,耳是肾脏的官窍。所以肺脏有病时喘息急促,鼻翼煽动;肝脏有病时,眼角发青;脾脏有病时,口唇发黄;心脏有病时,则舌卷而短缩,两颧发红;肾脏有病时,两颧及额部发黑。”

有人对此解释说:“鼻子出现白色,说明肺有病。病色深白,喘气而胸闷的,是因为邪气充斥其间;病色浅白,喘气而不胸闷的,是因为正气不足。眼角发青,主肝脏有病。病色深青的,是邪气充斥其间;病色浅青的,是因为正气不足。口唇呈现黄色,主脾脏有病。病色深黄的,是因为邪气充斥其间;病色浅黄的,是因为正气不足。舌红而短缩,主心脏有病。舌呈现深红色,舌干而短缩的,是因为邪气充斥其间;舌呈现浅红色,润而短缩的,是因为正气不足。耳呈现黑色,主肾脏有病。耳呈现深黑色的,是因为邪气充斥其间;耳呈现浅黑色的,是因为正气不足。因而病色以浅淡为虚,以深浓为实。”这就是以五官对应五脏的情况。

五官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可分为观察病人形态容貌的方法和观察病人气色的方法。用观察病人形态容貌的方法对应五官与五脏的关系,或者用观病人气色的方法对应五官与五脏的关系,它们各自有提纲,各自有条目,这些在本文后面还要详细叙述,可以用来参看。俗话说“耳目不违心”,是说心理活动都会通过脸色表情反映出来。观察病人形态容貌和观察病人气色的道理,跟阴阳学说的道理是一样的。阴阳,指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合起来看,人体的脏腑经络是一个整体;分开来看,则人体的耳、目、口、鼻,各自都包含阴阳两方面的属性。大到整个人体,小到一丝毫发,无不具有观察形、色的讲究,也无不包含阴阳的哲理。邵雍所说的各种事物都包含着太极原理,难道不能加以引用而发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