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柔弱女人老公爱
18686800000009

第9章 外柔内刚,宫廷至尊

1.刚柔相济——武则天

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太宗称其为“媚娘”。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史载,武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识,诗词歌赋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尔不群。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14岁的武氏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太宗遂赐号“媚娘”。后结识李治。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太宗死去,武则天与所有嫔妃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宗九子李治即位后,因早先与则天暗通款曲,对她极有兴趣,遂借祭祀之名来到感业寺,两人一见面涕泪横流。

史书上说唐高宗是一个很仁弱的人,其实唐高宗确实是仁慈而懦弱,遇到事情常犹豫不决,心怀恐惧,所以在性格上来说,唐高宗比较软弱,常需要人保护,于是武则天就表现出她保护者的姿态,当然,当唐高宗偶尔不软弱时,武则天又可以表现出非常温柔的一面,满足高宗身为男性的虚荣心。武则天这种“柔情”与“铁拳”交替运用,让唐高宗只好乖乖听话,当唐高宗养成听话的习惯以后,武则天就大权在握,可在政治上实现她的野心。

所以,武则天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作为女皇的武则天,确实是一位铁腕人物;而作为女人的她,却也有着情意缠绵和柔情如水的一面: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首诗的大意是:因为相思过度,导致眼花缭乱,居然到了把红色看成绿色的程度。面容憔悴,身体虚弱,思绪分散,困扰不堪,这一切都是因为想你,神思恍惚、刻骨铭心。是我对自己如此神魂颠倒之举颇感吃惊,不能相信,还是那思念中的人不肯相信我会痴情至此,近来总是为他泪洒双肩呢?如果不能确定的话,那就请打开衣箱,把那被泪水染红的裙子拿出来看一看。美人脸上红色的脂粉和着眼泪流下来,斑斑点点的胭脂粉泪滴在裙子上,留下红色的印痕,一如湘妃因为思念舜终日对竹啼泣而形成斑竹。不需要言语表白,这一切已经说明了一个女人痴情的程度。

武则天作为一位美丽的女性,也有其柔媚的一面,正如“媚娘”这个名字。虽然诗歌未必表现的都是作者亲历的情感,但却往往是自己性情的表述,这首诗可以看做是武则天的本色之作。无论诗句是否坦言她心中的所思所爱所怨,流于笔端的是否是切实的情感经历,毕竟,我们看到了这位不可一世的女皇柔情缱绻的一面。

2.柔而坚忍——长孙皇后

春游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春游曲》写的轻柔娇若,极具灵秀之气;“偷”、“学”二字更是尽显高妙。在长孙皇后其他著作已逸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借这首唯一传世的诗作一窥她的才情。

能写出如此美丽的诗句,该是怎样的女子呢?绝代风华?一笑倾城?我想,应该是一个自信、美丽、生动、娇美的女子,或妩媚,或灵黠,或兰心蕙质,或端秀从容……这个女子,便是载誉千古的唐太宗皇后——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小名观音婢,13岁嫁给李世民,当时李世民16岁。长孙皇后绝非一般的女人。她气度宽宏,谦虚待人,还有过人的机智。她以非同一般的智慧,点点滴滴,像雨露一样济助李世民。她的贤淑和美德深受后人赞扬。

贞观时期,后宫在长孙皇后管理之下,一直是风平浪静。或许,也有野心勃勃、觊觎皇后宝座的嫔妃,然而,长孙皇后以她的柔而韧的特质融入后宫的殿宇廊阁,令众多嫔妃感佩。那是一种柔性的力量,看不见摸不着,但无处不在。这是长孙氏的力量,也是长孙氏的智慧。

武则天以政治铁腕统治天下,长孙皇后以征服自己所爱的男人征服天下、征服后世。她的政治智慧与远见卓识透过她的夫君大放异彩,她的娴雅淑惠与端秀从容将唐太宗的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后宫的每一个如花女子。

正是这样一个柔而韧的智慧女子,外表柔软,甚至柔弱,内心坚忍,就像藤蔓,润物细无声一般的,一点一滴地收服睥睨众生、霸气凛凛的唐太宗,紧紧地捆住他,让他无可遁形;且将自己的智慧,以一种柔性的方式传达给夫君,助其开创盛世,成就一番伟业、一代清明政治。

3.柔媚风流——杨贵妃

她,妩媚甜蜜,柔情风流,姿容艳丽,国色天香,回眸一笑,闭月羞花。

她,丰腴诱人,堪比云雨,如同一嘟噜摇摇欲坠的葡萄,甜、美、香、摇曳不已,只要轻轻一碰,就会从枝头跌落下来,甜美的汁水四处飞溅……

就是她,享玄宗万般柔情,“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本为王子之妃,后一朝选在君王侧,集三千宠爱,醉酒迷花,芙蓉帐里,笙歌飞扬,从此祸起萧墙,留下绵绵遗恨。

她就是生就羞花之颜的千古美女杨贵妃。杨玉环的富态之美如何诱人无从考究,但是从历史图壁和书卷页码之间能感受到,她不但容颜俊美,“善歌舞,通音律”,在人际交往中更是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美丽不是错误,但却会给自己带来不幸,当然幸与不幸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她何幸深得帝王三千宠爱于一身,又何幸赢得帝王对她生死不渝的爱情。她又是不幸的,梨树花下,香消玉殒。从此再不见玉人容颜,天上人间,永难相见。

4.万般柔情——卫子夫

从公主家奴到大汉皇后,麻雀变凤凰的汉代传奇。

卫子夫其实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家的一个唱歌的奴婢。平阳公主喜欢歌舞,家里蓄养了十几个长相漂亮的歌女,卫子夫就是其中一位。卫子夫当时已结婚,有夫君。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三月,汉武帝去灞上祓祭,回宫路上路过平阳公主家,喜欢上年轻漂亮的卫子夫。平阳公主向武帝禀奏进献,于是卫子夫入宫服侍武帝。

武帝对卫子夫又怜又爱,不久卫子夫就有了身孕。当时武帝没有子嗣,所以此后卫子夫的尊宠日隆。卫子夫先后生三女,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卫子夫生了一个男孩,起名刘据,是汉武帝的长子,就是后来的太子。

“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当时的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这是卫子夫从歌女到皇后,一人得志,全家富贵的传奇。卫子夫出身卑微,后来跻身一朝皇后之列,成为虎威皇帝汉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卫子夫的经历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自己一家人的命运,其弟卫青、外甥霍去病都是汉代历史上著名的抗击匈奴的英雄。

然而,卫子夫在后宫复杂的环境中,做了38年的皇后,并不是独霸天下,而是处处小心、谨小慎微,以恭谨谦和赢得汉武帝的恩宠,赢得了大臣和后宫人等的尊敬。在后来的日子里,因为卫子夫年老色衰,汉武帝移情别恋。虽然武帝后宫宠幸的嫔妃不少,但是因为卫子夫小心谨慎,所以汉武帝对卫子夫还是很信任的。武帝每次出行,都把后宫事务托付给她。

据记载,卫子夫谦逊的德行,是从自身做起的。卫子夫对卫氏子弟的管教格外严格。如弟弟卫青的四个儿子都不成器,卫子夫流着眼泪向武帝报告,请求武帝削夺卫氏子弟的封赏。

卫子夫的儿子刘据,是汉武帝的长子,元朔元年被立为太子。汉武帝29岁才有儿子,一开始非常喜欢刘据,但是等到刘据长大以后,汉武帝嫌他性格太仁厚软弱,能力也一般,所以逐渐冷淡了他。在武帝晚年,卫子夫、太子因为武帝的宠幸渐渐少了,常常感到不安,甚至有性命之忧。汉武帝知道后,为了不让卫子夫和太子担心,就叫卫青传话,说他会一直善待卫子夫和太子,卫子夫知道后,感激得热泪盈眶,马上脱去头上的簪饰去向武帝请罪,表现得非常谦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