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柔弱女人老公爱
18686800000010

第10章 柔心柔情,尘世美名

1.婉约浪漫——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也可算是苏轼的一位得意弟子。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她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她身上具有独特的气质:柔情与刚性,正是这一对矛盾的组合使得李清照血肉丰满,无论在个人感情上,还是文学作品中,她都表现得个性鲜明。她之所以脱离了一般怨妇的小家子气,成为一代大家,恐怕与这多重的气质与性格有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李清照乃济南章丘人氏。她是婉约派词宗,写了许多缠绵悱恻的动人词句,感叹离情别愁,尽显女性的柔情和浪漫。

李清照以她特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她词中所塑造的女性,具有鲜明的个性意识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其女性的阴柔美在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试看她少年时代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位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少女柔美形象,呼之欲出,又揭示了她内心热爱生活的情愫和精神韵致。整首词无不表现出词人纯真健康的心态和情感。这首词意虽浅,却可见李清照少年才力,以及她未出嫁前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的一个侧面。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险,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到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2.柔情似水——董小宛

董小宛,名董白,号青莲女史,是明末清初才女,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通诗文,善书画,尤善画桃花,落笔生姿,民间传说中她与顺治皇帝间哀艳的情缘为她增添了神秘光环,而与风流才子冒辟疆的一见钟情更以奇情著称。然而董小宛留给后人的不仅是奇情,还有雅趣。

董小宛是个柔情似水、志坚如钢的女子。虽然许多江南豪富绅士、达官贵客都想娶她为妾,将她金屋藏娇,但是董小宛却始终没有轻易动感情,表露真心。只是一见钟情爱上了冒公子,毅然决定嫁给他。可是要进入名门望族的冒府,嫁给冒辟疆为妾,却是非常艰难!无可奈何,董小宛只好返回苏州,闭门谢客,耐心等待与冒辟疆再相见。

崇祯十五年春,小宛从黄山归来,患了重病,闭门不出。辟疆到时小宛已奄奄一息。小宛支撑着起身,牵着他的手说:“我十八天来昏沉沉如在梦中。今天一见到君,便觉神怡气旺。”她吩咐家人具办酒菜,与辟疆在床前对饮。辟疆好几次要告别,小宛都苦留辟疆。在与冒辟疆的恋爱嫁娶中,董小宛处处主动,焕发出向往自由、寻觅真情的个性光彩;而冒辟疆事事举步踌躇,显露出一个大家公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弱点。

小宛入冒氏之门后,与冒家上下相处极其和谐。辟疆母和辟疆妻特别喜欢小宛,而小宛也很恭敬顺从。闲暇时,小宛与辟疆常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

小宛善于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浪漫美丽,饶有情致。小宛天性淡泊,不嗜好肥美甘甜的食物。用一小壶芥茶温淘米饭,再佐以一两碟水菜香豉,就是她的一餐。辟疆喜欢甜食、海味和腊制熏制的食品,小宛为他制作的美食鲜洁可口,花样繁多。小宛经常研究食谱,看到哪里有奇异的风味就去访求它的制作方法。现在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她的发明,因此,它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和“东坡肉”相映成趣。

小宛和辟疆曾住嘉兴海盐水绘阁。她在南北湖畔鸡笼山上面对暮春凄凉景致,感叹江河破碎,一家流离,泪葬残花。据说《红楼梦》林黛玉葬花即改编自小宛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