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行大运
18686300000059

第59章 《易经》卦解——轻松掌握《易经》的奥秘(12)

第七十九节 遯卦告诉你,为什么做事应该有进有退

为人处世要能进能退,见机行事,见好就收,才能在生活中无往不胜,左右逢源。《易经》序卦说:“物不可以久据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这就是说一切事物都不可能保持在永远不变的位置,凡事有进就有退,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就本卦名“遁”之字义理解,不仅有退让、退出的意思,还有回避、隐伏的意蕴。“遁”是避难、避祸而隐的意思。每个有进取心的人都有自己的志向目标。但是,制订了目标未必一定能实现。当现实社会不能够满足自己的希望时,要对目标的难以实现进行正确的归因,而不是一味地责怪自己无能。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懂得后退,才明白前进,这就是“以退为进”。不管什么事情都硬撑,勉强为之,“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这是不懂得变通。我们说“穷则变,变则通”,就是要在穷途末路的时候,选择另辟蹊径。明知是悬崖还不赶紧勒马,这不是勇敢,而是傻。人生好比登山,这条路走不通,可以走别的路;一时登不上山峰,可以先登上半山腰。这种现实的灵活态度,倒可能最终把你引上无限风光的山顶。

该进时则进,该退时则退,就能确保一生畅通无阻。把握好进与退的时机和分寸是事业成功、前途广阔的基础。那些在历史的激流险滩、惊涛骇浪中能够生存下来的人都慎于进退、善于进退,值得今人学习和效仿。

在秦末群雄并起的时候,刘邦的起义队伍在一开始是力量最弱的一支。然而他能与诸英雄豪杰争强斗胜,最终打败了当时最强大最强悍的对手项羽,逼得项羽他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刘邦懂取舍,知进退,能屈能伸。被迫“还军霸上”,他讲究的是礼仪为先;“鸿门宴上谢罪”,这是稳其军心并且麻痹敌人;“垓下之围”,这是他能狠下心来斩草除根。这一系列的事实都说明刘邦决策英明果断,进退得宜。

三国时期,诸葛亮力劝刘备“立纸文书,暂借荆州为本,待我主别图得城池之时,便交付还东吴”,叮嘱关羽牢记“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八字方针,并亲率大军,以一州之地与力量超过自己数倍的魏国抗衡,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诸葛亮能进能退、有敌有友的战略方针。如果没有对东吴的忍让和谦和,就不能保证自己在攻打曹军的时候无后顾之忧,且会失去最佳盟友。牺牲一己之私情,换的是江山大业,也算是值得。

明智的韬略家总是善于进退,“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进退之际,须得如履薄冰,才能于博弈之间稳操胜券。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作为仁人志士,遇明主时应以社禝为重,勇敢地担负起历史的责任,服务于天下,造福于人民,而不是为显示自己的洁身自好而一味地追求遁世,成为一个只能被神化的“完人”。遇到昏君便要懂得进退,在适当的时机进言,如果实在不能继续,就换个方式、换个地方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实现理想。如果进退不分,以进代退,进多退少,咄咄逼人,结果常常是两败俱伤,使渔翁得利。

第八十节 什么是大壮卦

《易经》中大壮卦的原文如下:

大壮:利贞。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九二:贞吉。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震)相叠。震为雷;乾为天。乾刚震动。天鸣雷,云雷滚,声势宏大,阳气盛壮,万物生长。刚壮有力故曰壮。大而且壮,故名大壮。四阳壮盛,积极而有所作为,上正下正,标正影直。

所以说本卦告诉我们,刚强过盛的人,如果不考虑平心静气,那就会因为躁动而有害于自己。即便是运势很强的时候,也要防止因为气盛而得罪人。也就是说,任何时候都要阴阳调和,当你的气势太强的时候,就容易锋芒毕露,让别人产生嫉妒或者陷害的心理。

很多时候成就“最伟大”很容易,但是能够在“伟大”的时候被人拥戴却很难,适当地收敛自己的气焰,不仅是一种大气,还能给人谦和、亲切的感觉,人气很多时候甚至比自己的力量还要强大,因为再坚强的人也不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

第八十一节 大壮卦告诉你,如何做一个中庸的人

大壮卦是阐述壮大运用的原则,也就是阐述事物发展处于急剧上升期间应把握的一种度,以及如何保持这个度,让事物的发展不偏离正确的轨道,而不是过度利用大壮而错失其发展成果乃至前功尽弃。这种原则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所谓中庸的原则。

壮大也应量力而行,不可妄动。所以孔子在解释其卦象时说:“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也就是说在这种卦象情形下,君子应效法这一精神,非礼事而不行。

做人是最难做的,尤其是做一个好人。常言说得好:做人难,做好人难,做一个好上加好的好人更难。这句话是相当正确的。其实做人是世界中既简单又复杂的事情。说它简单是指做人只要真诚相对,就能取得别人的认可,因此十分简单;说它复杂是因为人是最复杂的社会动物,人心是多变的,不可能每个人都是一样,所以在人际关系方面又会是复杂多样的。

中庸之道也就是要求我们事事、处处都处在一个不偏不倚的角度,先用全面的视角思考,然后选择无害的处理方式。冲动最要不得,想要做个受欢迎的人,务必保持“无害”。

很多人性格都很有个性,很有棱角,当然会得罪很多人,开始的时候或许还不觉得麻烦,时间一长就会事事不顺,找不到人肯帮助自己。这样的人需要磨砺一下自己的尖锐棱角,让自己的性格易于被人接受。有些取得了一点成就的人很容易高傲自大,容易锋芒毕露,让别人产生嫉妒或者陷害的心理。这个时候要注意处世不能欠思虑,凡事三思而行,保持平和心态,以免招来厄运,失去人脉。

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经验:最简单的事情往往又是最难做好的,就好像做人也是一件既简单又极复杂的事情。如何把人做好呢?做人恪守中庸之道就不会偏激,起码会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和谐,会让朋友越来越多,能够帮助自己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以中庸的态度做人,我们就容易接受不同的人或事,就能忍受各种不同人和事物的打击。我们观察人和事物才会更加系统、更加的全面,得出的结论就会更加接近真理。

做到这一点,对一个人的成功、对一个商家的成功、对一个企业或组织的成功,都是十分重要的法宝。当然做人要中庸,并不是要我们做人和稀泥、当和事佬、圆滑世故、自甘平庸,那是对中庸的歪曲和曲解。中庸是《论语》中出现频率较多的词汇。所谓“中”是指我们认识事物看待问题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所谓“庸”是指我们要能够包容,要能够有海涵,要能够容忍别人;所谓“中庸”就是指我们要不偏不倚、不偏激,恰到好处而不是过犹不及,全面而不是片面,公平而不是偏见、先入为主的去对待人和事情,同时与人交往时要能够包容别人的缺点,容忍别人的不足,要有海涵别人的心。中庸是古人做人的最高行为准则,正如于丹所言,中庸也就是哲学上讲的那个“度”。

第八十二节 什么是晋卦

《易经》中晋卦的原文如下: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六三:众允,悔亡。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晋”是本卦的标题。晋的意思是前进,指作战中的进攻。全卦的内容主要讲的是战争。此卦卦象是“离火”于“坤地”之上,表明离开黑暗,走向光明。“晋”就是“进”,这个卦象主吉,有一种“日出于大地、光明乍现”,万物一片欣欣向荣的意味。从家庭关系方面来看,这个卦象表示父慈子孝,一家和睦。占卜事业、投资、升迁、婚姻、感情得此卦,均是有雨过天晴、奋发向上的吉象。

第八十三节 晋卦告诉你,如何顺利升官升职

有一部著名的电影叫《好兵帅克》。帅克是一个经常惹人发笑的士兵,他常常憨态可鞠,可笑也可爱。有一次,一位将军问他:“你想不想当将军?”帅克一个立正敬礼:“报告将军,我做梦都想当将军。”他的回答引起轰堂大笑,然而将军却郑重其事地夸奖帅克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成了全人类的名言,在世界各国的军人中,代代相传,成为人类军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种想法其实没错,在中国的谚语里面也有一句:“人往高处走。”谁不想高高在上,一朝权在手呢?不过,在官场,升官其实是有诀窍的。谁不知道官大一级压死人,到了最上层,什么方法、秘诀却都不管用了,都要靠自己审时度势来进行。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成功者自有妙法。可是一旦有人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往往又功败垂成,不是成为闹剧就是成为悲剧。

在公司为了升职,也是正道、黑道、歪门邪道一起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有人拼命巴结上司,有人忙着给同事设置“陷阱”,有人拉帮结派,有人拉拢客户,有人踏踏实实努力,有人认为只要破坏别人的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在学校和研究单位,为了晋升职称,当之无愧的很多很多,但是动脑筋玩花招而得到升级的也大有人在。所以,现在有职称贬值的说法。

总而言之,要想升官升职都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综合很多因素才行。但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先学学如何升官升职,再等待时机,或许升官升职就变得不是难事了。

而《易经》的晋卦就是专讲进取、进攻、晋升、晋级方面的教训。晋卦的序是:“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原意是:“康侯用国王赐给他的宝马来繁殖这类品种的马,一天之中交配三次。”对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①国王肯赐宝马,说明你有功劳,或者国王对你有好感,或者你做了什么事让国王高兴。引申之义为:自己忠实又能干,朝中有人好做官。国王可引伸为上司、导师、上级。

②国王赐宝马是上面给你的发展机遇,你要牢牢抓住,以此来发展自己的实力,再立新功,再获新宠,再得升迁。

③良种繁殖,优生优育,借势发展,最出成绩,出了成绩,再升有戏。

如上分析,晋卦的总原则是,升职很容易,关键在于如何增加上司的奖励。

第一步——引起领导的关注。这就要求你一定要有点真本事,能够取得成功,获得领导的赞赏,这不仅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赏识。不断的被赏识,自然能够不断地升迁晋级。

第二步——为了不断的被赏识,就要你不断的努力、不断的付出,即使很小的努力,也一定要被领导看见,因为默默无闻已经不是成功的必经之路了,只有不断被“发现”才能不断被赞赏。

第三步——与之辅助的当然是一些“小动作”,心里要明白你的领导吃的是哪一套就好办了。不管你是走门路,送礼品,还是像及时雨那样总是在领导需要人的时候出现,领导交代的任务一定要用心去捉摸,勤快去办理,这是讨上司欢心最简单的方式。吹牛拍马也可以,但是要拍得人家舒服,拍得恰到好处,不着痕迹的让领导喜欢你。

第四步——在人际关系上要把握好一定的度。同事之间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如何保持不远不近的关系是一门学问,当你即将踏上晋级的台阶的时候,如果没有很多人为你喝彩,那就不要在之前树立太多会拆台的敌人。

第八十四节 什么是明夷卦

《易经》中明夷卦的原文如下:

明夷:利艰贞。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明夷”是本卦的标题。明夷在卦中有3种意思:一指鸣,即鸣叫着的鹈鹕;二指鸣响的弓;三指太阳落下。

本卦借日出日落、天明天黑的自然现象来表达君子出行时的内心体验,尤其突出了出行途中的艰难境遇:饥肠辘辘,房东的刁难,身体的伤病,油然而生归隐之心。当然,也有顺利之时:狩猎时所获甚丰。但全卦的语调却在突出行旅的艰难和归隐之思。

在这种行路难的倾诉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一种疲惫感和无奈感。人生路漫漫,日出复又入,何时有尽头,何处是归宿。这种感慨之中,显然含有对人生意义的形而上的追求和悲观的色彩,包含有对个人存在价值的关注。

第八十五节 明夷卦告诉你,为什么做人要懂得退去锋芒

所谓知情而动、适势而动,就是先知区别于常人之处,这样的人,能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把自己的才识用在适当的地方。

明夷六五卦中说,“箕子之明夷,利贞。”这一句解释各异,有说箕子逃到东方邻国避难,卜问得吉兆;有说箕子处于光明受到伤害时,利于守持正固。历代的易学家们大体同意说,明夷卦是艰贞之卦。箕子接近至昏之君殷纣,无法逃避,只好把自己的一切聪明才智藏起来,佯狂以自晦其明,这样才免去了杀身之祸。殷纣覆灭后,武王访箕子,箕子才再度显其才智,授以《洪范》,故曰“箕子明夷”。

古人云:“鹰立如睡,虎行似病。”因此说君子才华不露,智慧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这大概可以形象地论释“锋芒不可太露”这句话的具体含义。露才一定要适时、适当。因为,有才干本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恰当的场合显露出来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带刺的玫瑰最容易伤人,也会刺伤自己。时时处处才华毕现只会招致嫉恨和打击,导致做人及事业的失败,这不是智慧者的所作所为。有志于做大事业的人,可能自认为才气很高,但切记要舍而不露。

《庄子》有语:“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意思是说所用的木材,多选择挺直的树木来砍伐,水井也是涌出甘甜水之井先干涸。元末的朱元璋在攻占了南京后,因为群雄并起,为了避免因崭露头角而成为众矢之的,他采取了耆老朱升的建议,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赢得了各个击破的时间与力量,在众人的眼皮底下暗度陈仓,最后一并群雄,当上了大明皇帝。

老子《道德经》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聪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说话一样。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无论是做大事,还是一般人际关系,不露锋芒。有了才华固然很好,但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才华而不被或少被人妒忌,避免功高盖主,这才算是更大的才华,这种才华对国对家、对人、对己才有真正的用处。

尽管话也说了,经验教训也总结了,却总有人孤芳自赏,改不了自己的喜露锋芒的坏毛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但贪财好色、凶残成性,还特别嫉贤妒才。

一个人有才华固然很好,想表露才华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看时候。《易经》曰:“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意思是说,只要你有才,总会有你的表现机会的。锋芒太露对于你只有害处,不会有益处。额上有角,总会触伤别人的,你不磨平此角,别人必将力折你的角,角被折断,其伤必多,所以锋芒毕露又是何必呢?

第八十六节 什么是家人卦

《易经》中家人卦的原文如下:

家人:利女贞。

初九:闲有家,悔亡。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六四,富家,大吉。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家人”是本卦的标题。家人的意思就是家庭。全卦专门讲家庭中的事。家庭结构、血缘关系,正是构成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根本所在,想必《易经》作者深知这一点,才辟出专卦来谈论。

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卦把妇女的地位和作用定位在家庭之中。不过,在封建时代,妇女不可能是一家之长,她们的责任仅仅是料理家务、生儿育女,更不可能参与社会事务。这就是中国传统对妇女角色的定位。

不过,由此形成的结果却是:家庭之中没有妇女是不行的,因为家中的大小事情都要由妇女来操持管理;不过妇女在家中是被领导的,她们无权作出决定。在当时的社会,一个好女人的标准是服从丈夫,孝敬公婆,养育子女,安分守己地做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