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行大运
18686300000051

第51章 《易经》卦解——轻松掌握《易经》的奥秘(4)

第二十一节 讼卦告诉你,如何应对官司和争执

俗话说和气生财,但有时候往往事与愿违。我们和气,别人却不和气,我们不想打官司、不想争辩,但对方却非要争个输赢,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麻烦缠身了。

那么面对官司和争执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做才好呢?

(1)尽量避免争讼

讼卦的上卦为乾,下卦为坎。乾为刚健,坎为险陷。刚与险,健与陷,彼此反对,定生争讼。争讼非善事,务必慎重戒惧。

(2)巧妙应对诉讼

软弱无力的人与刚强但知理的人发生矛盾,前者应该选择忍让,这样一般都能获得谅解,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就告诉我们,人微言轻要学会忍让。

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与位高权重者发生矛盾,前者应该懂得辨清形势,不要胡乱出手,以免得不偿失。

若是男女之间发生矛盾,最好是协商处理,不要动不动就要打官司。特别是处于强势地位的人更应该退让一些,否则即便赢了官司,也输了风度,落人口实,成为众人眼中的大恶人。

第二十二节 什么是师卦

《易经》中师卦的原文如下:

师:贞,丈人,吉,无咎。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六三:师或舆尸,凶。

六四;师左次,无咎。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师”是本卦标题。师在这里的意思是指军队。古人把战争当做一种仪式来对待,当做一门艺术来研究,从神灵的意向、天时地利,一直研究到习武组织、制胜谋略、论功行赏等规则。中国古代兵书的发达,世所罕见,在技术和艺术层面上都堪称一流。

由此反思,古人称战争为“王者之事”,早已把它升华成了治国平天下的头等大事。相形之下,西方人后来称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那就逊色多了。欲王天下者,精通战争艺术应是第一课。

“师”卦的启示对实业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实业的领军者——经理、董事长、总裁,在经营中就需要审时度势、协调上下、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不仅要深谙管理,更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底蕴;在企业必须有赏罚分明的劳动纪律,一丝不苟的生产秩序,明确无误的规章制度。这都是“师”卦蕴涵的理念。

第二十三节 师卦告诉你,作为管理者应该如何用人

师卦只有一条阳爻,在这种卦象里这一条阳爻是至关重要的,而阳爻又“刚中而应”,六五爻与之相应,因此领导要刚、重,才能有下属与你相呼应。用这种刚中而应的正道来管理下属,下属就会顺从,就会大吉大利。

此外,带兵作战,将领既要有严明的纪律、严格的制度,还要具有宽容的心。只有宽容人民,人民才能从之;只有“畜养”人民,人民才能顺应。师卦告诉管理者用人之道主要有4个方面。

①要任用具有优良品德的长者为领导。《孙子兵法》说,“将者”必须具有5种品德——智、信、仁、勇、严,具备这5种品德的人即乃辅佐。

②要把小人从自己的阵营里清除出去。

③要彻底授权,用人不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④要论功行赏,舍得封赏,不断封赏。

第二十四节 师卦告诉你,如何平息与别人之间的恩怨

师卦虽然表达的是兵事,但强调的却是以杀止杀,劝善惩恶,反对穷兵黩武。所以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处事也应该学会懂得息事宁人。若是不小心与人结怨,我们可以按照师卦的哲学去平息恩怨,化干戈为玉帛。

(1)让自己的心境变得平和

对名利欲望的追求很容易引起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从而招来不息的斗争。因此,想做到息事宁人,就应该平和做人、低调处事,才能万事顺利,没有争端。

(2)学会智慧的看待人生

释迦牟尼佛称为觉者,就是智慧的觉悟。一旦与人结怨,就很容易伤神劳心,从而影响自己的生活,所以当你遇到争端的时候,就应该以长远的眼光去看,这样的争端是否值得?是否会影响到你的生活?多想多思考,自然恩怨就少了,生活也就平顺了。

第二十五节 什么是比卦

《易经》中比卦的原文如下: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六三:比之匪人。

六四:外比之,贞吉。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上六:比之无首,凶。

“比”是本卦标题。比的本义是亲密,在本卦中为一词多义。由于“比”字多次出现,本卦用它来作标题。全卦的内容主要讲交往和团结。

比卦的上一卦是师卦,师卦讲的是战争,而比卦又在讲团结、外交。看来古人真是聪明无比,深谙“胡萝卜加大棒”的真谛。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真正能得天下的人,必定能抓住时机,恰到好处地施展软硬两招,绝不会四面树敌,把自己逼到火山口上,也不会不以实力为后盾而盲目亲善妥协。

团结和外交一直都是一门大学问。上下左右,圈内圈外,国内国外,东西南北中,都要纳入视线之中。对弱者,为其撑腰打气;对叛逆,三面合围,给之一条出路;对强者,谦恭又不失节;对君子,彬彬有礼,动口不动手;对小人,威胁加利诱。手腕众多,可操作性很强,可借鉴的历史经验也不少。反正,要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十六节 比卦告诉你,如何才能获得好人缘

比卦,坎上坤下,与师卦相反。全卦唯一的阳爻居九五位,象征着相互亲近安定团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人比人,气死人。”这是一句宽慰心灵的话。但是,怎样与人相处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易经》的比卦告诉我们,要诚心诚意地与贤明的人亲近,学习比自己更高尚的人,要怀着一颗光明磊落的心,凡事不可强求。

比卦道出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真谛——不论是亲附于人,还是被人所亲附,都要正而不邪,心怀诚信,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得到吉祥的结果。

做任何事业都需要合作,必须协调好人际关系。我们年轻人刚出道,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可避免地会遭受挫折,但是只要记住《易经》比卦的原理,或许对我们有些许帮助。

第二十七节 比卦告诉你,如何做个心胸宽广的人

从比卦的卦辞中我们可以看出:上六有阴凌阳,以为自己也有本事,所以不将九五放在眼里,所以结果是凶,什么收获也没有。

现实中这样的人非常多,以为自己有点本事,对别人横挑毛病竖挑剌。比如,有人写了篇一万字的文章,你不看意义,发现里边有一个错字,就赶紧挑出来,以此证明你比人家聪明。问题的关键不是这一个字,是那一万个字,你能写出来吗?你写不出来,你就不应该老是去找别人的岔,而是应该虚心学习,然后委婉指出别人的问题。

但有些人非要一意孤行,找人家的小毛病,其结果是自己什么也没得到,反而落得心胸狭窄的骂名。

所以,我们要学习比卦的精神,正确地处理好生活。在工作和学习之中,要有宽广的胸怀,要允许别人的缺点。只要做到心胸宽广,我们才会吉无不利。

第二十八节 什么是小畜卦

《易经》中小畜卦的原文如下: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九二:牵复,吉。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小畜”是本卦标题。畜的意思是田地里谷物滋生,草木茂盛。本卦的卦辞主要讲述了从事农业劳动的生活平淡而琐碎。今天身处现代化大都市钢筋水泥丛林中的我们,难以想象其中苦、乐、喜、忧、烦、闷、愁、淡等体验的具体滋味。

畜,通“蓄”。小畜,指小的积蓄。农业生产固然可以创造和积蓄财富,但毕竟只是积蓄之道的一个方面、一种途径,相对于后面大畜卦中所描述的牧业、商业活动的广泛积蓄而言,积蓄之道未免偏狭,在赢利上也有小大之差,因此与“大畜”相对而言称为“小畜”。

第二十九节 小畜卦告诉你,如何做到厚积薄发

小畜卦从卦象看呈现出风行天上,在卦辞中出现“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可理解为风雨欲来之意,诗意的理解是“乌云从西边飘来……”,表示为人生或社会小有积蓄。积蓄美德、积蓄才华、积蓄财富,所以“君子以懿文德”。

初九强调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所以“复自道,何其咎”。

九二指出要进一步发展提升,所以“牵复,吉”。

九三则说明在发展和积累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团结,否则“舆说辐,夫妻反目”。

六四爻辞是“有孚,血去惕出,无咎”,可以理解为保持诚信可以渡过危机,扫除怀疑。

九五爻辞是“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表明了诚信待人,小畜有成,与人分享所获之财富。

上九爻辞“既雨既处”可解释为雨下了又停,表明小畜既成;“尚载德”,指收获源自崇尚道德,日积月累。进一步提醒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借“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现象来说明凡事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事情都有好有坏、有喜有忧。

综上所述,小畜卦反映了人生事业乃至社会的积累与发展,提出要符合发展规律的原则,指出诚实、进取、团结、共享、谦虚、谨慎等品格的重大作用。

第三十节 什么是履卦

《易经》中履卦的原文如下: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初九:素履,往,无咎。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九五:夬履,贞厉。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本卦标题是“履”。履的意思是踩踏,引伸为行为和行为准则。这一卦以梦中所见踩到老虎尾巴的景象,来占问平时所作所为的吉凶兆头,探问神的意旨,这就是所谓“梦占”。古人认为梦中所见所思,与日常的言谈举止有着某种必然的、神秘的内在联系,是神的意志的显现。因此,梦占便成了占筮的重要内容之一。

今天我们对梦的了解远比古人深入得多,虽然还没有达到了如指掌的地步,但已拨开了蒙在梦境之上的不少迷雾,不过,透过神秘之雾,我们发现古人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如何做人、如何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仪轨。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由梦联系到行为规范,可见古人对为人处世的重视。

我们不难发现,本卦认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应当行为清正纯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同时又沉着冷静,机敏细致,才可能有所作为。这个标准大概就是君子与小人、王者与野心家的分界线所在。由此可以想到,重视人伦道德纲常的儒家,何以要把《易经》当做经典,也可以明白孔子所说的“君子坦荡荡”“君子不忧不惧”所包含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