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18685900000008

第8章 防病于未然 长寿自会来

现实给予我们一个警示:靠金钱买不来健康,靠药物得不到长寿。当今的科学家们也预言,21世纪医学将向预防疾病方向发展,健康重在保养,疾病重在预防。

百病之首一一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居各类疾病之首。但这个病没那么可怕,因为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与遗传无关,而是由后天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只要做到病人自我警觉、科学预防,心血管病还是可防可控的。

心血管病保健常识

了解所患心血管疾病的有关保健及治疗常识,明确所患疾病的名称、种类、分级、分期等有关情况,掌握急性发作时的急救方法、注意事项等,对有效防治疾病十分有效。

1.患者饮食

心血管系统疾病主张低盐、低脂、高纤维素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合并糖尿病者应严格糖尿病饮食。人们喜欢食用的酱菜、腌制食品等,含盐量高,应限制或禁止食用。

2.工作与生活安排

急重症好转出院后,根据年龄、体力、疾病具体情况妥善安排体育活动及日常生活,避免过度脑力紧张及体力活动,保证有足够睡眠休息时间,劳逸结合,有利于神经和血液循环功能,提高运动耐量,肥胖者可减轻体重。但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重症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未控制者应限制活动。

3.血压监测

心血管疾病血压监测十分重要,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更应重视,至少每周测量一次。要注意血压的昼夜及生理性变化规律,尽量定时定人测量,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结果的判断,并做好血压及相应病情变化记录。

4.戒烟、酒

嗜烟、酗酒是常见不良嗜好,它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尤其与猝死性冠心病密切相关,戒除后发病危险明显减小。

5.心理保健

心血管病多为慢性疾患,病程较长,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对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乐观主义人生观,切忌焦躁、紧张、悲观,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与信心。

6.坚持按医嘱服药

大多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需长期坚持服药。出院后治疗是疾病整个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正常后,仍要坚持用药治疗,突然停药会导致停药综合症,可使病情恶化,是十分危险的。

7.定期复诊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定期复诊非常重要,医生将依据您的病情对用药的剂量和种类给予相应的调整。由于心血管内科病用药比较复杂,专业性强。因此,建议您最好到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和具有心血管病专科门诊的医院复诊。

有了症状别耽误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来说,发病也没关系,就是千万别耽误。也就是说,如果真的有症状了,就应该及时到医院看病。有一个银行行长,在夜里2点钟感觉胸骨位置非常不舒服,但说不清楚,好像是憋气、呼气困难。当时他本想跟夫人说说,但又想到夫人一天到晚很忙,不好意思去叫醒她。后来要打电话叫单位的车送他上医院,又觉得人家司机也挺累的,不好意思去叫。一直到了早晨7点钟,才把夫人叫醒,说很难受。等司机再来把他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是上午9点钟了,再一看心肌梗死已经出现了。所以,如果真正出现典型的心绞痛时,到达医院的时间越早越好,原则上在6小时之内为好。

发病以后不延误,也非常重要。实际上就是注意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千万别紧张,不要动,就地卧倒,越紧张耗氧越多,越动耗氧越多。’第二件事,如果你身边有硝酸甘油,马上含在舌头下面;如果有阿斯匹林,嚼碎了,服100毫克一300毫克,这很管用。第三件事是一定记住,一定别自己去找医生,一定要让医生来救你。如果你自己去找医生,上楼、下楼,很危险。曾经有一个病人,他去的那个医院很怪,在5楼做心电图。病人来到医院说很难受,医生说那你自己去做心电图吧。他坚持爬上5楼,结果心肌梗死面积越来越扩大,最后形成室壁瘤,造成严重心功能不全。另一位病人,胸痛后,不知道是急性心肌梗死,勉强步行回家休息,街坊很多人热情相伴,结果到家后心跳就停止了。

时间就是生命.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讲,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上世纪80年代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国外病人得病上医院很快,而我们就很慢,什么道理呢?后来发现其实北京急救车去得也挺快,但是人们得病以后,往往先琢磨我得的是什么病?我要不要上医院呢?挺一挺行不行?喝点水,找找家属、问问亲属,你看我该不该上医院?绕一圈,耽误的时间占88%;急救车到了你家再送到医院,时间只占12%,也就是说病人所耽误的全部时间里面,12%是交通时间,88%是自己耽误的。如果把这个88%缩短了,有病赶快打120或者找医院,或者赶紧喝水吃药,一动不动,安安静静躺着,那么预后就能大大改善。

在很多因为延误导致了严重后果的案例里面,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太考虑别人的情感和自己的情感体验,不想打扰别人,也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情况严重,但他还是选择了走路、骑车,这就延误了宝贵的时间。因此,这个时候就不要考虑太多情面的问题了,我们知道,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坏死得很快,这个时候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出现症状后立即到医院,3小时之内打上溶栓药,成功率会达到70%一80%;拖到6小时,就只有50%~60%;拖到6小时以上,则只有30%左右的效果了;到了12小时以后,就无效了。因此这个时候,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每一分钟都不能拖。

除了病人自己高度警觉以外,在著名的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倡导下现在很多医院都设有绿色通道,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作时,可以不用再排队、挂号、分诊,而由胸痛门诊直接送到导管室,这样就为病人赢得了很多宝贵的时间。有了病人清晨的自我警觉、社区预防、医院绿色通道,这三关一把住,心脑血管疾病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健康第一杀手一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我们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的预防

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600余万,其中75%不同程度致残,每年还新发病150万人。在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中,由高血压所引发的并发症的比例还是很高。据卫生部门统计,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2亿人,每年还新增300万人以上,治疗和研究工作做的很多。在国外,高血压被称为“N0.1 Killer'’即“第一杀手”,原因是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心血管病又是人口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又有大量的新理论、新药物问世,取得了许多卓越的进步,但遗憾的是,每年又有大量的健康人加入了高血压的队伍,总的来说是:病人越来越多,大家仍需努力。

三个趋势值得注意:

1.注意力前移

过去认为140/90毫米汞柱是高血压,120/80毫米汞柱是正常。现在认为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的这一部分人群,尤其是130/85毫米汞柱以上的人群属于易患高血压的高危人群。经3年随访,其中有高达1/3的人变成了高血压,即使未进入高血压,他们也比120/80毫米汞柱的人更容易患冠心病和脑卒中。美国学者把他们称为高血压前期,欧洲学者称为正常高值。保护这部分人群,不让他们变成高血压已成为当务之急。他们是最容易受教育、受保护的,投入最少、收效最大,采用“四大基石”,不用花什么钱,就可以使变成高血压的人减少1/2以上。而一旦变成高血压,则大多需要终身治疗,不仅耗费巨大,而且一部分将因心脑肾合并症致残致死,何不“今天缝一针,胜过明天缝10针”,“一两预防胜过一斤治疗”。

2.更加重视联合用药

过去用药注意单种药,调查发现高血压病人用一种药能控制的人不到1/2,1/2以上的人需要联合用药。在用药上,使用一些小剂量的复方用药,协同正作用,抵消副作用,使降压效果更强,副作用更小,成为新的趋势,是1+1:3或1+1:4的效果。所以小剂量复方制剂日益受欢迎。

3.重视三个关键因素

经过长达20年的研究,发现防治高血压保护靶器官的三个关键因素:

(1)降压幅度。确实把血压降下来。

(2)降压的稳定程度。24小时内血压反复升降对靶器官是不利的,因此,短效应降压药尽量不用。

(3)降压的同时不要激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使靶器官得到最理想的保护。许多长效药,都有这样的保护作用。

这三关把住了,不但降压的效果好,保护靶器官的效果也最好。

关于高血压的研究已经100多年了,自1896年发明了血压计至今,虽然研究成果很多,新药也很多,国产的、国外的,便宜的、贵的,但高血压发病率不但没有下降,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升高,控制率也不高。归根结底还是预防不到位。另外,药物还要符合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稳定降压、价格合理等原则才能被广泛应用。

所以高血压还是应该以预防为主,在预防方面,“维多利亚宣言”的四大基石作用最大。而四大基石中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因素。美国心脏病学会奠基人,美国心脏病专家怀特先生曾引用英国谚语说:“No hurry,No Worry,No hypertension。”意思是:没有着急,、没有烦恼,就没有高血压。充分强调了神经系统、精神压力在四大因素中的重要性,当然不是绝对的。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多因素影响,不过,心理确实很重要。

运动方面提倡多走路,人类600万年的自然进化,人的体型、脸型、解剖、生理,一切都适合直立行走。步行健身是美国一代名医怀特博士所倡导,不仅使身体脂肪减少,肌肉增多,线条优美,精神充沛,更重要的是使整个人体体质、体能提高,各种疾病减少。

另外,戒烟可大大降低心肌梗死的危险性。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喝酒,饮酒会增加对降压药的抗药性。少量酒对健康人有益,但WHO的建议是:酒,越少越好。

总之,如能按照健康四大基石去做,不仅有理念,还有持之以恒的行动,那么,就能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脑卒中、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33%,平均寿命延长10年,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对我国来说,就是高血压病人减少,可以减少5000万。

高血压治疗“三误区”

高血压治疗往往有三个误区:

1.不愿服药、不承认自己高血压

许多病人不愿意吃药,而是用降压帽子、降压手表、降压裤腰带等来控制血压。国际上已经证明了,对高血压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认真服药,而降压帽子、降压手表等都不能代替服药,因此,高血压病人必须要认真服药。

2.不感到难受就不吃药

现在已经证明,高血压症状头疼、头晕跟血压升高程度是不平行的,可以头疼欲裂,很厉害,但血压不高;也可以血压220毫米汞柱,眼看就要脑出血,但不难受。因此,不难受就不吃药,这是不对的。

3.不按病情遵医嘱吃药

高血压的治疗是很个体化的,每个人都不一样。得了高血压必须到医生那儿看病,由医生根据你的个人情况综合判断,你得的属于哪一型、哪一期,有的合并糖尿病,有的合并冠心病及高血脂,要加用其他药物,这应由医生来判断,而不能自己按药品说明书和广告乱吃药。

高血压健康食谱

膳食作为一种文化,正如艺术一样,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只能有一些基本原则和指南,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膳食应品种繁多,花样齐全,兼色、香、味。膳食结构应像一座春天的花园,百花争艳,满园芳菲,而不应是整齐划一的教条。

高血压病人有胖瘦之分,食谱可分为三类:减肥食谱、日常食谱、节假日食谱。

如果病人肥胖,先要记住: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

这三种食谱可灵活掌握,交替使用,最关键的一条是保持理想体重。理想的体重是健康的重要指标。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监测中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强危险因素。

1.减肥食谱

每日总热量1200千卡~1400千卡,超重、肥胖的高血压患者适用。

[热量]1200千卡 1400千卡

[内容]粮:150克 瘦肉类:100克 牛奶:250毫升

鸡蛋:1个 蔬菜:1000克 油:15克

盐:3克

[分配]

早餐:绿豆麦片粥 50克

煮鸡蛋 1个

香油拌芹菜250克

牛奶250毫升

午餐:米饭50克

蒜泥拌白肉(瘦) 50克

拍黄瓜250克

生西红柿250克

晚餐:扒鸡(瘦) 150克

熬白菜(木耳、虾皮少许) 250克

馒头 50克

2.日常食谱

每日总热量1800千卡~2000千卡,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适用。不胖的患者适用。

[热量]1800千卡2000千卡

[内容]粮:300克 瘦肉类:100克 牛奶:250毫升

鸡蛋:1个 蔬菜:500克 豆制品:100克

水果:250克 油:20克 盐:5克[分配]早餐:燕麦片粥 50克

煮鸡蛋 1个

馒头 50克

牛奶250毫升午餐:米饭100克

清蒸鱼 100克

炒肉丝蒜苗(肉丝25克) 250克

海带汤 50克

苹果、香蕉共250克晚餐:玉米粥或豆粥 50克

窝窝头 50克

肉片冬笋(肉片50克) 50克

白菜炖油豆腐 白菜50克、油豆腐50克3.周末、节假日食谱每日总热量2400千卡-2600千卡。周末、节假日适用。[热量]2400千卡~2600千卡[内容]粮:400克 瘦肉类:200克 牛奶:250毫升

蔬菜:750克 豆制品:100克 水果:250克

油:30克 盐:7克

[分配]

早餐:燕麦片粥50克

面包 50克

牛奶250毫升

盐水毛豆25克

香油拌莴笋丝 150克

午餐:咖喱鸡饭 150克

素炒生菜250克

沙锅豆腐75克

梨、苹果 250克

晚餐:排骨汤面 150克

鸡片茭白 鸡肉50克

浇汁双花150克

荸荠虾仁150克

由于各人体重及劳动量不同,热能消耗可相差1倍以上,因而含量可相应调整。大致固定后,可以粮换粮,以肉换肉,以豆制品换豆制品,以菜换菜来增加花色品种。如瘦肉类可用瘦猪肉、瘦牛肉、羊肉、鸡肉、各种海鱼、河鱼虾、兔肉、甲鱼等。豆制品可用豆腐、豆腐干、豆腐丝、豆泡、腐竹等。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痛风者应按病情、按医嘱适当调整。

同时不同品种食物也可互换,例如:主食50克:切面75克=白薯(红薯、芋头)125克:水果250克。瘦猪肉类50克:大鸡蛋1个:牛奶250毫升=鱼100克:带骨鸡150克:豆腐100克:豆制品50克。

另外,除常吃粗粮、鱼、豆制品和绿叶菜外,还应注意多进食一些有一定补钙、降脂、抗凝、降压等保健作用的食品,如牛奶、燕麦片、黑木耳、香菇、西红柿、西兰花、洋葱、大蒜、红薯、玉米、胡萝卜、豆芽、荠菜、芹菜、山楂、海藻类食物、苹果等。

节假日或平时常吃些熬得较软的什锦豆粥或各种适合自己口味的粥,不仅营养丰富均衡,还有助于调整妇女更年期内分泌紊乱。长寿方法很简单,苏东坡说:“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食物的多样、均衡、适量,对保障纤维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的供给,人体一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健康劲敌一一冠心病

半个世纪以来,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由于预防不到位,冠心病的发病率又不断上升,发病年龄逐步年轻化,这些都警醒我们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但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到目前为止仍然不能完全确定。大量的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作用于不同的环节,最后导致疾病的发生。归纳起来,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

1.年龄因素

冠心病的发病年龄多见于男性4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但近年的研究显示,冠心病的发病年龄不断提前,我们现在已将30岁以上的男性列为危险人群。

2.性别

冠心病以男性多见,女性由于雌性激素的作用可以减少动脉粥状硬化的发生,在绝经前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低,女性一绝经,失去雌性激素的保护,冠心病的发病率就和男性一样高了。

3。血脂

血液中脂质含量异常,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甚至是载脂蛋白、a脂蛋白,都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的改变,均在不同程度、不同作用环节引起动脉粥状硬化的发生。

4.血压

血压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血压正常者的3—4倍。

5.吸烟

吸烟对冠心病的影响是十分明确的。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而且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与吸烟的支数成正比。

6.糖尿病

糖尿病是冠心病发生的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可导致全身动脉硬化,且程度相对非糖尿病患者要重。

7.肥胖

肥胖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

8.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引起冠心病的发病率是无家族遗传的5倍,因此,家族因素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9.应激

长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过度疲劳、焦虑和恐惧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生活悠闲的人。

自幼开始抗衰老

冠心病的发病年龄已年轻化,这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在北京市15~39岁年龄组尸检中发现,有动脉粥样硬化表现者竟占74%,其中,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超过50%者达24%。许多人40岁动脉硬化,不到50岁就患冠心病,60岁就得脑卒中、糖尿病、肿瘤,提前患病、提前衰老、提前死亡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生命之树本应是秋天落的叶,怎么春夏就落叶萧萧,一派暮色呢?

北欧的“千湖之国”芬兰的北加里略地区,由于居民传统膳食中有大量的胆固醇和动物脂肪,冠心病病死率在全球独占鳌头,小学生中竟有1/3因此而失去父母,后经政府带头重视,大力开展预防。20年后,冠心病病死率直线下降达50%以上,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北加里略的曙光”。而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由于预防不到位,冠心病发病率节节上升,而发病年龄不断年轻化,形成鲜明对照,充分说明了健康的“杀手”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冠心病的形成有四大凶手和四大朋友。悄悄的凶手一一高血压;无声的凶手一一高血脂;微笑的凶手一一吸烟;甜蜜的凶手一一糖尿病。这四个凶手心狠手毒,个个能独立致病,但外表却很低调,不引起痛苦的症状,病人常不自觉,直至猝死。四个凶手每个都能使冠心病发病率增加l倍,如果联手,则相乘。比如高血压使冠心病发病率达原来的2倍,加上高血脂即达原来的2×2即4倍,加上吸烟为8倍,如果还有糖尿病,则达16倍之多。因此对病人务必全面综合防治,才能收效。

冠心病还有四个朋友,就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四个朋友一联手,能使发病率减少50%一75%之多。由于冠心病是一种起源于少年,植根在青年,发展在中年,发病在老年的慢性疾病,因此,每个人都要多交朋友,远离凶手,而且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地方做起。

过劳死和冠心病

据媒体报道,2005年开始之际,在短短的4天内,清华大学两名青年教师相继去世,一位36岁,一位46岁。二人的去世在清华大学校园引起极大关注,人们将祸首直指压力过大而导致的过劳死。

过劳死这个词最先是由日本传人的,也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是因为在日本出现长时间劳累过度而发生猝死的事件而派生的名词。出现过劳死的人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人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比如长期劳累、过度透支,体力和精力得不到恢复,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粥状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过劳死的前5位直接原因是冠心病、主动脉瘤、心辦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过劳死与猝死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其特点是隐蔽性强,先兆不明显。

社会的竞争、进步都需要付出辛劳与汗水的代价,但不要付出健康和生命的代价。对付过劳死最好的方法就是调节好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节奏,有张有弛,减少身体的应激水平,锻炼身体,放松心情,以愉悦的方式来对待工作和生活。注意合理调整饮食,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另外,定期体检,积极预防原发病也是十分重要的。

健康红灯一一动脉硬化

近年来,动脉硬化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形成动脉硬化的最重要原因是高血压、高血脂症、抽烟三大因子。其他如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紧张状态、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暴躁等,也都有关系。

动脉硬化源于生活习惯

动脉硬化病变几乎人人都会发生。很多人认为,动脉硬化是人们生活富裕、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必然结果,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动脉硬化并不是物质文明提高造成的,而是精神文明不足、健康知识缺乏造成的。如果我们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并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动脉硬化的发生就会减少,其危害也会不断降低。

有一位38岁的男性患者在某肉联厂工作,平时生活中走几十步路就会觉得心慌气短,活动后明显加重。经检查他的心脏前壁广泛心肌梗死,大部分心肌坏死,无力收缩。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供应心脏的三支主要血管,一支全堵了,另外两支像糖葫芦一样(医学上称之为串珠样改变),多处严重狭窄。这个患者血脂高,抽出来的血可见上面一层油,他的上眼皮可见明显的黄色素瘤。据他自己说他爱吃酱猪肚、咸鸭蛋黄,一餐能吃几个咸鸭蛋黄,最多吃到9个。像他这样的胆固醇饮食结构无疑是导致他患冠状动脉硬化非常重要的原因。正是因为他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才导致严重心脏病的发生。

高胆固醇与“脆皮烤鸭”

高胆固醇的血管如同脆皮烤鸭。

胆固醇高了有什么可怕呢?如同一个杯子,水吸起来容易,但是油吸起来就困难了。管子里油多了肯定堵得快,不能让油多。另外说血糖,人的血管内膜蛋白就怕糖,糖一多蛋白就硬化变脆。你吃过北京烤鸭吗?普通的鸭子如果不抹上糖,烤出来就不焦脆,所以要抹糖,一烤又焦又脆又好吃。我说你的血糖多,你的动脉内膜很容易像北京烤鸭一样,又焦又脆,一脆一裂就出血了。

动脉硬化斑块使血管狭窄25%,就像北京四环路上四条车道堵一条,三条车道一样能开,堵两条车道,狭窄50%就很危险了。怕的是突然斑块破裂,斑块一破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破裂一分钟到几分钟,几小时就可以使血管大部分或全部堵塞,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本来路好好的,两车一撞,老百姓都来看热闹,一下子马路堵死了。斑块破裂就像撞车,血小板就像看热闹的老百姓,所以斑块一定不能破。怎么才能不破呢?少着急,少生气,少过劳,少喝酒,降低胆固醇,控制糖尿病等。

潜伏的凶手一一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症状,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其为心肌缺血、缺氧发出的求救信号。心绞痛常常发生在劳累、受寒和情绪激动时,有时症状不稳定,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因此我们平时要多加注意。

掌握心绞痛症状

心绞痛表现为阵发性心前区绞痛。症状的严重性随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部位及血管数多少而不同,个体差异很大。心绞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胸骨后,范围不局限,边界不清晰,如手掌大小,且每次发作时疼痛部位相对固定。有时疼痛还会放射到左肩或左上肢内臂,或扩散至颈部。疼痛多表现为压迫、紧缩或闷胀疼痛。每次疼痛可轻可重,但性质基本一致。一般开始时症状较轻,随后即变得难以忍受,严重者伴着大汗淋漓,喘不上气,甚至有窒息濒死感。在心绞痛结束后,症状通常会慢慢缓解。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长,一般不少于1分钟,不超过15分钟。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多为1~5分钟,不稳定性心绞痛持续时间可以较长,若发作程度较重,持续半个小时以上不缓解,就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心绞痛是一种个人主观感觉,个体差异很大,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虽然在多数情况具有比较典型的症状表现,但不典型表现也不罕见,并且非常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通常而言,老年人发生心绞痛时症状常常是不典型的,甚至症状不明显,因此对于不典型的症状表现,我们必须密切观察,仔细辩认。有些心绞痛无明确的发作诱因,甚至在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作。有些心绞痛表现为上腹不适或疼痛,而被误认为是胃病;有时疼痛表现在下颌部或牙齿而被误认为是牙病;有时症状表现在咽喉部不适或者发热,误认为是上呼吸道疾病;有时表现为头部疼痛而被误认为一般性头痛;还有一些心绞痛表现为左肩、左臂或整个左上肢疼痛,而不一定伴有心前区疼痛。此外,有些患者心绞痛发作时没有明确的胸痛,只是感到有难以描述的不适感觉。

有一位著名的医学教授,每次上楼就感到头痛,自己一直认为可能是高血压。后来,从血压和心电监测中发现,在他上楼时血压并不升高,但心肌缺血却明显加重。这说明他的头痛是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而不是高血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后来做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他上楼时头痛的症状就明显减轻了。这就是一个不典型心绞痛的例子。

及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所谓不稳定型心绞痛,指的是患者病情处于不稳定阶段,处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这时病人处于非常复杂和危险的阶段,若能及时正确治疗,可使病情好转,趋于稳定;若不能及时发现,认真治疗,将有20%一60%的患者发展成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为什么不稳定型心绞痛会具有这样大的危险性呢?这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状硬化斑块处于不稳定阶段,斑块表面可能出现破碎、断裂现象,导致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并很快增大,加快冠状动脉狭窄速度,甚至使血管闭塞。同时由于伴有病变处的冠状动脉痉挛,更增加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复杂性与危险性。

并非心绞痛的胸痛症状

胸痛时间很短,只持续几秒钟;或者胸痛时间很长,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一般不是心绞痛;

疼痛部位为一个点,患者能用指尖指出疼痛部位的,多不是心绞痛;

胸痛位置不固定,部位成迁移性的,一般不是心绞痛;

胸痛受体位改变或受呼吸影响的,一般不是心绞痛;

胸痛可被其他因素所转移的,一般不是心绞痛;

胸痛在活动或劳动后有明显减轻的,可能不是心绞痛;

胸痛须按压才能感觉得到,或者用手轻揉后就能减轻的,一般不是心绞痛;

含服硝酸甘油10分钟或者更长时间才能缓解疼痛的,可能不是心绞痛。

那么,还有哪些疾病能引起胸痛呢?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心包炎。由于心包渗出物引起心包脏层和壁层之间的摩擦可能导致胸痛,多是急性发作,伴有发热。这种疼痛多数在心包积液消失后出现。

二是肺炎。肺部炎症也可引起胸部疼痛,多数有呼吸道感染,突然发热,伴有咳嗽、咳痰,胸痛多持续时间很长,并随着肺炎的好转而减轻或消失。

三是胸膜炎。一般在胸膜炎、胸腔积液吸收后引起胸膜摩擦而出现疼痛,多数随呼吸而出现疼痛。

四是肺梗塞。由于肺动脉的梗塞而引起胸闷、胸痛甚至咯血的发生,为持续性疼痛,中间多没有缓解减弱的阶段。

五是心肌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炎症,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及发热之后出现,表现为心脏钝痛、心音减弱、心律不齐。

六是带状疱疹。沿着肋间神经分布,局部皮肤可见水疱出现,为局部刀割样剧痛,呈持续性特征。

七是肋间神经痛。肋间神经疼痛,局部有压痛,疼痛症状与肋间肌活动和摩擦有关。

注意预防和急救

心绞痛一定要注意预防,及时急救。

1.关注诱发因素

心绞痛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体力劳动、运动、脑力劳动和情绪激动。饱餐是诱发心绞痛的另一因素。同时,寒冷季节、高热季节、大量吸烟或夜间平卧(使回血量增加)均可导致心绞痛。另外,自发性心绞痛多在无任何情况下发生,可于清晨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洗澡、大小便时发作,特别是老年人由于便秘,大便时过度用力,可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2.采取急救措施

当出现胸痛或不适时,要考虑是否心绞痛发作。这时首先要停止活动,安静休息。有条件的可立即给予吸氧,改善心肌缺血情况。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也非常明显,常在含服药物后1—2分钟就能得到缓解。适用硝酸甘油气雾剂喷服,也同样有效。当疼痛和不适减轻后,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如果疼痛持续15分钟以上不缓解,含服硝酸甘油无效,疼痛程度持续加重,患者有冷汗和濒死感出现,这时可能是心肌梗死发生。应该立刻让病人平躺,保持安静,避免让患者自己活动,并追加硝酸甘油1片(0.6毫克),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有一位男性患者,在飞机上发生胸骨后疼痛,并大汗淋漓,他立即含服硝酸甘油,1片不缓解就追加,直到含服6片后才得到缓解。他一下飞机就到医院住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95%狭窄,经皮气囊扩展及支架植入后,并未发生心肌梗死,心脏功能仍然良好,手术后生活质量很高。由于这位患者懂得自我急救常识,及时采取措施,及时到医院治疗,因此避免了更为严重后果的发生。

隐形杀手一一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憋气、浑身大汗、四肢冰凉、恶心呕吐、休克,严重时就会发生猝死。

心肌梗死不可怕,“扳机”因素才可怕

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因素导致人体动脉内出现斑块,就像是一把子弹上了膛的枪。如果不扣动扳机,人就是安全的。对于心梗的病人来说,酗酒、熬夜、压力过大、过劳、情绪激动、紧张以及突然用力、气温过高或过低等因素,都可能扣动“扳机”,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引发猝死。

发生心梗而猝死的人,其死亡表现各不相同:有的虽有一些病症出现,但却因为很轻微,自己以及周围的人都没有注意到;有的虽有慢性病症状,但是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作;还有的人外表看上去很健康,似乎没有任何疾病的感觉或症状,几乎没有经过濒死期就猝然死去,甚至晚上临睡前还谈笑风生,夜间却意外死亡。同样是冠心病,有些人可以活到近百岁,但有些人却中年猝死,关键因素不在于动脉硬化,而在于“扳机”。所以冠心病不可怕,生气等“扳机”因素才可怕。

预防心肌梗死引起的猝死,关键在于找到并克服“扳机”因素。人的年纪大了,有冠心病或动脉硬化都是正常的事,但是这些病并不会直接引起死亡,关键在于熬夜、过劳、紧张等“扳机”因素。如果预防得当,肯定能避免意外发生。

预防心梗,谨防“扳机”因素

预防心梗,应该早做准备:不抽烟、少喝酒。烟酒会促发心梗,造成心脏衰竭,是心脏病人的大忌;规律饮食、适量运动,以避免出现肥胖等诱发胆固醇增高的因素。肥胖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增加心脏负担;注意合理饮食,蛋白质、蔬菜、水果、碳水化合物、脂肪都要摄入,最关键的是控制总量,坚持“七八分饱”的原则。

如果已经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就一定要注意避免“扣动扳机”。不过量饮酒、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也应尽量避免。另外,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时必然弯腰屏气,对呼吸、循环系统都有影响,是老年冠心病人诱发心梗的常见原因。此外,患者还要放松心情,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都泰然处之。

一旦发病,应及时就医。

大约一半急性心梗病人以前有发作心绞痛的历史或有过度疲劳感,典型症状就是出现持续严重的心前区憋闷、疼痛,没有明显原因的气喘,突然不能平卧,脉搏过快、过慢或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出汗,四肢发冷等。

一旦发现家人或同事等有心梗前兆,不能忙于搬运,而应让病人就地安卧,不要翻身,不要让其说话和走动,更不要摇晃病人。

如患者身边有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或阿司匹林,应及时帮助其服用,硝酸甘油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但一定要含服,含在舌下,一分钟后就能起作用,不能吞服,因硝酸甘油被胃吸收后,就无法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了。阿司匹林能有效抵抗血小板凝聚,咬碎口服即可。

在给患者服药的同时,要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救护人员赶来处理,而不要忙着打给家人或朋友。另外,要避免轻视症状,误诊误治。

无声死神一一心性猝死

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生命的列车有时也会出轨,心性猝死就是发生重大人身事故的诱因之一。诱发心性猝死的原因有很多,但都与生活习惯有关,例如:大喜大悲、大惊大恐、酗酒、饱餐、过量运动等。只要我们注意这些细节,心性猝死还是可以避免的。

什么是猝死

早在2400年前,《黄帝内经》已有“真心痛……朝发夕死”的记载。考古学发现,长沙马王堆2100年前的西汉女尸经解剖,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有95%狭窄,胃内有138颗半甜瓜子,据推断,可能是该贵妇人一次饱餐后突发心性猝死。而现代医学上,第一例有明确病历记载和尸体解剖的心性猝死是英国外科医生亨特,他性情暴躁,在一次医院内学术讨论中,因激烈争吵而当场倒地死亡。

1985年,华罗庚教授在日本讲学时因心脏病突发猝死在讲台上;国际知名健康教育专家、加拿大籍医学家谢华真教授因急性心梗猝死在旅途中;2004年4月8日,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跑步时猝死,享年54岁;2004年4月19日,美国麦当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坎塔卢波在上午参加会议时,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60岁;一位国外著名政治家,在听取汇报时,因心情激动,15分钟后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几小时后去世。

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学者所定范围从瞬间即刻死亡直至24小时都有。著名国际大型心血管病研究“莫尼卡”方案为了国际统一则定义为:l小时内死亡、6小时内死亡和24小时内死亡等三种,而不统称为猝死,以免标准混乱。

为什么会猝死

心性猝死虽然是飞来横祸,但却不是无缘无故;虽然是突然发生,但并不是无原因发生。心性猝死是在有一定内外病理因素上的“爆发”过程,因此它不发生在健康心脏上,不眷顾正常人。应当说,这是一个人人不同的极为复杂、极为精细的,有些迄今尚未清楚的过程。但形象地比喻,心性猝死可以理解为由“定时炸弹”即基本病理因素加“引爆操作”即诱发因素共同造成的。两者必须兼备,缺一不可。

“定时炸弹”是什么呢?它就是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所造成的心肌不同程度的缺血状态。由于斑块大小不同,位置不同,形态不同,数量不同,而最主要的是稳定性不同,有的表面包膜极薄,斑块内脂质又多,在血流冲击或血管痉挛时很容易破裂,有的很厚,从不破裂。大斑块使血管狭窄超过70%以上故可引起心肌缺血,但这需要数以年计,或几十年计的缓慢过程,而再小的斑块一旦破裂,只要数分钟数小时,即可由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严重的或全部堵塞,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这可解释为什么有些几十年的老冠心病人还健在生活,不发生急性心梗,而一些年轻病人反倒很快发生急性心梗或猝死,有的甚至生前毫无症状,而一旦突然发病,就是猝死。斑块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但临床上常见的30秒内的瞬间立即死亡则是由于心电紊乱造成的心室纤颤(占90%)或心脏停搏(占10%)所造成,其原因是突然的精神心理或体力运动负担造成心肌的严重缺血诱发心电紊乱、心律失常所致。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冠心病和冠心病猝死虽是同一性质的病变,但却是程度差异很大的三个阶段。据大宗病理解剖报告,几乎从儿童就可见到主动脉内膜有脂肪沉积,男性30岁以上斑块发展明显加快增多,40岁左右已接近60%,60岁以上约80%左右都有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人体有强大的代偿稳定机能,这些并不等于冠心病。临床上,冠心病要根据多项参数综合诊断或冠状动脉造影有至少一支主干狭窄超过50%1,2_Iz方可诊断,因此就少得多。而真正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的在人群中每年仅有50一200/10万人,也就是每500—2000人中每年才有1人发生,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发病率不同。而以猝死出现的就只占其中的13%一30%左右,就更少了,而猝死病人的大多数都是有明确“引爆”因素的,其中以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精神压力、酗酒、饱餐、剧烈运动、寒冷、豪饮冰冷饮料等为主。大量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中,已充分证明了基本病理病变即“定时炸弹”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诱发因素,即“引爆”更是起关键作用,所幸,这两者都是可以预防的。

防猝死六大诱因

猝死通常都是在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由一些诱因促发而成,是瓜熟蒂落的结果。

猝死形式分两大类,一是突然心肌缺血造成心律紊乱,多数为心室纤颤,少数为心脏停搏,其结局都是一样一一瞬间死亡;二是由斑块破裂造成急性心肌梗死,1小时内或6小时内死亡。

临床上,约75%的猝死都有一定诱因,约1/3的猝死在发病前2天内有胸痛、胸闷、憋气、心慌、极度疲劳等症状,及早发现、及早就诊或休息可以部分预防其发生。

诱因有许多,常见的有下面6种:

1.持续过度紧张疲劳

动物实验已证明,在幼猴身上,精神压力、睡眠不足可导致动脉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某医科大学一位副教授在连续3天的办公室和实验室工作后,疲惫至极,站起来时,一阵头晕,倒地死亡。那段时间,连续高温,酷暑难耐,已发生多起司机因过度疲劳,猝死在方向盘上。因此.日常工作不宜提倡废寝忘食,带病工作,而应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2.大喜大悲,大惊大恐

这是造成各种心理失常、早搏的最常见诱因,有的发生在当时,有的在几小时或一两天后。一位中年男性,某日有领导找谈话要其交待问题,当晚尽管月明星稀,但他一夜辗转未眠,次日上午工作时,突然心脏骤停。这就是因为恐慌而造成的心理反应,极度恐慌,心跳加速直至猝死。

3.酗酒与饱餐

这两者都能造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增多,诱发心律失常。一位房地产老总,因上级参观,兴奋之余,酒量倍增,连饮白酒至深夜2点,天亮时心肌梗死,失去生命。酒精能诱发动脉硬化斑块破裂,是非常危险的因素。

4.过量运动

过量运动可伤害身体,诱发猝死,而且立竿见影,还不如不运动。一位老人,用力搬书时,一憋气,心跳骤停,成了植物人。一位干部,平时打网球没有任何不适,一次进行比赛,奋力拼搏,突发严重心绞痛,及时抢救后转危为安。因此适量运动助人,过量运动伤人,运动应因人而异,动静相宜。谨记“三不”:不攀比,不争强,不过量。

5.豪饮冷饮

酷暑天,豪饮冰饮料也是近年心梗常见诱因,因食道在心脏后面,胃在心脏下面,心脏表面受寒冷刺激可诱发冠脉痉挛。一位29岁青年,下班途中在一小店豪饮冰啤l升,半小时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6.谨防两个“死亡三联征”

一是“冬天、凌晨、扫雪”,二是“饱餐、酗酒、激动”。这6个因素都是猝死诱因,但一旦联合在一起,则危险性大大增加。这也就是为什么各国每年猝死最多的日子大多是在冬天下雪后的第二天上午,另外,饱餐、酗酒与激动更是常见的猝死诱因组合。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猝死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健康是争取出来的,建设出来的,培养出来的,保卫出来的。从根本上说,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心态是百岁健康人生的钥匙,而钥匙就在你手中。

并非“老糊涂”一一老年痴呆

老年性痴呆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病症之一。但是就目前来说,老年性痴呆症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多了解诱发原因,积极地通过交流、药物预防、改善生活方式等形式,预防老年性痴呆症。

重视老年痴呆症

有些家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里的老人很少出门,总是长时间地闷在家里,不爱说话也不愿做事,跟他说话,总是答非所问,乱七八糟地不知道说些什么,到医院一询问,才知道是得了老年性痴呆症。

老年性痴呆症的征兆表现是什么呢?例如,平时讨厌外出,无精打采,常闷在家里;什么兴趣、爱好都没有;常常忧虑、焦躁;配偶去世5年l~2_lz;老讲自己过去值得自豪的事,等等。

老年性痴呆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成为一个潜在的社会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上升为常见死亡原因的第3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然而,由于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像心脏病、癌症、中风等疾病一样症状明显、容易诊断,再加上一贯认为老年人“老糊涂”是正常现象。所以,就目前国内情况来说,老年性痴呆症还远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老年性痴呆症在我国已逐渐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顽症。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4亿,痴呆症患者已有500万人,占世界总病例数的1/4强,每年平均还有30万老年人加入这个行列。估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占全国人口的20%左右,老年性痴呆患者将增至2000万人以上。

药物预防不可少

服用药物预防老年性痴呆症是必不可少的。

1.适量服用六味地黄丸

滋阴补肾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具有抗衰老、抗氧化、增强记忆、改善健忘的作用,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有特殊效用。老年性痴呆患者,记忆力明显减退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服用。

2.服用雌激素

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发病率明显升高,病情加重。在医生指导下适量服用雌激素能使血流量增加,改善脑组织营养,延缓老年女性痴呆的发病年龄和减轻症状。

3.补充叶酸

研究人员发现已确诊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病人血液中高半胱氨酸的含量特别高。他们认为,老年性痴呆症很可能是体内某些生化物质的代谢异常所致。由于叶酸与维生素B,2能降低体内高半胱氨酸含量,故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可能有助于防止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适量运动效果好

得了老年性痴呆症除了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外,关键还在于积极预防。

首先是尽可能做一些适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的运动。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已经不像年轻时那样手脚灵活、筋骨强健,所以老人应该选择运动量不太大的活动来促进血液循环,比如每天练练太极拳、慢跑、散步等。每天睡觉前也应该活动活动腰腿,按摩一下脚底等。人体中最耗费氧的部位就是脑神经细胞,深呼吸可以提供充分氧气给脑部,促进脑神经细胞功能活化,一边快走一边配合呼吸,可以获得全身血液活络与脑循环顺畅的双重效果,脑血管重返强韧,自然就能预防健忘与痴呆。

还可以经常做做手指操,经常做做十指指尖的细致活动,如手工艺、写字、绘画、雕刻、剪纸、打字等。按摩头部也能使大脑血液流动面扩大,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痴呆。经常使用手指旋转钢球或核桃,或用双手伸展握拳运动,可刺激大脑皮质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增进脑灵活性,延缓脑神经细胞老化,可预防痴呆。

多用脑勤交流

老年朋友应该培养自己的爱好,多读书看报,或者练习书法、乐器,对预防老年性痴呆都是很有帮助的。那些担心年龄大了记忆力下降的人,完全可以通过常用脑来改善记忆。人脑中的很多神经细胞是处于休眠状态的,只要运用,就会促进其功能的恢复,改善记忆。

老年朋友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有的老人因腿脚不方便而很少与人交流,性格就会渐渐变得孤僻,遇到矛盾容易发怒、生气。有研究显示,老年性痴呆与长期精神忧郁有关系,所以要常常与人沟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冷静应对。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总是唉声叹气。

改善生活方式

改善生活方式,对预防老年性痴呆症也很有积极作用。

1.严格戒烟

吸烟历史越长,每天吸烟越多,脑动脉硬化就越明显,越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脑组织萎缩,导致痴呆。

2.少饮或不饮烈性酒

酒精能使大脑细胞密度降低,脑组织萎缩,脑功能降低,反应迟钝导致痴呆。

3.定时排便

肠道内细菌能将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分解成氨、硫化氢、吲哚等有毒物质,并被血液吸收。大便滞留于肠道过久,上述有毒物质随血液循环过量进入大脑,可导致智力下降。

4.控制铝质炊具的使用

铝与酸、碱、盐都可发生化学反应,常用铝质炊具加工或盛放含酸、碱、盐的食物,食物易被游离出来的铝元素污染。过量进人身体的铝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智力下降、反应迟钝,易导致痴呆。

知心贴士:多吃健脑益智食物

核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一一亚油酸,被机体吸收后能改造成脑细胞的组成物质。

芝麻:可补肾益脑、养阴润燥,对肝肾精气不足兼有口舌干燥、肠燥便秘等症状较为适宜。

莲子:可补脾益胃、养心安神、益脑健智,兼能益肾固精。

黄花菜:可治疗老年性痴呆症,并可改善功能肾阴虚、血

虚引起的健忘、失眠、烦躁、眩晕头痛、心悸等病症,是养脑强记的好食物。

大枣:可养血安神、补养心脾。对于心脾气血两虚的痴呆病人较为适宜。

桑葚:对肝肾亏损、心脾气血双亏的痴呆病人尤为适宜。

桂圆肉:对治疗老年性痴呆、心脾气血两虚者有益。

葡萄:对于老年性痴呆气血虚弱的治疗有益。

荔枝:对治疗痴呆、.心脾气血两虚,兼有胃阴不足、心烦口渴的患者较为适宜。

山楂:常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兼有高血脂症、糖尿病患者。

鲜鱼:痴呆病人脑部的DHA不饱和脂肪酸的水平偏低,而鱼肉尤其是金枪鱼中,这种脂肪酸的含量很高。

其他:如蘑菇、鸡蛋、大豆、木耳、山药、海参等食物,对防治老年性痴呆均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