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治理环境:生态环境改善
18685800000008

第8章 环保能致富 垃圾变财富(1)

1 重视“环境经济”

据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自1970年以来,自然界资源的30%已遭人类破坏。报告对1970~1995年期间全世界森林、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受破坏的程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期间,世界已经失去了近1/3的自然财富。报告说,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自然资源——如粮食、鱼类、木材和淡水的消耗,以及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都给自然环境造成压力;人类的消耗给环境造成的压力在过去25年增加了1倍,而且还在继续加大。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说,工业化国家的消费者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2.5倍。如果我们重视“环境经济”,通过保持野生生物和环境的多样性,使用可更新资源,减少污染和杜绝浪费,可以使自然财富得到增值。

近年来,“环境经济”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其基本含义是以环境建设来带动经济的发展。一个城市花那么多钱改造环境,究竟值不值得?事实上,环境投入是一种高效益的投入。环境改善了,整个城市就会升值,经济发展就会获得持久的动力,人民的健康素质也会大大提高。从长远看,其产出是巨大的,回报是无法估量的,因为它捉进了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相反,如果一个城市空气污浊,垃圾遍地,不仅投资者很难留住,而且经济质量很难提高,经济发展必然受到阻碍。可以说,经济发展促进环境建设,环境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二者相辅相成,辨证统一。辽宁省大连市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就能说明这个问题,那种忽视环境投入的做法,是缺乏远见的。

2 环保产业商机无限

“环保产业”这个词在中国,最早是由宋健同志在1988年的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上提出的,包括环境污染防治的治理、开发、环境工程、生态保护、防治水土流失,森林植被绿化等等活动,广泛地说,可以界定为以防止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利于人类健康所进行的产品开发、生产、商贸、流通、科研、工程建设、信息咨询等活动所形成的产业。

环保产业潜藏着巨大的商机。许多有眼光的企业人士,已将目光从传统的消费市场转移到新兴的环保市场。净化水质和空气的设备市场看好,目前世界各国都视污水为主要污染源。因此,彻底净化水研究方面已走在了世界前列。以净化水和空气的设备将在全球大行其道,给机械制造业带来新的商机。

我国六大水系普遍存在污染。如果按规划设立污水处理厂的话,北京需要建6个以上,辽宁省大连、山东省青岛也要4~5个,而全国有600多个城市,这对水污染防治设备的生产来说,是个很大的潜在市场。江苏徐州源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为铜山县房亭酒厂设计的污水处理厂,运用了国家环保局推存的“厌氧一好氧生物法工艺处理酒精糟液技术”。该工程不但可把污水变清,还能变废为宝:将固体糟渣作饲料出售外,产生沼气供锅炉助燃用,每天可节煤40吨,仅此即可年创经济效益400万元。

低污染能源的开发将大有可为。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氢能,在实际运用上正在有新的突破。对传统污染工业的改造及其替代设备市场,符合环保要求已成为全世界产业结构改造的重要目标,传统的污染产品将逐渐被淘汰或取代,如氟里昂制冷、PVC包装材料、粘胶、含氟氯化碳的发泡塑料等,而无氟技术及绿色建材等拥有广阔的市场。

由于绿色市场和绿色食品的兴起,发达国家农作物所用的除草剂和杀虫剂均将生物化。也就是说,无污染的生物类产品将取代现存的化学试剂产品,生物化农药走向市场。目前,冠以“绿色”字样的产品在市场已大有可为。无污染绿色食品、木制的绿色玩具、有环境标志的产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的绿色建材等已得到了市场的青睐。

据国家经贸委提供的资料,到2000年底,我国已有1万多家企事业单位专营或兼营环保产业,职工总数180多万人,固定资产总值800亿元。2000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1080亿元,其中,环保设备(产品)产值300亿元,占27.8%;资源综合利用产值约680亿元,占63%;环境服务产值100亿元,占9.2%。环保产业总产值已占同期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77%。目前,环保设备(产品)的年生产制造能力达到了250多万台(套),工业固体废弃物年综合利用量达到了3.5亿多吨,综合利用率为48%。预计到2005年,我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将在15%左右。

3 环保机械将成为富有活力的新兴行业

根据公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我国政府将重点发展以下环保机械产品:(1)大气污染防治设备。首先要发展电除尘器或袋式除尘器,解决电厂、冶金、水泥建材、煤炭、化工等行业燃煤发生的粉尘污染,开发适应高温、高压、高湿、防腐、防爆的新产品;烟气脱硫设备和工业废气处理设备,尤其是汽车尾气净化设备和有毒气体治理设备。(2)水污染防治设备。城市污水处理要重点发展以日处理25万吨的成套设备;工业废水处理要首先研制大批造纸厂的废水废液,尤其是草浆废水的处理设备。(3)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解决好煤研石发电、金属回收利用和垃圾处理成套设备,以及废旧橡胶塑料、废玻璃回收处理利用设备。(4)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着力于研制开发用于大化肥厂、乙烯厂、电厂的压缩机、锅炉引风机等设备的噪音控制或消声设备,及大型旋转机械的高效隔震、减震装置。(5)环境监测仪器。主要发展对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包括汽车尾气分析仪)、噪声监测和测尘等仪器。

据悉,我国环保机械行业1995年底拥有2310个企业,工业总产值84.5亿元,生产设备25.2万吨,其中,大气污染防治设备16.7万吨,水处理设备4.4万吨,固体废物处理回收设备、噪声控制设备等4.2万吨,各类环境监测仪器仪表2.7万台。

4 环境服务市场在兴起

环保服务市场包括环保技术咨询服务、环保设施运营服务、环境投资风险评估服务、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环境监测服务、环境污染治理服务、环境信息服务、环境工程设计服务等等。环境服务市场中的环保技术咨询、环境信息、环境工程设计服务、环境投资风险评估等服务具有投资相对较少、经营灵活、风险较小的特点。

环境服务具有重要作用。美国在1994~1999年,环境服务产值份额占据了整个环保产业的半壁江山,始终维持在52%左右,服务对象遍及地方政府、工商企业,其脱硫、脱氮技术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通过向服务对象收费的方式获取收益,环境服务改变了过去治理环境污染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局面,社会资本踊跃进入环保领域,环境治理已经朝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我国环境服务市场正在兴起。2000年我国环保产业总产值1080亿元,环境服务产值占其中的9.2%,为100亿元,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由于服务市场的不发达,社会资本一直不愿进行环境保护投资,据统计,目前环保投入的70%是由政府进行的。资金的短缺直接制约了环境的改善。为此,国家经贸委等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意见》中指出:“要鼓励社会资本、外资投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拓展资金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促进其良性发展。”以服务于城市污水和城市垃圾处理作为切入点,介入环境服务市场,是一项较好的选择。近几年生活污水急剧增加,急需相关的投资和服务。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服务,有更大的市场和生存空间,既可以提供运营、信息服务,也可以提供相关的融资、技术咨询服务。

5 废旧家电有宝可挖 绿色市场有待治理

据悉,近几年我国正处于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的报废高峰期。废家电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玻璃等有宝可挖,回收物质的再利用前程远大。据行业人士透露,废旧家电孕育的循环经济,其含金量不容忽视。美国1995年废家电回收制造的再生钢铁,占了当年钢铁生产总量的10%,既减少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又减轻了环境污染。

我国的家电产品的回收体系还有待完善。西方国家的经验是通过国家立法,通过社会化的操作达到对产品的回收。美国的产品回收可以达到50%~60%。我国有关方面正在积极借鉴各方经验,探索回收体系的建立。但我国家电的制造商比较多,销售商分散,规模的限制并不是每个厂商都有能力独立的建立回收系统。许多问题的解决还须从现实国情出发予以解决。

“绿色家电”似乎成为家电市场的又一卖点。商家卖尽了关于绿色的各种名目,那么,到底什么是“绿色家电”?完整意义上的绿色家电应该在设计上具备节能、低耗、低辐射和可回收利用。环保冰箱是指无氟、节能和低噪声达标的产品,即对冰箱压缩机中的制冷剂和壳体隔热层中的发泡剂进行替换,使其不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环保彩电主要是针对29英寸以上彩电,其辐射程度低;环保空调,主要检测其低噪声和节能性是否达到要求,其传统的制冷剂也要替换。绿色家电的发展尚需要一定的时日。由于其技术复杂,含金量高,“绿色”技术还有待全面成熟。

6 环保型电脑走俏

PC机作为IT时代的象征,在经历了简易PC、多媒体PC到因特网PC的演变之后,如今的电脑正在走向对人体无害的绿色环保型。所谓绿色电脑,就是一种安全、节能型电脑,其实质是将耗电量、原材料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力争减少到最低限度。将电脑“绿化”,首先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电脑的辐射。由于目前的电脑通常采用的是CRT显示器,无法完全克服X射线辐射和静电的危害,长期面对电脑,对人体尤其是眼睛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当然,电脑类产品完全实现没有任何辐射并非易事,但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将其对人体的危害降到最低则是电脑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其次是电脑的人性化设计。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联想、长城、海信等国内许多计算机厂商都为自己的PC加上了人性化的“门户软件”,像联想的“幸福之家”,打开电脑最先接触的是一个温馨之家,由门厅到客厅到书房,你所要操作的东西有序地摆放于各处,用鼠标点击它们即可实现所思所想,使人们处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噪音的控制同样重要。目前国内一些厂商正在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例如国家关于台式电脑的噪声指标为60分贝,而联想生产的绝大部分台式电脑噪声控制在45分贝以下,并且正在向33分贝的目标努力。就更广泛的环保意义而言,“绿色电脑”还应考虑到制造、使用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对废弃物的处置。制造一台电脑需用700多种原材料和化学物质,包括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的汞、镍、铬等重金属,开机时耗电量一般在100瓦以上。因此,加入绿色行列的企业必然会赢得市场。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走环保的IT之路,固然任重道远,但对人类自身和生存环境的考虑已成为IT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打绿色牌的IT厂商,不但给公众人文关怀的形象,亦是民族IT业超越腾飞的重要契机。

7“绿色住宅”新卖点 环保建材走俏市场

前些年,房地产界流行一句话:坚决盖楼,寸土不留!对开发商而言,多建一平米,就意味着多赚一大把钞票。眼下却又有不同,“环保小区”、“生态小区”……一些房地产商打出了“绿色牌”,试图以“绿色住宅”吸引消费者。在这些被冠以“绿色”、“生态”、“环保”字样的住宅小区中,有的房地产商“说做一致”,建成后的小区环境幽雅,为购房者营造了一片温馨;而有些房地产商打“绿色牌”完全是一种商业炒作。

绿色住宅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住宅,还有赖建筑装饰材料产品的绿色标准化、家具产品的绿色标准化、和施工过程的绿色标准化。要达到绿色住宅的要求,不仅仅是哪一个房地产开发商的事,而是需要从选地、设计、建筑、施工、装修、装饰等各个环节紧密把关,做好预测预控。据中国房地产协会有关人土透露,合后一个时期我国将积极推行“绿色住宅”认证制度。“绿色住宅”有望成为今后任宅业的发展趋势,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既然“绿色”已经为普通居民欢迎,那么,谁先实现了真正的“绿色”,谁就能为树立自己过硬的品牌多了一分把握,也为抢占市场先机多了一份保证。

在厦门市举办的“绿色建材博览会”上,众多厂家推出的环保建材成为注目的焦点。不用水冲的马桶应运而生,可回收的塑料带包裹着马捅,排泄物进入马桶后,塑料带通过一个扎结系统自动将排泄物包裹起来,进入马桶底部的箱内,然后使用者可以通过社区内的保洁公司运到垃圾站。垃圾做成的瓷砖,以混装的任何垃圾做原料,不论有机或无机垃圾、不分选、不烧结、在常温常压下全部一次性转化成为建材,如横行道上的彩色道板砖、公路的路基、路牙石、防浪石、水渠石等。现在的建材厂家已经越来越注重产品对于社会、对于环境的重要性。大多数人的看法是,只要是节约了能源、做出的产品符合环保的标准,可视做环保建材。

8 氢燃料汽车前程看好

机动车尾气污染是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中外专家们均在寻找可代替汽油和柴油的清洁机动车能源。目前各国关注的“绿色环保汽车”大多是以电池为动力的,而以氢为电池燃料则前程看好。对氢燃料电池的研究,我国虽始于1996年,但进展较快,现已进入到实用化的前期阶段。据《中国环境报》2001年2月7日讯,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并具有独家知识产权的产品——氢燃料电池,在湖北省十堰市试车成功。这是我国氢燃料电池首次成功地应用在汽车上。这次在十堰市的一台中巴车上安装了以纯氢为燃料的电池,燃烧时排出的只是水,无尾气和噪声污染,真正实现了零排放。电池中加入5干克的液态氢,汽车可行驶400多公里。专家们预测,在21世纪中期,世界可能进入氢能时代。2005年左右,可望出现较成熟的实用产品;2030年,日本约有半数的公共用车将使用氢燃料电池。

9 城市的污水回用,效益可观

全国污水回用研究会秘书长周彤介绍说,人类使用过的水,污染杂质只占0.1%左右,比海水的3.5%污染杂质的比例要少得多。此外,城市污水数量大,易于收集,易于处理,作为城市第二水源要比淡化海水、处理雨水来得实际。污水回用到底能给城市增加多少水量呢?周彤算了一笔帐,城市供水量的80%变为城市污水排入管网中,收集起来再生处理后70%可以安全回用,即城市供水量的一半以上,可以变成再生水,返回到城市水质要求较低的用户上,替换出等量自来水,相应增加了城市一半供水量。另外,污水再生成本大约是海水谈化的1/3~1/5,这种经济性应该使人们认识到必须优先利用污水。由于长期缺水,以色列在污水净化和回收利用方面,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的法律规定:废水若未用尽,不可采用海水淡化。

污水回用在北京、大连、天津等城市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据《中国环境报》2001年9月24日讯,北京排水公司总经理杨向平说,目前全北京已经建成和使用的、宾馆饭店和工业企业内部的中水回用设施大约有126套,回用水量大约4.5万吨/天;北京城市污水处理厂有4座,厂内已建有每天处理2万立方米的深度处理设施,这些再生水直接用于厂内的绿化、机械设备清洗、道路浇洒和厕所冲水。2000年,北京完成了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这是采用政府和企业共同融资,总投资3.4亿元、规模为每天47万吨的中水回用工程,目前该项目的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转,每天将20万吨处理水送到高碑店湖,作为北京第一热电厂的冷却水;同时,每天还有10万吨的处理水送到北京第六自来水厂,经深度处理后送到北京东南郊工业区作为工业冷却水,以及北京南部城区公园绿地、道路浇洒等市政杂用水。根据《北京城市污水再生回用规划纲要》,北京的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将以现有和规划的16个污水处理厂为核心,形成多片再生水处理和中水供水管道系统,总的深度处理能力将达到60万吨/天以上,并配套建设回用水供水干线约447公里。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要把污水资源化看作水资源持续利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明确城市污水处理要与污水资源化同步规划。污水回用走市场化的道路,最终实现污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经济增长与水资源保护的双赢效果。

10 城市农业的崛起

城市农业的崛起,正在成为许多国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批劳动力从工业生产转向新兴的城市农业,尤其是城市可利用其实力雄厚的人才、技术和设备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在欧洲不少国家,以城市农业为重要内涵的“观光农业”正在形成国际旅游风景线。1997年,日本在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中强调,将投资建设城市排泄物收集系统,回收和处理人、畜粪便,将其加工成有机肥料,供城市农庄发展有机农业。一些国家的未来学家们认为,城市发展农业是通过有效利用垃圾、排泄物使城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最佳途径。尤其是近年来无土栽培和有机农业的崛起,为城市发展现代农业带来了机遇。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当无土栽培技术开始进入商业化应用时,就已经显露出这项技术在城市中的潜在发展前景。无土栽培已在许多国家推广,德国、瑞典、法国、荷兰、丹麦和比利时等工业发达国家先后在许多城市建立起“都市农庄”。除发达国家外,拉美、东南亚和东欧等地区的一些国家近年来城市农业的进展也十分迅速。

11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在大连市建成

我国年产7亿吨秸秆,仅有15%左右用于造肥和机械化还田,25%作饲料,3%作工业原料,而50%以上的则被烧掉,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随着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大大小小的养殖场遍布乡镇,因农用化肥的增多,上亿吨禽畜粪便综合利用率极低,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域污染——综合治理农业废弃物迫在眉睫。据《中国环境报》2001年12月21日报道,2001年12月,“国家环境保护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在辽宁省大连市建成。该中心的秸秆气化工程技术和禽畜粪便处理技术设备,可使过剩的秸秆通过干馏气化变成生物质能,送到农民家里;禽畜粪便变成高效的有机肥料,成为农民种田的抢手货。

据了解,我国于1998年首先确定了建立农业废弃物、危险废物、烟尘控制、废水治理、矿山废弃物等5个不同类型的工业技术中心。大连市环境科学技术院具备所需条件,1999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国家环境保护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单位。“国家环境保护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经过两年的开发建设,具有了秸秆气化工程技术、禽畜粪便处理技术、光化学降解蔬菜、人参中农药残留、中药型无污染防治果树腐烂病等先进实用技术,综合利用、操作简便。两年来,该中心完成了生物质能源工程设备研制基地和禽畜粪便处理技术的推广基地建设。与大连旅顺燃气设备公司联合投资280万元,建成了秸秆气化设备生产线,具有年加工生产200~1000户综合利用成套设备的生产能力。目前,秸秆气化技术已在大连金州区登沙河镇姜家村、旅顺口区三涧堡镇建成了1000户秸秆气化示范点;同时,与中国人民解放军7417工厂联合投资1800万元,建成了大连北顺环保实业有限公司,具有大型禽畜粪便处理设备120台套的生产能力。目前,该中心在辽宁、山东等地推广使用了30多套,生产的有机肥料成为了“无公害食品”生产的抢手货。

12 秸秆综合利用出路多 河南秸秆气化到农家

全国每年生产桔秆7亿吨,如果1/3的秸秆作为饲料,可增加1亿头牛的载畜量,节约饲料粮5300万吨;如果1/3的秸秆被合理而高效地用作能源,则可替代6000多万吨煤能源。

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主要有3种:(1)秸秆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逐步实现机械化还田作业。1997年受到各级领导和农民欢迎的小麦收割机跨省异地作业,为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机械化作业找到了很好的出路,也是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的一种好形式。山东省桓台县90%的地块实行了米麦套种,机收留茬也不低,这里没有焚烧秸秆茬现象,特定耕作制度能够带来“生物防治”效益。(2)秸秆养畜过腹还田,这是很有综合效益的一种生产模式。自1992年国家开始实施秸秆养畜示范基地建设以来,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工作已取得进展。秸秆氨化、青贮、微贮等技术的推广,使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的步伐明显加快。1992年以来,全国青贮饲料和氨化秸秆数量成倍增长,秸秆总饲用率已经由20%提高到28%左右,其中秸秆处理利用率由4.2%提高到9.5%。1996年青贮秸秆8521万吨,氨化秸秆3047万吨,两项台计折算节约饲料粮2000多万吨,为缓解我国粮食供需矛盾作出了贡献。(3)秸秆固化、炭化和液化技术。到2002年10月,河南省至少已有40个行政村基本告别了燃用秸秆做饭、取暖的境况。在豫北焦作市解放区田洞村,农民们把秸秆放进一个名叫“搅笼”的设备中,切段、搅碎;再把搅碎的秸秆,送进燃烧炉,出来后就变成了以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为主的冷却的可燃气体。这项秸秆气化技术被称作“农作物秸秆干湿结合气化技术”,与此配套的还有“JMQ型干湿结合气化新机组”。村民们反映,不仅方便,而且省钱。他们把自己田里生产的秸秆送到气化站,每千克秸秆再交五六分钱,就可以用上2立方米的气。一户人家平均一天用6立方米的气,也就只花1角多钱;而一年下来,用于做饭燃烧的投入,也就是三四十元钱,外加1.5亩耕地上产生的秸秆。河南省科技厅负责人说,秸秆气化技术推广的路还很漫长。河南省秸秆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十五”期间,全省要建成150个站点,但目前只建成了40多个;即便都建成,离全省2000多万家农户、3万多个行政村的实际需要也相差甚远。

13 林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潜力大

据《中国林业》杂志(1996年4期)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形成木材采伐剩余物1000万吨,板栗壳140万吨,枯枝落叶970500万吨,植物榨油渣3000万吨,香料植物余渣800万吨,中药材废渣1000万吨,亚硫酸纸浆废液180万吨,淀粉植物废液3500万吨。我国对上述废弃物的利用率2%左右,大量废弃物积压,污染环境,生物资源因未充分利用而白白浪费。至少有3个方面,林业废弃物能够综合利用,(1)林产废物化工品的开发工作。林产废弃物富含纤维素,因而利用废酸或废碱等溶液对枯枝落叶、木屑、残渣等进行酸解或碱解等化学处理,可以转化纤维素生成淀粉、葡萄糖、糠醛、醋酸纤维等多种有机化工产品。据分析,林产废物的纤维素平均含量为40%~50%,半纤维素含量为15%~35%。运用上述方法可使60%的纤维素得到转化,可形成25%的淀粉、20%的糠醛、7%的醋酸纤维和8%的硝酸纤维;淀粉转化形成90%的葡萄糖。若以我国林产固体废渣976628万吨计,用此方法每年可以产出102545万吨淀粉、82036万吨糠醒、28712万吨醋酸纤维、32814万吨硝酸纤维和92292万吨葡萄糖,经济效益十分显著。(2)废弃物的循环式利用开发工作。通过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的运用,可以使上述废渣的酸解或碱解液与淀粉植物废液、亚硫酸纸浆废液和纤维板生产废液等为原料,以纤维素分解菌类、菌种,运用深层发酵技术生产单细胞蛋白用作食品和饲料。(3)用林产废物发展食用菌、沼气、酒精以及化肥和绿色冶金等。

14 沧州市因地制宜开发盐碱地

河北省沧州市540万亩盐碱荒地上,生活着220万农民,由于干旱缺水,土地瘠薄,农民靠天吃饭,部分乡村连年绝收。“涝了收蛤蟆,旱了收蚂蚱,不涝不旱收碱嘎巴”,大面积的盐碱地一直是制约沧州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过去几十年,沧州人曾以“战天斗地”的方式改造过盐碱地,但终因不按客观规律办事而告失败。沉痛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变征服自然为适应自然,战胜自然为利用自然。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种植、林果、畜牧、水产综合开发。

1999年以来,沧州市把广种薄收,耗地耗水的粮食生产转为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结构的枣树、牧草种植;把无节制的打深井、大水漫灌改为节水灌溉,发展旱作农业;同时利用丰富的苦咸水资源和荒地荒滩养虾、养鱼,发展畜牧业,使有限的资源得到科学利用。筛选适宜盐碱地生长的冬枣、小枣、苜蓿、碱地西瓜、碱地棉、苦咸水虾等22个品种,因地制宜建立示范基地。过去养虾养鱼,不是用海水就是用淡水,如今,黄骅、海兴等市县与农业部东海水产研究所合作,试验成功利用地下苦咸水养虾,虾的味道正、产量高,每亩水面可收入2400元。小枣、冬枣实用管理技术,吸引着山东、山西等省农民前来学习;“水压籽沟播技术”解决了碱地棉种植“出苗易,活苗难”的问题,为碱地棉增产奠定了基础;采用美国先进技术实施的苦咸水淡化项目已成功,盐碱地区农民长期饮水难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2000年以来,江苏、天津等地的20多个开发商在沧州承包了1万多亩盐碱地,投资140多万元,种植碱地棉及其它耐盐碱作物。沧州市在黄骅、南皮、青县、东光等县市已建设相对集中连片的苜蓿生产基地39万亩。沧州市苜蓿加工的龙头企业——三利公司带动2.3万农户种植抗旱耐碱、改土肥田的优质蛋白饲草。农民种植苜蓿亩均收入470元,人均增收130元。

15 固沙造林成“百万富翁”沙区致富路看好草业

辽宁省彰武县农民杨海清18年如一日,在1100亩沙丘上辛勤耕耘,昔日的幼苗终于成林,千余亩蜿蜒起伏的沙坨子,变成了一片苍翠的林海。据省林业专家估算,杨海清的这片樟子松林价值超过百万元。杨海清居住的彰武县四合城乡下河村,北部就是科尔沁沙地。1984年,当乡政府动员农民承包荒坡植树造林时,时年34岁的杨海清第一个在全乡报了名,承包了自家房后的1100亩沙坨子。听说樟子松固沙效果很好,他就将自家的3匹马和20余只羊全卖了,揣着钱来到章古台镇的辽宁省固沙所,找专家寻求治沙树苗和治沙要领。在专家的指点下,老杨将20多万棵樟子松苗栽进了沙沱子。“在沙坨子上栽树,最重要的是管理,要三分种七分管,管理不好,栽多少也是白措。”为了管理好这片松林,头几年,杨海清差不多天天在沙坨子里,坨子里的一草一木他都视为珍宝。当地烧柴一直是个难题。杨海清自己宁可花高价到乡里买煤烧,也不到坨子里楼草打柴。谁想动坨子上的柴草,就像揪他的心一样。一次,老伴在坨子上楼了两背柴草,杨海清知道后,跟老伴狠狠地发了一顿火,老伴很委屈地把柴草重新撒在沙坨子上……杨海清固沙造林成功了,并带动了全乡农民固沙造林,脱贫致富。

处在沙漠腹地的甘肃省民勤县近年来水资源越来越少,风沙越来越大。这个县的人民认识到,再按传统农业的老路子走下去,民勤最终将无路可走。主管农业的副县长认为,民勤的生态不治理是不行了,现在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和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的启动,民勤自己也应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适应生态治理工程的需要。否则到头来国家的钱花了,树种了,可开荒种地却把水浪费没了,最终树还是得死,民勤也没了活路。选择发展草业是沙区的正路。种草有三大好处,一是节水,种植紫花苜蓿和种植其它农作物相比,至少节水200立方米以上,如果发展25万亩草地,一年就能节水5000万立方米以上,缓解水资源矛盾;二是遏制土壤沙化,保护民勤绿洲。在风沙前沿实行退耕还草,不但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而且能够把沙化、盐碱化的土壤改良,有效保护绿洲农田。三是经济效益好。一亩紫花菌管可产干草1000千克左右,每吨售价700元,除掉300元成本,每吨收入可达400元左右。这样,25万亩苜蓿年经济效益就是1亿元。如果把这些草料用作发展养殖业,可养羊100多万头,年经济效益在1亿元左右。

“尽管民勤财政困难,可县委县政府为发展草业还是下了决心”。按照规划,全县将把25万亩耕地退出来种草养畜。种一亩紫花苗管要1.5干克草种,价格是60元,政府要补贴一半;对种草用水,政府每亩地再补贴15元;种植验收合格后,政府每亩地还要补贴10元,这样,一亩地政府的补贴就是55元。发展25万亩政府要拿出近1400万元补贴,相当于全县一年财政收入的1/3。

我国沙漠生态科学家在塔里木油田的大沙漠中,成功地用苦咸水在沙丘上种植蔬菜、瓜果。昔日寸草不生的大沙漠上,如今已建起温室菜园、护墙的露天菜地以及植物固沙林、防沙林带。每当夏季来临,这里鲜花盛开,植物泛青,蔬菜碧绿。沙漠咸水栽种的蔬菜瓜果有芹菜、菠菜、番茄、蒿菜、黄瓜、甜瓜、苋菜、西瓜等几十个品种。塔里木油田位于我国第一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全年风沙天气超过130天,每千米输沙量高达6000吨,昼夜温差20摄氏度以上,被认为是“生命的禁区”。1994年塔里木石油堪探开发指挥部和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进行蔬菜和绿草栽培试验。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发现,沙土渗透性强,通气性好,对盐水中的有害成分可以很快溶解,并淋洗到深层沙土中。沙土和一般黏土相比,还有不吸盐的特性,正好用来种植作物。已总结出沙漠苦咸水温室种植的两套栽种技术,以及生物脱盐、沙土施肥等农用新技术。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在腾格里沙漠边缘,进行的沙漠衬膜种植水稻获得成功。其中较好的一块试验田亩产达650干克,较差的一块稻田亩产也有400多千克,年用水量仅为普通稻田的40%。长年与沙漠打交道的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所长刘新民,发现粗砾的沙子反而具有超高产的理化特性。在他的主持下,自1996年开始,兰州沙漠研究所在沙坡头治沙站选择两块沙地进行沙漠水稻衬膜试验。研究人员通过在沙子底下25厘米处衬垫8厘米宽塑料薄膜,隔断了稻田水层下渗,较好地解决了沙漠渗水和裕田保水的矛盾。试验证明,每亩水稻衬膜种植一次性投入不足1000元,而衬膜连续使用寿命可在8年以上,并可以免耕,免除草;还具有治沙、高产、节水的特点。为此,中国科学院对宁夏沙漠衬膜种植水稻试验进行验收,评价该项技术是国内首创、国际领先,适用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带的沙区和荒漠绿洲带的低湿盐碱沙地。联合国UNDP项目将该项治沙技术列为重点内容,在沙坡头治沙站举办推广培训班。宁夏灵武县的一些农民还与治沙站签定了技术承包合同。

17 天解芦苇化污水 不毛之地变为“绿洲”

2001年7月,在山东省寿光北部水源尤为缺乏的盐碱地里却看不到干旱的迹象。3万亩农田里,棉花叶子油亮,玉米苗滋润。给盐碱地带来生机的生命泉竟是经芦苇湿地净化后的城市污水。为把浑浊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变成汨汨清流,用来灌溉农田,山东省寿光市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早在1997年,他们就通过多方考察,在寿北荒滩上建成天然芦苇湿地2400亩、沉淀池50亩及配套设施,利用天然芦苇的去污净化能力,阻止了每日排出的9.2万吨城市污水直接流入渤海,还创造了“声苇湿地预处理增设厌氧塘”法,草兵菌卒一齐上,使污染物在预处理中削减30%~40%,有效解决了冬季芦苇吸污能力差的问题。2400亩天然芦苇湿地成为最好的污水“净化器”。经检测,有害物质去除率达75%以上,完全达到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几年来,这些达标废水不仅用来灌溉农田,而且将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上林下渔、上粮下藕等集芦苇湿地、防风林、经济林、鱼藕塘等丰富动植物资源的“绿洲”。2001年,由于持续的干旱,处理后的污水更成为当地农民首选的农田灌溉资源,使附近4个乡镇的3万亩农田免遭旱灾侵害,始终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里每年处理的污水中所含氮量相当于4720吨尿素化肥,用来灌溉农田使这些污水变成资源,也使其中的有效成分得到合理利用。

18 绿色食品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绿色食品在发达国家的产值已相当于3~5倍的一般种植业产值。如美国通过开发绿色食品赚取了大量外汇;荷兰以绿色食品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首要的地位。我国在绿色食品生产方面也奋起直追,如江苏省的一些城市就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如南京市以“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为龙头,徐州以绿色食品为主的食品业创造的年利润,占其整个工业利润的65%。尽管如此,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同时,由于环境污染,加之许多地方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农副产品中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及硝酸盐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发展绿色食品生产,使其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走综台开发——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三位一体的发展道路,前景是十分光明的。绿色良品生产离不开一个好的环境,因此应加强对绿色食品基地全过程的环境控制,对其水、土壤、大气等经常性地进行检测分析,消除可能出现的污染源,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积极发展有机肥和生物农药,进一步加强对农药残留的控制,研究制定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农药残留监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