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了解环境:环境现状介绍
18685600000012

第12章 声环境、辐射环境与固体废物状况

1 噪声及其防治措施

目前不少城市车辆拥挤,噪音不断。建筑工地上各种建筑机械日夜轰鸣,叫人心烦意乱。闹市中的一些商家以最大的音量播放流行音乐,以招徕顾客。这些噪音往往达70分贝以上,有的甚至达100分贝,而许多城市明文规定,居民区内噪音标准是55分贝以下。

声波是物体的机械振动产生的能在媒质(固态媒质、液态媒质和气态媒质)中传播的一种纵波。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赫兹)。当频率为1~2000赫兹时称为声频,可引起正常人耳的声音感觉。当频率高于2000赫兹时,人耳不能察觉,我们称为超声;频率低于16赫兹时,人耳也不能察觉,我们称之为次声。次声波的特征是:频率低、波长长、穿透力强,故可传播至极远处而能量衰减很小。10赫兹以下的次声波可以跨山越洋,传播很远。

弱的次声波影响内耳,引起晕船;强的次声波使身体振荡,破坏人体的机能,甚至使心脏停止跳动;中等强度的次声波会导致食道功能和脑功能混乱,随之出现昏厥和全身乏力,还能造成眼盲。人体对次声的反应各有不同,一般地说,中年妇女较敏感,反应亦较强烈。1986年1月29日0时38分,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爆炸,产生的次声波历时12小时53分钟,被北京香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京监测站的监测仪器“听到了”。通常的隔音吸音方法对次声波的特强穿透力作用极微,即使是宇航员的特制头盔,也无法将次声波完全“拒”之门外。

噪声像毒雾般损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据测定,声强在30分贝左右时,人们的休息不会受到影响,而到50分贝以上时就很难入睡。长期在70~90分贝噪声中生活,人的神经细胞逐渐受到破坏,引发心脏病、神经分裂症等各种慢性病。1961年,日本一青年突然在住所内自杀身亡。警方通过调查发现,他家旁的工厂和火车的轰鸣噪声是杀死他的凶手。华盛顿大学物理系教授詹姗斯·特伦斯这样说:“在纽约,即使到晚上,噪声仍然惊人,令人无法成眠。”他的弟弟约翰·特伦斯教授是性学专家,他指出噪音会影响正常的性生活,“一个长期受到噪音侵袭的男性,他对性的兴趣会逐渐降低,同时性能力也会大不如以前。”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1987年法国有400万公民生活在难以容忍的噪声之中。人们有权生活在宁静的不受干扰的环境之中,为此,法国公民成立了反噪音行动委员会,法国政府拟定了反噪音法草案,采用立法手段和科技治理,双管齐下治理噪音污染。

有一些精力过剩的人,常常沉迷于卡拉OK,而嘈杂的噪音声波,容易引起卡拉OK综合症,表现为声带肥厚、小结、黏膜出血、血管破裂等,严重者还会产生咽喉充血堵塞、呼吸困难等症状。另外,噪音对视力的损害也不可忽视。当噪音强度在90分贝时,视网膜对光亮的敏感性开始下降,瞳孔扩大,视物模糊;当噪音达到115分贝时,人的眼球对光亮的适应衰减。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容易发生眼球损伤现象。

近年,我国各地的建筑施工工地、室内装修、汽车鸣叫、营业性娱乐场所和室外群众性活动场所等产生的噪音污染,对居民造成了生理伤害和精神伤害。据科学家测定,电视机、录音机所产生的噪音可达60~80分贝,洗衣机为42~70分贝,电冰箱为34~50分贝,高声说话为60分贝。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居民区的环境噪音,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若超过这个标准,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儿童身体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因此噪音对他们的危害更为严重。据统计,家庭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病因之一。另外,经常处于噪音环境中的儿童,眼的屈光度和敏感性降低,瞳孔散大,视觉的调节和眼的运动速度减慢,色觉和视野异常,往往出现眼痛、眼花、视力下降等。由于噪音的恶性刺激,儿童可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乏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以及恶心、呕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因此,噪音是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的大敌。有关调查和研究发现,在吵闹环境中生活的儿童,其智力发育要比在安静环境中的儿童低20%以上。日本科学家曾对1000余例初生婴儿进行体格检查,发现在吵闹环境中生活的婴儿体重普遍比在安静环境中的婴儿轻。

要消除和减轻噪音对儿童健康的危害,首先控制家用电器和其他能发声响器具的音量和开关时间。购置这些家用电器时,要选择质量好、噪音小的。其次是家用电器不宜放在卧室里,几种家电也不宜同时启用,更不能在故障状态下启用。有条件的可安装隔音吸音设备,以免噪音过高。三是在庭院内或居室周围植树种草,既可绿化美化环境,又可吸收、疏散和消除部分噪音。四是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不争吵、不喧哗,适当控制看电视,唱卡拉OK,打麻将等娱乐时间,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宁、和平的家庭环境,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在我国,噪声已被人们公认为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1991年环境监测年报表明,49个城市平均等效声级在55分贝以上,其中16个大中城市高于60分贝。尤其是生活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扰民最为严重,群众不断向政府投诉所受噪声干扰之苦。据统计,对噪声污染的投诉占人民来信投诉的30%以上。我国并不缺少限制和禁止噪音污染的法律,缺少的只是坚强有力的执行。只有把保护“安静权”提升到尊重公民的健康权和生命权的高度来认识,才能坚强有力地执行相关法律,最大限度地消灭噪音污染。

2001年环境监测年报表明,我国273个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中,9.5%的城市污染严重,16.5%的城市属中度污染,48.7%的城市属径度污染,25.3%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较好。2001年,监测区域环境噪声的176个城市,等效声级范围在47.2~65.8分贝(A)之间,6.3%的城市污染较重,49.4%的城市属中度污染,33.0%的城市属轻度污染,11.3%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

在铁路噪声污染防治中,国家环保总局与铁道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铁路噪声污染防治的通知》,要求控制市区运行的火车鸣苗及火车站、编组站、调车场指挥作业的高音喇叭。在创建安静居民小区中,在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开展了“安静居民小区”创建试点活动,提出“安静居民小区”考核指标和试点工作万案。几年来,坚持在中、高考期间加强噪声环境监督管理。国家环保总局发出了《关于在高考期间加强环境噪声污染监督管理的通知》。

2 噪光及其预防措施

除噪声污染外,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新污染——噪光。噪光一是指“人工白昼”,一到夜晚,大商场、大酒店的霓虹灯、广告牌使人眼花缭乱,有的强光直冲云霄,如同白昼,夜晚附近的居民难以入睡,打乱正常的生活规律;二是指“白亮污染”,不少商店为了招徕顾客,用大块镜面或闪光的铝合金装饰门脸,有的甚至从底层到楼顶全都用镜面装璜,在阳光的反射下,金光闪闪,刺人眼目,叫人不辨东西。

在外企工作的赵先生,每天上午9点钟上班一直到下午5点30分,都是在荧光灯下工作的,感觉眼睛非常累,视力减退出现了“功能性近视”,而且全身心的疲劳,还常常感冒发烧。据研究,人在白炽灯光下,时间一长就会造成眼疲劳,因为日光灯发出的光线带有蓝色和看不见的紫外线,使缺钙所致的老年性骨折、婴幼儿句楼病不断增多。过量的紫外线可能使人患皮肤癌。荧光灯发出的强烈光波,会导致生物体内大量的细胞遗传变性。灯光的过分使用无形中扰乱了祖先为人们拨好的“生物钟”,造成人体心理节律失调,因睡眠不足而心跳加快、精神萎靡,给身心健康带来影响。还有舞厅中的激光实际上造成了一种光污染,损害人的视力和肌体,导致头晕头痛,神经恍惚、神经衰弱等症。另外,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在阳光或灯光的照射下,不但扰乱司机、行人视野,影响交通安全,如果人的视线长时间与他们接触,还容易产生近视、嗜睡、失眠、头痛、心动过速等症状。

伏案工作者连续看资料和写字一个小时左右须休息片刻,到户外望一望远处。常做眼保健操,通过按摩刺激来改善和增进血液循环,消除眼睛的紧张状态。在日常饮食方面,多吃胡萝卜、菠菜、花生、芝麻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写字楼工作者最便捷的预防就是旦量在白天工作且利用自然光,夜间少用荧光灯。大自然造化了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须按“生物钟”节律来调节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才是符合“天道”和“人道”。

预防噪光关键要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建筑部门在装修中应采用反射系数极小的装瑛材料,工商部门应对广告牌、霓虹灯的灯光以限制;市容环卫部门,应在建筑物周围多植树种草养花,以改善光环境。

3 电磁污染及其预防措施

电磁污染是指波长范围在1~1000毫米,频率范围在300~300000兆赫的电磁波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其污染源包括手机、电脑、微波炉、电冰箱、家用理疗仪等电器设备。

超量的电磁辐射危害人体健康。科学证实了人体接收电磁辐射时,人体内水分子会随着电磁场的转换快速运动而出现人体升温、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一些家电产品中存在着电磁污染的问题。办公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电讯传播都会带来电磁波。电磁波的致病效应随磁场震动频率的增大而增长,电流频率超过10万赫兹,可对人体造成潜在威胁。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和工作过久,会使机体组织内原有的电磁场发生变化,导致机体平衡紊乱。

电视机在接收时释放的电离子会污染室内的空气,同时也会产生极微量的辐射污染,对人体也会产生危害,特别是对老人、儿童及孕妇危害更大。长时间看电视,这种连续辐射就会对人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看电视不应忽视电磁波对人的危害。

远离电站、高压线、电视高塔等磁场强烈的地方,不要在这些地方久坐久站。家中电器不要集中放在一起;如有条件,使用时不要同时操作,最好依次操作;操作时,人体与其距离不要靠得太近。

有节制地看电视。一般来说,看电视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小时,并和电视机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应为电视屏幕尺寸的5倍以上。

提倡制造与使用绿色环保家电和绿色环保办公设备。

4 手机、耳塞综合征及其预防措施

4.1 警惕手机电磁波伤害

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是利用微波作载体的。手机电磁波辐射是否会危害人体健康,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辐射有害论,代表群体主要为医学、生物学专家不和环保专家;另一种观点是辐射无害论,代表群体主要为手机生产厂商、电讯专家和一些医学专家。

电磁波辐射的有损害效应具有量的积累作用。英国科学家用手机频率的电磁场,对线虫辐射后发现,线虫体蛋白产生了类似热震荡的影响,也就是说被轻微地煮过。如果此时停止了辐射,线虫蛋白质仍可返回正常,如继续辐射,蛋白质就会发生不可逆转变性。人体细胞对电磁辐射有很强的抵御能力。但由于免疫功能的衰退,超大剂量的电离辐射或长期的低剂量辐射,均超过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修复能力,人体细胞终于产生了不可逆的改变——生物学称为崎变。崎变的细胞无序增殖,恶性肿瘤就生成了。

手机的干扰能使人产生失眠、嗜睡等植物神经紊乱征候群,以及脱发、白血球下降、势力模糊、心电图改变等症。有专家对手机检测后认为,其磁场强度大大超过了我国无线电管理的卫生标准,使用不当是十分有害的。尤其是手机的第一声声响,其震动幅度对人脑有较大的危害,故手机的第一声铭声最好远离大脑;如有条件,戴上耳塞或旦量少使用,这将有利于保护大脑。

2000年年底,解放军第304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一名左侧大脑半球的脑胶质细胞瘤患者。该院神经外科专家李安民认为,可能和长期高频率使用手机有关。他们通过对影像检查的阅读与分析,认定该患者为一种临床上少见的脑胶质细胞瘤,与患者长期使用手机有关。理由有三:一是肿瘤的形状,师床上常见的胶质瘤增殖中心为团块状,且向周围正常脑组织呈蟹爪样浸润生长,而此患者的肿瘤呈弥漫性散落样生长,周围边界不清;二是生长位置,肿瘤一般好发于额叶、颞叶或顶叶前部,而此患者的肿瘤发生于颞顶枕叶交界区,这个位置生长脑瘤在临床上极为罕见;三是病史,患者使用手机长达8年之久,且习惯于用左手接听手机,瘤区正好是手机天线的辐射区。该区域脑组织长期遭受手机天线的电磁辐射,使局部脑组织无法在遭受辐射后进行再修复,终于崎变为脑恶性肿瘤。

4.2 长时间收发手机短信损伤大脑

日本大学森昭雄教授向人们提出警告:长时间收发手机短信损伤大脑。他是经过对100名高中生进行脑电波测试之后得出这一结论的。乍看起来,用手机发短信就如同写文章,是个思考的过程。实际上,不过是问候、约会等简单文字的罗列,使用的文字也被当做图形符号输入,全凭条件反射去按键,这与玩电脑游戏非常相似。森昭雄教授对高中生进行的调查表明,那些不愿与人聊天、很少交友、主要靠手机短信与外界交往的孩子,很容易变成“游戏脑”。在测试脑电波的同时,森昭雄教授还检查了他们的记忆力水平,用1秒钟时间给他们出示一个6位数,结果100个学生中能记住这个数字的寥寥无几。森昭雄教授认为有必要把收发手机短信的时间限定在每天15分钟以内。

4.3 防治手机污染措施与行动

(1)手机的第一声铭声电磁辐射最强,最好远离大脑。在手机拨号发射时不要急于靠近耳部,当与对话方接通后再靠近耳旁,以减少手机在发射瞬间所产生的高强度电磁波辐射。

(2)尽量减少通话时间,长话短说。如一次通话时间确需较长,中间停一停,分成两次或三次交谈。

(3)如果你频繁使用手机,忽然感到失眠健忘、头晕心悸而又找不到其他原因时,就应减少甚至停止使用手机一至两周。常持手机的一侧头部戴面部感到有些发热、发烫时,应立即停止通话,并用热水擦洗这一部位,再用手掌来回按摩几次,以增加受伤害部位的血液流量,捉使受伤害组织愈台。

(4)可以使用手机耳机。使用耳机可有效降低辐射危害,应提倡使用。

(5)少打手机为好。尽可能减少手机的使用频率,在有座机的情况下,昼量使用座式电话。

4.4 警惕耳塞综合征

长期使用耳塞机,会引起听力下降,对身体的健康有一定的损害。耳朵的安全音响分贝为85分贝,超过85分贝的音量,会造成耳朵听觉神经的损害,由于外界环境嘈杂,人们不自觉地将音量调大,耳朵接触强烈的音响(特别是立体声),加之长期收听,使得人们会出现“耳塞机综合征”:头昏、头痛、心慌、血压升高、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减退。

建议戴耳机不要超过1小时,且音量不可过大,以听些径音乐或古典音乐为宜。切不可听些尖声刺耳、节奏疯狂的音乐,这些音乐与噪声极为相似,对人体的健康有危害。

也可常做些耳部的按摩,以改善耳朵的血液循环,使耳膜维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一旦发现听力有所减退或经常出现头晕、耳鸣、厌食等,应立即停止使用耳塞机收听。

5 我国辐射环境状况

全国整体环境未受到放射性污染,辐射环境质量仍保持在原有水平。在辐射源周围地区,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气溶胶或沉降物总β放射性比活度、水和动(植)物样品的放射性核素浓度均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2002年监测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和浙江秦山核电厂周围地区辐射性辐射水平无变化,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我国对放射性污染物进行申报登记,对放射污染处置设施进行了监督检查。2002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6个省市,开展了放射性污染物申报登记试点工作。对西北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运行情况、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堆内构件旧导向筒暂存场等,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

6 废旧家电成为新污染源

随意弃置的废旧彩电、冰箱、洗衣机正在破坏着生态环境。电冰箱中的制冷剂和发泡剂是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电视机显像管属于具有爆炸性的废物,荧光屏为含汞的废物,作为城市垃圾烧掉,不仅会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渗漏,而且也不利于废家电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玻璃等可回收物质的再利用。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回收渠道,目前十有八九的废家电弃置后都得不到妥善处理,大多混同于一般生活垃圾填埋,造成了空气、土壤和水质的严重污染。

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目前我国电视机社会保有量约为3.5亿台,洗衣机约为1.7亿台,电冰箱约为1.3亿台。这些电器大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家庭的,按正常的使用寿命10~15年计算,到近年我国将迎来一个家电更新换代的高峰。每年大约有平均500万台以上的电视机、500万台的洗衣机、400万台的冰箱进入更新期。

废旧电脑成为大件垃圾。当新电脑搬回家时,旧电脑该如何处理,这是不少人都会碰到的问题。据来自美国硅谷的一份报告分析,2000年美国约有2000万台电脑被废弃,仅有10%的旧电脑被回收利用,今后10年内还将有15亿台电脑被淘汰,全球的废弃量则更加庞大,电脑回收仍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每年电脑新增销量上千万台,淘汰量估计在500万台,这些数目庞大的“电子垃圾”正在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一台个人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如不加处理地填埋,电脑中的铅就会渗透出来,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如果进行焚烧,原材料中释放的大量有害气体将对空气造成污染,乃至形成酸雨。据悉,环保部门将把废旧电脑列入大件垃圾,将正式列入回收项目。

我国是家电大国,但是尚未建立规范的废旧家电回收利用体系,大量的家电超期服役和废旧家电任意处置的现象较为普遍。废旧家电不同于一般的垃圾,其制造材料复杂,有些家电材料还含有化学物质,如不妥善处理而直接填埋、烧掉,必将造成空气、土壤和水体的严重污染。但是,废旧≠废物,废旧≠垃圾;虽然废旧家电对于环境、人身安全造成了种种隐患,但同时其价值可以再利用,变废为宝。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资源再利用的角度来看,废旧家电虽说既废又旧,但其中含有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塑料、玻璃等都是可以再利用的资源,一些不受使用年限制约的零部件,如果经有效措施处理后重新组装也能节省一笔不小的费用。对居民家庭来说,有效的回收能带来经济实惠。尽管淘汰家电是必然的事情,但多数公民的消费水平还没有达到把旧家电扔进垃圾场而毫不心疼的地步。回收家电无疑是变废为宝的途径之一。

废旧家电的回收和再利用是耗资巨大的工程,只有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才能明确各方责任和所应承担的费用。有人算了一笔账,从2003年起,如果我国每年淘汰1500万台(套)废旧家电,其中仅有750万台(套)进行回收利用,按平均每台60元的回收费计算,仅回收成本每年就高达4.5亿元。同时,废家电回收利用还要建设大量的回收厂。据介绍,在日本,仅松下和东芝就建了38个回收厂,回收点多达380个。在我国,废旧家电处理厂应当由谁来建?按照“污染者负责”的原则,家电制造商、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应当如何分摊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的费用?这些都需要有法律作出明确的规定。

目前在国际上,废旧家电回收利用及相关立法发展非常迅速。德国的《循环经济、废弃物法》提出了“制造商责任制”,由制造商负责废旧家电回收解体处理。美国对从事回收家电产品中制冷剂的人员的资格、所用设备、回收比率等作了明礁规定。日本已经公布并实施了《家用电器资源回收法》,明确规定家电制造商和进口商对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器四种家电有回收的义务和实施再商品化的义务。我国在这方面则相对滞后,同时,国外的许多经验是不宜照搬照抄的,例如,像国外实行的‘谁废弃,谁付费’原则,在我国多数地方恐怕就行不通。我国消费者已形成‘以旧换新’等模式,让他们突然间接受‘谁废弃,谁付费’原则,那恐怕今后没人淘汰废旧家电了。废旧家电有宝可挖,废旧家电孕育的循环经济,其含金量不容忽视。美国1995年废家电回收制造的冉生钢铁,占了当年纲铁生产总量的10%,既大大减少了资源和能源消耗,又减轻了环境污染。

7 废弃农药如炸弹

在世界各地堆放着大量的废弃农药。长年弃置不用的农药随着容器的磨损和风化,有的正在开始泄漏,威胁着生态环境,其杀伤力将不亚于化学炸弹。废弃农药泄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严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非洲至少有4.8万吨禁用的和过期的废弃农药,其中包括狄氏剂和滴滴涕等有毒化学台成物。此外,中东地区、亚洲、东欧等地区都有大量的过期农药有待妥当处置或更换新容器。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万人因接触农药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每年有2万人死于农药中毒。

埃塞俄比亚约有3400吨废弃农药,其中许多是超过20年的农药,放置在全国各地1000个场所,其中一个大的废弃农药堆集地在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中心,那儿的一些破旧桶里装着30多吨废弃农药,其化学物质不断从桶的破裂处泄漏到环境中。在埃塞俄比亚西部地区的阿尔焦村子里,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人员发现,在村民居住的房屋附近和牧场旁,一个摇摇欲坠的库房里堆放着超过5吨的滴滴涕和马拉硫磷,那儿散发着恶臭。目前,埃国政府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在合作开展清除1500吨废弃农药的活动,该活动得到荷兰、瑞典和美国的资助。这是非洲清除废弃农药最大的活动。但是,非洲受废弃农药威胁的形势仍很严峻,据联台国粮农组织初步统计数据,目前39个非洲国家正在面临清除废弃农药的难题。

清除废弃农药是一项非常艰巨且耗资巨大的工作,需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也亟需国内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支持,尤其是工矿企业的资助,以便人们有效实施防范措施,阴止废弃农药进入生态环境。

8 警惕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

8.1《巴塞尔公约》反对转移污染

目前,工业发达国家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保护本国环境的法律,各国处理危险废料的代价也越来越高,因此,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对危险废料处理实行损人利己的政策,纵容、默许、支持他们的企业将危险废料转移到其他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危险废料输出国,每年要向境外倾倒200多万吨危险废料。

危险废料指国际上普遍认为具有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态毒性和传染性等特性中一种或几种特性的生产性垃圾和生活性垃圾,前者包括废料、废渣、废水和废气等,后者包括废食、废纸、废瓶罐、废塑料和废旧日用品等,这些垃圾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据国际环境保护组织的佑计,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垃圾约有100多亿吨,其中2/3以上产生于工业发达国家,这些废料只有极少一部分目前能回收利用。美国是世界上产出垃圾最多的国家,一年产出生活垃圾2亿多吨,年人均产出约800千克垃圾。

1995年9月22日,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日内瓦通过了《巴塞尔公约》的修正案。修正案禁止发达国家以最终处置为目的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危险废料,并规定发达国家在1997年底以前停止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用于回收利用的危险废料。

8.2 发达国家转移公害的形式

第一种形式:将具有危险的公害型企业转移。印度聚乙烯醇农药泄漏事件就是将危险技术转移的一个典型例子。在发达国家,以水银为催化剂的苛性钠工厂,以及提炼金属都会给空气和土壤造成污染。公害性工厂受到严格的禁止和限制,但他们却把这样的工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第二种形式:将发达国家禁止消售和使用的农产品出口。其典型的例子就是农药,以前是水银农药、DDT(滴滴涕)、BHC(六氯化苯),后来是大量的杀虫剂等农药,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并被使用。

第三种形式:将有放射性的产业废弃物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马来西亚的一个村庄就曾发生过因堆放含有放射线废弃物而导致污染的情况。

第四种形式: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大量进口造成的公害。大量进口别国的资源,其势头几乎可以被称为掠夺。将这种破坏别国自然资源的情景称为进口公害恐怕也不过分。发达国家木材的大量进口使发展中国家的森林遭到破坏,开采矿石导致环境污染。此外,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大量水产品和农作物,使发展中国家自然环境必然遭到破坏。

9 警惕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污染转移

9.1 两批洋垃圾企图蒙混过关

据《中国环境报》2001年8月11日讯,海南省海口海关在进出口货物查验中,在海口和洋浦口岸分别截获两批从境外运进海南省的生活垃圾,该海关责合货主从速办理退运手续,尽快将上述垃圾清退出境,以免进一步污染海南的生态环境。据海口海关称,2001年7月16日,海南某贸易有限公司向海口海关申报进口1个20英尺内装有14.326吨废旧塑料(回收塑料瓶)的集装箱进境,装运港为香港,起运地为台湾。7月20日,海口海关派查验关员对货物进行查验时,发现整批货物污迹随处可见,井夹带许多废烂塑料薄膜、废纸和泥块等污秽不洁的杂物,一些废旧回收塑料瓶内存满污水,集装箱口可见污水从箱里流出,打开该集装箱,人们在10米远的地方,都能闻到一股强烈刺鼻的腐臭味。

在此前的7月6日,该公司以同样的方式从洋浦口岸申报进口一批共89.963吨的废旧塑料,经海关人员严格查验,发现其中1个集装箱共25.27吨的废旧物品脏臭不堪,碎泡沫块及生活废弃物夹在其间,该集装箱货物卫生状况极差,显然是一批生活垃圾。上述两个集装箱货物,经海南省检验检疫部门进行品质检验鉴定,均属含有害物质,须做卫生处理及退货。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生活垃圾属于国家明合禁止入境的有害废物,任何企业都不得进口有污染生存环境和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生活垃圾。为此,海口海关会同海南省检验检疫部门及时对与这批货物有关的物品进行除虫和消毒处理,组织力量对两个集装箱进行加封监控,并责令该货主限期将上述两批有害货物退运出境。

9.2 警惕“软件”及“硬件”的形式向我国转移其环境污染

1996年年底召开的中国利用外商投资战略研讨会上,国家环保局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留欧学者邸长兴宣读的研究报告《欧共体跨国公司在华的环境表现及对策研究》,引起与会者重视。研究结果表明,欧共体跨国公司正以“软件”及“硬件”的形式向中国转移其环境污染。

所谓“软件”转移,是以执行低于欧共体及母国环境管理标准的“双重标准’形式体现出来的。欧共体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也是最早制定环境管理标准的地区。欧共体于1993年6月制定了欧共体统一的环境管理标准《欧洲环境管理及环境审核规则(EMAS)》。EMAS于1995年4月正式推广执行。然而,邸长兴的研究发现:被调查的企业都没有执行母国及欧共体的环境管理标准,甚至84%的企业还没有听说过这些标准。这些被调查的企业的环境管理标准与母国及欧共体的要求相差甚远。由于我国还没有完善国家环境管理标准,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欧共体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这些跨国公司钻了环境标准的空子,以大大低于母国及欧共体的环境管理双重标准转移着环境污染。这种软件”污染转移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所谓“硬件”转移,是以直接向中国投资污染密集型的企业或直接向中国倾销洋垃圾的形式进行的。以1991年为例,外商投资项目为11515家,其中污染密集型企业就占3353家,相当于总投资项目的29.12%,尽管欧共体国家在中国投资的项目不是很多,但其污染密集型企业已超过20%,这个现象不容忽视。1996年,“洋垃圾”冲破重重关卡,直闯北京而震惊中外。在1994至1995年的4次洋垃圾事件中,其中三次都是由德国跨国公司从欧洲转入中国的。邸长兴的研究报告强调指出,欧共体国家在华的环境表现还好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而那些在投资数量上大大超过欧共体国家,其投资企业的规模又小于欧共体投资的中小型外资企业的环境表现,不能不更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警惕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污染转移。

10 我国固体废物状况

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进行了调查、监测,2001年共调查各类垃圾处理场345座,监测107座。国家环保总局与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五废”进口经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取消了“五废(废铜、废铝、废钢铁、废纸、废塑料)”进口经营公司核定制度和不允许“异地代理”的限制。2001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8.87亿吨,比上年增加0.61亿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2893.8万吨,比上年减少9.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4.7亿吨,综台利用率为52.1%。